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認識平行四邊形説課稿範文(精選7篇)

認識平行四邊形説課稿範文(精選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平行四邊形説課稿範文(精選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認識平行四邊形説課稿範文(精選7篇)

認識平行四邊形説課稿1

一、 教材分析(板書)(幻燈片)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十九章第一節內容。縱觀整個初中平面幾何教材,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幾何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它是本節的重點,又是全章的重點。學習它不僅是對已學平行線、三角形等知識的綜合應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識的基礎,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其次是教材的編寫特點。教材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的實際水平出發,讓學生用"觀察、猜想、操作、驗證、歸納"的方法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精神和思維的條理性。

二、教學目標(板書)(幻燈片)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把知識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應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合作創新的意識,使他們會學。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有關的證明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猜想、歸納、證明,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發展學生合理的推理意識,培養其主動探究的習慣。

(3)情感目標 通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應用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三、重點難點 (板書)(幻燈片)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得出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的探究與應用;本節課的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即如何添加輔助線將平行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的思想方法的滲透。

四、教法學法(板書)(幻燈片)

在教法方面。結合課程標準的相關理念及八年級學生思維特徵,針對本節課的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講授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自主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創設思維情境,堅持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二主方針。並在教學中藉助多媒體進行演示,以增加課堂容量和教學的直觀性。

在學法指導上,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最終目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觀察猜想、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總結歸納等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使學生不僅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同時體驗到探究的甘苦,領會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學程序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定教學過程如下:

(一)、情境導入

(二)、探究新知

(三)、跟蹤反饋

(四)、收穫園地

(五)、佈置作業

(一) 情景導入

圖片欣賞—————生活中的四邊形。在此引入問題:"這些圖片中有你熟悉的圖形嗎?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在學生回答後再次提問"怎樣的四邊形才是平行四邊形?"在此我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圖片欣賞,讓學生感受平行四邊形及其不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併為導入新課創設了情景。自然的過渡到第二個教學環節:

(二) 探究新知

首先是"探究一" 教師結合圖片和學生舉例引導學生總結這些圖形的共同特徵: 兩組對邊平行。在此明確定義:兩組對邊互相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探究一的設計意圖是:從實例圖片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幾何圖形,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在提煉圖形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義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

"探究二"首先是讓學生實際動手"畫一畫",通過各自不同的猜想途徑,加強其對平行四邊形特徵的感性認識,感受動手測量、動腦猜想的樂趣,培養猜想的意識。其次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尋找證明的方法。當學生有疑惑時,教師引導:我們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方法是什麼?(學生回答: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證明)。而圖中沒有三角形該怎麼辦?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需構造輔助線,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

"探究三"學生在完成證明後,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師生共同歸納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探究三的設計意圖是:通過交流和引導,明確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證明三角形全等。通過完成證明、驗證猜想的正確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和證明的必要性。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歸納,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三)跟蹤反饋

新課標指出"在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及時適量的的鞏固與練習仍然是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徑"故而,我設計了層次遞進的三道鞏固例題。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學生弄清題意後,師生共同解題,由教師示範解題過程,並重點強調解答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幾何表述。通過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收穫園地

在此,引導學生思考回答:1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究了哪些問題? 2你的收穫是什麼?3你還想知道什麼?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旨在通過評價反思引導學生概括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小結的能力。

(五)佈置作業

在本環節,我將課後作業的佈置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數學練習即課後習題作業的佈置,旨在讓學生通過及時地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二是數學思考即寫一篇數學日記,讓學生將本堂課所獲得經驗體會寫成一篇數學日記,同學相互交流。旨在提高學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的認識,喚醒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幫助學生強化數學知識的記憶,逐步拉近他們觀念中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下面,請看我的板書設計

六、板書設計

在此,我以直觀、系統為主旨,針對本節課的具體內容,設計了重難點突出、簡潔明瞭的課堂板書,配合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最大化的利用教學資源的同時也體現了時代要素在教學中的運用。

