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品】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編六篇

【精品】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編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説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編六篇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盛產、茂密、涼棚、五光十色、展開”等詞語的意思。

理解並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間的連接方法——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並能自我體會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2節。

二、説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並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間的連接方法——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

2、準確領會第二自然段的詞句,並體會其中藴涵的情感:葡萄溝是個好地方。這兩點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即文章的第二節。

閲讀教學以讀為本,是由閲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所決定的。閲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和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而完成上述基本任務的基本途徑是學生自己的讀書實踐。讀可以顯形,讀可以激趣,可以動情,可以啟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課時的閲讀教學中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益知、怡情,發展語言和能力。

新課程導引的新課堂,其本質特徵在於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實踐主體、認識主體,又是道德主體、審美主體。一句話,他們應當是自主發展、自我構建的主體。而活動是主體存在和發展的方式。離開了自主的、具體的、感性的學習活動,學生是無法獲得主體地位,也不能發揮主體作用的。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儘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朗讀方式,自主選擇作業方式,自讀自悟,自己觀察發現……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教學第一板塊:在導入新課中走近葡萄溝

學生一:(葡萄溝在新疆。)學生二:(葡萄溝在吐魯番。)學生三:(葡萄溝在新疆吐魯番。)説的都沒錯,哪位同學説的讓大家聽了更明白?

二、教學第二板塊:在初讀課文中走進葡萄溝

過渡:是呀,那裏的葡萄太棒了,那裏的人們太好客了,現在你們最想讀哪一節?(第二節)

1、那好,自己趕快去讀第二節吧,想想你能讀懂些什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體會暢談)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1)你知道這個小節有幾句話嗎?有哪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看看哪幾句是寫夏天的?哪幾句是寫秋天的景色的呢?(夏天和秋天、這時候)這時候指什麼時候啊?自己讀一讀。(秋季)

(2)看看葡萄種在哪兒?學生讀文後,看圖理解“山坡、梯田”。(梯田是沿着山坡開闢的一級一級的農田。)

2、葡萄溝的夏季和秋季,你更喜歡哪個季節?再讀一讀第二小節,自己選擇喜歡的季節,多讀幾遍,邊讀邊想直到眼前出現了一幅幅圖畫、電影再停下來,好嗎?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是自主發展、自我構建的主體。但這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教師的顯性(定形的)教學設計與學生主體學習、自主發展的衝突和矛盾。因此,在此我設計了隱性設計,學生喜歡夏季則先學第二句,若學生喜歡先學秋季的,則先學第三四句,以此作為課堂調節手段去調適和引導學生的主體行為。)

你最喜歡什麼時候的景色?

A夏季(你看見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理解“茂密、一個個”

(學生可能會説枝葉,也可能會説葡萄可以按順序學習)

(1)怎麼樣才算茂密呢?(老師貼幾片葉子,再由學生上前繼續)對,這樣層層疊疊向四面展開的樣子就是茂密。再看圖,理解“茂密”。你能做一個枝葉向四面展開的樣子嗎?

(只有把文字所描述的場景還原、再現,把教師、教材和學生的心靈之間組在一種相似的和諧振動,才能使學生與所學知識產生共鳴。讓學生自己來貼一貼葉子,用手做一做向四面展開的樣子,將“茂密”二字還原成具體的畫面,形象地理解“茂密”即是表示枝葉層層疊疊,密密麻麻。)

(2)(看到了許許許多的綠葉,像涼棚)看到了多少涼棚,一個兩個還是……看到了幾個涼棚?(一個個)

想象:老師查過資料,夏天那裏天氣太熱,最高温度達到了49度。悶熱的夏天,新疆的小朋友可在“涼棚”下幹什麼?老人們呢?

一個個涼棚攔住了陽光,給你什麼感覺?能讀出涼爽的感覺嗎?

同桌準備——指名讀

站在這茂密的樹下,你想到了什麼?那茂密的預示着什麼嗎?現在樹葉茂密,以後呢?是啊,秋季的葡萄一定會大豐收的。那麼這一個個涼棚呢?這葉子、這涼棚,帶着一種希望,有着希望之美,你能讀出來嗎?

