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説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活見鬼》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雨夜,一個人持傘獨行,有個在屋檐下避雨的人鑽到自己的傘下一同走,也不説話,懷疑為鬼,走到橋上時,持傘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然後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裏,説自己遇到鬼了。過了一會兒,一個人渾身濕淋淋的也跑進來,説遇到鬼了。兩人都説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來。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幹什麼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沒有鬼的,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否則會鬧出笑話!

這篇小文章短小精悍,幽默風趣。共有三個層次:一是雨夜兩人同行;二是互相懷疑,一人撩試後把“鬼”擠下了水;三是兩個人相遇後相視笑了。兩個人互相懷疑對方是鬼,鬧出了笑話。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藉助《活見鬼》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併為今後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1、由於上學期學生接觸過文言文。學生有一定的學習文言文的經驗。

2、學生已具備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讀現代文,能表達自己的見解;有獨立學習及合作學習的習慣;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如:使用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等;能結合課文內容查閲有關資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6個生字;

2、能正確斷句,流利地朗讀課文。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3、能根據現代文、工具書理解內容,在反覆誦讀中,能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

二、過程與方法

1、採取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的策略。

2、儘量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讓他們自己質疑、釋疑,教師適當點撥、扶助,必要時適當講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能領悟文言文語言的凝練,吸收我國古文的精華,感受古代語言的優美。

2、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沒有鬼的,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

教學重點:

學習文言文要能正確斷句,流利地朗讀。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1、學生能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能讀懂全文。

2、理解兩人為什麼會“相視愕然,不覺大笑”?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

2、教師製作教學課件。

3、帶工具書。

教學過程:

一、激活積澱,確定目標

1、板書課題,讀課題,説説對課題的理解。

同學們,在有些人的內心深處都深深地恐懼着一種東西,那就是?你認為鬼真的存在嗎?可是,古代由於科學不發達,人們信神信鬼卻是很普遍。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鬼的故事。(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把課題讀兩遍。

從字面上來理解,題目的意思是——(活人見到鬼了)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朝的馮夢龍。這篇課文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同學們從小學點文言文對更好地學習祖國傳統文化將起到很好的作用。大家有興趣嗎?

2、提出學習目標,教師歸納。

讀了課題,同學們想學到些什麼呢?學生自由發言。

3、回顧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學習文言文,也是有方法的。還記得我們上個學期學過的文言文嗎?我們是採用了什麼讀書方法的?

學生髮言後。老師結合大家的發言,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幫大家總結了學習文言文六字法,不知大家喜歡不喜歡?(打出課件)大家齊讀——

(1)讀:反覆朗讀,正確斷句。強調:古代語言不同於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多讀幾遍便能更加通順。

(2)明:理解詞語,揣摩句意。

①藉助工具書理解了解詞語的意思。自己翻譯後,再與原文譯文對比。

②藉助課文譯文理解內容。

(3)講:連接句意,複述故事。

(4)思:深入探究,領悟道理。

(5)聯:聯繫實際,談論感受。

(6)誦:熟讀成誦。

二、運用學法,自主學習

1、自學提示。

那就讓聰明的我們運用剛才總結的“讀、明、講、思、聯、誦”的學習方法,對照剛才制定的學習目標,先獨立學習。在學習中碰到問題時先獨立思考,自己想辦法解決,實在沒辦法解決的,可以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再不懂的,等一下可以提出來全班討論。

任務已經明確,那就行動吧!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彙報交流,導學釋疑

1、指導學生讀通、讀順。

(1)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

剛才,同學們經過了專心的自學,有付出就有收穫!誰能帶讀一下這些生字。出示“趨”、“炊”、“沾”、“踉”、“蹌”、“愕”。

學生帶讀。

分組抽讀。

這六個生字,除了“趨”以外,都是左右結構。寫的時候,要注意做到左窄右寬。特別是“愕”字,右邊要比佔到左邊的位置來。這樣寫出來的字才美觀、大方。“趨”字要注意裏邊的寫法。

(2)抽讀。生字會讀了,課文是否會讀呢?指名一位學生讀,讀完評價。(打出課件)

(3)範讀。(打出課件)畫停頓。

(4)個別讀。

(5)全班讀。

2、指導學生理解文句的意思。

(1)理解句子的意思。

會讀還不夠,還要能夠理解文言文的內容。誰來説説,自己你懂得哪句的意思?採用哪種方法?

