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小學語文説課稿(精選5篇)

關於小學語文説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説課稿(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小學語文説課稿(精選5篇)

小學語文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本單元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難點:理解、體會為什麼説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二、説學情

1、我們班共有45個孩子,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家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好幾個長輩都圍着自己轉,孩子們在那麼多人的關注下似乎已經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太會去關愛父母,回報別人。而《可貴的沉默》的教學會讓我們班的孩子從文中學生的改變受到啟發,進而也學會關心父母,回報別人的教育。

2、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重難點,更好地把握課文,提高其閲讀能力。它還是學生以後讀文章、寫作文的一個扶手,是日後學習其他方法的台階。

三、説教法和學法

教學時我先以故事《媽媽的禮物》開頭,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再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説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故事導入——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1、(故事導入)老師配樂講述《媽媽的禮物》,聽後讓學生説説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兒女那種深沉、無私的愛,便於引入學習《可貴的沉默》這篇也是跟爸爸媽媽的愛有關的文章。

2、(質疑導向)愛因斯坦説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出示題目後,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麼説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3、(探究體驗)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通過比較課本上的兩幅圖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自己説、找文中句子讀一讀等方式明白了教室的氣氛為什麼由“熱鬧——沉默——熱鬧”發生變化。

當然,學生在在自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會讓學生合作探究,互相提升。

在合作探究中通過一個問題:“不説話不代表孩子們此時不在思考,想像一下他們在想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麼?説話練習:教室裏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説話。

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藴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裏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一向覺得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4、(學習昇華)引導學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結合自身進行現身説法。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孩子們在沉默後行動上發生了什麼變化?

(2)“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指誰,老師獲得的享受是什麼?

5、(拓展延伸)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從課文聯想到自己,使自己各方面表現更好,所以我提出一個問題:“課文中的孩子會回報父母的愛了,那我們小朋友們呢?你會回報父母的愛了嗎?快跟你的夥伴們討論一下,説説以後你打算怎麼樣回報父母的愛?”以此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五、説板書設計及説明

17、可貴的沉默

熱鬧沉默熱鬧

無價偉大無私

(快樂)(慚愧)(享受)

感受思索回報

設計説明:

1、課題“可貴的沉默”置於板書的最上面,讓人一看一目瞭然。而一個大大的愛心顏色鮮紅,在板書的正中間,特別醒目,一看就知道愛的重要,明確這是愛的教育。

2、以愛為中心,縱向思維,用箭頭指示法,讓學生在熱鬧中感受愛的快樂,在思索愛的沉默中懂得慚愧,在再次的熱鬧中享受學生回報愛所帶來的感動。以愛為中心,橫向思維,讓我們知道為什麼學生的情緒會有熱鬧、沉默再熱鬧的變化,從而進一步體會學生感受愛、思索愛和回報愛的這個可喜的變化過程。

3、最後讓學生在愛的回味中感悟愛的無價無私和偉大以及回報父母愛的重要,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六、説教學預計

1、相信通過學習課文,班上的孩子們能受到啟發,感悟到父母的愛是那麼無價、無私和偉大,我們也應該學會關心父母,感恩典別人的對我們的愛。

2、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會了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這種方法,對以後讀文章、寫作文時有一定的幫助。

小學語文説課稿2

一、説教材

現如今,孩子們的吃穿住行,無一不在享受着親人的愛的呵護,那麼他們是否感受到了温馨與幸福呢?他們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報這些愛呢?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傾斜的傘》這篇課文適時地呈現在我們學生面前。

《傾斜的傘》是第三單元“感受真情”中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敍事抒情的散文,文章以“雨中傾斜的傘”為線索,主要寫了小時候外公為“我”撐傘,把傘傾斜於我,他自己卻淋濕了;長大後“我”為外公撐傘,“我”自己也淋濕了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我”與外公之間的温馨親情,學會關愛感恩親人。

二、説學情

通過以上我對教材的分析,接下來談一談我所面對的學生:

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有限,對於生活中的很多細節,是他們司空見慣卻不曾認真思考過的。但孩子們都有着一顆易於被感動的心,因此,讓學生通過閲讀和理解,感受文章中濃濃的親情,明白“愛”不僅僅是接納和享受,同時還要懂得付出和感恩。

三、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眯、惑、”等5個生字,會寫“歪、淋、丹”等13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段落,以讀為主,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同時也是我本課的教學重點所在。