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怎麼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呢?依照教師的講,即逐段地作煩瑣的內容分析,還是讓學生多讀熟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聽懂和讀懂的意義是不大一樣的。我國古代著名的文論家劉勰説得好: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讓學後反覆地讀,在多讀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逐步瞭解葡萄枝葉的茂密,感受葡萄溝夏季景色的美麗,更在讀中感悟到秋季葡萄豐收的期待、希望。)

B、到了秋季,葡萄果然豐收了!老師為什麼要用果然?快抬頭看看葡萄架透過茂密的枝葉你從哪兒發現葡萄成熟了!(若學生先説秋季,則如此引導:為什麼喜歡秋季啊?)

(1)唉呀,有幾種顏色啊?這麼多顏色的葡萄你都見過嗎?認識哪種顏色的葡萄?(課件出示)讓孩子認識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葡萄,悟出葡萄顏色的不同。(讀)讀時要引導學生注意這裏一連4個頓號的作用。

(許多葡萄的品種是我們這些學生所沒有見過的。通過課件,穿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阻隔,親眼目睹大家所陌生的甚至是從沒見過的白葡萄、紫葡萄等。)

(2)這麼多顏色,可以同什麼詞來形容呢?“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可以換嗎?看圖,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在比較中悟出有什麼不同(教師引導學生在詞語中的“光”中發現)(讀)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通過兩幅直觀的圖片,淺顯易懂地理解了“五光十色”與“五顏六色”的區別,讓語言文字訓練不露痕跡。)

(3)“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是不是隻有兩串啊?(讀)

比較:

{葡萄一串一串掛在綠葉底下}

{葡萄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

這葡萄串兒這麼大,數量這麼多,顏色這麼多,種類這麼多,而且水靈靈的,再看看,像什麼呀?(一個個瑪瑙)(一顆顆寶石)(一顆顆珍珠)(一顆顆明珠)晶瑩剔透,真是美麗極了!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板書:五光十色,讓學生帶着感受反覆朗讀)

3、往下讀,你還能讀懂什麼?(老鄉的熱情)哪裏看出老鄉的熱情呀?

(孩子喜歡錶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這不僅是因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別接近兒童生活的戲劇形式,而且有角色效應的作用。當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我——一個小學生為“他角色”——維吾爾人老鄉,那種新異、好奇心,使孩子激動不已。)

4、朗讀

多麼熱情好客的老鄉,趕快誇誇老鄉吧(帶着感受讀課文)

三、教學第三板塊:在朗讀中讚美葡萄溝同時理解構段方式

葡萄溝盛產水果,景色美麗,老鄉熱情好客,千言萬語化做一句話: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捧起書來,老師和大家分句子讀第兩節,再一次讚美讚美那裏的葡萄,那裏的老鄉,怎麼樣?

趁熱打鐵,圍繞本課教學重點,我設計既有準對性又有開放性遷移模仿作業,並讓學生自主選擇一題來先説後寫,這樣做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鍊了學習能力。

我們家鄉—象山出產的水果可多了,五月有,六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成熟了。

陽春三月

夏天

秋高氣爽的時候。要是這時候您到我的家鄉——象山來,我。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假如》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三冊第23課。這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西西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它從獨特的兒童視角展開,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心靈的共鳴,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依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分兩課時教學本課。第一課時:初步瞭解課文,會認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第二課時:深入感悟課文,把握詩歌內容,昇華情感。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

(3)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願望。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

二、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有些課文應要求學生誦讀。所以,本節課我確立了“以讀為主”的思想,採用朗讀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口唸成誦,感受着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動人的圖景,感悟詩中藴涵的思想情感。

這首詩前三節的結構相同,這就為學法指導法提供了依據。因此,我將重點導讀第一節詩,指導學生感悟學法,然後引導學生遷移學法,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自主、合作學習,彙報學習成果,以此來訓練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在主要採用朗讀法、學法指導法的同時,我將輔以情景教學法、談話法等,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説教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神筆”。

四、説教學過程

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感悟課文、感情朗讀――昇華情感、發展語言――課外延展、佈置作業”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生字詞,學生開火車認讀。

2、提問:小作者用神筆畫了什麼?在學生逐段概括時,我以簡筆畫的形式把學生概括的內容板示於黑板。

[這樣安排,旨在讓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為下面理解詩意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感悟課文,感情朗讀

1、導讀第一節詩

(1)動動腦,理解詩意

①讀一讀,想一想:作者畫為什麼畫紅紅的太陽?

