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靜夜思》的説課稿

《靜夜思》的説課稿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靜夜思》的説課稿”,希望能幫助到您。

《靜夜思》的説課稿

《靜夜思》的説課稿(1)

【教學目標】

1、鞏固所學的生字,認讀“夜、思”等9個生字;會寫“思、故、鄉”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背誦古詩。

3、根據課文信息作出簡單推斷,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根據課文信息作出簡單推斷,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從落實目標來看,本節課有這樣幾個特點:

特點1、注意引導學生關注新舊知識的聯繫——思路一條線。

我們在備課時,既要考慮知識的系統性又要關注新舊知識的連貫性,學生在學習新知時,離不開舊知的介入,新知總是在舊知的某一連接點上生長起來的。在教學中教師恰當地激活舊知,就能幫助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架起通向新知的橋樑,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從而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

在入課時,宋老師出示了一幅課文插圖,這幅圖是以“以圖配詩”的形式出現的,“詩情畫意”是我國古典詩人孜孜以求的審美境界,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詩畫之間相依而生,相得益彰。這種相宜的圖文配合,不僅增強了教材的審美元素,也有助於開拓詩歌的意藴。此時,宋老師讓學生們藉助畫面回憶這幅畫再現了哪首詩的內容?學生們看到畫面後,隨即,一首《贈汪倫》脱口而出。緊接着,教師又出示一首《古朗月行》(節選),小同學們眼前一亮:這不是我們在一年級上冊所誦讀的嗎,這首詩我們也會背誦!就這樣,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教師吹響了學習的號角,引導學生髮現這兩首古詩的相同點,當學生髮現作者相同這一祕密後,教師適時説道:“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大詩人李白的詩——《靜夜思》。”在介紹詩人李白時,教師又一次藉助新舊知識的聯繫,先由學生唱主角介紹,然後教師用“傾聽”的形式,補充相關內容,學生靜靜地聽着,彷彿在與大詩人隔空相見一般。

目睹眼前的情景,我在想:李白,這位偉大的詩人已經在一年級小學生的內心升温。我們都知道,李白的詩歌留傳下來的有九百多首,題材各異,風格多樣,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均會接觸到他的作品;詩人的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表現了古典詩詞獨有的對稱美、節奏美、韻律美,飽含着詩人寬廣的胸襟、美好的情懷、高尚的情操。這對每一個渴望成長的學生來説,都是不可多得的經典範本,也是歷代以來語文教材選文中的範本。

今天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注重新舊知識的關聯,以舊知助跑,借舊知生髮,一脈相承,融會貫通。在新課即將結束時,教師又為學生補充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生懵懵懂懂地知道這些詩都叫思鄉詩,雖然學生年齡尚小,但是,隨着他們年齡的增高、認識的不斷提升,學生們會慢慢走進經典,與先賢對話,感受他們的學識、睿智、氣度,從而開拓視野,開闊胸襟,培養大氣,提升自我。

特點2、注意引導學生髮現語言表達的祕密——讀訓一體化。

我曾經在《小學語文教師》這本教學刊物中看到這樣一段描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三分詩七分吟”,可見誦讀是培養感受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古詩之美首先是在於它的音律美,古詩的押韻平仄讓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優美動聽。所以學習古詩詞必先誦讀。誦讀不應該只停留在形式多樣的比賽讀、配樂讀等淺層次上,而是應該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詩的語言美,讓學生在朗讀中融入感情,讀出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在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看到:教師主要是通過“讀”來發現語言的精妙,藉助“讀”理解詩句的內容,“以讀為主”“以講助讀”,奏響了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1)在讀中發現韻律美。

在完成識字寫字的環節後,教師安排學生讀古詩,目的是鞏固所學生字,看到學生們能正確、流利地讀古詩,教師提升了難度係數,讓學生聽出古詩的韻律,伴着清幽的音樂,教師將無聲的文字轉化成有聲的傾訴,學生聽後報以佩服的掌聲,隨之,結合聽到的內容在文中劃出停頓,教師適時將正確的停頓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一邊看一邊嘗試誦讀,教室內書聲朗朗,餘音繚繞。