七、反思評價

按照"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本節課的重點是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在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突破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整節課還應做到全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自己、欣賞同伴,彼此學習,在共同學習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在教學中應始終堅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加強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為主旨,同時努力推行"成功教育、快樂教育"的理念,把握評價的時機與尺度,實現評價主體和形式的多樣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果。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並"捲入"到"做"數學的活動中,從而更加深刻的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以上,我僅從説教材、説目標、説教學法、説重難點、説教學程序、説板書及反思評價幾個方面上,説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麼這樣教"。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委評老師批評指導。

認識平行四邊形説課稿2

各位老師,評委大家好:

我叫xxx,來自夏莊鎮袁莊中學.很高興有機會參加這次教學研討活動並得到您們的指導。我説課的內容是冀教版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十二章第一節《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下面我從教學背景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重點難點;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學習和掌握了《圖形的平移與旋轉》、《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基礎上編排的。平行四邊形作為中心對稱圖形的一個典型範例,對它性質的研究有利於加深對中心對稱圖形的認識。而用中心對稱作為工具,藉助圖形的旋轉變化來研究平行四邊形性質,有助於培養學生以動態觀點處理靜止圖形的意識和能力,為以後論證幾何的學習打好基礎。且為下節學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提供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2、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處理

本節課所選教學內容是教材中四條性質及例題。

為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循序漸進性,探究問題的完整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智力。我採取把平行四邊形所有性質集中在一課時中一起研究。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已對平行四邊形有了初步、直觀的認識,為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八年級學生正處在試驗幾何向論證幾何的過渡階段,對於嚴密的推理論證,從知識結構和知識能力上都有所欠缺。而利用動手操作來實現探究活動,對學生較適宜,而且有一定吸引力,可進一步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四條性質,並能運用這些性質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體會通過操作,觀察,猜想,驗證獲得數學知識的方法。注意發展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提升數學思維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學生獨立探究及合作交流的結合,促進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

三、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2、難點:通過探究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四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採用引導發現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法,並運用多媒體輔助開展教學。

2、教學手段

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觀察、試驗、猜測、推理的數學活動,體驗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並得出平行四邊形性質,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五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以錄像和照片形式展現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伸縮晾衣架,活動鐵門等,引導學生回憶起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對邊,對角,對角線的概念。

教師提出問題:平行四邊形具有什麼性質呢並板書課題。(教師直接提出問題,提供給學生較大的探究空間,為發現法學習創建情景。)

(二)自主探究,發現性質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通過觀察,測量等方法進行大膽猜測,儘可能多的尋找,發現平行四邊形的有關性質。

幾分鐘後,揭示研究結果:

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平行四邊形鄰角互補等。

對於學生的結論,不論正確與否,鼓勵學生對猜想進行探討,加以證明,並對錯誤結論進行調整,得出

性質一: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性質二: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

此時,教師提問;除了測量方法,還可以用怎樣的圖形變換?學生在嘗試翻折,旋轉後,發現圖形旋轉180度以後重合,於是又有新發現:

性質三: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

質四: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兩條對角線交點是對稱中心。

(讓學生自己獨立或以小組形式合作學習探究平行四邊形性質後,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知識,使學生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有了一個清晰的瞭解。)

(三)歸納交流,形成概念

以小組為單位,請學生交流平行四邊形性質,並用規範語言描述。

請學生總結整個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試驗操作——猜想——驗證——歸納總結。若驗證後發現不合理,則重新探索,不斷往復,形成新知。

(四)性質應用,形成技能

問題一:平行四邊形ABCD中,∠A比∠B大40度,AB=8,周長等於24。

從這些信息中你能得到哪些結論

(通過此題,提供了開放的情景,可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性質1,2,加強了對新知識的應用意識。)

問題而:將問題一中"周長等於24"改為"對角線AC,BD交於O,△AOB的周長為24",求AC與BD的和是多少

(此題為課本例題的變形,進一步加強了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運用。)

(五)歸納小結,鞏固提高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及在知識獲得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

