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説課稿集錦5篇

【精選】説課稿集錦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説課稿集錦5篇

説課稿 篇1

一、關於教材

北師大版九年級上第六單元所選篇目既有小説又有小説評論鑑賞文章,作品均為名家所作。單元主題為“話裏有話”。所以學習本單元,既要抓住精彩的語言描寫分析人物形象,還要響應《課標》擴大學生閲讀面,加強名著閲讀,學習小説創作藝術等要求。根據本課課文材料特點,對學習目標作以下安排。

1、知識目標:瞭解《水滸傳》有關文學常識,把握課文情節,掌握李逵的形象特點(第一課時)。感受《水滸傳》的文學成就(第二課時)。

2、能力目標:能夠透析人物語言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學會緊扣中心事件,理清敍述順序概括文段內容。掌握課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分析人物培養學生對待生活健康理智的態度,瞭解作品主題提高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

4、教學重點:①概括課文中的故事內容。②結合具體描寫尤其是語言描寫分析李逵形象(第一課時)。③感受《水滸傳》中的文學成就(第二課時)。

5、教學難點:學習小説塑造人物的方法,感受《水滸傳》的文學成就。

二、關於教法實施

1、教學方法:

教學中始終將小説視為一個整體,抓住主要問題以勾聯有關內容。

①情景渲染法:插播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主題曲,促使學生進入熟悉的故事情節當中。

②品讀法:品讀重點描寫片段仔細揣摩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體把握內容。

③分組討論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④比較談心法:在比較中品味領會人物鮮明的形象。

2、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內容有電視劇《水滸傳》主題曲,有關的文學常識,相關視頻片段,課堂問題設計,要點概括,板書設計、作業等。

3、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關於學法:

1、概括文段內容的方法。在複雜的敍述中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中心事件,理清情節發展的步驟,緊扣故事重點環節概括。

2、學習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法,側面烘托法,對比映襯法。

3、品讀文章、深入文本的學習方法。

四、關於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瞭解故事情節,分析李逵形象

教學步驟:

一)、多媒體播放《好漢歌》創設情景。

二)、導入。由歌曲考入作品《水滸傳》,多媒體展示《水滸傳》有關文學常識。讓學生了解,再從節選故事的背景下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李逵見宋江

三)、整體感知把握故事情節

先讓學生瀏覽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敍述了哪些事件,再請學生概述,其他同學補充點評,然後回顧概述課文內容的思路。

教師歸納總結:從複雜的敍述中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中心事件,理清情節發展的步驟,緊扣故事重點環節概述。做學法指導。

四)、品析人物。

1、出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

問題一:李逵是一個怎樣的的形象呢?結合文章的語言描寫進行簡要分析。結合文章的其他描寫進行簡要分析。

從本文來看宋江具有怎樣的形象特徵。

2、學生分組討論

3、小組推選代表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知道用什麼方法塑造人物。

4、教師點撥明確

李逵:粗魯直爽、天真純樸、勇武過人的莽漢形象。

宋江:仗義疏財、慷慨大方的江湖領袖形象。

最後明確本課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側面烘托、對比映襯。

五)、比較探究

1、出示題目

宋江與戴宗説話,所用的詞語和李逵有什麼不同?戴宗曾將李逵的話“翻譯”成體面的語言,請選擇李逵的見段話仿戴宗的做法將其翻譯成體面的交際語。

2、分組討論

3、代表交流

六)、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並教給學生讀小説的方法,從品讀人物到感知作品主題上來,進而佈置作業。

七)、作業

1、選擇《水滸傳》中你感興趣的人物並蒐集並與這一人物的素材。

2、閲讀課本第221頁附錄2《怎樣讀<水滸傳>》這篇文章。

為下一課的教學做準備。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生探究《水滸傳》中豐富生動的人物形象,多角度比較分析;緊扣人物命運,瞭解作品主題,感受《水滸傳》的文學成就。