②創設情境,深入感悟。

a、課件出示小樹圖,教師感情敍述:“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颳着,一棵小樹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風吹得搖搖晃晃,凍得瑟瑟發抖。”

b、學生扮演小樹,進行師生對話,師:“小樹小樹,你為什麼縮着身子?”“小樹小樹,你為什麼輕輕歎息?”“小樹小樹,現在你最需要的是什麼?”

[學生在教師動情的敍述中,在師生對話中不知不覺地進行換位思考,理解小作者畫一個紅紅的太陽是為了讓小樹成長,從而和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2)動動口,讀出感情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件出示第一節詩)

②學生個人賽讀,互相評價。

我會問學生:“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哪個字、詞不正確?他哪裏讀得好,哪裏有點欠缺,你想怎麼讀?”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同時用鼓勵性語言激發學生參與賽讀。

[這樣引導學生賽讀、相互進行評價,旨在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③教師點撥:讀課文時,要想着詩中描繪的畫面讀,還可以加上表情、動作讀。

④教師範讀第一小節。

[教師的範讀是對低年級學生最直觀的朗讀指導,也是最有效的指導手段。]

⑤小結本節詩的學習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節詩

(1)學法遷移,自讀自悟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①動動腦:小作者為什麼畫穀粒和雙腿?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②動動口:讀出感情。

[學生在第一段學習中,已基本感悟學習方法,因此,第二、三段的教學可以扶一手放一手,讓學生將方法遷移,去自讀自悟,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這不僅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而且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

(2)小組交流,展示自學成果

①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板書)

如果學生説到“小作者是個怎樣的人”時,我不會要求他們一定要把小作者的美好心願歸結到“善良”兩個字,學生可能會説:“天真、聰明、可愛……”我都會加以讚揚。

[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真切而獨特的情感體驗,教師都應加以珍視。]

②小組展示朗讀第二、三小節,並互相評價。

3、指導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1)教師範讀詩歌的最後一節:“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指導學生放慢語速以讀出延伸感和想象空間。

(2)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熟讀、背誦。

(3)學生比賽展示背誦效果。

[從導讀第一節詩到自學第二、三節詩,再到整體朗讀,達到熟讀成誦,環環緊扣,把功夫紮紮實實地落實在讀上。]

(三)昇華情感,發展語言

1、課件出示全詩,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第四小節結尾處的標點與前三小節有什麼不同?第四小節為什麼要用省略號?

學生可能會告訴我:因為小作者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願望還沒畫完。那麼,我會引導學生説:“你知道作者還有什麼願望沒説出來嗎?你能幫助小作者把他沒畫完的願望畫出來嗎?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為誰畫什麼呢?”

2、課件展示有關環境污染、貧困兒童、失學兒童的困惑等等圖片,幫助學生拓寬想象思路。

[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共鳴,有一種表達的願望在湧動。於是我抓住時機,以第四小節結尾處的省略號為切入口,讓學生暢所欲言,以自己的“假如”充分發揮想象,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願望,同時也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課外延展,佈置作業

實踐性作業:

1、按“我要給……”的句式把想説的話説出來;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想畫的東西畫出來。

[這種作業設計,使學生帶着美好的願望,帶着自己獨特的讀書體驗走出課堂,走向寬闊的心靈牧場。]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揠苗助長》位於本冊教材的第七單元,本單元教材圍繞着“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懂得做事要善於動腦思考,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體會這個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於求成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本課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完成。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焦、喘、截”3個生字,會寫“焦、望、費、算”4個字,理解並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盡”等詞語。掌握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實實,不能急於求成。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三、説教法

1。自主識字法: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師不以零為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打破以往傳統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的做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情景教學法:

我除了充分運用課文中的精美插圖外,還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場景,從而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內心體驗,

3。朗讀教學法:

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始上課先播放《揠苗助長》的動畫視頻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引出課題:我們剛才看的動畫片有個名字叫《揠苗助長》,是一個寓言故事。接着在學生討論什麼是寓言的基礎上我簡單介紹:寓言是一種文章的體裁。“寓”是寄託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那麼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中包含這什麼道理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吧。以此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順利地帶學生進入文本的學習中。

(二)自學字詞,整體感知。

1。自主識字,交流方法。《課標》指出“要讓兒童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這就必須先幫助學生掃除文字的障礙,這樣,他們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語文學習之中,才能引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不過本課生字並不多,而且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識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導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互教互評,教師點撥等方式,鼓勵學生採用多樣方法來識記生字,如:區別比較法、部件分析法,動作演示法、自編兒歌法等。

