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總6篇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總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總6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分析:

《橙色的畫》是人美版第六冊中的第12課,屬於以“造型.表現”為主的學習領域。用一課時來完成,目的在於使學生認識橙色,理解間色的概念及原色與間色的關係。本課共佔了兩個版面,共展示9幅以橙色為主的繪畫作品,與之後的《綠色和紫色的畫》一起組成了一個的色彩基礎課單元。

二、説學情分析:

本課學習針對三年級的學生,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紅、黃、藍三原色的知識,有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但與前面學習過的三原色知識相比,對間色的理解,運用更多顏色語言的表達自己的感覺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顯然還是有難度的。因此,我選擇了以學生的嘗試為切入點,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解決重難點。

三、説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瞭解由兩個原色調配而成的顏色叫間色,通過欣賞橙色為主的美術作品,使學生感受到橙色温暖、明快的美感。

2、 能力目標:學習調製不同深淺的橙色,畫一幅以橙色為主的畫。

3、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悟能力,提高色彩欣賞水平,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以及體會生活的情趣。

四、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調出不同深淺的橙色方法技巧,認識感知橙色畫面的美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以橙色為主色調,豐富畫面,充分表現內心感受。

五、説教法、學法:

教法:講授法、遊戲法、範畫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

六、説教學媒介:

教具準備:紅黃兩種顏料、課件、白紙、範畫。

學具準備:水粉顏料、水粉筆、繪畫紙、油畫棒等。

七、説教學過程:

首先,組織教學:讓學生準備學具,請學生靜息。這個環節準備上課。

其次,遊戲導入:美麗的色彩是個大家族,成員數不勝數,其中有三種顏色它們在自然中產生,任何顏色都不能把它們調配出來,但它們卻可以生成其它的許多顏色。這三個顏色在上學期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和它們交上了朋友,還記得它們的名字嗎?

學生們通過回憶説出了三原色的名稱——紅、黃、藍。做為獎勵,我邀請同學們和紅色、黃色一起做遊戲。先準備紅色和黃色的顏料各一碟,鼓勵學生喜歡哪個顏色就在黑板上的白紙上印上這個顏色的手印,位置任選,和別人的手印重複也沒關係。遊戲過後蓋滿手印的白紙上出現了紅色與黃色混合出的各種橙色。我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咦?白紙上除了有紅色和黃色的手印還有一種是什麼顏色的手印啊?學生的回答代替我點出了本課的教學內容——《橙色的畫》。這個環節既複習了舊知識,又起到了引入新知識的作用。小遊戲簡單易行,工具材料是大家都找得到的,但是卻能夠瞬間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三、學習新知識

我的問題是:老師這裏只有紅色和黃色的顏料,紙上為什麼會出現橙色的小手印呢?學生自然理解到紅色與黃色混合在一起就會產生橙色,這個時候正好拋出下一個問題:這些橙色的深淺一致嗎?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面對這個問題,孩子們難免會糊塗起來。沒關係,讓他們自己調一調、試一試,時間兩分鐘,我請學生告訴我為什麼這些橙色的深淺不一致呢?學生可能會説紅色的分量比黃色的分量多時調出來顏色深;當紅色的分量比黃色少上時調出來顏色淺一些。同學們説得很好,當紅色比黃色多時調出來的顏色偏紅的橙色,顏色深;當黃色比紅色多是調出來的顏色偏黃的橙色,顏色淺;當他們一樣一半時調出來的顏色就是橙色了。像這種兩種原色調在一起變出來的顏色稱為間色。因此橙色又是間色。為了讓學生認識橙色、理解橙色。師出示有關橙色的圖片,讓學生欣賞,並提問:這些橙色的畫面帶給你有什麼感覺呢?

學生觀看、討論,回答:橙色給人有温暖、明快、喜悦、熱烈、興奮的感覺。這個環節在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

正因為橙色具有這樣的特性,給人心理上有“暖”的感覺,人們把橙色、紅、黃等歸為“暖色”。有許多的藝術大師就喜歡用橙色來表現畫面,表達自己內心感受。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第26頁,我們來欣賞書上高加明的《打菜籽》這幅的畫,説説你從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麼?這幅畫給你有什麼感受?這幅畫中運用了那些顏色?那些顏色在畫面中運用得比較多?小組之間討論,等會請同學説説你們的觀點。學生可能會説:看到一片豐收景象,人們忙碌的打菜籽;這幅畫給我有一種喜悦、興奮的感受;這幅畫中主要用一些深淺不同的橙色為主,但也有一些其他少量的顏色,如白色、綠色。哦,説得很好,那誰來説説為什麼橙色的畫不僅僅只有橙色呢?學生可能會説用一些其他顏色使畫面更好看。師肯定學生剛才的回答,並總結橙色的畫不只是用橙色家族的顏色,還可以根據畫面的需要運用一些其他顏色。這樣畫面會有對比,畫面更生動、和諧。師出示範畫,讓學生觀看,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如何表現橙色的畫面。這個環節更一步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四、作業佈置