(2)用自己的話把全文的意思講一講。

①看課文講。一句一句會講了,誰能邊看文言文邊合起來講一講?(學生講)

②複述。誰能不看課文來講一講了?(學生講)

③與譯文比較。齊讀譯文。把自己的譯文與課本中的譯文比一比,誰的比較好。

3、指導學生探究明理

課文的內容會講了,但老師還是有一個疑問,不知誰能幫助老師?(打出課件)

(1)為什麼“疑為鬼也”?

①原因:夜黑、偶遇、久之不語。

②指導朗讀:“有赴飲夜歸者……疑為鬼也”。

(2)為什麼“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

①原因:以足撩之,偶不相遇,便肯定遇上鬼了。

②指導朗讀:“以足撩之……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

*(3)為什麼“二人相視愕然,不覺大笑”

①原因:赴宴夜歸,投傘通行——互疑為鬼,擠之下水——再次見面,恍然大悟:疑心太重,鬧出笑話。

②這笑聲裏含有什麼意思?(笑自己疑心太重,疑神疑鬼,這世界裏哪有鬼啊;笑自己鬧出笑話;笑聲中含有對迷信的譏諷。)

③指導朗讀:“值炊糕者早起……不覺大笑”。

四、拓展延伸,紮實訓練

謝謝你們幫助老師解決了疑難問題。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也要經常提些問題,尋找答案,這樣學習的收穫才會大!這篇課文你們學懂了嗎?老師也有幾道題目想考考大家,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

(一)你能行嗎?(打出課件)

練習1、學了本文,你有什麼體會?可以從內容和文體兩方面簡單談一談。(打出課件)

練習2、你能用“活見鬼”説一句話嗎?

練習3、熟讀成誦。

(二)課外作業

練習4、拓展閲讀——文言文《鷸蚌相爭》《矛與盾》

練習5、向自己周圍的人講述這個故事,並採訪他們聽後的體會。

附:板書設計

活見鬼 (文言文)

疑為鬼也——夜黑、偶遇、不語

擠之橋下——撩之不遇 相信科學,反對迷信

愕然、大笑——恍然大悟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請批評指教!

我們都知道,生活消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在學習了家庭消費的知識後,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消費現象和行為,有必要使學生認清哪些消費是合理的,哪些是錯誤的,由此達到樹立科學消費層面觀的目的。

首先,我來談談對本框教材的理解,説教材、教法與學法。

(一)説教材

1 、本框的地位。

第七課講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第二節關於家庭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第一節內容的邏輯結果和必然的延伸,本框則連接第一框家庭消費的內容和第三框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明確了家庭消費的內容、重要性及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的有關知識後,才能逐步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有了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者權利意識,才有可能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通過各種途徑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就全書來説,消費作為社會再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與生產、交換、分配共同構成經濟常識的基本結構,因而正確的消費觀對整個社會再生產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本框教材的結構

本框內容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為什麼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正確的消費觀念是什麼、怎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就“為什麼”來説,教材從理論依據(生產和消費的關係)和重要作用(消費對國家、社會發展的作用)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教材提出的正確消費觀念歸納起來有三個:適度消費、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相一致、科學消費。而“怎麼樣”的問題,教材着重從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進行論述。

3 、對本框重難點內容的理解

本框是第七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最具有思想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我將“生產和消費辨證關係的原理”與“什麼是正確的消費觀念”確立為教學重點;因為講清“生產和消費關係原理”是前提,只有指出消費對生產的重要意義,才能重視消費,才能引出一些消費現象,才能指出哪些消費是合理的、哪些是錯誤的;而“正確的消費觀”內容又是本課教學的主題,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確正確消費觀的內容,反對不合理、不科學的消費現象和習慣。

我將“正確的消費觀對於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意義”、對“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理解確定為難點。這是因為高一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思考問題的深度不夠,認為家庭消費只是個人的事情,與社會與國家無關。而講到“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時,很多學生都覺得沒勁,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裏的關鍵是他們還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所以將這兩內容確立為難點內容。

基於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二)説目標

課程標準中對本課教學的要求着重是理解,所以,在教學目標是着重是理解“正確的消費觀”和自覺實踐能力的培養。

1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學生明確生產與消費的辨證關係,尤其是掌握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理解我國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質量的改善對發展社會主義生產的重要作用;知道正確的消費觀念是什麼;懂得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的現實意義。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辨證思維的能力、比較分析的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探索精神。

3 、覺悟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克服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錯誤消費觀念,樹立起符合我國國情和家庭實際的正確消費觀。

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呢?這就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學是藝術,是科學,它的本質在於創造。大教育家孔子説過: “ 法無常法,貴在得法 ” ,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會有事半功倍之效。針對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