(六)分層作業,發展深化

1、必做題:課本P62練習1,2, 習題1,2,3

2、選做題:在直角座標平面內,平行四邊形ABCD有三個頂點的座標分別為(0,0),(5,0),(2,2)。求第四個頂點的座標。

教學評價

1、本節課貫徹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以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貫穿始終。

2、從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猜想,驗證,歸納,整個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勇於發現。

3、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表述不是由教師直接給出,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歸納,交流,最後達成共識,形成規範的語言描述四條性質,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4、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設計分層作業,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作業有所收穫。

認識平行四邊形説課稿3

一、説教材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第四節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中的內容,根據聾校數學教學要求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我把這課分為三課時,今天要説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説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物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而使它們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理解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此我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制定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1)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性,並會畫平行四邊行的高。

(2)瞭解平行四邊形與其他圖形的聯繫與區別。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判斷、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意義及特徵。

(3)、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正方形的關係。

三、説教法

為突出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有機結合,我主要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驅動教學法

2、指導觀察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説學法根據"自主發展"數學教學模式,在這部分教學中我運用瞭如下方法:

1、合作學習法

2、學法訓練

五、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用課件出示: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幾何圖形,觀察一下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特點?

在明確他們是有四條線段圍成的基礎上概括出:有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四邊形。

教師提問:我們學過哪些四邊形呢?(正方形,長方形)

(二)提出問題,自主學習

1、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意義。

首先課件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圖形;

教師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它有什麼特徵?

(1)今天我們就來學平行四邊形(板書:四邊形、平行)

(2)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3)抽象概括:根據你們看到的結果,能説説什麼叫平行四邊形嗎?

小組先討論,讓同學們自己用尺驗證,説出檢驗與測量的結果,從而引出平行四邊形的確切定義。(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教師強調説明:只要四邊形每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兩組對邊相等,因此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特性

(1)課件演示:一個長方形木框,用兩手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導學生觀察兩組對邊有什麼變化?拉成了什麼圖形?什麼沒有變?

學生明確:兩組對邊邊長沒有變,變成了平行四邊形,四個直角變成了鋭角和鈍角。

(2)動手操作。學生自己動手,把準備好的長方形框拉成平行四邊形,並測量兩組對邊是否還平行。

(3)歸納平行四邊形特性。根據剛才的實驗、測量,引導學生概括出:平行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板書:易變形)(4)對比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不容易變形。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不同,容易變形,也就是具有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你能舉出實際例子來嗎?(如汽車間的保護網,推拉門、放縮尺等。)同學們上網站上搜索看看還有哪些實際例子。

3、學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1)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課件演示: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平行四邊形的底。

教師説明:平行四邊形高的畫法與三角形高的畫法基本相同,都用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的方法。從一條邊上任意一點都可以向它的對邊畫高,但通常是從一個角的頂點向它的對邊畫高。這裏高要畫在平行四邊形內,不要求把高畫在底邊的延長線上。

4、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係

(1)教師利用長方形框,拉動長方形的邊,使其變成不同的平行四邊形。(還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引導學生比較: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異同點。

(2)這三種圖形之間的關係可以用集合圖來表示: 繼續演示課件"平行四邊形"出示集合圖。

(三)拓展學習,寓學於樂

(四)學習評價,享受成功

認識平行四邊形説課稿4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説課。

通過對教材和學生的深入分析之後,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其中教學重點為:知道平行四邊形的特徵,知道正方形和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教學難點為感受平行四邊形的特性,會畫不同位置的高,感受正方形和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特殊關係。

由於本課容量較大,知識點多,所以我確定在多媒體環境下進行教學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流程及媒體應用

一、 感受特性。

關於平行四邊形不穩定性學生只能在書本上看到一些靜止的畫面,缺乏直觀感受。動態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感受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學生通過動手拉伸平行四邊形框架和觀察課件演示,充分感知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與前節課所學的三角形的穩定性形成鮮明對比。這樣不僅理解了特性,同時為學生理解對邊相等的特徵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動手操作,探究特徵