學生練習之前,我先請學生們把對橙色的感悟靜靜地在心中醖釀十秒鐘。以便學生調整心情,穩定課堂狀態。再請同學們伴隨音樂在畫面中表現一幅以橙色為主的畫。使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體會不同深淺的橙色主色調所表現的程度變化,讓學生從隨意的塗色、染色,到有意識地運用色彩,培養學生色彩美感意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提高學生畫色彩畫的積極性。

第五、評價環節

評介時,我主要採取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路和體會,也可以學生説一説自己在體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説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則更注重學生在作品中能否運用不同深淺的橙色,能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創意,畫面的結構是否完整。

第六、課後小結

由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認識了間色——橙色,一起感受了橙色給我們帶來的特有的色彩魅力!

八、説教學反思

下面就本節課的教學,我談談自己的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整個教學流程是建立在上學期學習過三原色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整個教學環節,條理清晰,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解決了本課的重點,讓學生了解調出深淺不同橙色的方法,並感知橙色畫面的美感,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但整個教學環節是理想設計的,在實際上課可能和理想設計有一些差距,不過在以後的實踐中,我會彌補不足的地方,我説課到此結束。

説課稿 篇2

一、設計思想:

《小風車轉轉轉》是三年前我們在研討《風》的主題活動時,虞老師曾經組織過的託班科學活動。我認為這是個優秀的教材,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因此繼續沿用並在原來的設計上做了點修改。它體現了有效教學其中的三個要求:

1、教具選擇的巧妙性——有機地架起幼兒認知與科學現象之間的聯繫風車——託班幼兒——風

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重要條件。風作為幼兒能密切感受到的自然現象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其中一個內容。如何讓託班級幼兒感受到相對抽象的風,並引發他們對風的興趣?風車這一教具是一個很好的中介物。思維帶有明顯的直覺行動性的託班幼兒,能夠在風車骨碌骨碌的轉動中,形象地、深刻地感受到風的存在。在這個活動中,風車不僅僅是被幼兒感受、認知和玩耍、探索的對象,風車還架起了幼兒認知與科學現象風之間的聯繫。

2、元素挖掘的關鍵性——自然地銜接教學環節和預設目標之間的聯繫

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在預設教學活動時,能夠找準教學內容最重要的教育價值,結合教育對象的特點,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達成預定的目標。我認為在這個活動中,風車的“轉”是一個關鍵元素,怎樣把“感知風能使風車轉動的現象”這一目標落實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導入內容、引發興趣——情景設疑、探索問題——拓展時空、自由玩耍”這三個流程序,分別滲透進“轉”的因素。在“導入內容、引發興趣”的開始環節中,用“漂亮的風車是怎麼玩的”這一問題調動孩子的已有經驗,回憶起“轉”現象;在“情景設疑、探索問題”基本環節中,以“怎樣幫助風車轉起來”、“用電吹風可以幫助轉起來嗎”這兩個問題,讓孩子嘗試、感知“轉”;在“拓展時空、自由玩耍”這個延伸環節中,廣闊的户外場地、自由地隨意跑動,與風的真切擁抱,再次激發了孩子對風的興趣,對“風能使風車轉動”有了更直接的感知。這些分層次的“轉”的活動,以幼兒心理髮展為依據,推動活動進入高潮,是達成目標的保障。

二、目標分析:

1、喜歡參加玩風車活動,對風能使風車轉動的現象感興趣。

(把託班幼兒的情感態度放在首位,把“對風能使風車轉動的現象感興趣”作為活動重點和難點。)

2、願意用簡單的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該活動中藴涵着這一能力要求)

三、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小風車(多種色彩紅黃藍綠),吹風機、電源和插座,風娃娃圖片

四、流程簡介:

導入內容、引發興趣——情景設疑、探索問題——拓展時空、自由玩耍

五、環節簡介:

活動過程、流程具體分析、導入內容、引發興趣

1、(出示風車)今天我帶來了一個很漂亮、很好玩的玩具,看看,是什麼?2、引導幼兒與風車打招呼。

3、這個風車是什麼顏色的?(出示各種顏色的風車)紅風車還帶來了許多漂亮的朋友呢,看看,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説説風車的顏色)

1、直接引題,用較短的時間集中幼兒的注意。

2、從情感上入手吸引幼兒對風車發生興趣。

3、以色彩來吸引,鞏固孩子的興趣。

情景設疑、探索問題

1、這麼漂亮的風車,可以怎麼玩呢?3、請寶寶去試一試,幫助風車轉起來。(幼兒自由選擇風車,自由探索)

4、(出示電吹風)我也請來一個朋友幫忙,它是誰?它可不可以讓風車轉起來呢?它怎麼幫助風車呢?

5、(接通電源)我打開電吹風,從裏面會出來什麼?(風)真的有風嗎?你怎麼知道的?(讓孩子感受風)你覺得怎麼樣?這個風能讓風車轉起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6、教師演示用電吹風吹風車。演示停止、開始,讓幼兒感受風能使風車轉動。提問:為什麼風車不動了?原來是風在幫助風車轉起來。

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語言、身體動作表達(輔助問題:怎樣讓風車轉起來呢?)

演示開關,讓幼兒深刻、形象地感受到風使風車轉動的現象。

拓展時空、自由玩耍

1、電吹風吹出來的風能幫助風車轉起來,哪裏還有風呢?

2、我們到外面去找一找,玩一玩,跑一跑,也讓風車轉起來!

這個問題試圖讓幼兒回憶以往的經驗,再次鞏固風使風車轉動的感性認識。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黃河的主人》。

《黃河的主人》是小學語文國標本第八冊的一篇課文,它描寫了波浪洶湧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着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課文語言生動形象,行文跌宕起伏,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

對我們這兒的學生來説,離黃河實在太遙遠,對羊皮筏子的瞭解又近乎零,因此,要讓學生感受並想象到滾滾黃河的壯觀和驚險,感知羊皮筏子在洶湧的激流裏鼓浪前進的驚心動魄的景象,是有一定困難的。另外,要使學生弄清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間的有機聯繫也是一個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2個多音字及3個綠線內的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藉課文語言材料,理解中心句,感受黃河波濤洶湧的氣勢,領悟“黃河主人”的機智勇敢及勇於與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學重難點:感受黃河波濤洶湧的氣勢,領悟“黃河主人”的機智勇敢及勇於與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指生説説你心中的黃河?並評價,繼而屏幕出示

2.大詩人李白讚美黃河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讓學生去讀一讀。

3.再者,屏幕出示描寫黃河及艄公的詞語,讓學生讀讀,有感情的讀,讀中體會黃河的壯美。

4.繼而讓學生運用這幾個詞説説文中的大意?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是學生再次感知課文內容,並喚起學生想對艄公的理解,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二、感受黃河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黃河氣勢之磅礴,艄公之勇敢。屏幕出示

描寫黃河的詞語,讓學生再去讀一讀,及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讓他們思考: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小組討論、交流。

2.黃河一瀉千里,驚濤拍岸。作者第一次看到黃河,作者用了“膽戰心驚”這個詞,膽戰心驚什麼意思啊?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啊?

旨在讓學生讀中體會。

3.繼而我播放黃河視頻,引領學生到黃河邊走一走。播放結束後追問學生: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會怎麼讀這一自然段?

4.可是在滾滾的黃河中,作者被什麼東西吸引?它又是什麼樣子的?讓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小組交流,並説説,後指生讀。

我旨在讓學生感受黃河之險,多媒體出示黃河畫面,讓學生能直觀感受黃河的氣勢磅礴,並通過讓學生説説想用什麼詞和語句來形容你此時此刻看到的黃河,以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

三、認識羊皮筏子

1.那像那像強磁力一樣吸引着我們的是在驚濤駭浪中自由地穿行的羊皮筏子。

屏幕出現

(3-5自然段)描寫羊皮筏子的語句及段落。讓學生去讀。品味。

2.屏幕出示羊皮筏子圖片,讓學生欣賞後思考:黃河上的羊皮筏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小組交流,説一説。繼而我來小結:羊皮筏子那麼小,都看不清楚;那麼輕,好像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

3.屏幕出示文中第五自然段,再讀,説説你的感受?