3、通過反覆閲讀,體會“我”和外公之間的至愛親情,進而感受人間真情。這也是我本課要突破的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本課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品讀法,引導學生通過讀悟法、練習法和自主探究法來學習本課。

五、説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幾個方面,我精心設計了我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愛

這時我會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下雨天校門外有許多撐着傘等待孩子的爸爸媽媽,當爸爸媽媽為你們撐上傘時,你們有沒有觀察過傘傾斜的方向呢?(讓學生自由回答),然後我通過課件出示家長接送孩子的圖片,引出“傾斜的傘”。(板書:傾斜的傘)。

這樣的導入,既觸動孩子對生活細節的回憶,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營造了一種“課伊始,情已生”的境界。

(二)整體把握,體會愛

在温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我帶領學生一起走進文章,開始我們新的學習。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情感,我設計了這樣兩個步驟:

第一、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在充分朗讀字詞後,課件出示:淅淅瀝瀝驚訝灰濛濛困惑等詞語,然後我會以“淅淅瀝瀝”這個詞語作為示範,從詞的結構和筆順來指導學生進行規範書寫。同時,為了及時鞏固學生對詞語的把握,我將採用個別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的形式來做相應檢查。(板書:淅淅瀝瀝)

第二、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文章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主人公是誰?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在關鍵處加以引導,讓學生初步掌握:文章以“傾斜的傘”為線索,以“我”和外公為主人公,分別寫了“我”小時候和成人後與外公之間相互關愛的故事。(板書:“我”、外公)

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進入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三)深入理解,再現愛

這一部分主要分為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仔細閲讀外公為我撐傘的情節,感受外公對“我”的愛。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從“困惑”一詞入手,引導學生分析使“我”感到困惑的幾個原因,再結合文中對外公進行細節描寫的詞語,如“總是一半乾一半濕”、“笑眯眯”、“笑而不語”、“開心地笑了起來”等詞語來感受外公給予我温暖的愛、無私的愛。從而使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情感步步昇華。

第二個環節:閲讀“我”為外公撐傘的情節,感受“我”對外公的愛。我用課件出示第12自然段內容:不知從何時起,撐傘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綠色的大傘,一切和以前一樣。帶領學生抓住這一段中的三個“仍然”進行品讀。啟發學生做這樣一個思考:“一切和以前一樣”,是什麼讓一切和以前一樣?在學生交流討論後,總結出:對,是愛,是外公給予的愛,是“我”讀懂了愛,是“我”回報的愛,是傾斜的雨傘藴含的愛。(板書:愛→←)

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部分內容,一起感受這人間的真愛。

(四)激情延伸,感恩愛

這雨中,這傘下,籠罩着濃濃的親情。課文學到這裏,學生一定有了初讀課文時不曾有過的情感體驗,這時我會詢問學生:文章中的傘,僅僅是一把傘嗎?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導學生充分交流,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進行適時總結歸納:不,這傘裏有愛心,有温情,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把愛的雨傘下。(順勢完善我的板書)

在情感昇華之際,我會為學生播放一段手語視頻《感恩的心》作為我本節課的課堂小結。在欣賞視頻,感悟旋律的同時,引領學生和我一起學習“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這句話的手語表達,再次調動學生的情緒,把情感推向一個高潮,使關愛他人、感恩他人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穩穩的紮下根。

課堂的最後,我會佈置這樣一個小任務:讓同學們回家以後為自己的爸爸媽媽製作一個愛心卡片。

六、板書設計

接下來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主要是以一個形象的傘字貫穿文章脈絡,直觀形象,更方便學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聆聽“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小學語文説課稿3

一、説教材

1、《找汗》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共九個自然段。故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述小花貓分別向老牛、黃狗、小豬詢問自己身體出汗的部位的過程,從中介紹了牛、馬、狗、豬、貓這五種動物排汗的不同特點。課文淺顯易懂,富於兒童情趣,易於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瞭解動物的興趣。教學本課,我準備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處讀課文,學習字詞,第二課時瞭解課文內容。今天我主要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編排意圖,針對學生的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資料的意識和習慣。