(2)在讀中理解詩句意。

在李白的這首《靜夜思》中,兩次出現“明月”一詞,第一句:“牀前明月光”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教師結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以形象的畫面為抓手,讓學生去區分,去對比,以填寫恰當詞語的方式積累語言,當學生説到“圓圓的月亮”“又大又圓的月亮”“又大又黃的月亮”時,説明他們真正走進了這幅畫面,跟着詩人李白走進了令人心馳神往的月明之夜。

第三句“舉頭望明月”,“明月”再次出現,當李白翹首凝望着月亮,自然而然陷入沉思,他情不自禁地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借“明月”抒發他的深切懷念,就這樣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

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教師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配樂讀、表演讀等等,讓孩子們沉浸於古詩的意境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其中的曼妙。文字與情境的交融統一,學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感受古詩的魅力。課堂上,教師為孩子們充分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着語言的薰陶。

特點3、注意引導學生體驗詩人豐富的情感——激活一腔情。

《靜夜思》是中國人最熟悉、最經典的一首詩,被譽為“千古思鄉第一詩”。

這樣富有味道的文字,怎樣讓孩子們也感同身受呢,宋老師別出心裁地想到了——體驗!

詩中的兩處動作描寫“舉頭”“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是啊,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説,最容易觸動旅思情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裏的親人。想着,想着,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那此時此刻,李白想些什麼呢?見到學生的小手紛紛舉起,教師不温不火的用適於學生接受的語言講述起李白的境遇,然後,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問道:“同學們,假如你離開家鄉一年之久,假如你患了疾病,假如你的身邊沒有親人朋友,在這樣一個月圓之夜,你會想些什麼呢?”可愛的一年級小學生聽了老師的介紹,他們的情感被激活啦,你看,他們也彷彿陷入了沉思,從孩子們發言的語調、談及的內容來看,他們也在思念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

詩歌是詩人的心聲,是時代的迴音,教師巧妙地穿插時代背景的介紹,學生內心的情感一觸即發。這種體驗式學習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又拉近了他們與本真生活的距離,達到了穿越時空的效果。

古詩,字雖少,內容卻豐富,值得我們靜下心去體味、研究。2017年的這個春節,説到最“火”,不得不提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也許在當下,不少人覺得詩詞是小眾的,離我們很遠。但是通過這個節目,大家發現,原來詩詞可以離我們這麼近。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去傳承這些中華優秀文化。就像錢理羣教授所言:語文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語文的“底座”。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站在廣闊的文化背景下,對教材進行充分地挖掘,多角度延伸,鏈接相關的文化知識、現象,品味其內涵,豐厚其精神,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汲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以博大的文化作支撐,學生才能在豐富多彩的文化薰陶下提升文化素養。

《靜夜思》的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本單元主要由古詩改編的歌曲組成,通過演唱和欣賞感受古詩的意境。歌曲《靜夜思》為兩段體,宮調式,以級進為主的旋律、舒緩的節奏,稍慢的速度表現了思鄉的愁緒。依據課標對五年級學生的要求和他們已經具備和掌握的音樂技能和知識,基於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情的把握,圍繞三維目標,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掌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並運用於指揮四拍子的歌曲。

2、能用較長的氣息和純淨的聲音合唱歌曲《靜夜思》,感受思鄉之情。

3、能從速度、節奏、結構、力度等方面挖掘歌曲內涵,逐步提高學生表現歌曲的能力。

依據新課標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是能用較長的氣息和純淨的聲音合唱歌曲《靜夜思》,感受思鄉之情。

教學難點是:四四拍的指揮圖示及二聲部的合唱。

二、説教法

為了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我主要採用了聽唱法:聽唱法是學習唱歌的有效方法,學生通過聽唱能較準確地模仿、學習歌曲。如本課教學中,合唱部分先讓學生聆聽高聲部和低聲部的旋律,再讓學生跟琴學唱,然後合唱二個聲部以突破歌曲難點。同時我還會根據需要輔以直觀教學、創設情境等教法。

三、説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根據五年級學生已有的音樂學習能力和本課特點,我將通過對比法、討論法、小組創編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歌曲、突破教學難點。

