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的題目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具體確鑿的事例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到,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説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説學情

根據學生的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本節課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説明道理的方法,為初中學習議論文打下一點基礎。

三、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揣摩文章表達的順序。

3.學習用具體事例有詳有略地説明觀點的寫法。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文所藴含的道理比較抽象,教學時把握重點,組織學生研究3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深入地理解課文,在比較中閲讀,通過閲讀分享,讓學生達到因學文而心有所動,從而明白“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好之後”的深刻道理。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於觀察,不斷解決問題,鍥而不捨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道理。

四、教法與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創新精神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3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效的語文課堂。

首先,運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採用多種朗讀的形式。如:引讀、指讀、齊讀、對比讀,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説話的舞台還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圈畫、思考、批註、交流、表達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穫。

其次,確立以文中的3個具體事例為研讀重點,撥動學生探究的心絃。

再次,誦讀感悟,分享閲讀體驗。

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體會科學家發現、發明過程的艱辛,感受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進而讓學生領悟到“?”所藴含的豐富的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舉出和本文類似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這些科學家成功的事例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也讓學生兩次感受到他們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事實——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與此同時,訓練學生結合課文進行訓練表達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課文。通過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學習文章用具體事例説明觀點的方法,以及文章有序地描述和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

第二課時:

1.交流小練筆。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觀點,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注重交流評議。

2.好書推薦《影響孩子一生的42個故事系列之科學家的故事》中學生理解到的有關內容。

六、教學思路

1.課前觀察實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文中三個具體事例涉及到的“洗澡水的漩渦”“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離學生的生活比較接近,可以讓學生在家裏觀察,獲得直接經驗。鹽酸會使紫羅蘭變色以及試紙的酸鹼測試可以再課前做實驗給學生看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切入課題,理解真理。

課的開始我從學生熟悉的人生格言入手,理解什麼是真理,真理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闡明真實道理的,指導我們言行的,為我們人生導航的等這樣的句子就是真理,就是道理或觀點,進而切入課題,告訴學生課題就是一個道理。引導學生説課題,要説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説得理直氣壯。我想這樣要比從課題入手要容易得多,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體化了。另外,這樣的切入課題和課尾的練筆結合在一起,使整節課的首尾照應形成了一個整體,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任何一個道理都要經過不斷髮問探索,付出諸多努力才能實現的。

3.檢查預習養成積累的習慣

認清詞語,糾正字音,同時進行引申和擴展,加深學生對課外詞語的積累,如對含有反義詞成語以及非四字成語的積累。

4.找出和課文題目意思相近的句子,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這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都是説理論述的句子,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因為小學階段學生接觸議論文,不宜在文體知識上作過多的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這類語言。

5.研究事例,説明真理。

文中的3個具體事例,不同於一般的記敍文中的故事,他們的作用是為具體説明作者的觀點,即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服務的,因此,我先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簡單概括三個事例的主要內容,然後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接着引導學生髮現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進而使學生明白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通過讀、議、思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發現、發明過程的艱辛,領悟議論文的特點,用具體確鑿的事例説明道理撥動心絃。

6.補充事例,拓展延伸。

學習了三個事例,讓學生補充説明其他事例(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其他科學家的故事,可以是課文中學過的),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使他們感悟“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7.讀寫結合,進行寫作訓練。(重點放在第二課時)

七、存在的不足

1.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但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2.是教學中我和學生的互動不夠,情感不夠投入,再引令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不夠自如。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十六課《月光曲》。具體程序如下:

一、縱橫聯繫、説教材

本組教材是以“藝術的魅力”為專題來組和教材的,《月光曲》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課文記敍了德國聞名的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説。作者借這個優美感人的故事,既體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貧苦人民的憐憫和熱愛,又體現了他富厚的想象力和傑出才氣。課文語言優美、情感富厚、意境優雅,相宜有情感的朗讀課文,是閲讀訓練的好質料。依照本課課本的內容和學生的現實環境,我確定了以下的講授目的:

1、學會“茵、蠟、陌”等生字

正確讀準“譜寫、幽靜、入場券”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3、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為:

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感受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教學難點為:貝多芬喜遇知音,寄情樂曲,即興創作《月光曲》的情感基礎。

本課安排兩個課時,教具準備為課件。

二、以學定教,説教法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運用以讀代講,讀中求悟,悟後品讀的教學方法。

三、因人而異,選學法

針對高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學法指導的要求,我指導學生採用課前預習法、課堂質疑問難法、合作學習法、課後延伸法、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學習課文。

四、人文統一,展流程

基於以上分析,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新課伊始播放鋼琴曲《獻給愛麗絲》,同時出示貝多芬的照片。引出貝多芬。進而,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貝多芬。然後總結: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窮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課件出示)

