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學品德與社會《我懂事了》説課稿

小學品德與社會《我懂事了》説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我懂事了》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品德與社會《我懂事了》説課稿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遼師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是“大”學生了,第一課《我懂事了》這一單元分為三個主題活動:我懂事了、我與小夥伴、珍惜時間。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經歷,通過對比發現自己的變化。

本課是本單元也是本冊教材的起始課,學生從《品德與生活》的學習過渡到《品德與社會》的學習中來,進入三年級是小學生活的一個轉折點,隨着學生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認識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也在不斷提高。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掌握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我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情況,為體現新課標中“瞭解自己的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有自信心。”以及“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的親情,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的內容標準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自己的成長過程,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發現自己的優點,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2、方法與過程:通過討論,蒐集彙報資料、辨析、講故事等方式,感受父母、老師、同學在自己成長中的關心與幫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活動中體驗成長的快樂,對父母、老師、同學等關愛自己成長的人產生感激、尊敬之情。

重點:感受自己成長變化,發現自己的優點。

難點: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和幫助,萌發對它們的感激之情。

二、説教學方法

(一)説教法: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預設的教學目標、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遊刃有餘,從容施教。新課標中指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應兒童的需要,讓兒童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會。我設計了:創設情境法、交流談話法、辨析法、直觀對比法等。使學生在直觀發現自己成長的基礎上,暢談自己的思想行動的成長,從自己的成長中感受到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愛,從而解決重難點。

(二)説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握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設計,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情感體楊,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學生的道德情感認知規律,我在教學中採用的學法有:交流彙報法、講故事法、討論探究法等。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達到理解陶情、感悟積澱的作用。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直觀導入。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一堂課的根本保證,精彩的導入自然會牢牢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創設一個請客人來的情境,展示班級同學一年級的照片讓學生找自己和同學,通過對比和交流發現自己長大了、長高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點撥,你還有什麼變化?從而揭示課題《你懂事了》。

(二)交流成長經歷,展示才能。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兒童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價值。請學生拿出自己的照片與小組同學共同交流,講講自己成長過程中有趣的、難忘的故事。在比較和講述中發現自己的成長變化,感受成長的樂趣。在全班的彙報中,請學生介紹自己的成長、懂事的變化。通過學生的彙報啟發學生在學習、家庭生活、自制力和珍惜時間等良好習慣方面暢談自己懂事了。在學生提到自己的能力上的增長時,請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中體驗成長、成功的快樂,達到發現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的教學目標。

(三)感悟成長的幫助,積澱昇華情感。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中的三個方面是有機的統一體,教師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注重知識,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的教學觀念。學生在交流自己成長經歷,體驗成長的快樂後教師拋出問題:“你們的成長懂事,誰看了最高興?還記得親人、朋友鼓勵你進步時説過的話,關心幫助你的事情嗎?”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感悟自己的成長離不開他人的幫助,積澱感恩的情感。教師適時提問:你打算怎樣感謝這些幫助過的的父母、老師和同學?並拋出辨析題,請學生説説遇到這樣的事情,怎麼辦?讓學生知道在生活和學習中,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學習、聽父母長輩的話也是成長懂事的表現。

四、情感昇華,感恩教育。

教師總結,同學們不僅要在內心銘記他們的關愛,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動和愛去感激他們,在父母過節或過生日的時候,悄悄的送上一份祝福,也是同學們感激他們的表現。使學生知道他們的成長和進步是老師和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取得等多的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nmpm8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