(2)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動物的排汗方式。

(3)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蒐集其他動物排汗的資料或趣事,課上交流。

(2)安排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了解課文。

(3)語文實踐活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瞭解動物的興趣。

3、重點、難點: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説課稿《找汗》:深入鑽研教材之後,我將瞭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動物的排汗方式作為重點,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説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新課程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創境教學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啟發形象思維,使用激勵性語言,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展開想象的翅膀。

2、討論交流。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培養協作互學的精神,提高自主意識,注重語文的交際化。

3、範讀引路。

教師準確、有感情的的範讀,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的教具有:電腦課件、頭飾、圖片等。

三、説學法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為了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我注意引導學生採用的學法是:

1、自主探究法。

鼓勵學生自己探索,自己研究,提倡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的探索中獲得成功與快樂。

2、朗讀感悟。

引導學生體會不同動物説話時的不同心情,注重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根據自己的生活感悟讀出不同的語氣,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做到既能學習語言,瞭解知識,又能培養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3、理解實踐

在學生感悟理解課文之後,通過學生表演實踐,將文本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

四、説教程

根據小學生感知—體悟—理解—發展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我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視聽結合,整體感知。

3、師生互動,品讀感知。

4、生生互動,合作學習。

5、朗讀表演,內化昇華。

6、拓展延伸,發展思維。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設計的巧妙合理,往往一開始就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很快集中注意力,產生一種探勝求知的慾望,主動展開思維,積極創造性地聽講、質疑、答問。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愛卡通圖片的特點,我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首先,我引入話題: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你們看,他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同時課件出示小貓圖片説:“我們大家來和小花貓打個招呼吧!”此時,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紛紛和小花貓打招呼。教師適時引導:你們真是懂禮貌的孩子,誰來告訴老師小花貓來做什麼?因為有第一課時的鋪墊,孩子們很快説出“找汗”。此時,教師適時板書:26找汗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6課找汗,看了課題,你們想探討什麼問題?此時學生可能會提出:小花貓為什麼找汗?它向誰找汗?怎樣找汗?找到了嗎等問題。

(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

電腦課件演示,教師配音朗讀。

學生帶着問題感知課文,通過多媒體軟件,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聽後設問:你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了嗎?此時,學生的思維如開閘的洪水,積極發言,説出自己理解的內容,這時會提出幾種小動物排汗的方式。教師趁機把小動物的圖片貼在黑板上。(這裏,通過學生的感悟瞭解,把握了文章的重點。)接着教師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充滿感情地説:“同學們剛才聽得非常認真,知道了這麼多知識,誰來評價一下,剛才老師讀得怎樣?(這樣,教師角色發生轉換,學生會積極評議老師哪讀得好,哪兒不足。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轉向高潮。)在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後,師適時説:“同學們給了老師這麼高的評價,那麼,你們願意和老師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棒?兒童具有愛表現的天性,這樣一問,會激發他們感情朗讀的濃厚興趣。從而進入第三個環節。

(三)生生互動,品讀感悟。

波利亞提出:學習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適合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的意境。

首先,我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根據自己的感悟,讀出語氣。(這裏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發揮其個性化潛能讓學生充分感悟、體驗。)接着教師提問:小花貓為什麼找汗?你是怎樣知道的?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會很準確地説出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因為……所以……此時引導學生體會小花貓的語氣,學生會説出小花貓此時應是奇怪的語氣。教師問:誰再給大家讀一讀?學生讀後要及時表揚:“你讀得比老是還好呢!你願意領誰讀一讀?”這裏及時表揚學生,樹立他的自信心,他會更出色地表現自己,領其他學生朗讀,從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教師又問:小花貓有了疑問,他是怎麼做的?學生讀課文會説:“小花貓去請教老牛、小馬、黃狗、小豬。”此時課件出示小花貓和老牛圖,提問:“圖上有誰?他們在做什麼?“”學生看圖後會説:“小花貓在問老牛。”師:小花貓會怎樣問老牛呢?此時在生動的圖片的吸引下,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有的會説:“老牛伯伯,您能告訴我,我的汗在哪兒嗎?”有的會説:“老牛伯伯,您能告訴我,您的汗在哪兒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讀老牛説的話,比較應該怎樣讀才合適。讀書後學生會重新做出判斷。教師引導兩學生進行對話,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師:你認為老牛的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沉穩,蒼老的語氣)並讓學生用自己感悟的語氣讀一讀,從而培養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再出示句子:小花貓摸摸鼻子,沒汗!讓學生體會這句話重的動詞,考慮這句話應該用什麼語氣讀。學生能準確地找到動詞“摸”,做動作體會,讀出失望的語氣。學生讀後互相評價一下,這樣讓學生自讀自悟,在互評互學中逐步弄明白怎樣才能準確地讀出感情。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9自然段,師生互動。(這裏通過觀察直觀的畫面,抓重點詞反覆品讀,使學生逐步感悟,由此突破難點。)