(二)檢查預習

課件出示一組詞語,檢查預習情況。

重點指導“券”的讀音和蠟燭中“蠟”的寫法。

(三)、通讀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通讀文章,小組討論文章的大意。初步感受貝多芬對貧苦勞動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讀中求悟,悟後品讀,解決問題

1、引出問題:同學們,音樂的旋律是表達創作者的情感的,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想一想究竟是什麼使得心情平靜的貝多芬彈了一首又一首呢?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拿起筆在書上畫出相關的語句。

2、圍繞第三自然段來講解。

就是兄妹倆的談話,我會這樣引導:兄妹倆的對話,被站在茅屋外的貝多芬聽見了,有句俗語叫“彈琴知音,談話知心”那麼貝多芬從這段話裏聽出了什麼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並寫上批註。

學生可能會體會出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引導學生體會盲姑娘熱愛音樂。我會抓住“那有多好啊”這五個字進行朗讀指導。

學生可能會體會出家境貧寒,此時,抓住兩個“太”子品讀家境貧寒,並從課文中找出其他表現家境貧寒的句子,進行品讀感悟。

聽到這裏貝多芬聽出了盲姑娘雖然雙目失明,雖然家境貧寒,但從未放棄過對藝術的追求嚮往和熱愛,他的心被這窮兄妹倆觸動了!(同時板書“觸動”)

學生還可能體會出妹妹的懂事、善解人意。然後我會問“隨便説説”是什麼意思,盲姑娘的話真的是隨便説説嗎?

對,窮哥哥愛妹妹,盲姑娘又是多麼體諒哥哥,學到這裏,相信同學們也同貝多芬一樣被深深感動了,(板書“感動”)。

請同桌之間分角色深情地讀讀兄妹倆的對話。

究竟是什麼又一次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又彈一首呢?請同學自由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

3、出示語段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從這段話中貝多芬又聽出了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盲姑娘激動、難以置信的心情以及什麼叫知音,之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感悟朗讀,我重點指導兩個您的讀法,第一個您表示猜測聲音要拉長,第二個您表示肯定,要讀出激動、肯定的語氣。一曲彈完盲姑娘萬分激動地説

一曲彈完盲姑娘熱情飛揚地説

一曲彈完盲姑娘喜出望外地説

讓學生深情的、反覆的讀這一句話。

有句話叫知音難求,貝多芬沒有想到在一間茅屋裏,卻遇到了懂得他音樂、懂得他情感的知音。他又何嘗不是喜出望外,激動萬分呢?他怎能不又一次被深深打動呢?(同時板書“打動”。)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讓學生再一次感情朗讀。

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音樂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語言,所以他要用自己的音樂來表達對盲姑娘的回答。

貝多芬決定再彈奏一曲,這時候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學生接着一齊讀第八自然段。

月光普照大地,沐浴一切,卻照不進盲姑娘的心田,盲姑娘愛貝多芬的音樂,懂得他的音樂中的情感,卻很難欣賞到他的演奏。面對這知音,面對這如水的月光。此情此景觸動了貝多芬的情思,觸發了他創作的靈感和激情,這情思、這靈感、這激情由指端流露到琴鍵上。

讓我們一起來聽,課件播放音樂,老師讀。

“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此時,貝多芬究竟在想什麼呢?下面,我們就圍繞這段話再次走進貝多芬,體會貝多芬的想法。

(五)、展開聯想,學習寫法。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六)、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英華的表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開導性。我的板書以貝多芬的情緒變革為主線,表現了大音樂家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編排的特點

《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主要記敍了紅軍戰士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難飛奪瀘定橋的感人事蹟。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全文分三大部分。1—3節講了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必須趕在敵人前面奪下瀘定橋;4—8節講了紅軍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飛奪瀘定橋的經過;第9節講了軍奪取瀘定橋後,奔赴抗日前線。其中紅軍如何飛奪瀘定橋是重點內容。本文的思想教育內涵十分豐富,通過教學,可以教育學生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本文新的知識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學習掌握“瀘、湍、妄、潰”等7個生字;

2、品味“天險、關鍵”等重點詞句;

3、能運用“關鍵、浩浩蕩蕩”造句;

4、背誦第6自然段;

5、嘗試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6、能按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也是本單元的主要訓練目標,學生已在前一篇課文《沿着紅軍走過的路》中進行了一定的訓練。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以上述教材編排特點為依據,我確定以下這樣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瀘、湍、妄、潰”等7個生字。