1、猜測驗證特徵

本環節在探究性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通過猜測得出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而學生的驗證大多采用測量的方法,為拓展學生的思維我把學生學生想不到的方法制作成課件,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課件演示,一條邊滾動之後能夠和另外一條邊完全重合,由此證明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然後重疊,證明了對角相等,對邊相等。證明對邊平行時除了用到畫平行線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平行線的特徵即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進行驗證。在課件演示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2、理解底和高的一一對應,拓展高的畫法

理解一一對應。底和高的一一對應學生能否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學習。如果單純憑老師的語言講解,表述不清楚。在此利用課件能夠變抽象為形象的優勢,在課件中通過動態閃爍,並且以不同顏色標示出一一對應的底和高,使學生一目瞭然,理解了這就是一一對應。

關於平行四邊形高的畫法,三角形高學生已經會畫,在本節課中先放手讓學生去畫。但90%的學生僅僅侷限於一種畫法,即以上下兩條邊做為底來畫高。通過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學生髮現我們還可以以兩條斜邊做為底來畫高,形象的大三角尺的演示再次複習了高的畫法。並且知道以每條邊做為底都可以畫出無數條高來,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感受正方形、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關係。

為了突破難點我安排了三個環節。

1、通過練習滲透關係

出示練習,判斷下列圖形哪些是平行四邊形?學生可能在正方形與長方形是否是平行四邊形上產生矛盾,在此應用學生智慧資源的共享策略。

2、出示表格,回憶特徵

由於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徵學生在二年級時就學過,到了四年級可能有了一些遺忘。在此多媒體出示特徵表格既起到訂正又起到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學生通過觀察表格發現正方形、長方形都符合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3、圖形轉化,明晰關係

學生單純憑藉文字特徵,頭腦中沒有建立起模型,很難發展空間觀念。在此,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配以圖形轉化,在演示過程中學生進一步明晰了正方形、長方形都符合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他們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最後以集合圖的形式呈現出正方形、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建立集合概念。

四、練習環節中是用一根長50釐米的鐵絲圍成若干個長方形,怎樣圍成的圖形面積最大。 在練習中學生只能在書中填上幾組數據,很難發現規律。在此充分發揮多媒體能夠提高課堂容量的優勢,我們把所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有規律呈現出來,學生在觀察中發現規律,探索出當長和寬相等時,圍成的正方形面積最大,同時為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做好準備。

認識平行四邊形説課稿5

【説教材】

一、説課內容: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43~45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徵,以及初步認識平行和相交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並掌握其特徵。通過這節課深入的學習,使學生為今後進一步學平行四邊行面積計算打下基礎。教材中第一個例題,首先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找出一些常見物體上的平行四邊形,再要求學生根據個人的生活經驗舉例,充分感知平行四邊形;接着讓學生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並相互交流,初步感受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讓學生認識,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第二個例題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並揭示高和底的意義。“試一試”讓學生動手測量幾個平行四邊形指定底邊上的高及相應的底,進一步感受高與底的意義。

三、説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徵。

(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等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能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利用材料做平行四邊形並發現其特徵;能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教學難點:是學生在做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體會其特徵。

五、説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活動框、小黑板等。

學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量角器。

【説學情】

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喜歡動手、動腦。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因此在教學中我抓住這些特點讓他們通過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分析歸納等來理解所學知識。

【説教法和學法】

這節課教師要注重以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為主線,通過教師提問、演示、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得新知。我們認為在本課教學中應體現以下幾點

一、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教學時應先讓學生從生活場景圖中找平行四邊形,再尋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最後舉例説明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迴歸到生活世界。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

心理學家皮亞傑説:“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做平行四邊形、相互交流,從中感受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在“想想做做”中通過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

三、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本課教學安排了兩次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之前我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思考,這樣在合作交流時才有話可説,思維才能碰撞。

【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介紹七巧板

師:你們玩過七巧板嗎?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圖形組成的嗎?