四、説過程

本課將用一課時來完成,通過激趣導入——學唱歌曲——拓展創編——課堂小結四個環節來落實。

一、激趣導入

課依始,教師演唱《讀唐詩》導入(唱),同學們,還有一首歌曲與這首歌有異曲同工之處,想聽嗎?請聽———《靜夜思》(範唱)。通過這一環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緒。接着進入

二、學唱歌曲環節

1、 全班有感情地朗誦《靜夜思》,通過朗讀感悟體會歌曲的意境。

2、 帶問題復聽:你覺得作者是如何通過音樂要素表現這種思鄉之情的?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音樂的速度較慢,節奏比較舒展,演唱的聲音很柔和,力度較弱,情緒略帶悲傷,正是這些音樂要素構成了這種思鄉之情。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分析歌曲,以逐步提高學生表現歌曲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進入

3、學習歌譜環節 課件首先顯示歌譜中節奏難點部分:教師運用劃拍的方式用直觀教學法指導學生唱會此節奏。接着課件出現前倚音,指導學生唱時要輕一點。教師運用對比法依次演唱有休止符和沒有休止符的唱法,引導學生區別並回答為什麼出現半拍的休止符?師生小結得出詩人因思念家長和親人難過的哽咽了一下。此環節通過對歌曲節奏、情緒的把握更好地學習、演唱歌曲。

4、緊接着,課件出現《靜夜思》的曲譜,採用聽唱法讓學生學會歌曲第一樂段。

5、歌曲的第二樂段是合唱,老師彈奏高聲部,你們聽和第一樂段有什麼相同或不同?學生很快指出與第一樂段相同,但是第三句又多唱了一遍。

6、用聽唱法學唱低聲部旋律。

7、帶入歌詞,分聲部演唱歌詞。

8、現在讓我們把曲作者呈現給我們的音樂要素,融合到演唱中來,有感情地合唱歌曲《靜夜思》。

9、同學們,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歌曲?今天老師就教你們怎麼指揮四拍子的歌曲。(板書,師劃指揮圖示,指導學生學習)

以上教學,目的是落實歌曲的學習,以突出有感情地演唱《靜夜思》的重點,突破二聲部合唱的難點。接着老師帶領學生進入

三、拓展創編

同學們,你打算用哪種不同的表演形式來表現《靜夜思》這首歌呢?請分小組討論。老師通過組織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並歸納出適合本歌曲的表演形式,可以是情境表演,也可以是歌舞形式。讓學生嘗試表演,以達到加深對歌曲意境的體會與提高學生表現能力。

四、課堂小結

唐詩的博大精深還需要大家去領悟和感受。正所謂,唐詩裏有苦,唐詩裏有樂,唐詩裏有畫,唐詩裏有詩。讓我們以古詩新唱的形式再一次走進唐詩。在聆聽《讀唐詩》中結束課業。此環節首尾呼應,圍繞主題。

五、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當然,以上的説課只是本課的教學預案,在實際教學中,我將根據課堂教學的生成及時調整,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靜夜思》的説課稿(3)

【教學內容】

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演唱《靜夜思》,並能體會到古詩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學唱優美動聽的歌曲《靜夜思》,感受美。

2.在優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詩歌,體驗美。

3.隨着四拍子來進行指揮,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韻律中,表現美。

4.欣賞歌曲時能聯想到自己學過的古詩,並回憶演唱以前學過的古詩歌曲,欣賞美。

5.除了演唱《靜夜思》,還進行了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詩詞的創新嘗試,創作美。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歌曲的旋律、學會四拍子的指揮。

2.通過學習能夠感染學生學會陶醉,為其源遠流長的唐代文學──古詩與委婉動聽的旋律的絕妙搭配而陶醉。

3.歌曲中的曲譜演唱和二聲部合唱訓練是一個比較難的教學環節。

【教學用具】

錄音機、歌曲伴奏、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律動進教室

1.在歡快、節奏感很強的歌曲中走進教室,使學生在每一節課都保持着高漲的情緒來上課。

2.歡呼音樂課的開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拉開音樂課的帷幕。

3.和聲練習,雖然只是三度和聲,卻是培養和鍛鍊學生合唱能力、創作和感悟和聲美的一種方式。

4.師生問好,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懂得禮貌待人。

二、導入

師:上課一開始,老師要給同學們出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歌曲,謎底是一個人物,相信同學們仔細聽一定會找到謎底。現在就由老師親自[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展示謎面。請聽好(老師演唱《但願人長久》)