操作目標主要有五個:一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品味“天險”“關鍵”“浩浩蕩蕩”並造句;三是能背誦第6自然段;四是能按照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情感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紅軍崇敬的情感,繼而學習紅軍不怕困難、忠於革命的精神。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有兩個:一是抓“關鍵”等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的確立,我還想體現以下兩個目地:一是通過品味語言,可以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紅軍崇敬的感情;二是能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我們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樣做能逐步喚起學生的內心現象,繼而達到入境使於情的境界,同時也對課文語言進行了二度創造。重點之二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由於概括主要內容是小學階段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最高體現,但與學生實際概括能力尚有距離,所以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同時也是本文教學難點之一;難點之二是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對紅軍的崇敬之情,讓學生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只要依據是文中故事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差太遠,較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四、教法的選擇及依據

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情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依據之一是我認為激情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可以加強訓練的可操作性,減少訓練中的無效成份,從而增加訓練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依據之二是我覺得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訓練程序,最適於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五、教學設計與依據

本文教學分兩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教學內容主要是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分段及學習1—3節;第二教時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4—9節。下面我重點講講講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揭題

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有關紅軍的故事,接着通過激情談話引出課題。然後指導學生題,要求讀出紅軍英勇、一往無前的氣概。這一設計主要是為了感染學生情緒,為本文教學確定情感指向。

(二)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

教師設問:圍繞“飛奪”,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教師同時整理問題並板書:為什麼飛

奪?怎樣飛奪?飛奪的結果?)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2、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接着讓學生帶着問題,快速默讀課文,完成書面練習(1)(這一篇文章按順序來寫,先寫,再寫,最後寫。)這一設計目的是為下面概括主要內容做鋪墊,降低其訓練的難度。然後教師再讓學生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説,教師運用隨機點撥確保練習到位。這一設計主要想達到以下三個方面:1、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難

點;2、訓練學生求異變通思維;3、訓練學生遣詞造句、表達等語文能力。然後,教師再問:根據這一書面練習,你覺得學習一篇課文的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記敍的順序、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段、概括斷意等)最後老師引導學生把文章分為三段。

(三)學習1—3節

先讓學生默讀第一節,並打開幻燈(1)“因為( ),所以紅軍來説明瀘定橋不易奪取。並設問“天險是什麼意思?從哪兒可看出是“天險”?同時隨文學習“水流湍急”,最後讓學生通過自由讀、指讀等形式來表現瀘定橋的險。這一訓練組合緊扣“天險”這一訓練學生理解、表達、語感等語文素質,同時滲透了抓重點詞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

接着教師設問:第二節中哪一個詞更説明了奪橋已是非常艱險?並讓學生説説你為什麼注意到了“增援”一詞?同時隨文學“妄想”。這一設計我想體現以下三點思想:1、推動教學體現學法的'延續性;2、體現訓練的彈性策略,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3、通過推敲、比較、聯繫等方式,訓練學生理解、思維、表達等能力。

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習第三節:你還從哪句話中體會到了奪橋已萬分艱鉅?這是教師打開幻燈(2),讓學生邊默讀、邊思考:“因為,所以上級不能多給時間;如果上級多給紅四團一些時間,就會。”以此讓學生體會到紅四團戰士已別無選擇,再讓學生聯繫課文用“只有……才能……”的句式來説説紅軍眼前最迫切的任務。並引出“關鍵”一詞,同時引出爹第二個書面練習:“搶在前面,是紅四團( )的關鍵,是紅軍( )的關鍵,還可能是( )的關鍵。”這一設計我主要想體現分層訓練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規定時間裏各取所需,差生完成第一個填空,中等生則完成前兩個填空,優等生則可對“還可能是( )的關鍵”作出種種內容各異但合乎情理的回答。這種承認學生差異的訓練方式,目地就是為了讓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提高,使學生在形成良好語文能力的同時,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心理機制。然後教師再讓學生根據完成的書面練習,用不同的句式來説説。這一設計我想可體現以下三大功能:1、強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2、訓練了運用“關鍵”造句的能力;3、訓練了學生語言轉換的能力。

然後教師激情小結:同學們,一場殊死的戰鬥馬上就要展開,一場血與火的考驗就擺在戰士們面前。搶在前面,這是紅四團生死存亡的選擇!搶在前面,這是紅軍北上抗日的關鍵;搶在前面,這更會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日救國的沉重砝碼!同學們,此刻你的心中感受到了什麼?讓我們一齊來讀1—3節,把你的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若學生朗讀不到位,教師可讓學生在最能體現奪橋艱難的詞語下讀重音,再次朗讀。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1、檢測、小節的功能;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説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3、訓練語感的功能。

教師延伸談話:最後紅四團究竟是怎樣和敵人搶時間,等待他們的又將是怎樣的惡戰和命運,我們下節課再學習。以此來給學生照成懸念,強化繼續學習的動機。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們:

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草蟲的村落》,下面我分別從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草蟲的村落》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感受自然”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將帶領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學習本組課文,要求學生要注意體會作者是怎樣細心觀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獨特的感受;還要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聯想和想象的,表達這些獨特感受的。