一千多年前,中國人發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塊圖形組成的,它可以拼出豐富的圖案來。外國人管它叫“中國魔板”,在他們看來,沒有哪一種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導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其中的一個圖形—平行四邊形。(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以學生喜愛的“七巧板”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嘗試探索 建立模型

(一)認一認 形成表象

師:老師這兒的圖形就是平行四邊形。改變方向後問:它還是平行四邊形嗎?

不管平行四邊形的方向怎樣變化,它都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圖貼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 感知特徵

1、在例題圖中找平行四邊形

師:老師這有幾幅圖,你能在這上面找到平行四邊形嗎?

2、尋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

師:其實在我們周圍也有平行四邊形,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平行四邊形?(可相機出示:活動衣架)

(三)做一做 探究特徵

1、剛才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平行四邊形,現在你能利用手邊的材料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2、在小組裏交流你是怎麼做的並選代表在班級裏彙報。

3、剛才同學們成功的做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在做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或收穫嗎?你是怎樣發現的?(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師小結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並且相等;對角相等;內角和是360度。)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體驗性學習,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還要用眼睛看,用耳去聽,用嘴去説,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裏通過認平行四邊形、找平行四邊形和做平行四邊形,使學生經歷由表象到抽象的過程。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感悟到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四)練一練 鞏固表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

(五)畫一畫 認識高、底

1、出示例題,你能量出平行四邊形兩條紅線間的距離嗎?(學生在自制的圖上畫)説説你是怎麼量的?

2、師:剛才你們畫的這條垂直線段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3、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書上是怎麼説的呢?(學生看書)

4、這樣的高能畫多少條呢?為什麼?你能畫出另一組對邊上的高,並量一量嗎?(機動)

5、教學“試一試”。(學生各自量,交流時強調底與高的對應關係)

6、畫高(想想做做第5題)(提醒學生畫上直角標記)

三、動手操作 鞏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題

第3題:拼一拼、移一移,説説怎樣移的?

第4題引入:木匠張師傅想把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鋸成兩部分,拼成一張長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張師傅,該怎麼鋸呢?想試試嗎?找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試一試 。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課前做好,課上活動。)

(1)師拿出自做的長方形,捏住對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發現了什麼?師做生觀察,互相交流。

(2)判斷: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小組交流然後再説理由,此時老師可問學生長方形是什麼樣的平行四邊形?(特殊)特殊在哪了?

(3)得出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師再捏住平行四邊形的對角向裏推。看你發現了什麼?

師: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覺得平行四邊形有什麼特性呢?(不穩定性、容易變形)

(4)特性的應用

師: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你能舉些例子嗎?(學生舉例後閲讀教科書P45“你知道嗎?”)

【設計意圖:】

四、暢談收穫 拓展延伸

1、師: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

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們學過的圖形。

3、尋找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設計意圖:】

擴展課堂教學的有限空間,課內課外密切結合。課結束時,佈置實踐作業,要學生尋找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和課後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受到課堂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到生活中時時處處離不開數學,增強數學學習的親切感和實用性。】

認識平行四邊形説課稿6

一、説教材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相關知識,並且在第一課時認識了四邊形的特性的基礎上教學的。關於平行四邊形的教學,小學階段分兩段編寫,本單元是第一次出現,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第二次將在第二學段出現,要求學生理解: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因此,我把本課時定位為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本課時的內容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

第一層次,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性,通過推拉門和做一個小實驗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第二層次,認識平行四邊形,通過圍一圍、説一説、畫一畫、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根據教材特點,我制定學習目標如下:

1、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2、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學。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

3、進一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特性。

二、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為了讓每個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學得有個性。我力求在本課中體現以下兩點:

1、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數學的抽象乃屬於操作性的,它的發生、發展要經過連續不斷的、一系列的階段,而最初的來源又是十分具體的行為,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其特徵。創設觀察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獲得新舊知識的鏈接;自己動手圍一圍、畫一畫、剪一剪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知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徵;説一説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圖形,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養成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讓學生盡情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滿足,是本課教學的主旨。富有活動性的教學,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的天地。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改變傳統的“傳授——接受”模式為“探索——發現”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學習中很多知識都儘量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學習,去感悟。“為什麼推拉門要做成平行四邊形的網格狀?為什麼不做成三角形的呢?”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自主探索,進而認識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怎樣讓平行四邊形變穩定呢?”讓學生想辦法試一試,通過一個接一個的探索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的天地。

三、説學習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讓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先出示《我們的校園》主題圖:你能從這裏找出哪些四邊形?複習四邊形的特徵。接着引導學生觀察推拉門上的四邊形:你們認識這樣的四邊形嗎?引入平行四邊形的學習。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

2、合作探究,發現新知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直觀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後,第一環節,我引導學生圍繞“為什麼推拉門可以伸縮”展開討論,進而藉助用硬紙條訂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分小組動手操作和實踐,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礎上,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並且在讓學生舉例説一説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起來自然、親切、真實有趣。第二環節,我提出問題:什麼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呢?在釘子板上圍圍看,這樣就能很直觀很清楚的`發現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特徵,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然後讓學生説一説在哪兒見過這樣的圖形?引導學生回憶身邊的例子,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緊接着,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驗證特徵,加深理解。最後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動手活動:你會剪一個平行四邊形嗎?通過動手、動腦、互相交流,不但可以進一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而且能幫助理解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聯繫,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1)基本練習:畫一畫

課本39頁第2題:要求在方格紙上畫一個與原圖同樣的平行四邊形,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特徵的認識。

(2)鞏固練習:量一量、比一比、説一説

課本40頁第4題,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3)提高練習:改一改

課本39頁第3題:要求在判別是否是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把它們分別改成平行四邊形。

(4)趣味練習:拼一拼

讓學生用七巧板拼擺喜歡的圖形。這既可以幫助把握已學圖形的特點,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總結評價

説一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認識平行四邊形説課稿7

我説課的題目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計算、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的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後面三角形、梯形、組合圖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

因此,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一內容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滲透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環節。

二、説教學目標預設和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使學生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能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領會割補的實驗方法;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事物間相互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體驗數學的價值。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探究並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轉化思想滲透。

教學的關鍵:是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等積轉化問題的理解,通過“剪、移、拼”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係,及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長方形等積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三、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教法上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把靜態知識轉化成動態,把抽象數學知識變成具體可操作的規律性知識。

在導入部分,我採用了創設情境、設疑引入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好的去發現、去創造。

學法上,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能為目標,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梳理來完成探究目標。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巧設情境、鋪墊導入

課開始,我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熊大和熊二的媽媽給它倆分地,他們每人都有一塊青草地,但是形狀不一樣,它倆覺得這兩塊地不一樣大同學們,我們噹噹小法官幫他們評判一下,那我們首先來看看這兩塊地(一塊平行四邊形、一塊長方形),怎麼才能知道公平不公平?學生會紛紛討論。

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本課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巧妙的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用不同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根據這些方法,展開其中的割補法,通過轉化—找關係—推導這一過程,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交流,自己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這一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1、發散練習: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

此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使學生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和高有關,與相鄰的兩組對邊組成的角度大小沒有關係。

2、提升練習:讓學生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圖像中有兩個高和底,這樣練習可使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知,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3、基礎練習: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多種形式的數學練習,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整個習題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的方式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學生興趣、引發思考、發展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個環節:全課小結。

總結內容主要讓學生清楚: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五、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

長方形面積=長×寬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則平行四邊形地面積公式是:s=a×h

六、教學預設

本節課中,給學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聽、嘴説、腦想的時間與空間,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牢固的掌握知識的要點。與此同時,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整個活動中,大部分學生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

七、説課後反思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反思這節課,特總結如下,

一、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麼關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形象、直觀,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在此,我特別注意強調底與高應該是相對應的,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練習等形式,讓學生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後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注重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應該互有問答,學生與學生之間要互有問答。在這節課中,我能始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學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關係,產生教與學之間的共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nx7x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