(三)説教法:激疑探究法、同伴協作學習法、歸納法。

本課教學有許多疑點,容易引起學生思考,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他們,激疑探究非常必要。由於在探討中不是把一些社會現象交給學生就夠了,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樣分析這些問題、從哪些方面分析,實現理論聯繫實際。所以,需要教師 寓教於直觀生動的活動中;注重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鍛鍊;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教育內容,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探究,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組織、引導和點撥的作用,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民主、平等、和諧課堂氛圍。

在採用這些教學方法的同時,我也注意到了學法的指導!根據新教材的理念,我在教學中必須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做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研究者,“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 四)談學法指導

1 、鼓勵學生採取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中構建知識網絡。

2 、創造條件,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師生互動教學,把教師的教轉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防止教師進行單向信息的傳送。

3 、讓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轉變被動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理解知識、運用知識,並能創新知識。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及設計意圖:

幼兒對動物總是情有獨鍾,樂意畫可愛的他們,更願意想象出不同的他們,深海里的怪魚,特別能激起幼兒想象的衝動,因為無人到達的深海神祕莫測,令孩子嚮往好奇而怪魚能使孩子突破常規思維,充分的想象。學習過程中讓孩子根據想象變化魚的外形,為創造性地表現創造了條件;最後讓孩子在模擬“海”的環境中與同伴、老師、環境相互作用,大膽表現,則會讓孩子們體會到探索的快樂、成功的喜悦。

活動設計中,我一方面充分利用和調動孩子已有的美術學習經驗和水平,用大膽的圖案和線條表現魚兒的外形特徵和動態;另一方面,結合大班孩子的想象力、學習力比較強的特點將,我創造、想象作為活動的一個延展點,激發孩子們的創作樂趣。

二、説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實際情況,確定本次目標為:

1、用線描畫的`方法表現怪魚的形狀和特徵。

2、大膽設計圖案進行裝飾,豐富畫面背景。

三、説經驗準備 深海魚圖片,線描畫“深海里的怪魚”範例

四、説過程: 一、導入

今天柯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條奇怪的魚,你們看看它奇怪在什麼地方?

幼:沒有顏色,花紋

師:對了這是一條深海里的怪魚,它不敢出來找它朋友玩,因為它覺得它身上沒有任何花紋,不漂亮,那你們覺得用什麼線條,什麼圖案來裝飾它身上的花紋呢?

幼:+

(這一環節我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幼兒瞭解怪魚的特徵,知道怪魚的含義,激發幼兒的探索能力)

二、教師示範畫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柯老師用圖案,線條來裝飾的怪魚,你們覺得柯老師畫的這些怪魚都長的一樣嗎?它們什麼地方不一樣?

如果請你們來設計,你會用什麼樣的線條,圖案來裝飾這條怪魚呢?

幼:自由發揮

接下來也請小朋友用線條圖案來裝飾這條怪魚,你學會用什麼線條,圖案裝飾就用什麼線條,圖案來裝飾。(你們在畫怪魚的輪廓要畫的大,不要畫的太小)

(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幼兒觀察老師畫的圖片裏面圖案不一樣,然後讓幼兒大膽的創作自己的畫)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點評

五、活動延伸:可將材料放回美工區,讓幼兒觀察創作。

説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題《中國古代雕塑欣賞陶俑》選自蘇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第16冊第9課。這一課屬於“欣賞評述”學習領域。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有很高的成就,如同中國傳統的繪畫、書法藝術一樣,也具有本民族的美學特徵。中國古代雕塑如同一顆璀璨的夜明珠,註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課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積極參與到中國古代雕塑文化的傳承中。本課的學習要求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及生活中獲取的知識,積極地參與研究性活動,具有時代性。

l 學生分析

本課採用網絡教學與實踐練習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欣賞課不能只單單欣賞,還要學會評述,並與動手練習相結合。如果讓學生課前尋找資料,一是加重學生負擔,二是可能學生尋找的資料沒有針對性。網絡的普及使八年級同學已經具備比較良好的網上學習的能力,自主地在網上探究問題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教學設計中加入了自己動手實踐的環節,則兼顧了學生個性發展和知識技能習得兩方面的需要,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設想。

l 教學目標

——知認目標:

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雕塑中陶俑藝術的主要藝術成就極其藝術特點,初步學會欣賞中國古代雕塑中陶俑的藝術.