本篇課文作者以奇異的想象,追隨着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村落裏,“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蟲村民,看到了像南國少女般的花色斑斕的小圓蟲,看到了甲蟲音樂家們像靈泉一樣美妙的演奏會,看到了“村民們”行色匆匆而又分工精細的勞作場景。使我們感受到作者在神遊這個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來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作者與小生命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裏行間洋溢着的濃濃的生活氣息。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將一個草蟲的世界生動的展現在大家面前。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特定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抓重點語句,揣摩其所藴含的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

3.感受作者熱愛自然、關愛小生靈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三、説教學重難點:

把握內容,感受作者熱愛自然、關愛小生靈的情懷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展開豐富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是本組課文的教學難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了教師啟發誘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讀是語文學習之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學生在讀中領悟文本的樂趣。

五、説教學設計:

(一)回顧內容,繼續學習。

回顧上節課所學,温故而知新,自然進入本節課所學,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品讀感悟,體驗情趣:

學貴有疑,有疑則有思。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和探究慾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情景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先讓學生品讀交流,學生談自己的獨特體驗,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再加上教師的適時指導,讀相關的語段感情就會充沛、真摯。從字裏行間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語言文字的美!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及時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更高。有大自然的音樂引發體驗,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所以我設計了“作者認為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等重點句子的體會。(小組合作學習)

提升他想想説話,讓學生聯繫實際想象,蟲子世界裏還有做什麼工作的?引領學生深入感悟文本內涵,把文本語言串起來,有機訓練,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語文學習要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

(三)拓展昇華,想象練筆

配樂回讀全文,使學生再次感知“草蟲的村落”給我們帶來的情趣,再現作者豐富的想象。然後討論見過類似的情景這個問題,讓學生説説自己的見聞,使學生明白動物界裏的各種有趣的知識,進而增加了對本文的興趣。小學生習作從模仿起步,本文就提供了很好的範例。最後讀寫結合,重點要放在展開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方面。充分鼓勵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個性和拓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引到課外,實現大語文教學觀。

(四)閲讀延伸,提升感悟

法布爾的《昆蟲記》

我認為閲讀是一切知識的。增加課外閲讀不斷豐富學生的眼界。學生在五年級學過選自法布爾《昆蟲記》中的《蟋蟀的住宅》,對昆蟲有一些瞭解,學生在學習前兩篇課文中學會了一些想象的方法,現在描述自己親近自然、觀察小蟲的生活經歷。

 六、説板書設計:

本節的教學設計非常簡單,主要把的重點內容按順序板書出來,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這樣的板書簡潔明瞭,能幫助學生理清條理,明晰中心。

附:板書設計

3 草蟲的村落

奇異的遊歷

快樂的小天地

5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依據課標説教材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您是否還記得《狼來了》的故事呢?作為對説謊者的懲罰,孩子的羊最後入了狼口。那,您可曾讀過《天使的吻痕》這個故事嗎?那個臉上有一塊巨大而醜陋的胎記的年輕人沒有因外表的缺陷而產生心理障礙,相反,他的幽默、他的積極向上的性格、他不凡的演講才能,使和他打過交道的每一個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他。這樣的結果,與他父親那句美麗的謊言有關。當孩子問父親為什麼我的臉上有這樣一個標記時,父親是這樣對兒子説的:兒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禱告,請他賜給我與眾不同的孩子,於是上帝給了你特殊的才能,還讓天使給你一個吻。你臉上的標記是天使吻過的痕跡......老師們,我們從這兩個故事中感受到了什麼呢?

其實,剛才這個片斷就是我在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一課時的導入設計。《別餓壞了那匹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的作者許申高是一位仍居鄉下的失地農民,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用農民特有的質樸、作家特有的細膩為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個滿是真情與温情的故事——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的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得以繼續看書。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尤為令人動容。全文主線清楚,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過程,展現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靈。文章雖是略讀課文,但文中那些充滿人性光輝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的細節刻畫、層層推進的敍事手法、樸實且深刻的思想內涵,無一不能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典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孩子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並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誠然,本文是個好“例子”。

二、以學定教説目標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對課文內容的感知比較容易到位,而且大部分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很有見地。但是,也正是在這樣的階段,他們開始浮躁。不願多親近課本,不願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得想方設法讓他們走到課文中去又走出課文中來,讓他們有所感並有所言。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瞥見、尷尬、囁嚅、枯蔫

2、通過抓關鍵詞、關鍵句對文章進行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悟。

3、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4、感受和學習殘疾青年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

而“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和“感受和學習殘疾青年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又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共同所在。

三、整合資源説流程

身為發展與創新課題組的一員,我也一直在思索這樣的問題:如何更好地藉助課堂教學環節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創新能力、思想道德、情感、意志、良好習慣與個性品質等綜合素養都得到健康的發展?我在我的教學中繼續着大膽的嘗試,在處理略讀課文的教學時,在引導學生進行充分“自問——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抓住關鍵句子引導學生去感知、感悟、感動。並將這種感知、感悟與感動帶向生活!那麼現在,請隨我走進我的教學流程

(一)導入置疑

故事導入的過程已經告訴各位了,在孩子們自由説出自己的感受後,我將拎出“説謊”這一中心詞,以“今天所學的課文也與説謊有關!這又將是一個怎樣的謊言呢?”切入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繼而,讓孩子們圍繞“説謊”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老師相機羅列關鍵問題,如下:

a誰對誰説謊?

b為什麼説謊?

