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學語文説課稿《小小的船》

小學語文説課稿《小小的船》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説課稿《小小的船》,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説課稿《小小的船》

小學語文説課稿《小小的船》1

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小小的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程序、教學思想五個方面對本課設計做介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小的船》它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兒童詩。這首詩形貌的是在明朗的夜晚一個小朋齊瞻仰一彎明月所看到的景象,顯現了孩子飛上玉輪、翱翔太空的優美願望。全詩共二句,第一句生動地刻畫了月兒"彎彎""尖尖"那種引人喜好的形象;第二句由"小小的船"睜開想象,寫小朋齊坐上玉輪這條小船所看到的無邊的藍天和天空中閃耀的星星。全詩形象柔美,韻律調和,滿盈了兒童情趣。

本課的教學就是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把美麗的星空"移到"黑板上,把月亮"搬進"教室,為學生創設一個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使他們走入情境學習,讓他們坐上"月亮船",面對"美麗的星空"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體驗,自由誦讀。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明確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是學科課程目標的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根據這一基本理念,我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田字格內4個生字,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認不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3、圖文結合,體會詩句所描寫的夜晚的天空,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獲得閲讀的樂趣和美的薰陶。

(三)教學重點難點

以識字、朗讀、背誦為重點,以藉助畫面,通過想象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獲得閲讀的樂趣與美的薰陶為難點。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五)課時處理

根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我安排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課文中9個生字,會認會讀;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圖文結合,體會詩文意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田字格內的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分析

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兒童詩的特點,教學時應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採用以情境教學法、激趣引讀法為主,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同學互評等合作形式,達到情景的統一與交融,使學生在互助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

三、學法分析

小學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明顯優勢,學習詩文有一定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交給學生一些學法:討論學習法、嘗試自學法、自主學習法、表演學習法等。

四、教學程序

下面我主要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交往、溝通合作、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這一新的理念,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有針對性地設計這節課的教學程序,安排以下四個學習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晴朗的夜空嗎?(學生可能會説喜歡)那你們知道夜空有什麼呢?(生自由説)你們喜歡月亮嗎?你們看,今天老師把月亮帶進了教室。(播放課件)有時候月亮是這樣的(出示圓月的夜空)有時候月亮又是這樣的(再出示新月的夜空)我趁機提問:這是什麼樣的月亮?彎彎的月兒像什麼?課文中小朋友為什麼覺得彎彎的月亮像小船?你們看着這彎彎的月兒,想不想上去呢?今天,我們就把它當成小小的船,一起來學習《小小的船》(板書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我與學生朋友般的交流,把天上的月亮搬進教室,藍藍的星空移到孩子們的面前,通過設置情境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將會看得認真,聽得專注,會帶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快地進入到詩文的意境。

第二步: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閲讀主體,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地位。"因此,我設計以下閲讀環節。

1、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我先範讀課文。這樣,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熱情洋溢,學生就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真正受到薰陶和感染。

2、再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自找學習夥伴,組成小組。告訴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藉助漢語拼音、請教同學和老師等辦法讀準字音。

3、多媒體出示帶漢語拼音的生字(船、彎、坐、只、看、見、閃、星、藍)學生認讀,教師及時糾正讀不準的字音。

4、多媒體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

5、教師打亂生字卡片排列順序,學生認讀。

這一環節由扶到放,符合認知規律,意在反覆強化認讀,鞏固識字,逐漸建立字形與字音之間的聯繫。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克服困難的信心,相信學生的認讀興趣會更加濃厚。

第三步:感情朗讀,體會感悟

㈠學習詩文,引讀激情

1、現在,誰再來説説彎彎的月兒像什麼?(簡筆畫板書月兒,板書彎彎、船)這條小小的船真特別。你們看它的兩頭(讓學生觀看課件理解"尖尖的",這時,學生可能會説小小的船兩頭尖。板書尖)哪位小朋友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教室裏的這個"月亮"?(學生自由説)再指導學生讀好第一句詩。

2、小朋友,誰想來坐一坐這小船呢?你坐上後會怎麼告訴大家已經坐上了小船?(引導學生自由表演説:"我在小小的船裏坐"板書:坐)那坐上小船要上哪兒去呀?(學生可能會説太空)好呀,小朋友坐穩了,我們現在就出發,可要注意看呀,你在航行中看見了什麼?(播放課件,學生興趣盎然,)我伺機指導説: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簡筆畫板書星星,板書閃閃、藍藍)指導學生讀好第二句詩。