2.學生再讀課文,並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這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同時體現尊重學生選擇,以生為本,體現個性化閲讀。

3。出示古時候有個人,因為想讓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結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導學生用這個句式,説説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這樣學生對課文會有一個整體上的感知,有了這個淺層次的理解。為下面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品讀課文,悟出寓意。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準備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和種田人心情變化兩個方面展開學習與討論。抓住幾個主要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交流討論,同時以讀貫穿始終。如:“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畫出有關的詞語”,再如“此時,農夫的心情如何?請帶着這種着急的心情讀一下”如:課文的最後提出“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趕回家,他會怎樣對他的父親説”“而農夫聽了兒子的話,看見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麼辛苦,他會説些什麼呢?”。就這樣通過品詞析句、通過朗讀指導、通過想象補白等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從中體會種田人的急切、興奮、得意、後悔;從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從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能急於求成的道理。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這樣設計與安排,能夠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本內容;在想象創造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將較深刻的寓意層層推進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學生對故事情節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分小組讓學生自己演一演這個寓言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紀的小學生,對錶演的慾望很強烈,他們非常想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使學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釋放,同時也再現了課文內容,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為學生複述課文降低了難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訓練語言。

在課末,通過“複述故事”、“運用詞語”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複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於學生複述。

五、説效果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認為我的這課時設計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語文學習能力,突出了四個亮點:1、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識字,提高了認字能力。2。注重書寫指導,培養了良好書寫習慣 3。以讀為本,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4。注重語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聽説、表達能力。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本組課文都是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選編課文,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融合在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裏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樣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難怪老爺爺説他只看到一個兒子。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二年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能對所讀的課文質疑,並能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1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方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索。因此,課前佈置學生利用“三步預習法”進行自主預習,課堂上,我會努力落實“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動起來”的新理念,採用"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同時運用小組捆綁式評價的方法,把競爭引入課堂,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説過程

這篇課文擬定用兩課時來完成。現在,我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確定了三大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檢查預習由已知導入

語文課標中明確提出: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在師生板書課題之後,我先請學生拿出自己的預習本,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和課文的朗讀情況,全部讀正確的可以得到同桌畫的笑臉,不會讀的快速教會,鼓勵生教生、生幫生,生生互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以飽滿的態度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然後老師開始有重點的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如:指名讀“沉甸甸胳膊晃盪”等詞語,檢查結果捆綁計入小組評價。

在檢查完課文字詞之後引導學生集體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從而理清課文思路。交流自己提出的疑問,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板書,如:老爺爺為什麼説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這一環節通過對課前預習的檢查,瞭解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培養了學生質疑、設疑的能力。在課堂上更容易把握重點,攻破難點,真正做到心中裝着學生。

第二環節品詞析句在文本中動情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自我的揣摩、感悟和體驗。因此,在精讀全文時,我以學生品讀、感悟為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在課堂教學中,就着學生的預習情況走進課文:“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什麼説只有一個兒子呢?還是讓我們看看這三個兒子吧,他們又是怎樣的孩子?”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導學生主動去閲讀課文,運用讀、找、畫、議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以學生彙報的思路帶動課堂教學,學生在閲讀、自學、研討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揣摩媽媽的神態和語氣,用自豪的語氣讀前兩位媽媽的話,感受母愛的無私和無我的愛,用平穩的漁區讀第三位媽媽的話,表現他平和的心態。

結合句子:

①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

②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

③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抓住“一個一個另一個”進行句式訓練,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練習語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

結合重點的詞句:胳膊累酸了、走走停停、沉甸甸來體會這通水的沉重,讀出媽媽提着這通水的辛苦。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不僅要讀出語言呈現的畫面,還要讀出語言的深刻意藴——那就是媽媽的辛苦和對兒子孝行的期待。通過賞讀,讓學生明白"那個用實際行動來分擔母親重擔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練習讀好老爺爺幽默風趣而又意味深長的話,交流討論:為什麼老爺爺説他只看見一個兒子?是那個兒子?從而弄清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兒子。

第三環節、與“生活”相連,將孝心延續

課程標準強調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葉聖陶老先生也説過:“課文只是一個例子”在教學接近尾聲的時候、在動情的音樂《感恩的心》中我讓孩子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並交流自己在家裏都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濃濃的情感會沉潛在學生心中,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得到質的昇華。

最後,利用生字五步教學法,指導學生學習“拎桶、停、嗓”。並推薦學生課後閲讀讀故事《黃香扇枕温席》”、“誦記《三字經》”將語文學習延至課外,相信也將孩子對父母的孝心延至生活之中,這才是人文情感的深遠影響!