C説的什麼謊?

同時,及時對善問的學生給予肯定。

這一導課,用兩個故事引出謊言的兩種極端情形,故意給學生造成認知衝突,建立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認知背景,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也為本單元的語言交際活動儲備了材料。而讓學生圍繞“説謊“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預測課文內容,產生明確的閲讀期待,提高閲讀效果。

(二)初讀釋疑

這一環節,我安排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課文識生詞

第二步:默讀課文答問題

第三步:綜合答案説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和感悟,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但是並不意味着不要“工具性”,並不意味着不要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

恰恰應該在長課文的教學中予以關注。我教孩子們通過“提問—答問—綜合”對文章主要內容進行概括這一做法,則給了學生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

(三)揭祕感悟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讀課文,看看誰能在騙局揭穿之前就已經發現這是一場騙局,劃出相應的句子。答案不難發現,請看:

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搖着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提!”

這三處描寫,藴含了作者創作的大智慧。其一,它為後面騙局被揭穿的情節埋下了伏筆。其二,它們融匯了本課對主人公進行刻畫的三種方法,是挖掘人物形象的突破口、是體會寫作手法的好例子。為此,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判斷這幾個句子所使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並回到課文中去歸納出表現人物神態、動作及語言的詞句,再選擇其中幾個詞,如掙扎、瘦削等進行説話練習!並藉機告訴學生:多角度地對人物進行刻畫,人物的形象才能更加豐滿。

第二步,趁熱打鐵,讓學生根據人物的這些神、言、行,揣測人物的內心所想,完成小練筆,彼時彼刻,他都在想些什麼呢?

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他可能在想。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他也許在想。

“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搖着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提!”他或許在想。

在反饋的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對第三人稱人物進行刻畫時,因為很難細膩的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變化,通常不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而是通過外在的表現,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來寫。在寫作中,也要注意這樣的規則。

第三步,待反饋後,再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謊言的背後是什麼?”進行説話練習,繼而評價文中的人物,説出自己從文中獲得的啟示!

在此,不妨把我班孩子的一些啟示拿出來與各位交流一下:

幫助別人時,請別忘了維護別人的自尊!

給予,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着意的謊言可以很美麗!

放棄自己的一點利益,去成全一個美好的願望!

還有孩子説道:謊言總有被揭穿的時候——這可是與文章主調不符的答案,不過,孩子已經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了,你,怎麼忍心否決呢?!

這一揭祕感悟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方面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本身,從主人公的外部表現去發現謊言之“謊”,另一方面啟發學生通過想象揣摩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去挖掘謊言之“美”。在整個過程中,我充分地尊重學生的認知體驗,適時地滲透類似課文的寫法指導,讓學生既受到了心靈的滋養,又提高了寫作能力。

(四)愛心接力

在我們引導學生去分析課文、積累詞句、感悟真情時,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引導語文,走向生活的大課堂,並服務於這大課堂中的生活!

此刻,請隨我將目光,移向我班這個,這學期以來一直空着的座位。座位上本該有一個聰明漂亮的十一歲女孩。可如今,可怕的腦膜炎吞噬了她的健康,並連她的光明也一併奪去,死神,正急不可耐地等待着她!那麼一天,她在電話裏告訴我,她好想老師,好想同學們,好想回到學校,可……此刻,我惟有請我正幸福地坐在教室裏的孩子們,通過錄音,給予這個與死神進行着最後的抗爭的女孩兒最真摯的鼓勵與關愛!

是的,當我們用真心去關愛他人的時候,當我們為了他人的幸福與希望適度地扯一些小謊的時候,謊言即變為了理解、尊重、寬容、鼓勵,具有了神奇的力量!願這種力量能讓我們可憐的孩子真的好起來,也願這種力量能鼓舞着每一個孩子,繼續葆有這樣的善良與博愛!還願我們的語文課堂,除了理性的分析與引導外,還能更多一些感性的感染與薰陶!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品讀文本説教材

讀着《兩小兒辯日》,天真可愛的兩小兒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彷彿看見兩小兒為爭論“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各執一詞,爭執不下,面紅耳赤,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多有意思呀!細細品讀,課文語言簡潔,兩段風趣幽默的對話描寫讓我感受到兩小兒是那樣天真可愛,善於觀察,勇於探索,而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着實讓我敬佩,同時也讓我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課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是主題單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課文,目的是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為後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學習積澱學法,同時也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二、依據學情説目標