4.指引學生再讀文中3-5節,描寫筏子的語句,男生讀第三節,女生讀第5節,最後齊讀。

讀中體悟,品讀羊皮筏子。

小結:驚訝、擔心、害怕如果我在作者袁鷹旁邊,我可能根本不敢上,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竿,雙眼緊閉,不敢看一眼,因為腳上就是滾滾的黃河。可是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卻能如履平地,乘客卻能談笑風生,這是黃河上一道奇特的風景!引領學生一起去欣賞一番。

我旨在以激起學生情感的體驗,以圖對文,讓學生直觀感受,並交流述説自己的感受及感想,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讚頌艄公

1.我讓學生默讀課文的6—8小節,畫出乘客、艄公在羊皮筏子上具體表現的語句。小組合作交流。指生説。

2.屏幕出示第六節,想想看羊皮筏子的乘客會談些什麼?大家交流一下。

3.乘客向岸上指指點點,談笑風生,可是腳下卻是滾滾黃河水,再次屏幕出示描寫黃河的詞語,引導學生思考:乘客為什麼能在羊皮筏子上那麼的從容?

思考,指生交流。

4.後屏幕出示第六節,小結:他專心致志地撐着篙,小心地注視着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

我追問學生們:你們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情景呢?學生交流。

繼而,屏幕出示問題行駛在滔滔的黃河上,遇到不好的情況,比如,遇到風浪、礁石等艄公會怎麼辦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選一兩種情況説一説。

5.儘管黃河滾滾艄公還是那麼沉着因此作家袁鷹稱讚羊皮筏子上艄公是“黃河的主人”。下面是作家對艄公的“頒獎詞”——

(屏幕出示第八節,學生齊讀)

指導學生回答,你們覺得這段“頒獎詞”用在艄公身上合適嗎?為什麼説艄公是黃河的主人?交流回答。

6.繼續追問:如果你是“黃河的主人”

頒獎會上的主持人,該怎樣來宣讀這段頒獎詞呢?指生讀。其次,讓孩子們讚美一下艄公,並寫下來。

這個環節:旨在培養孩子的讀,説,寫的能力,因為孩子已經感受黃河磅礴

的氣勢,領略黃河主人的機智、勇敢,一定會有很多話要説。

7.總結:學到這裏,黃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鎮靜、機敏的形象已矗立在大家心中!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艄公一定會給我們勇氣,給我們力量,給我們智慧,我們也就會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大自然的主人!

五、佈置作業

黃河的主人是誰?為什麼説他是黃河的主人?

(能讓學生起到鞏固、複習的作用)

板書設計

黃河的主人 艄公

説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稱讚》。下面我

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説説教材,《稱讚》這課是一篇新教材,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自內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讚,也就滿足了。

老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聖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説稱讚,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湧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10個生字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通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學着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四、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兒童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蝟”、“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讚會有什麼神奇的作用,這樣導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了摘蘋果、開火車等遊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三)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讚別人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這句話培植了自信。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取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台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説課稿 篇5

《雷雨》是一篇描寫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課是一篇看圖學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述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景象對於學生來説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運用了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有感染力的課文情景,多形式讀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不同特點。

本課的設計理念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雷雨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本課的預設中,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文本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發展個性。

本節課我上的是第一課時,目標是:

1、學會本課4個生字,書寫“垂”。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感受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不同特點。

3、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雷雨的整個過程給我們帶來的不同感受。

學習過程分三步: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們都曾經歷過雷雨時節,經歷過大自然中的各種天氣。這些畫面,這些意境,都沉睡在他們心中。只要我們去激活,去運用,它就能成為解化和接納課文語言的精神同化點。在開始激趣導入時,我先出示“雨”字讓學生認讀再組詞引出“雷雨”然後播放一段與雨有關的聲音,讓學生説聽到了什麼,並給加上一個合適的題目從而揭示課題。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喚醒學生對以往感知的回憶,喚醒學生心中沉睡的生活,從而進入課文中雷雨前的特定情境,使豐富的感知成為學生體會課文的基礎。

第二步“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創設情境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直觀可感的畫面,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鼓勵學生互相合作,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自主識字,如:

1、藉助拼音自讀

2、小老師領讀

3、同桌互讀4字形分析、組詞……

將識字和積累語言、發展思維結合起來,提高識字效率,培養識字能力。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體會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創設情境,合作交流探究,發展思維。”

在學習課文時我根據課文內容匯制了一張表格讓學生找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物及特點以及好詞。並創設情境指導學習完第一部分以後總結學法,並讓學生在四人小組裏合作學習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後,然後我讓學生彙報你學習到了什麼?然後根據回答進行詞句訓練。這樣的處理可以省卻了老師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講述的繁索,真正能課堂還給了學生。