教學步驟:略。

五、關於板書

本節課根據課程內容重點,把對人物李逵的分析當作板書的內容,既板書李逵形象特點還要板書塑造人物的方法,內容和學法結合,讓學生緊扣課時重點學習。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上午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金錢的魔力》。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下面我來説説第一板塊説教材

《金錢的魔力》是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的一篇略讀課文。學習本組課文,就是引導學生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應用。

這篇課文節選自著名作家馬克吐温寫的短篇小説《百萬英鎊》。課文主要講了“我”到裁縫鋪買衣服時,先遭到冷遇,而後由於拿出了一張百萬英鎊的大鈔,又倍受關照的故事。作者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小市民以錢取人、金錢至上的醜態。文章主要採用前後內容對比的.方法,通過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變化來刻畫人物形象。

編排本課的用意有三:一是讓學生通過對作品的閲讀,把握託德、老闆的性格特點。二是瞭解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前後對比,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三是激發學生閲讀外國名著的興趣。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 憑藉自主閲讀,瞭解託德和老闆“見錢眼開”的人物品質。

2、 瞭解作者抓人物神態和語言刻畫人物特點的方法,初步感受作者”辛辣、誇張“的描寫筆觸。

由於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讓學生通過對作品的閲讀,把握託德、老闆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確定為:

瞭解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前後對比,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第二個板塊——説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語文教學要以語言體悟為本位。語文課的獨立價值在於語言文字,語文課首先要重視預壓的涵詠、品味,語文課應當上成語言文字課。如果要關注精神,也須由文字引發,由文字貫穿,始終落腳於文字,即“着意於精神,着力於文字”。

第三個板塊——説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開門見山,談話激趣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三環節:比較閲讀,感受託德

第四環節:概括梳理,感受老闆

第五環節:拓展閲讀,激發興趣

這節課有三個特點:一是揭題點睛。二是初讀課文定點。初讀課文,要求學生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把這篇文章中的“鬼”抓出來。三是研讀課文抓重點。在研讀文本時,把為什麼認為託德是“鬼”的理由找出來,即讓生找託德的“鬼相”,在找時,用橫線劃出“鬼相”,在旁邊加註,寫出他的“鬼品”。而在研讀託德“鬼相”時,重磅點撥“託德的笑”,行了寫法指導,提升了文本解讀。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三課,是一篇説明文,這篇文章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築特色,文章按照由總到分的邏輯順序展開,先總體介紹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然後具體展開分別説明,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蘇州園林的特點,並且開闊視野,體驗園林背後所體現的獨特文化內涵。

二、説學情

對於説明文體的學習,八年級的學生在本單元前兩課才剛剛開始接觸,還沒有接觸到全部的説明方法、説明順序以及事理説明文或事物説明文等分類,但對説明文體閲讀應掌握的重點內容應該有所知,如:明確説明對象;所説明的事物有什麼特點;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説明順序;説明語言有什麼特點等等。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本節課的生字詞和作者情況,正確把握文章的結構,瞭解文章語言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合作交流這一過程,能夠理清文章結構,提高文本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蘇州園林的建築特點,領略蘇州園林的建築美,學生能夠激發起對我國園林文化的喜愛和欣賞。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把握文章結構、品味語言的多樣性。

五、説教學方法

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鑑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閲讀和鑑賞能力。所以本節課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談話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反覆誦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我會利用多媒體展示蘇州園林的圖片,然後用激情的語言介紹蘇州園林,它素有“園林之城”,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蘇州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藴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這樣的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帶來心靈上的震撼。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首先,我會讓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談談對葉聖陶的理解其次,我會在讓學生五分鐘的時間內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這樣的安排有利於學生初步把握文本內容,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通過以下四個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如何理解“標本”這個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2.閲讀文章第二段,主用三個字概括本段圍繞什麼來寫的?又是如何來展開。

3.同桌之間交流討論,文章第三到九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內容?與第二段有什麼關係?