六年級學生在此前已經學過《楊氏之子》《伯牙絕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積累還不夠,要獨自理解一篇文言文還有困難,因此,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2、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藴涵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體會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所以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的朗讀,能否正確地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本年級學生對人生的哲理缺乏實際的生活經驗,因此聯繫生活實際來體會道理將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因材施教説學法

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為此,我將採用“質疑探究法”、“情境品讀法”、“合作討論法”“鏈接生活法”等學法引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藴涵的道理。

讀為主線説流程激趣設疑,導入課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孔子乃一代聖人,卻被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因此,開課伊始,我便用鏈接資料導入,用資料豐滿孔子一代聖人的高大形象,與後文“孔子不能決也”形成鮮明的對比,既設置懸疑,激發學習興趣,又為後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一上課,我便出示圖片,(點擊)用敬佩的語氣敍説孔子對世界的影響。在學生的驚訝聲中,繼續讓學生彙報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當孔子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越來越高大時,我又拋出懸念:這樣一個偉大的聖人,卻被兩個小兒笑曰:(課件出示)孰為汝多知乎?預設這一句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是“為”、“知”,因為孩子接觸文言文有限,在這裏我採用講解法,直接告訴學生“為”、“知”通“謂”、“智”,在老師的幫助下,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並指導學生斷句,讀出反問的語氣。而後設下懸疑,導入課題,讀題解題。

四、初讀古文讀通讀順

古人云:“鬆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

為了讓孩子讀通、讀順、讀出節奏,我分三步:第一步,自由讀。根據六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首先讓孩子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古文。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二步,試讀指導。我先指名讀,根據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問題相機指導。在此過程中,我預設了(課件出示)這四句是斷句朗讀的難點,一是因為這幾個句子比較長,二是因為這四句是學生理解的重點段落。為解決這一朗讀重點,我採用範讀、師生合作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進行朗讀,達到把古文讀通、讀順這一目的。

再讀古文讀明文意這則文言文的意思並不難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對照文後的幾個註釋,採用自查自閲,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對古文的理解,進而全班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我預設了學生難理解的地方為“車蓋”、“盤盂”,“車蓋”、“盤盂”學生沒見過,書上的解釋很籠統,我利用多媒體展示“車蓋”、“盤盂”,學生一看既明,圖為文服務,在認識物的同時學習比喻句。而後,我又讓學生帶上動作比劃這兩個物件進行對比朗讀,調動多種感官,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讀一讀,動一動中輕鬆愉快地理解古文意思。“滄滄涼涼”“如探湯”的感覺則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早晨與中午的不同感覺,從中體會這兩個句子的意思。

五、三讀古文,品“辯”品“決”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關鍵的字、詞、句、段處細細揣摩體會,引領學生從膚淺到深刻,從簡單到豐富。這篇課文中兩小兒的“辯”與孔子的“決”言語簡潔,透過這簡單的句子卻有極大的琢磨、品味、想象的空間,對悟理以

及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有極大的幫助。為此,我把這兩次對話與孔子的“不能決也”作為品味的重點。一品小兒辯趣,二品孔子不能決也。葉聖陶先生説:“閲讀閲讀,總得讀,閲讀能力不是講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我採用反覆吟誦、朗讀的教學方法,對一品小兒辯趣進行了三個層次的品讀。

品讀對話解內容我先拋出話題:孔子東遊時,他聽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兩次對話,這兩次對話都以“一兒曰”為提示語,一些中下學生對這兩次對話容易混淆,因此,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我藉助多媒體,用兩個小兒人頭區分出兩小兒辯鬥的語言,分成A、B兩組朗讀,再讓學生默讀。完成練習(課件出示)。現在的孩子能説會道,但浮躁無耐心。而學習不僅需要樂學,更要靜學。這一練習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孩子在安靜的氛圍中與文本交流,透過文字弄懂隱藏着的文意。

想象畫面品辯趣古文簡潔,但不詳細,有些地方需要靠想象推測。這篇課文中兩小兒辯鬥是一個非常可愛、有趣的畫面,可是古文卻用“一兒曰”概而説之。教學中,我用“想象畫面品辯趣”的方法進行教學,我會這樣入問:讀着他們的對話,你的腦海中會想象出兩個怎樣的小兒,説説他們當時的動作表情?孩子想象畫面後,設置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通過情景創設朗讀,語言引領朗讀,迴旋朗讀,讓孩子發揮想象,體會辯趣。如:師生合作,分角色分別重複朗讀“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着涼乎?”剛開始語氣平緩,隨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説”等詞語的加入,兩人的語速逐漸變快,語氣逐漸變重,最後,感情激昂,互不相讓,師生“辯鬥”結束,教師請學生評價。又如引領朗讀,“一兒堅持曰“、一兒不服曰”、“一兒爭辯曰”、“一兒反駁曰”、“一兒拍着胸脯曰”、“一兒跺着腳曰”等等,在這樣的提示下,學生的辯鬥越來越激烈,最後發展到指手跺腳,互不相讓,場面熱烈,使得這種形象感不斷地立體化、生動化、細節化,兩個可愛的古代“小兒”形象就這樣被還原到了現代的課堂。