第四步課外延伸。

讓學生説説,他自己在這些日子觀察過的天氣,讓學生説一説。然後再把説的寫下來。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種》是第二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安排是“記敍中的説明”,即在記敍人、事、景、物的過程中穿插説明性的文字,或交代原因,或解説、説明。初一的語文着重培養學生記敍方面的讀寫能力。本單元的設置,不僅是前幾個單元如記敍的中心、繼續的順序、記敍的詳略的進一步學習,同時,也為初二上學期説明文的學習打基礎。但綜觀全文,説明性的語句並不多。

全文公四個部分,分別交代太陽花的由來,太陽花從種子落地到一齊開放的過程,太陽花經久不衰的原因,太陽花的啟示,通過作者記敍種太陽花的經驗和感受,表露作者對“事業”的憧憬,對創建一個“科學、合理、公平”的世界的渴望。全文中提到説明的不明顯,在介紹花的生命時才有所提及,所以我想把側重點置於太陽花的美、經久不衰的原因和太陽花的啟示上。

根絕教材的這種情況,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實際,我制定目標如下:

(1)理解太陽花獨特美的原因及太陽花經久不衰的原因。

(2)理解文中比喻的修辭及記敍、描寫、説明相符合的表達方式。

(3)感受作者對太陽花的喜愛之情和所寄託的意願,理解其象徵意義。

其中,(1)(2)是重點,(3)是難點。

二、説教法:

為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嚴格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語文教學原則,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教學方法為:

1、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劃句、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2、朗讀法:語文教學應以語感培養為核心;語感只有通過多讀、多品、多揣摩才能形成。朗讀是語文課的第一教學法,通過朗讀把課文語言內化為學生的心理結構,薰陶情感,啟迪思想,於潛移默化中達到德育美育的目的。再説,這篇課文也較適合朗讀。

3、聯想法:用聯想法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本課中,可讓學生產生相關聯想。

三、説學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學應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因此,我設計的學法為“學習閲讀思考——討論——解疑——拓展訓練”的方式。課堂中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討論,逐步解疑,拓展訓練,學以致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計: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成功的關鍵一環。為使學生學有所獲,我設計以下幾個步驟教學:

(一)設置情境,激起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上課一開始,我就設置情境:在自然界、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其中,花,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那平時,你覺得什麼花最美呢?然後讓學生來講自己的體會,教師適當加以引導,每種花都有自己美的一面,那太陽花具有怎樣獨特的美呢?這樣處理,就可把學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積極參與和學習的慾望。

(二)讀課文,挖掘太陽花的美

心理學認為: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所以,在這部分,我要求學生帶着問題“太陽花具有怎樣獨特的美,從哪看出?”去讀書,帶着目標,邊讀邊思考,邊讀邊畫,這樣就避免了盲目性,使其專注閲讀。

在學生閲讀完畢後,可順便點出個別讀錯的字詞,同時啟發學生挖掘太陽花獨特的美,如:外在美、充滿生機的美、毫無保留的美、經久不衰的美等,在講外在美時,可提及文中的描寫,落實重點。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略做總結,對學生結論加以肯定,激勵學生,並引發聯繫到教學的第三步驟。

(三)深入研究,花美的原因

太陽花美,且能經久不衰,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引導學生讀課文第三部分,啟發概括出三個原因:喜愛陽光、善於抓住機會、主動讓位,同時,點明此處在記敍中夾雜説明。

(四)聽課文錄音,談花的啟示

文章的第四部分點明瞭太陽花的有益啟示,並表達了“還要種一片的”願望,這部分主要設置聽課文錄音,啟發學生思考:太陽花生命短促,卻能保持燦爛多姿,那你棉隊這樣的太陽花,你能不能學到點什麼,捂出點什麼呢?為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處,我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自由討論,討論後學生髮言,啟發他們聯想,如太陽花是否很象生活中的某類人呢?它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對於學生的答案,有理就加以肯定,鼓勵學生多説,這樣,既培養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拓展訓練

為提高總結質量,也提高學生梳理問題和概括問題的能力,我讓學生參與課堂總結,明確落實重難點,這樣使學生對知識有系統化的認識。在學生總結的同時,教師適當補充,正是因為太陽花有豐富的內在美,所以作者非常喜愛,那大家就圍繞“愛”來填寫下面的詩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dqypm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