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橋樑遠景圖》説課稿範文

《橋樑遠景圖》説課稿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橋樑遠景圖》説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橋樑遠景圖》説課稿範文

《橋樑遠景圖》説課稿1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22課《橋樑遠景圖》。

一、 説教材:

1、教材分析:《橋樑遠景圖》是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第一篇課文,拉開了整個文化單元的序幕,本文是一篇以科學精神進行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對未來的橋樑做出形象描述的説明文。文章首先説明橋樑的基本結構,然後具體描繪“橋樑遠景圖”,想象新穎奇特,令人驚歎。

本文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打比方的方式通俗介紹了橋的基本結構,又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橋的基本類型,使讀者對橋樑有了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和了解。第二部分在過渡段承上啟下之後,對未來橋樑的遠景從八個角度展開幻想。

2、教學重點:感受準確生動的説明語言;感受作者以科學為前提的大膽而合理的想象。

3、教學難點:在閲讀基礎上對橋樑形成廣泛而形象的認識,並進行合理、科學的想像。

二、説目標:

我覺得教學目標的設計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三個維度進行具體設計。

1、知識與能力:

學會書寫本課八個生字,會認本課三個生字。

瞭解橋樑相關知識,體會説明語言的準確性及生動性,領悟作者科學而大膽的想象。

培養學生合理的、科學的想像力,認識科學幻想與現實的密切聯繫。

2、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朗讀課文內容,感受本文既準確又富有文學色彩的語言特點。

觀察身邊生活與通過網絡、書籍自主收集、篩選信息,合作理解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勇於探究,主動積極。

培養以科學的態度進行大膽想象的意識。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三、説教法

1、情境導入,故事或歌曲激趣:圖片、課件導入,趙州大石橋的故事或歌曲《小放牛》進一步引發興趣。(也可以引用“鵲橋”的故事等等)2、初讀初思感知語言,精讀深思培養情感,再讀冥思引發思考。3、立足文本,藉助媒體,拓展延伸。

四、説設計,即對本課的一點教學建議:

本課教學設計主要有情境設計、問題設計、活動設計、作業設計等,今天跟大家主要交流一下:問題設計,學習活動設計和作業設計。對於本課,我認為在突破重難點上可以採用這種“問題設計法”(見課件)

(一) 具體的設計步驟(課件)

1、 關於“準備”的設計:課前資料的蒐集閲讀為課堂學習做準備,第一課時的充分閲讀、理解字詞、瞭解橋樑基本知識和激發對橋樑的感情,為第二課時理解“遠景”、暢想“遠景”做好準備。

2、設計“主題問題”,在結合課件、資料學習文本的基礎上對“主題問題”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在探究基本問題的基礎上引發新問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課件)附“主題問題”設計:

(1)自讀課文,説説將來造出來的橋有什麼特點?

(2)觀察現代橋樑圖片和文字,看看這些橋樑有哪些特點,結合課文説説茅以升先生的哪些“幻想”已經成為現實。

(3)讀課文,想一想:按作者的設想,“將來的橋樑”有哪些優點?你覺得將來的橋樑還能具有哪些優點,談談你的看法。

(4)再次讀課文及資料,看看你還會提出哪些問題,小組討論整理出來,一起交流。

(注: 這些問題可以根據您的實際情況選用或者您自己設計更符合班機情況的問題。)

3、 做好依託,及時延展,使學生的自主拓展落到實處。兩個方面:

(1) 在適當時機,補充作者個人的有關資料和“橋”的科普讀物的資料。

(2) 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有序、大膽、合理的想象。

(課件)附延展問題設計

(1)作者説“明天、後天的大橋,更是了不起。”你來説説,將來的橋怎樣“更了不起”?

