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抵抗彎曲》六年級説課稿

《抵抗彎曲》六年級説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瓜瀝三小的汪鋼鈞,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單元的起始課《抵抗彎曲》。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抵抗彎曲》六年級説課稿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演示折厚薄不同的竹片,瞭解彎曲和抵抗彎曲的能力。

2、揭示課題:這節課一起來研究《抵抗彎曲》。板書

【説 明】在研究“抵抗彎曲”時首先要學生明白什麼叫做“抵抗彎曲的能力”,所以,在揭題前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觀察活動,讓學生來了解什麼是物體抵抗彎曲的能力。

二、細心觀察,尋找原因

1、課件展示各種柱和樑的圖片,觀察瞭解“樑”和“柱”的結構。

2、明確橫樑的概念,在建築中,把樑稱為橫樑,用它來抵抗彎曲。

3、結合觀察折竹片活動和課件中的圖片,思考:橫樑的抵抗彎曲能力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4、小組討論,彙報交流。(預設:橫樑的抗彎曲能力與材料、材料的寬度、厚度、長短等因素有關。)

【説 明】通過課件展示來認識生活中常見建築物“樑”和“柱”的構造,聯繫前面的觀察,尋找影響橫樑抵抗彎曲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聚焦問題,合作探究

由於課堂受到侷限性,所以,課堂上可以用紙樑代替建築中的橫樑,保證材料的一致,這堂課我們主要研究橫樑的寬度和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係。板書厚度和寬度

【説 明】課堂中需要我們根據材料、學生的實際學會取捨,在這一課時中,我直接聚焦問題,研究橫樑的寬度和厚度對抵抗彎曲能力的影響,作為這節課研究的重點。

(一)研究橫樑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係。

1、讓學生明確在對比實驗中,只能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應該是相同的。

2、學生討論在這個實驗過程中什麼是不同的,哪些應該是相同的?。(預設——不同:紙樑的寬度不一樣;相同:紙樑的厚度一樣,長度一樣。)

【説 明】對比實驗中,我們要識別和控制變量,即哪些是不同的,哪些是相同的。要讓學生明確對比實驗只能有一個條件是不同的,也就是説研究“橫樑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係”時,只能改變橫樑的寬度。要是實驗能得出一個最接近客觀事實的結果,那麼就需要在實驗前有充分細緻的思考,做到實驗的公平、公正。

3、教師小結(邊演示邊講解):寬度不一樣,厚度一樣我們很容易做到,怎麼樣保證紙樑的長度一樣呢?其實,只要承載紙樑的兩個墩之間的距離一樣就可以了。(實驗中的墩用統一墩距的盒子。)

【説 明】教師的演示為學生實驗做良好的示範,規範學生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實驗的準確性。

4、實驗預測。寬度不一樣的紙樑它們的抗彎曲能力誰會更強一些?

【説 明】在教學實施中,科學探究活動可以是全過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進行,如某些課側重在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假設和預測的訓練,某些課則側重在制定計劃和蒐集信息的訓練。而學會猜想、預測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

5、實驗論證,指導填寫實驗記錄單。

(1)課件出示“温馨提示”特別要強調:墊圈要輕輕地一個一個加;墊圈的計數時,如果到6個墊圈時,紙樑坍塌,那算就( )個。

(2)完成實驗記錄單。

【説 明】實驗記錄單的填寫是在學生經歷了預測、實驗等過程後,用書面的形式記錄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結果轉化為語言文字的描述。學生要學會對數據的處理,如:在實測中,如果到6個墊圈時,紙樑坍塌,那算幾個。過程中我們要強調嚴謹的態度,細緻的方法,所以我在課件中用“温馨提示”再次來提醒學生實驗中的.重難點。

6、學生實驗。

7、交流,完成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紙樑的寬度增加,它的抗彎曲能力隨之增加。板書

【説 明】統計是對實驗數據處理的一種方法,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實驗的結果。在科學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慢慢地學會對數據的分析。

(二)研究橫樑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係。

根據實驗一,學生獨立進行橫樑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關係的研究,填寫實驗報告,統計分析。板書

【説 明】科學探究活動一般應掌握由簡單到複雜、由教師扶着走到逐步放開、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所以在研究“橫樑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係”時,教師稍加點撥,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獲得成功。

(三)研究橫樑立放比橫放抵抗彎曲的能力更強。

1、引導學生質疑:紙樑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彎曲能力是大大增加,這説明什麼?

2、學生討論。(預設:説明厚度對紙樑抗彎曲能力的作用比寬度更大。)

【説 明】 通過引導質疑從而順利地引出橫樑的橫放與立放對抵抗彎曲能力的研究。

3、觀察教室的橫樑,説説發現了什麼?(預設:橫樑的厚度明顯大於它的寬度。)

4、教師小結:在建築中,我們把樑的安放分橫放與立放,像教室裏的橫樑就是立放的,它的厚度明顯大於它的寬度,大大地增加對抗彎曲能力。

5、通過條形盒子演示説明橫放與立放。

【説 明】 橫放與立放是相對於橫截面而言,通過實物能讓學生建立“橫放”與“立放”的概念更直觀、容易。

6、實驗求證,每個同學都試着彎折自己的塑料尺,橫折和立折誰更容易彎曲?

【説 明】客觀事實是最能説明問題的,當我們有了假設、預測,甚至已接近於結論,但是還要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結論,體驗過程。

四、輻射課外,延伸探究

1、梳理板書,小結課堂內容。通過這節課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紙樑的寬度增加,它的抗彎曲能力隨之增加;紙樑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彎曲能力大大增加;紙樑立放比橫放抵抗彎曲的能力更強。

【説 明】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效地利用板書。板書是一節課中知識的綱領,重點的體現,讓學生通過板書一目瞭然地看到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識,並能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2、課件再次出示圖片(增加一些不同材料,不同形狀的樑),觀察各種建築物的橫樑部分,注意“樑”的作用。

3、從圖片中,可以發現建築設計師們除了利用橫樑的寬度、厚度和安放方式增加了橫樑的抗彎曲能力,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嗎?(預設:不同的材料、樑的長短、樑的形狀。)

4、課外作業:收集有關資料證明自己的猜測,以便下節課的研究。

【説 明】再次用課件出示圖片觀察各種建築物的橫樑部分時,增加一些不同材料,不同形狀的樑,主要目的是引起學生的注意與思考,作為一項課外作業去繼續研究材料抵抗彎曲的能力,也為下一課時的研究做鋪墊。

板書設計:

抵抗彎曲

寬度↑ 抗彎曲能力↑

厚度↑抗彎曲能力大大↑

立放比橫放抗彎曲能力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4v3w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