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師適時提問:在小貓找汗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什麼?學生會説出不同動物的汗在不同部位,應該像小貓一樣堅持不懈。此時應該及時表揚,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教師小結後引導學生活動:貼汗珠。(又一次把握文章重點,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隨機進入第四個環節。)

(四)生生互動,合作學習。

兒童具有表現的天性,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是促使其讀書的關鍵。此時,教師説:“剛才又很多同學想和老師比一比,現在,我們現在小組內互讀互評,選出最棒的一個來和我比賽,好不好?這樣,激發起學生參賽的激情。

(學生在組內互讀互評,不但注重訓練朗讀,而且使學生在合作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時進入第五個環節。)

(五)朗讀表演,內化昇華。

進行分角色朗讀,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讀後,師問:你願意評一評哪位同學?這樣組與組之間互評,指出優點與不足,讓學生在互評互學中提高朗讀能力。然後讓學生挑戰角色,使學生在競爭的氣氛中表現自己,提高自己。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在大量的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陶行知也曾説過:“解放小孩子的手,讓小孩子有動手的機會。”

對此,我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為學生提供表演的平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理解帶上頭飾進行表演,從而將課文內容內化昇華,進一步體現語文的實踐性,貫徹新課程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在課前安排學生蒐集動物排汗的資料或小動物趣事。師説:“我搜集了一些課外資料,請大家看一看!教師課件出示,學生觀看。接着教師説:“誰願意把自己蒐集的資料展示給大家?”由此進入第六個環節。

(六)拓展延伸,發展思維。

因為課下學生積極蒐集了資料,他們會踴躍地展示自己的資料,此時教師引導學生仿照課文進行説話練習。誰願意和老師一起把你們蒐集的資料仿照課文寫成一個小故事?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師生共同選一個材料仿照課文説話。接着,教師進一步説:“誰願意自己來寫文章?”在前面引路的情況下,學生會積極地自己編故事説話。學生會説:小花貓去問小烏龜,小烏龜正在草地上散步,它指着自己的背説:“汗嘛,在背上!……

(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注重了語言訓練,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精彩的一筆。)

總結是教學的重要一環。精彩的總結不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提煉昇華的作用,還能充滿情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鼓勵性語言進行總結: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出色,看,小花貓也來向你們表示祝賀,課件演示。

新課程強調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以學生自我體驗和個性張揚的形式來完成知識的內在生成。我們應以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學生地不同特點佈置個性化作業。因此,我這樣佈置作業:學了這課,請你為自己設計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才藝特長的作業並完成它。這個作業融音樂、繪畫、創作、朗讀為一體,閃爍着創造和智慧的火花,體現了語文學科的開放性、靈活性,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施展才華、放飛個性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得到一個能自我表現、超越自我的平台,為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語文説課稿4

一、説教材

《玲玲的畫》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教材的主題是“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污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會認8個生字,會寫“腦筋”這個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人物的心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是教學的重點,理解爸爸説的話中所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策略

(一)抓主線,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記敍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淺顯,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該如何下手?考慮再三,我決定以玲玲的情感變化:滿意(畫好作品)——着急(弄髒作品)——更滿意(畫更漂亮)為本文的主要線索展開教學。在導入新課後,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再通過三幅畫,理清玲玲從“滿意”到“哭了起來”再到“更滿意”的情感變化。從而形成了“心情變化為主線”,“以畫為輔助”的兩條線索。這兩條主線相互交錯,相輔相成,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悟中朗讀。

《大綱》指出: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着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落實以讀為本的原則。首先保證閲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範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我始終牢牢抓住那條情感主線,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畫好了畫,滿意地端詳自己的畫時,就引導學生表演,並在表演中去體會玲玲的“滿意”;在爸爸問玲玲“怎麼了,孩子”時,就做了引讀處理,讓全班同學也一起問問玲玲;在玲玲哭了起來時,就指導學生想想,哭着説話時該怎麼説,從而讀出玲玲着急、傷心的語氣;在指導讀第8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從“滿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興的心情,從而讀出玲玲想出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後的“滿意”心情。

