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袁枚古詩《所見》説課稿

袁枚古詩《所見》説課稿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袁枚古詩《所見》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袁枚古詩《所見》説課稿

教材説明:

《所見》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九冊第3課。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詩淺顯易懂,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本詩生動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説説詩句的大概意思。

2、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情景,感受牧童的快樂機靈。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所見》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準備:音樂、圖片、課件

學情分析:

古詩短小淺顯、琅琅上口,大多數學生在入學前已會背誦。這首詩小學生應該喜歡,因為它生活氣息濃郁,形象生動,語言充滿機趣,且這些夏天裏的故事、景緻也是很多兒童所能經歷,感受的,但由於它是古詩文,意藴較為豐滿,學生不易讀懂。因此,教師應巧妙地利

用各種可能的手段加以引導。另外,詩中出現的一些字,如“樾”、“意欲”等詞理解難度較大,教師可作引導解釋。

教學過程:

詩中,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時的情景,是那樣自在神氣!捉蟬時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那麼專注。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因此,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感知童趣正是教學的重難點,那怎樣讓學生感受到詩中的童趣呢?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

根據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學生學古詩的要求,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想象上,以此達成感受童趣的目的。首先通過看圖猜詩,激發起學習興趣,同時畫面中一個個充滿童趣的人物形象也在學生的心中打下了鋪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先進行簡單的想象,感知詩歌大意,然後藉助於插圖、音樂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對所想象的內容逐步進行擴展細化,使所想象的內容不斷得到豐富,力爭使牧童形象愈發飽滿,有血有肉,學生也在想象中不知不覺地進入詩的意境,體會到牧童的快樂自由,活潑機靈,體會到詩中盎然的情趣。在想象感知的基礎上指導感情吟誦古詩,讀出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讀出意欲捕蟬時的專注,讀出詩人對牧童的喜愛。

最後背誦積累。

標籤: 説課稿 袁枚 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eov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