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四年級課文《我站在鐵索橋上》説課稿

四年級課文《我站在鐵索橋上》説課稿

【説教材】

四年級課文《我站在鐵索橋上》説課稿

首先來談談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鐵索橋上顯威風,勇士萬代留英名。《我站在鐵索橋上》是鄂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英雄讚歌這個話題,安排了三篇體裁各異的文章。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鬥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琅琅上口。

【説學情】

四年級學生能聯繫上下文、藉助字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中我重點指導他們總結理解詞句的方法,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本冊教材的重點,以及本課書所在單元的學習重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第二課時可制定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説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2、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達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閲讀教學的過程也就是三維目標的整合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能真正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

【説教學特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採取了以讀為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模式,將師生各種形式的讀貫穿於閲讀教學的始終,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讀為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

【説教法、學法】

接下來我説一説設計這節課所採用的教法和學法。

教學中我採用的是以教師有指導地自讀自探自悟式教學方法為主,以講授法、啟發式談話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為輔,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而進行的。

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讀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討論等多種學習方法的有機結合,達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提高認識的目的。

基於以上的一些理論指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説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俗話説:睹物思人。是啊,每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不禁想起無數革命先烈為了讓後代過上好日子,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同學們,還記得咱們上節課學習的一首現代詩嗎?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敍述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板書課題後,全班齊讀一遍。

二、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全詩共四節,開頭和結尾反覆吟唱。開頭營造了很美的意境,輕輕搖晃的橋身、飄過的雲霧、大渡河的白浪引發作者無限的遐想;結尾同樣的景物,卻能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情感。這兩節詩的`內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順序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先學習第1節和第4節詩。

教師配樂範讀全詩,引出新課的學習,提出問題:詩人站在橋上看到了什麼?學生先對全詩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繼而由問題導入到第1節詩的學習中。學生自由朗讀這一節後,説説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此時課件出示課本上的鐵索橋圖片,學生結合圖片展開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見,對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體驗。一幅靜止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經過再想象、再加工、再創造,就變成了鮮活的、動態的場面。這裏,對學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傾聽能力及表達能力的培養都有所體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9j3n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