“從讀中來,到讀中去”讓學生從讀中去體驗,從讀中去換位思考,從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學生就從讀中得到了心靈的意會,體驗在讀中就得到了昇華,理解從讀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讀中也得到了薰陶。

(三)抓拓展,聯繫生活,重視交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節課中,在理解端詳一詞時,我讓學生聯繫生活想象、表演,這樣,將學生的親身感受引入課堂,使學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在生活中,同學們遇到過這樣的事嗎?你是否像玲玲一樣動腦筋思考,將壞事變成好事呢?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自由交流,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課堂。

四、教學反思

教學始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整個教學過程暴露出了一些缺點和不足。如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過於嚴重,牽引的痕跡比較明顯,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課堂評價語言也比較蒼白,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課堂評價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如何進行合理、有效的評價將成為我今後教學工作不斷努力、探索的方向。

小學語文説課稿5

一、説教材

《稱象》這是一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衝小時候稱象的事。重點介紹了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語言通俗易懂。一個七歲的孩子,想出的稱象的辦法比官員強,比官員妙,這個故事説明遇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課是小學語文冀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中的第二課。在本單元中以“幽默與智慧”為主題,每一則故事中都閃爍着智慧的火花,它們能帶給人很多的思索,啟迪我們智慧和幽默來自於觀察和思考,來自於知識的積累。

根據課文內容以及教材特色、兒童心理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要求和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讀本課11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説出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通過官員們的稱象方法和曹衝的稱象方法的對比,理解曹衝稱象方法的科學巧妙。教育學生遇事要開動腦筋,多想辦法。

3、繼續學習默讀。樂於並且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其中曹衝敍述的稱象方法和步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用水的浮力來稱象的知識是本科教學中的難點。我在教學中要努力使文章中抽象的語言文字具體化,以幫助學生理解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二、説教法

語文新課標的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本着以上目標,緊緊圍繞教學要求和重難點,我認為教學本課應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稱象》一課是一篇傳統課文,重難點應放在曹操的兒子曹衝在七歲時就動腦筋想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的理解上。

其次,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學習曹衝稱象的方法時,我設計利用簡單的課件和教具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在課前準備好教具:水槽、水和大船、大象模型還有石子、天平等。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會配合學生的回答做直觀的實驗操作。幫助學生突破本課難點重點。

再次,保證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和回答問題時間,指導學生評價各種稱象方法的優劣,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表達能力。

第四,我還採用自主發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較大的自主權。於是,我設計了“你還能想出哪些稱象的辦法?”的問題,讓學生在學文的同時,動腦筋思考想辦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第五,激發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三、説學法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將是學會學習,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本課時教學中,我融匯了以下幾種學法:

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曹衝的稱象辦法時,我設計讓學生四人為單位結成學習小組,共同討論,找出曹衝稱象的步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組織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法,繼續練習默讀的讀書方法,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閲讀能力;把時間學習的主動權最大限度的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反覆、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能夠有所理解,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在分析比較中領悟。讓學生比較官員們與曹衝的辦法誰的辦法好,好在哪兒?就是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綜合能力。

大膽質疑。學生之間互教互學,教師適時點撥。

四、説教學思路

(一)複習導入新課

1、鞏固生字詞。

2、快速讀課文,回憶課文前兩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深入學習課文3——5自然段,瞭解稱象辦法的巧妙

其中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如:

“大火共想出了幾種稱象的辦法?分別是誰想出來的?曹操滿意嗎?”

“曹衝的辦法是什麼?具體步驟又如何?”

“曹衝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嗎?結果如何?”等。

教學中,我還配合着動手操作、試驗演示曹衝稱象的方法步驟,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的理解。

(三)總結全文展開討論

以船代稱,用石頭代替大象,曹衝的辦法真是太妙了!我們應該向曹衝學習!指導學生領會本課中心思想。

(四)拓展訓練

“你還有哪些稱象的辦法?”這個問題來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意識和精神。

(五)作業佈置

課後請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五、教材的研發與利用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句。”在《稱象》一課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故事中,品讀語言,體驗智慧故事的情感與內涵,並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8wxk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