四、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本板書採用“抓主幹,明中心”的方法設計。就學生的發言我板書了:

三個兒子

翻跟頭真好看

唱着歌真好聽

拎水桶好兒子

“拎水桶好兒子”用紅色來寫,目的就是為了為了解決老爺爺的問題,同時突出本課的主題——孝敬父母。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謝謝大家!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葡萄溝》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篇課文介紹了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課文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三個內容:一、葡萄溝盛產水果。那裏不僅有人們最喜愛的葡萄,還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二、葡萄溝景色美麗、獨特。夏季,種在梯田裏的葡萄長出了茂密的枝葉,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掛在綠葉底下,十分美麗。三葡萄溝生產的葡萄乾色鮮、粒大、味甜,非常有名。四、葡萄溝不僅物產豐富、景色美麗,而且那裏的人也特別好。淳樸的維吾爾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當葡萄成熟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拿出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説課: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鑑賞文本。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學生特點和課標的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通過虛擬的情境中理解課文,讓孩子在葡萄溝遊覽一番,在情感的世界裏深深感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運用多種方法感悟“茂密”、“五光十色”、“熱情好客”等詞語及句子。

3、運用角色扮演等形式,在整體感悟課文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三)説教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趣”貫穿全文,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有情趣。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要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讀、説、畫、看、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驗,在發展語言的同時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節課設計上我做到: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閲讀教學要以讀為本,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和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讀可以激趣,可以動情,可以啟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課時的閲讀教學中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情境中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益知、怡情,發展語言和能力。

2、創設情境,角色表演

一般的表演活動是排演成熟後的成果展示,而課堂表演不一樣,表演的過程也就是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並如何“形諸於外”的排演過程。是一種深讀課文,感受語言含義,提高閲讀能力和審美情操的手段。在本節課中,請師生分別扮演遊客和老鄉,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

3、開放課堂,課外延伸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在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我在課前請學生蒐集有關於葡萄溝的資料,課內請學生共享教師提供的網上資源,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以以此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欣賞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這首歌唱的是什麼地方?你知道新疆在哪嗎?

2、課件出示地圖,在地圖上找到新疆的位置。

3、你對新疆有哪些瞭解?(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説)

4、老師帶同學們到葡萄溝一遊(看課件)看後有什麼感受?

二、初讀識字

1、初讀圈畫生字

2、交流識字方法

3、鞏固識字:做遊戲“郵遞員送信”

三、品讀感悟(略)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我選我》,下面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我選我》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王寧小朋友自己選自己當勞動委員,説明了一個人要自信,要敢於表現自己。

“我選我”,這是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説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小學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本身。

對這件事,同學們有個認識過程。“大家都愣住了”,就説明了這一點。但從教室裏響起的一片掌聲中,可以看出大家對王寧此舉的認同和擁護。“我選我”,體現了王寧真心誠意地為同學服務,因而受到大家的擁戴。

結合本課的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節。

4、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人民服務。

這一課時的重點是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了體現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這節課我準備了課件、課文錄音,來增強教學效果。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是揭題質疑。出示課文插圖,我設計的導語是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即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副圖畫,大家想看嗎?你知道圖上的這位穿紅色上衣的小男孩是誰嗎?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導入新課,並板書課題。接着質疑:大家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學生就紛紛發表意見。

然後讓同學們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環節二是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是讓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篇,其次是出示課件,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情況,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生字詞。最後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地加深對生字詞的認識,也採用多種形式認讀。這為學生閲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環節三是指導書寫生字。這是教學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來説出他記住了哪個生字,他願意和哪個生字寶寶交朋友,鼓勵學生當小老師來提醒大家要注意生字的讀音、寫法等。在此基礎上,我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員”。最後讓學生描給,臨寫生字。在學生描紅的過程中播放兒童音樂,這樣給課堂帶來了活躍地氣氛。

 環節四是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在學生充分認識了生字後,請數名學生分段讀課文,我要求其它學生認真聽,然後給讀課文的學生作出評價。在學生反覆讀文本後,學生説説自己讀文本後知道了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板書。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w8gv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