4.三到九自然段的順序可以調換嗎?為什麼?通過這四個問題可以逐步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説明順序,把握文章內在的邏輯思路,感受説明文的嚴謹性。這樣的環節學生能夠由淺入深把握文章內容,理解關鍵字的含義,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播放蘇州園林相關視頻,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並這樣的安排利於學生髮散思維,拓展視野,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蘇州園林的瞭解。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首先,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其次佈置作業:做一名小導遊,介紹一下最近去過的一個景點;寫300字左右的説明文。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又有利於學生髮揮個性,選擇自己擅長的形式,從而激發起他們對寫作的興趣。

七、説板書設計

蘇州園林

亭台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近景遠景、各種細節

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給傅聰的一封信》,下面我將從四大部分展開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簡介 《給傅聰的一封信》選自《傅雷家書》,通過書信交流的方式,展開兩代人之間的心靈對話。傅聰遠赴歐洲學習音樂,家書成為他們一家溝通的重要紐帶,親情溢於字裏行間。本文是一封情真意切的家書,也是一篇意味深長的散文。語言樸實無華、真摯感人。特別是父子關係變為朋友關係,值得大家深思與學習。文中大量的詞、句融入濃濃的父愛與母愛,應該反覆研讀。

2.教學目標 ⑴ 準確掌握書信格式。 ⑵ 品味賞析文中樸實無華、真摯感人的語言。 ⑶ 理解父子關係與朋友關係的交融。學會與父母相處,理解父母。

3.教學重難點 深入課文,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圈劃,反覆朗讀與品味,領悟字裏行間藴含的感情。能夠準確把握“兒子變了朋友”的內涵,懂得如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關係。

二、説教法 本文安排一課時組織課堂教學。

1.本節課主要採用“聽——讀——賞——悟——寫”的教學組織方式。通過聽《一封家書》的歌曲,讓學生感受孩子對父母的深切的愛,為下面學習課文中父母對孩子的感情做鋪墊,並進行對比。通過對文章的閲讀,賞析令你感動的地方。反覆閲讀藴含感情的語句,領悟出建立和諧父子關係的最高境界。最後讓學生寫寫自己對父母的心裏話,增進與父母間的交流,學會理解父母。

2.多媒體的運用 本堂課主要是運用多媒體把教學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把教學的重點內容通過多媒體 展示出來,便於學生理解,教學思路清晰,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説學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讀寫結合的方法。通過學生自己閲讀,體會文中的感情。找出令你感動的地方,小組交流,加以賞析,説出賞析的理由。學生動手寫自己對父母的心裏話,昇華感情。

四、説教學程序

1. 歌曲導入,設置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⑴ 從家書入手,介紹各類家書。 a 杜甫在《春望》一詩中提到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b《背影》中,父親的家書'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朱自清讀後淚如泉湧,他被深深地觸動了,就創作了《背影》。 ⑵ 聽歌曲《一封家書》,設置情境,體會兒子對父母的感情。導入《傅雷家書》,交代背景。 ⑶ 介紹傅雷及《傅雷家書》 ⑷ 交代背景

2.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概括這封信主要説的是什麼。整體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3. 潛心會文,品讀圈劃 ⑴請學生品讀全文,劃出令你感動的詞、句,並説出理由。 ⑵反覆閲讀,推敲重點語句,體會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⑶作者眼中理想的父子關係是父子變成了朋友,文中的哪些地方體現出這樣的觀點?