六、文言共生悟道理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具體反映到古文課,就是文言共生。待學生從表情到動作到語言讀到酣暢淋漓時,放慢教學的速度,讓學生從激情澎湃,詼諧逗趣中平靜下來,拋出話題:從他們的語言、動作、表情中,你能感受到什麼?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已進入角色,他們一定會説:我能感受到兩小兒的天真可愛,我能感受到兩小兒善於觀察、敢於質疑、勇於探索。

二品“孔子不能決”。“孔子不能決也”只有6個字,給予學生以無限遐想的空間,教學中,要利用空白,找準引發想象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為此,我讓學生分別以“現代小兒”、“古代小兒”的身份,請教孔子,這一設計,既能活躍課堂,又能讓學生對古文活學活用,有的孩子説:老師,您能説説我倆到底誰對呢?有的孩子一邊作揖,一邊説:先生,孰是孰非?出示句子,孔子不能決也。理解“決”“也”的意思,並讓學生找出這篇課文中帶“也”的句子,課件出示,讀一讀,體會古文的節奏和韻律。而後,讓孩子説上幾句帶“也”的句子,如:多乎哉不多也。我乃齊天大聖也。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這一笑耐人尋味,或天真或譏諷或失望,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閲讀教學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在這一教學中,我讓孩子自由體味這一聲笑,這一聲問,孔子心裏會在想什麼?又會説什麼呢?讓孩子通過角色置換進入孔子內心,從而悟出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樣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還豐富了文章的內涵,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時空。

從這“辯”和“不能決”裏,我們悟出了什麼道理?孩子彙報以後,我相機導出學生要積累的名言,再讓孩子聯繫生活實際説説對課文的感悟。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對課文內容的昇華,教學難點在此突破也是水到渠成。

四讀古文積累運用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積累,為此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指導背誦,通過同桌背、指名背、全班齊背等方式,從而達到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

語文教學的根本手段,讓學生讀中感悟,讀寫結合。我設計分組練筆,豐滿文本這一環節,讓孩子想象孔子、兩小兒外貌及他們辯鬥與不能決時的神態、動作、心理,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語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來,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這樣做既注重了積累感悟,又注重了實踐運用,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得到提高。

七、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此板書扣住關鍵詞“辯”與“不能決也”來進行設計,其中藝術化地處理了“兩小兒”與“孔子”,“辯”與“不能決”。強烈的對比中,讓學生感受到兩小兒的可愛、執着,聖人孔子的實事求是,此設計既突破重點難點,又富有藝術性。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説教材】

一、對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腳印》是一篇略讀課文,它以生動細膩,充滿感情的筆觸描寫了一個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讚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也展示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通過分析教材,依據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還分析了這一課的德育滲透點。

1、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2、能力訓練點:

⑴培養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

四、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五、德育滲透點

1、透過正太郎和狐狸的親密關係,讓學生從小樹立愛惜、保護動物的意識。

2、透過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間不可割捨的親情,進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其中我把……放在了重中之重。

【談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談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教案時我充分考慮了教學重難點,利用學生的已知和生活經驗,從學生的讀書感受出發,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並捕捉學生情感思想上的變化,使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

【析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而且我班的學生也比較活躍,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實現教學目標。

【講過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學生情況以後,為了體現略讀課文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我始終以學生自學、討論交流貫穿全課。主要教學過程設計為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首先出示課件:我們學過了狐狸和烏鴉,狐假虎威等課文,能説説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嗎?看着伴隨自己成長的故事插圖,孩子們紛紛説出了自己對狐狸的印象。可我卻話鋒一轉:一直以來老師和大家的想法都一樣,可讀了一篇文章後,我反而非常佩服狐狸,想知道為什麼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開始聚精會神地讀課文,看得出他們已被課文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學生初讀後,我順勢問道:“有什麼想説的嗎?”孩子們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兩隻老狐狸為救出小狐狸,冒着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這種生死與共的親情,挺讓人感動的。“小狐狸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懸崖,兩隻老狐狸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蠻有人情味的。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和討論課文內容。而且告訴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思維觀點。這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我把它們歸結為三大類:

1、老狐狸為什麼要冒着生命危險去救小狐狸?