生:北宋詩人蘇軾。

師:看樣子同學們對詩歌很瞭解,我想同學們一定是通過老師演唱的這首歌曲中的詞,很快就猜到了詩詞的作者是北宋的詩人——蘇軾。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剛剛過去,中秋節晚上的月亮特別圓,景色也特別地迷人。月亮總是會和“浪漫、温馨、迷人、團圓”等詞語聯繫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歡借用月亮來寄託自己的情感。那麼除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你們還知道哪些是以月亮為題材的優秀詩篇呢?

生:有《靜夜思》……

師:好的,同學們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唱一首根據李白的《靜夜思》而譜曲的同名歌曲《靜夜思》。

三、新授

師:我們首先來聆聽一次,感受它的抑揚頓挫。初聽,感受音樂。

師:多麼美的詩詞,聽完歌曲後,我更加能夠理解到李白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託給月亮。大家想,我們也許會相隔很遠,但我們看到的卻都是同一輪明月,月亮會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這麼有韻味的詩歌再配上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籟之聲。我想現在我們再一次朗誦詩詞,就應該更有韻味、更有感情,而且我們也應該換一個詞,不叫朗誦,而叫吟唱。老師想請同學來表現一下。

生:帶動作、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師:我們一起來一次,要表現出你豐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誦。

師:詩詞寫得多感人啊,體現詩人王維的那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師:帶着這樣的情緒我們來學唱這首歌曲。歌曲總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齊唱部分,第二個部分是合唱部分,帶有尾聲。

教唱過程中儘量體現學生的自主學唱能力,並囑咐學生裝飾音的唱法與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動聽,為歌曲增添了色彩。在第三句中的最後一個字要處理成聲斷氣連的唱法。讓學生演唱曲譜,可以是簡譜或者是固定調唱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唱過程中要着重注意音準問題(低聲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譜),也要多培養學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聲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對抗的效果。尾聲的延長符號再次提醒同學們要很好地利用循環呼吸法在美妙的歌聲中想動情地舞蹈,我們教室面積有限,那我們就利用上肢運動來做指揮。(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體現)

四、鞏固歌曲

再次聆聽,反覆演唱,體驗音樂。

師: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學習這首歌曲,也許你們現在還沒有這個體會。因為你們還小,都生活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等長大了也許為了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鄉,就能體會到那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了,看到了月亮會更加想念家鄉、思念故鄉的親人。也希望同學們學會了這首歌曲之後在明年的中秋節,能唱給爸爸媽媽聽。(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如師生接力唱、男女接力唱、領唱等來複習演唱就不會有乏味的感覺。)

五、拓展

師:看到同學們的情緒這麼高漲,老師突發其想,想借助這小小的教室作為我們的舞台,來開一個“古詩朗誦音樂會”,也就是把古詩新唱,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興趣?

生:有!

師:那麼老師就選用一首《讀唐詩》的片段來做演唱會的開場曲(播放《讀唐詩》)。

師:心細的同學一定在開場曲中發現了很多的詩歌?能説説都有哪些詩歌嗎?

生:回答。

師:那在這些詩詞裏面,我們回憶一下,哪個是你們曾經學過的古詩歌曲?

生:有《詠鵝》和《江雪》。

師:誰來做演唱會第一個登場的歌手?

生:分別演唱《詠鵝》和《江雪》。

師: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興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歡的、學過的歌曲與古詩結合起來,創編成自己作的古詩新唱呢?

生:願意!(討論、思考)

師:老師先帶個頭,我為自己喜歡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曉》進行一下古詩新唱(一個小片段)。

師:好,接下來誰來,大膽地嘗試一下。

生1:選用了一首古詩,利用了《靜夜思》旋律。

生2:……

標籤: 説課稿 靜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987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