(2)為在西二環與新華路交叉處建橋做個設想。試着為這座將來的橋樑繪製一幅“遠景圖”。

五、理念的設計

首先,我認為語文課應該重視範文語言的感悟、積累和內化。使學生成為“語言的富翁”。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的設計理論思路是:在瞭解文本後,利用主題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本,獨自思考體會,共同交流探究,在合作、互動中培養學生朗讀、分析、想象等多方面的語文素養,讓學生既積累了語言,又學習了良好的學習方法。接着,在理解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使學生從現有的知識經驗“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我覺得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才是活的,是具備實踐作用的。其次,考慮到新課標強調的加強語文教材的開放性,加強與生活的聯繫,鼓勵孩子的個性創意,於是就進一步設計了“延展問題”,我覺得這樣總體設計下來,能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既有基點,又能一步步有序地展開,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科學的神奇和親切。

六、説課後思考題

課後思考題編寫的目的是什麼?它對學生與老師究竟要起到什麼作用?作為老師該如何用好這些思考練習?課後思考題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與深化,為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增強各種能力,新教材在課後思考題的設置上做了大膽的創新和有益的嘗試。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後思考題,一般都提示了課文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課後練習為整體感悟課文起了導向性的作用。結合思考題存疑,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挖掘教材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可以使課堂教學做到既省時又高效,所以正確地完成這些思考題,對於準確理解課文內容、培養閲讀能力至關重要。切忌單打一地使用,把朗讀、理解課文內容、詞句訓練割裂開來,作為作業去完成。(當然,有時也要因文而異,因題目而異,所有課文的處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見第10張課件:本課課後練習題是放在第二課時中作為延展問題使用,並且第二個問題稍稍改動,聯繫學生實際生活,讓問題更親切、更有吸引力和操作性。

七、課下作業設計

包括課前預習作業、資料蒐集,講完課後的閲讀建議、小練筆以及同步練習作業。

新課程實驗中作業的設計應是開放的,應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樑,從而優化語文學習環境。要依據課程目標三個維度來設計,賦予它新的價值,讓課外作業,不僅僅使孩子鞏固知識,而且還是快樂實踐、探索創新、個性發展的園地。

本課的課下作業設計(供選擇參考)(除了有關同步練習題外的)

1、蒐集古今文人筆下有關橋的詩句,感受橋所藴含的“詩情”。

2、在課前蒐集的基礎上再蒐集篩選整理你自己最感興趣的橋的圖片或知識,做成一輯“橋”的資料夾。並且寫寫自己的認識,嚮往,感受等

3、蒐集有關茅以升爺爺的生平資料和他寫的大量的科普讀物,讀一讀《五橋頌》《二十四橋》《中國的石橋》《橋話》,感受他與橋深深的感情。

4、中國古今橋樑的科學技術,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橋樑建築的前列,許多橋樑樣式仍繼續對世界近代橋樑建築產生影響。同時,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寶,記載着許多珍貴的資料。推薦閲讀“泥客中國”網站之“中國橋樑”。

《橋樑遠景圖》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橋樑遠景圖》是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二篇説明文,是一篇科普説明文。本單元四篇文章都屬於介紹某一類事物的説明文,學習事物説明文閲讀方法,提高閲讀科技類文章的興趣是學習要點。本文是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寫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以科學精神進行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對未來橋樑做出形象描述的説明文。在學習前文的基礎上領悟本文獨特的語言和説明方法,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意識。

《橋樑遠景圖》作者茅以升是一位傑出的橋樑設計師,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充滿想象力,有着很強創造能力的人。

二、説學情:

部分學生語文基礎良好,在學習《蘇州園林》後,對説明文閲讀要求有所瞭解,具有一定分析能力,個別同學對説明方法及説明文語言特點掌握不好,對橋樑知識瞭解比較少,學習本文的興趣不濃厚,但是對於自由評點會有比較大的興趣,能有讓他們表現的機會。

三、説目標:

課程標準對7—9年級閲讀提出這樣的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清文章“説明橋的重要性、橋樑的基本結構及以科學的態度,對未來橋樑建築的發展遠景具體描述”的結構脈絡,學習本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和打比方、舉例子、作詮釋、下定義等説明方法;培養學生以科學為基礎的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以課本為基礎情境導入,理清文章結構脈絡,師生互動,總結拓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橋樑有關知識,激發學生對未來科技的熱愛和嚮往。

教學重難點:學習本文説明語言的特點和説明方法,培養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大膽想象的能力。

四、説教法: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髮現、質疑,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説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此,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概括法:第一課時主要通過學生的朗誦來加使學生對全篇文章的瞭解,運用概括法來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感知能力。