——技能目標:

1. 讓學生從直觀感受形象入手,加深對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理解,從而提高欣賞能力。

2. 學會在網絡的自由領域中自主學習,懂得如何探究問題並且自己解決問題

——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體驗雕塑的造型藝術,激勵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l教學重點 1.秦始皇兵馬俑的表現形式;2. 體驗陶泥雕塑造型

l教學難點 秦、漢代雕塑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時代特徵

l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教師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什麼雕塑?”,目的是聯繫學生生活,使學生產生了解中國古代雕塑的興趣。導入課題。

二、知識積澱

請學生根據預習書本回答 “什麼是雕塑?雕塑的分類有哪些?”“什麼是陶俑?”這幾個問題。

(一)雕塑的概念

雕塑是雕、刻、塑三種製作方法的總稱。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體材料,通過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能夠表達思想、觀念、情感的三維實體造型藝術。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紀念雕塑、建築雕塑、園林雕塑、民間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形式,一般分為圓雕、浮雕、透雕。中國古代雕塑又分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

(二)什麼是陶俑?

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題材有人物、馬、牛、狗及建築物等。

三、網上探究

教師播放《秦始皇兵馬俑》和《漢代陶俑》兩段視頻,然後提出三個問題:

1、請學生為剛才的《秦始皇兵馬俑》短片配上精簡的解説詞,介紹它的藝術表現形式,以作為現場宣傳短片,播放給國內外遊客觀看;

2、秦代與漢代的雕塑有什麼不同?以秦“兵馬俑”和東漢“兩舞俑”為例,你更喜歡哪一種藝術風格,為什麼?

3、請你補充課本:為大家介紹唐代又出現了哪一種別具風格的雕塑?它是由什麼色彩組成的?它與秦俑、漢俑有什麼不同?

教師開放網絡平台,學生自己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去探究答案。

師共共同交流答案,各抒己見。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總結、觀察、比較、分析,從而獲得新知識。

四、實踐體驗

請學生用手中的陶泥雕塑一個陶俑,表現手法和內容不限。

請完成的且比較有代表性的三五位同學將自己的作品到前台展示,並作自評,然後請同學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後,教師略作評價。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實踐進一步掌握知識。

五、課後拓展

教師為學生布置拓展主題:尋找身邊的陶傭。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婆娑舞姿——中外芭蕾舞劇》。《中外芭蕾舞劇》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欣賞》第二版模塊十三中的內容。依據在教育目標上以審美為核心,教育和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教學理念。我精心的選擇了課內作品《四小天鵝》,《紅色娘子軍》以及課外作品《胡桃夾子》作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

《四小天鵝》是選自俄國浪漫派作家柴可夫斯基寫的舞劇《天鵝湖》中的第二幕作品,《紅色娘子軍》是根據樑信同名電影劇本改編、創作的,在中國舞劇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而柴可夫斯基的另一部舞劇作品《胡桃夾子》則作為課本外作品放入到教學內容當中。我們知道舞劇是世界文化藝術長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它孤芳自賞,但它的很多素材也源自生活,所以在高中的音樂欣賞教學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為此,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所選擇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唱舞劇音樂及為舞劇音樂配樂等教學方式,讓學生明確舞劇的主要手段、舞劇的靈魂以及舞劇的民族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學唱、討論、辨聽等教學活動,引領學生感受舞劇獨特的藝術魅力並體會舞劇所帶給我們心靈上的強烈震撼。

3、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對舞劇的認識,尤其是對中國舞劇的瞭解。激發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而在完成以上三個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感受、體驗音樂在舞劇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和比較中外國芭蕾舞劇以及用肢體語言感受芭蕾舞劇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既要突破教學重難點,又要避免讓學生感到枯燥、困難,從而遵循音樂教育應當從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新理念,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想學。為此我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進行講解:

1、視覺圖象法。這是一種最直接的視聽上的有效教學方法。比如我在讓學生了解芭蕾舞的足尖藝術時,我播放了《仙女》的資料片段。影片不但詳細的闡述了足尖舞的發展歷史,而且還搭配了唯美的畫面展示。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通過舞劇表演畫面配以舞劇音樂及道白,把學生置入了唯美、夢幻的情景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説教形成,又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作品。為接下來總結芭蕾風格特點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對比欣賞法。在此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選取了兩種形式的對比欣賞。一、同一旋律不同風格的比較——我請學生分別欣賞了兩段不同風格的《紅色娘子軍》主題曲。一段是這樣(老師試唱),另一段是這樣(老師試唱)。讓學生通過欣賞和聆聽感受音樂要素髮生了怎樣的變化(音樂的節奏拉寬了,速度放慢了,調性也顯得陰暗了),而發生這樣變化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從而總結出音樂對渲染舞台氣氛、推動情節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無聲與有聲的比較——我請學生欣賞無聲的《胡桃夾子》中《茶舞》的片段,然後請學生在老師給出的三段音樂中選擇合適的音樂為其配樂,再次欣賞有聲的舞劇片段進行比較,從而確立音樂在舞劇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以上這兩種方式比較進一步實現音樂是舞劇的“靈魂”這一教學目的。