這樣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現課文情景,指導學生朗讀,培養學生語感,學生將會受到情感薰陶。

3、接着,我啟發學生:彎彎的月兒除了像小船之外,它還像什麼?(學生小組討論,想象説話,創設更大的思維空間)我再啟發學生:你坐在船裏除了看見星星和藍天,還看到什麼?(學生可能説如果往下看會看到夜景中的城市和鄉村等)

這樣不會把學生的思維定位,誘發學生的多向思維,大膽放飛學生的想象,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語言活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㈡多形式朗讀,體會感悟

1、以讀為本,即興表演。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因此,我設計這樣的演讀方式:自由演讀、個別演讀、全體演讀。

       具體做法如下:

小朋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吧!大家可以站起來,先想象你就是文中的小朋友,再美美地讀一讀,最好能用上你喜歡的動作來演一演(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再請個別學生上台演讀,學生互評。最後全班一起模仿較優秀的學生邊讀邊演,教師也作為其中一分子,這樣,教師角色轉化為學習夥伴角色,師生互動來帶動生生互動,學生將會入情入境,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2、激趣演唱,情感昇華。

如果現在是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抬頭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月亮,這彎彎的月亮多像一條小船呀!(放音樂)現在大家閉上眼睛,隨着音樂輕輕搖擺。想想你是不是好像飛上藍天,坐在月兒上了呢?(播放課件,讓學生睜開眼睛)我們好像已經飛上藍天,坐在小船裏了,讓我們輕輕唱起《小小的船》(放歌曲)伴隨歌聲,學生將會進入美妙的境界,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促發他們欲飛上月亮船的美好心願。

3、在太空中飛行的感覺真好,看到這樣的夜空,你想用什麼話來説説你的感受呢?(學生此刻將會產生不同的感受,體驗夜空的美麗和心情的愉快)是啊,大自然的美使我們心情這麼愉快,我們可得熱愛它,才會有更多美的享受。

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要以學生的充分閲讀為前提,因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嘗試讀好的基礎上對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體驗,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第四步:鼓勵質疑,拓展延伸

1、質疑:這節課裏,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還有哪些不懂?提出來在小組中討論,合作解決。

2、小結:今天的收穫真不少,大家向課本、同學和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在生活中,到處藴藏着知識和智慧的寶藏;在大自然中,到處藴藏着科學的奧祕。我們應從小熱愛科學,長大後不斷髮現大自然中更多的'奧祕。

3、拓展延伸:課後抓住"月兒""星星""藍天"這幾個詞用自己的話把你想象中的美景説給你的家人聽,或把它畫下來。

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運用價更高。這樣不失時機地總結和拓展知識,也拓展學生的思維,強調了新課標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體驗、感受、情感",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引路人。

五、教學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表現新課程革新理念,將本身定位於各學平生等的互助者,在充實恭敬學生及其奇特體驗的底子上,使自主探究、互助交換的學習方法落到實處,讓學生在講堂中學得輕鬆、痛快,造就學生的想象本領、頭腦本領和創新意識,到達教學目標。但由於本人程度有限,在備課和説課的歷程中,仍有不敷之處,還請列位賜與指正。

小學語文説課稿《小小的船》2

一、説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文中寫了一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在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羣,看望星星,表現孩子喜悦的心情。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新課標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聽説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説能力。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中“藍藍、閃閃、彎彎”等詞的意思,運用“我看見……”的句式説話。

2、技能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二、説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説一句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於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唱的現象。

三、説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

四、説教具準備

板畫一張《晴朗的夜空》,圓月和新月圖各一,繪畫紙(學生每人一張),錄音磁帶。

五、説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

下面就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主要設置四個環節。

1、複習檢查。

通過檢交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而達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眾所周知,教師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就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較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使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為充分挖掘大腦潛力創造了條件。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1)圖畫展示,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圖畫並用語言描述)小朋友,看這晴朗的夜晚,閃爍的星星,要是月亮掛在藍天上,那該多美呀!(教師出示圓月),有時候月亮是這樣的(出示新月並粘上)。有時候月亮又是這樣的。

教師趁機提問:

a、這是什麼樣兒的月亮?詩人把它説成什麼?彎彎的月兒像什麼?

b、課文中小朋友看彎彎的月亮為什麼覺得像小船?

c、你看着這彎彎的月兒,想不想上去呢?