2、默讀評析法:第二課時通過學生對文章快速的閲讀,在此過程中對文章的語言準確性及説明方法進行點評,而後加以討論、總結,以此來突破學習重點。

3、輻射閲讀法:第二課時合理引導啟發學生,使學生掌握更豐富的知識,培養想象能力,以此來突破教學難點。

4、延伸寫作法:以本文為契機,指導學生對想象文章的寫作。

五、説設計:

本課時為本文教學的第二課時,確立了“理解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學習説明法”、“培養想象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思考:閲讀説明文從哪幾方面入手?明確:説明對象、對象的特徵、説明順序、説明方法、説明文語言。

通過對學習第一篇説明文的回顧,明確説明文的文體知識,總體把握説明文的學習目標,確立本文的學習目標。

第二環節:學習本文的説明方法

1、過渡:我們平時在向別人介紹某種事物的樣子時,除了對這種事物具體描繪之外,為了説明得更清楚,更形象,我們最愛用哪一種修辭方法?

明確:比喻、擬人等

2、作者在説明橋樑的三個要素時,運用了什麼方法?試加以具體分析。

明確:把橋比喻成板凳,面是“橋樑”,腿是“橋墩”,腳是“基礎”。

3、補充:介紹打比方這種説明方法:現在我們學習的是説明文,那麼這種比喻的修辭手法已經是一種説明方法了,這就要給它改個名稱,應該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説明方法。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説説使用這種説明方法的好處。

學生討論後總結:如:把橋比喻成板凳,我們很容易地能理解橋是什麼樣的;還能瞭解橋的構造,很形象;我們容易接受;使語言“深入淺出”

4、文中還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來,具體説明。(指導學生讀文,尋找使用説明方法的句子,並分析作用)

通過本環節的交流討論活動,讓學生能初步認識説明文中常用的一些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互動學習,通過不斷的提出疑問、解決疑問,達到質疑、釋疑的能力培養。

第三環節:品味語言

1、過渡: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動,文中還有許多句子寫得也很生動,請學生找出。進行分析。

明確:文中語句運用了比擬、對偶、引用等修辭手法,使文章生動形象,富有文學色彩。

2、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並進行相互討論,自由發言。如:“將來人們全都坐飛機上了天,擠來擠去”;“讓人們在這長廊中穿過時,‘勝似閒庭信步”’;“為大地生色,為江山添嬌”;“幾乎是才聽説造橋,就看見一橋飛架了”。

明確:説明文語文的生動。

3、過渡:引導學生觀察下列句子,説一説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A.幾乎是才聽説造橋,就看見“一橋飛架”了!

B.架橋時,全用電腦控制的各種機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勞動力。

明確:觀察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A.“幾乎…·一就”説明了造橋之快,但不等於是“同時”。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B.“差不多”是説明了“幾乎”不需要人的勞動力,體現了機械化的程度高,這個詞也體現了説明語言的準確性。

4、指導學生再次讀課文,用圈點勾劃的方式對文章中語言生動或者準確性的句子或語詞作標識,並體會其作用。學生完成後進行小組討論,分組發言。

本環節主要通過記敍文的修辭手法的引申,來帶動學生對説明文中語言準確性的理解。用比較的方法來指導學生理解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而後,逐步深入,帶動對全篇文章的語言評點。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給學生空間,允許學生異想天開,不求全責備,鼓勵破陳立新,培養髮現式學習能力,使多數同學對説明文語言獨特的感悟。

第四環節:輻射聯想

1、過渡:作者的設想是不是胡思亂想?請説出理由。

明確:作者的想象不是胡思亂想,因為他當時的設想許多已經成為現實。

2、提出: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本環節使課堂變成學生思維操練場所,創設了有利於個性發展的情境,引出一系列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彩發言,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喜獲新知。初一年學生的年齡正是幻想的好時候,通過本環節的訓練,學生理解想象與幻想的區別。科學合理的想象很有可能成為現實,沒有“異想”哪有“天開”,沒有科學合理的想象,社會就不會前進……

第五環節:延伸寫作

作業佈置:以“……遠景圖”為題寫一篇短文,展望一項技術今後的發展趨勢。在課外進行交流,互相點評,提出不足。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環節以寫作為手段,進行課外遷移,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49o0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