3、體驗感受法。在舞劇中音樂往往會起到推動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比如在教授《紅色娘子軍》這部分時。我會叫學生聆聽音樂,想象音樂塑造了娘子軍怎樣的光輝形象,並且用肢體語言表現一下。從而解決了用肢體語言感受芭蕾舞劇這一知識性重難點,達到最終的教學效果。

4、採用“引導——比較——總結拓展”的課堂教學方法。通過這一模式的課堂教學,使課堂結構有理有節,抑揚得當,從而使學生能夠緊緊地圍繞教師的課堂設計自覺有序地進行有效性學習。除此之外我還採用了範唱引導法、問題聆聽法、討論法等其他多種教學手段。

通過以上幾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新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老師的設計中進入一種無意識學習狀態,使學生自主地的得出學習結論,從而完成能力目標,最後通過親身體驗驗證出自己的結論。

由於本課主要是以欣賞中外芭蕾舞劇為主,西方芭蕾那精湛的技巧表演及中國芭蕾獨特的民族風格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為此我採取了“視聽”結合的激趣導入,即播放柴可夫斯基創作的舞劇《四小天鵝》。以輕快跳躍的旋律和高超精湛的舞技來感染學生,並要求同學現場模仿芭蕾舞中足尖站立的動作,從而激起學生對芭蕾舞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體現了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理念,趁着學生熱情未褪之餘再播放《仙女》中足尖舞發展歷史的片段向學生展示了舞劇這一高雅藝術的發展道路,從而讓學生從風格、體態、動作、服飾四個方面總結出芭蕾舞的特點,進一步地激發和感染學生對芭蕾舞劇學習和迫切需要了解的慾望,並通過“我也露一手“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主動地嘗試芭蕾舞中旋轉、彈跳、託舉等一些難度動作並結合視頻資料進行解説,從而順利的總結出舞蹈是舞劇的主要表現手段,也為後面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鋪墊。自此順利地進入教學的第一個知識性難點——感受和體驗音樂在舞劇中的地位和作用。為了解決音樂是舞劇的“靈魂”這一知識性難點,我設計了為舞劇《胡桃夾子》選段《茶舞》選配合適的音樂,老師分別給出了三段不同風格的音樂片段。讓學生通過畫旋律線、拍節奏型、看人物表演等不同方法來體驗和感受舞劇中所表現的故事情節,使學生從三段不同風格的音樂中選出合適畫面劇情的那段音樂。從而達到了教學達標中的第一個重難點的突破。接着欣賞中國舞劇《紅色娘子軍》中選段《萬泉河水,讓學生從服裝、道具、劇情、題材、音樂等各方面與外國舞劇進行比較。總結出中國芭蕾獨特的“民族風”特色並從而進入第二個重難點欣賞——認識和比較中外芭蕾舞劇並用肢體語言感受芭蕾舞劇。在這一環節中,為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A、 請你們欣賞《紅色娘子軍》主題曲,思考音樂塑造了娘子軍怎樣的人物形象?同學們可以通過分析音樂要素和朗誦歌詞來總結得出。

B、 學唱主題音樂併發揮自己的想象給主題音樂配上合適的動作。——以老師範唱學生跟唱,學生編排舞劇片段等幾種教學環節。讓學生直接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感受中國芭蕾舞劇所帶來的藝術魅力的目標,並有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與外國舞劇之間的差異。

C、 欣賞《紅色娘子軍》擴展的主題音樂對比比較主題音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音樂在這裏起到了什麼作用。在實現這一環節時教師採用了對比欣賞法和視覺圖像法,從而進一步鞏固了音樂在舞劇中地位和作用這一第一知識性難點,達到前後呼應的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我讓學生討論總結出西方傳統舞劇與中國民族舞劇的異同,最後總結概括出什麼是舞劇藝術。這樣基本完成了能力目標的教學達標,突破了第二個重難點的教學。為了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我特意安排了課後拓展內容:感受中國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京劇藝術、戲曲音樂在裏面的作用。從而完成了本節課所有的教學目標。

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本着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遵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仔細分析和創新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實現了師生互動、從而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落實。但同時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與缺點,比如在教學的環節中老師應該用不同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動手動口,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從而達到知識與能力共同發展。這也正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j8k0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