由淺入深的提問,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激發學生飛上月球的願望,體會詩的意境。

(2)綜合運用圖畫、語言、音樂再創情境。

(教師描述)如果現在是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抬頭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有月亮。這彎彎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放音樂)現在人聽着音樂輕輕擺,慢慢地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飛上藍天了?(此時學生會情不自禁説自己已經飛上藍天,已經坐在月亮上了。)

當學生睜開眼睛,教師隨即出示句式:我看見____。引導學生説出:宇宙飛船上天,航天飛機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藍藍的天”進行説話訓練。例如藍藍的天上有什麼?我在藍藍的天上幹什麼?不難看出,在理解重點句子時,根據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生往往為此而興奮不已,學生情緒為之高漲,進入一個高潮。此舉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學生的學就樂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讀訓練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範讀。

接着進行引讀激情。在這裏引讀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採用邏輯引讀。

(1)彎彎的月兒像什麼?

(2)小小的船兒怎麼樣?

(3)我在小小的船裏坐,只看見什麼?

針對小朋友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賽讀奪星”這一小環節,使教學再進入一個小高潮。

比賽的規則是:感情朗讀要把閉着眼睛的小朋友彷彿帶上藍天。再通過個別、小組、大組賽讀,激發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慾望。

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即興演讀。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境,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感受感染。演讀使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文字符號,藉助教材的直觀在大腦中建立鮮明的表象聯繫,而且實現表象的外化,那就是把頭腦中的表象運用外顯的形體動作和語調音色表達出來。在這叫複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圍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也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

       具體做法是:

a、自由演讀。

b、個別演讀。

c、全體演讀。

自由演讀,按學生的個體差異,內化的程度不一而進行。在自由演讀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聯想,運用外顯的,自身喜歡、掌握的形體動作,來更好地表現並體會到詩的意境。

在自由演讀的基礎上,再請個別學生上台演讀,通過評比,感情是否投入,動作是否和諧,從而讓其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較深的印象。最後全班學生一起模仿演讀較優秀的學生,邊讀邊演,這時學生會置身於那詩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體演讀時,教師也可以成為其中一份子。

4、創作想象畫。

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着眼,從發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出發,採用此環節。

作畫內容是二十年後,我在太空旅遊。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畫描繪出來。

作畫時,教師可用上音樂渲染氣氛,此時學生會進入未來世界,幻想着遨遊藍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二十一世紀的太空美景。

我想在上課時,如果能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那麼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必定會水到渠成。

小學語文説課稿《小小的船》3

一、説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這首詩韻律協調,音樂性很強。體現了一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羣,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詩中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二、説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學習,並採用以情境教學法、激趣引讀法為主,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我安排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課文中9個生字,會認會讀;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圖文結合,體會詩文意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田字格內的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説教學流程

1、出示謎語,引出課題。

本課一開始,我就出示謎語,讓學生猜一猜,從而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培養了他們認真聽的習慣,並能一邊聽一邊想。再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畫中內容,自然引出課題。

2、指導朗讀,感知課文。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範讀指導,逐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在認識了本課的生字後,通過齊讀、男女同學比賽讀、個別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3、趣味識字

每篇課文的識字教學,我先讓學生自主認字,並當小老師教學生讀,説説是怎麼記住的,接着採用遊戲“開火車”、“猜字謎”的方式讓學生在玩樂的興趣中學會了識字。在識字節基礎上還讓學生組詞,並進行了説句子的訓練。

4、綜合運用圖畫、語言,理解課文。

在讓學生齊讀課文後,我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讓學生動手畫月兒,感悟彎彎的、尖尖的意思,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更有趣,也能讓學生更深刻、真實地理解月兒的特點。在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説説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是彎彎的,如果你坐在月亮上,還可以看見什麼?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及學生的思維能力。

5、鞏固練習。

結合本課的課後練習,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連線,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接着以送信遊戲來鞏固生字的認讀,為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檢查出個別學生對本課生字的掌握。

讀與背並非語文教學的終止,學生要學會遷移、運用。學生在説一説、讀一讀時融入了情境, “寫”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太難了,而在這堂課上,有了一個很好的遷移結尾:組織學生表演唱《小小的船》。使學生激情再次得到了昇華。

在教學中,我始終重視讓“趣”字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讀讀、想想、説説中感受美。總是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樂於學、敢於學。

標籤: 語文 小學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w2l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