2、正太郎為什麼能和狐狸建立親密關係,並能得到狐狸的救助?

3、課文為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接下來讓學生自主探究,比一比看誰能自己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此舉再次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使學生主動積極投入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去感受、體驗、理解文本。

在交流過程中,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着合作。可説來説去,我發現孩子們始終圍繞前兩個問題在説,而無一人提及第三個問題。經詢問才知他們或者是不理解,或者是明白一些但想法不成熟不敢説。在那一刻我感覺到每個孩子都產生了合作的慾望,於是抓住這一契機,讓孩子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交流後的彙報證明了我的選擇是對的。當時的課堂是這樣的:(播放錄像)

這一環節通過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學的重點;通過合作交流,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學生也逐步感悟到: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更重要的是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的這

種感人至深的親情,衝擊着孩子們的心靈,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的熱愛之情悄悄地在孩子的心田生根發芽。

四、表達心聲,昇華主題

孩子們沉浸在狐狸一家的親情中,我趁機放上一段略帶傷感的音樂,用飽含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心中湧動的情感:自己讀一讀你感動的句子,句子裏包含狐狸的多少心聲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們能言,請替它們説一句心中的話吧。前面情感鋪墊,音樂的渲染,教師語言的感染,讓孩子們深深沉醉其中,孩子們的情感被點燃了,激發了,教室裏出現了動人的場面:空靈的音樂流淌着,孩子們動情地朗讀着,真誠地述説着,時間在這一刻彷彿靜止不動了,一種美妙的情感在教室裏傳遞着。聽聽孩子們替狐狸表達的心聲: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保護你的;我的兒子,無論有多大的困難,我們都不會放棄的;人們啊!如果你們都能像正太郎一樣愛護我們該多好啊!……孩子們真正走進課文了,融進課文了,彷彿自己就是文中的一個。

面對孩子們的如痴如醉,我被深深感染了,可內心總覺得還缺少些什麼,這時剛好班上侯文麗同學發言説:“老狐狸為救小狐狸、想盡了辦法,甚至不顧生命危險,它們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使我非常感動,這讓我想起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他的話一下子使我豁然開朗,原來還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的昇華、情感的碰撞和來自內心深處的東西。於是我順勢説“侯文麗同學的體會感人至深,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對待孩子的愛是那麼偉大,無私,而我們作為孩子有沒有象父母愛孩子一樣的心愛父母呢?”沒想到同學們齊刷刷地回答:“沒有!”隨即又馬上改口,齊聲道:“有!”這個自相矛盾、在幾秒鐘之內改變主意的説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抓住這個問題,讓孩子們説説為什麼同樣一個問題,在短短几秒鐘內,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呢?課堂頓時沸騰了,同學們為了表明自己的心跡,幾乎每個人都舉起了小手,有的人激動地回憶起自己生病時媽媽無微不至照顧的事,有的後悔地回憶起自己頂撞父母的事,有的盡情地回憶自己孝敬父母所做的事……大家一至認為,在對待父母的愛上,自己做得不夠,以後應該象父母愛自己一樣去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然後我又充滿激情地説“你們有父母的愛是快樂的,父母有你們的敬是幸福的,返回大森林的狐狸一家又怎樣呢?(出示課文插圖)你能續寫這個故事嗎?課上到這裏,孩子們心潮澎湃,心中激起情感的漣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續寫故事的提出,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願望,一篇篇充滿愛心,承載祝福的文章便應運而生了。

【想成功】

整堂課我被文中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感動了,被文中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發了學生的情,使課堂始終被一種濃濃的情感包圍着,這份情感隨着讀書的深入,對話的深入瀰漫開來,散發到教室裏每一個角落,滲進每一個人的心田。

【思失敗】

一節課有成功的亮點,也必有失敗的遺憾,反思整堂課,我對於培養學生從小樹立愛惜、保護動物的意識一處做得不夠到位,其實孩子們這一思維的火花在表達心聲,昇華主題一節中,替狐狸表達心聲時就曾閃現過:人們啊!如果你們都能像正太郎一樣愛護我們該多好啊!如果這時我引向深處:學了這篇課文,你打算以後怎麼做?感動於正太郎所作所為,感動於狐狸一家親情的孩子們必能從內心深處,發出保護動物的呼籲。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卻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保護動物的意識便深深印在學生心中。

【結束語】

課堂應該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樂園,而不僅僅是表演的天地;課堂應該是學生豐富個性、健全人格的場域,而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工作間;課堂應該是滋養性情、陶冶性靈的生態環境,而不僅僅是教書育人的簡單循環。這是教師的需要,這是學生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正所謂心隨我動,我隨心動,動中有你,動中有我,動中昇華,動中提高,那麼就讓我們帶着這份心動用生命去喚起生命,用真誠激發真誠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jpkko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