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訴衷情》説課稿

《訴衷情》説課稿

一、説教材

《訴衷情》説課稿

(一)教材解析及地位。

《訴衷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板塊的第二課。第六板塊的主題是抒懷。陸游在《訴衷情》這首詞中抒發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壯志難酬的憤慨。本板塊的“表達”是“美德在我身邊”。而詩人的愛國的美德,這也正是我們中華兒女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因此教學本課時要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感。

(二)説教學目標。

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對詩歌的要求是“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根據以上所述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和課標的要求,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書下注釋、藉助資料、查找工具書等方法自學這首詞,瞭解詞的大意。

2、有感情地反覆誦讀這首詞,抓住“匹馬”、“夢斷”、“覓”、“暗”等重點詞語體會作者在詞句中所藴涵的豐富情感。

3、通過對詞中運用的典故和創作背景的瞭解,藉助品讀、聯想等方法,深入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懷和壯志未酬的悲憤。

(三)説教學重難點。

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詞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體會作者在詞句中所藴涵的豐富情感。教學難點是深入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懷和壯志未酬的悲憤。

(四)説學生。

我班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查找了有關陸游、陸游的詩、創作背景以及南宋歷史方面的資料。

二、説教法。

本節課以體會詩人情感作為教學主線,思路清晰。通過課前積累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讓學生認識陸游是一位愛國詩人。然後通過深入學習讓學生認識到陸游還是一位充滿悲憤、無奈、遺憾、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詩人。在人物形象豐滿的同時理清詞的情感線索,達到理解詞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贊可夫説:“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意義的作用。”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主要採用情境導讀法和討論法。

1、情境導讀法。

情境導讀法是指教師採用各種方法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閲讀的教學方法。這首詞蒼涼悲壯,慷慨沉鬱,採用情境導讀的方法,能使學生更深入體會作

者的情感歷程。一是開發課程資源,補充陸游的充滿豪情的詩句激發情感,朗讀詞的上闕的前兩句;二是用古代戰爭的視頻凸顯陸游的英勇和報國之志,再讀上闕的前兩句;三是用老師充滿激情的語言創設情境,一詠三歎地引讀下闕,激發學生情感;四是選擇恰當的音樂創設情境,配樂朗讀體會詩人的壯志未酬的悲憤;五是老師用激情的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走入詩人的內心;六是以詩解詞創設情境,引入《示兒》一詩,感受詩人的愛國之夢,再讀這首詞。

2、討論法。

《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課堂上,我鼓勵學生議論紛紛,對同一詞句有多元的理解,對詩人的情感有不同的體會,用個性化的語言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以統一標準化的答案束縛學生的思維。

三、説學法。

“教為不教,學為自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本課採用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老師先做學法指導,告訴學生學詞的方法和學詩的方法是一樣的,在學生回憶出以前學詩的方法後就讓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老師再以學定教,發揮老師導的作用。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分三大板塊。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讓學生回憶陸游的詩歌,背誦《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從中知道了這是一位怎樣的詩人?2、引入課題,板書課題,齊讀後學生讀題解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陸游是一位愛國的詩人,初步感知。瞭解題目的意思。)

二、初讀詞,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大聲練習朗讀。要求讀正確、通順。

2、指名讀,學生從這兩方面評價。

3、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詞讀正確、通順。)

三、品讀詞,體會情感。

1、教給學詞的方法。

“學習詞和學習古詩的方法是一樣的,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都用哪些方法學習古詩了?”學生可能會説:“通過書下注釋。” 有的可能會説:“藉助資料。”有的學生可能會説:“查找工具書。”有的學生可能會説:“問老師,小組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用什麼方法來學這首詞。)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這首詞。

“同學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詞,看你體會到一個怎樣的陸游,可以在書

上做批註。有體會後小組內可以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3、 學生彙報。

(1)品讀上闕的前兩句。

幻燈片出示上闕的前兩句,然學生説體會到一個怎樣的陸游?學生可能會抓住“萬里”和“匹馬”這兩個重點詞語體會到英勇的陸游,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感受讀前兩句,如果讀的不到位,可以補充陸游的詩句和一段古代戰爭的視頻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再讀。然後追問“還從這兩句的哪個詞語中體會到一個怎樣的陸游?”學生説到別的詞語再相機指導。“封侯”是一個典故,如果學生説不出來,就由老師來講解。

(2)品讀上闕的後兩句。

上闕的後兩句要引導學生利用資料理解“夢斷” 。再抓住“暗”體會夢斷後的陸游又是怎樣的陸游,與前兩句形成鮮明對比,指導朗讀後兩句,可以配樂創設情境。上闕學完後再讀,體會前兩句和後兩句的情感變化。

(3)品讀下闕。

上闕學完後老師過渡“夢斷後的陸游又是怎樣的陸游”然後配樂範讀下闕。“從老師的朗讀中你又聽到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學生可能會説“這是一個遺憾的陸游,無奈的陸游,悲憤的陸游,不得志的陸游”等等。

此時老師引讀“胡應滅,卻”生接讀“胡未滅”。

老師引讀“鬢不該秋,卻” 生接讀“鬢先秋”。

老師引讀“本應身在天山,卻”生接讀“身老滄州”。

老師用激情的語言創設情境 “如果詩人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即便鬢先秋又何妨,可惜啊可惜!”指名讀。

“如果詩人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即便戰死沙場又何妨,可歎啊可歎!指名讀; “如果詩人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也許他的人生就會多一份豪情,少一份悲情” 指名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鍛鍊口語表達能力,也使學生對詩人的情感在朗讀中得到昇華。)

4、昇華情感,理解詩人夢斷的是什麼,沒斷的又是什麼?

學生讀《示兒》。談感受

5、配樂朗讀

指名讀

齊讀

五、歸納總結。

這節課通過我們自己學習,我們知道了這首詞表現了陸游強烈的愛國主義情 感,也抒發了他壯志難酬的悲憤情懷。

我想通過以上以讀為主的紮實的語言實踐,以及詞中豐富的情感,一定會在學生心中積澱起來,成為語文能力的基礎,成為文化底藴的養料,成為人格形成的萌芽。

標籤: 説課稿 訴衷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kq2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