4. 聯繫實際,加深感悟 ⑴在實際生活中,同學們和父母的關係如何?舉例説明。 ⑵你們希望與父母建立怎樣的關係?小組討論後發信。

5. 技能培訓 介紹書信格式 6. 佈置作業 ⑴説説心裏話 請同學們寫一封信給父母,説出你們的心裏話,注重信件的格式,字數不限。 ⑵閲讀《傅雷家書》其他篇目。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現在開始我的説課,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山地的形成——褶皺。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説教材

【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節。本節內容承接第四章第一節《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將山地作為一個典型的案例,通過對這個案例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內力作用在地表形態的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內力作用關係密切,然後對褶皺山、斷塊山的成因、基本形態特徵和規模進行分析。由於褶皺山和斷塊山是形成於一定的地質構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講述這兩種山地的形成時,都先從褶皺和斷層這兩種最基本的地質構造開始講起,並且教材還配以閲讀材料和活動題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內容。

二、説學情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

知識儲備上,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經對中外名山有一定的瞭解,同時也有“大陸漂移學説”的知識鋪墊,對山地的形成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本節內容是具體案例的運用與拓展,更強調原理和本質的學習。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是長時間積累的結果,在日常生活中短時間內難以親眼目睹其變化過程,需要學生結合經驗,展開想象,化抽象為具體,才能正確判斷背斜構造和向斜構造,進而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因此學習本節有一定的難度。能力上,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還較欠缺,需要加強指導;通過學案導學,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延伸課堂教學,起到點撥作用。

三、説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説出褶皺的概念、基本形態。

2.會運用背斜和向斜的判斷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活動,鍛鍊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探究活動,初步形成地理探究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

1.褶皺的基本形態;

2.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難點】

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五、説教法方法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地圖法、小組合作法、探究法。

六、説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褶皺山的自然風光圖,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其形成原因,進而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運用圖片導入法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新課教學

1.基本概念

我會引導學生閲讀教材P73第二段,思考問題:什麼是褶皺?什麼是褶曲?褶皺的基本形態有哪些?學生找出褶皺和褶曲的概念。並讓學生用自己的書本演示一下褶皺的形成,最後我會與學生共同歸納總結: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即褶皺的一個彎曲。褶曲的基本形態是背斜、向斜。

2.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第一步:我會多媒體展示背斜、向斜的示意圖,把重點分解為幾個小問題並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問題:背斜和向斜的巖層是如何彎曲變形的?新老關係是怎樣的?我會引導學生從上到下、從中間向兩翼思考。並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背斜的巖層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巖層一般向下彎曲。巖層從上到下越來越老;背斜從中間向兩翼由老到新,向斜從中間向兩翼由新變老。

第二步:多媒體播放動畫演示背斜和向斜形成地貌的動畫過程。學生根據動畫演示加深對背斜向斜形成過程的理解。並順勢引出判斷背斜、向斜的方法:從形態和巖層的新老關係進行判斷。教師板書講解説出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第三步:我會在黑板上講解動畫演示,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褶曲,標出1-4個巖層,1-4代表巖層由老到新,在適當的位置畫出一條水平線,穿過這四個巖層,沿着水平線比較得出:背斜中間是老巖層,兩翼是新巖層,向斜中間是新巖層,兩翼是老巖層。

3.構造地貌和地形倒置。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背斜和向斜分別會形成怎樣的地形?引導學生畫出背斜和向斜的受力方向。根據實際經驗回答問題。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背斜形成山嶺,向斜形成谷地,但是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作用,巖性比較疏鬆,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風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蝕,所以就有可能變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擠壓力作用,巖性比較堅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蝕,反而成為山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這種現象叫地形倒置,所以我們在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最後結合所學知識,列表比較背斜和向斜的相關知識。並講解褶皺山的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動畫演示和板書講解,可以使學生直觀的感受褶皺的形成過程,加深理解。

環節三:鞏固提高

我會組織學生完成教材P74活動題,學生以前後桌四人為一小組,用五分鐘的時間討論,討論期間我會適時點撥,最後請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我會讓學生嘗試以畫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本節所學內容,暢談自己的收穫。

作業:收集背斜、向斜在其他工程選址上的應用。

【設計意圖】有助於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這樣設計有利於學生能完成知識建構的補充,以及有助於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提高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標籤: 集錦 精選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dxwdr8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