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説課稿範文彙總七篇

關於説課稿範文彙總七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説課稿範文彙總七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品德與社會》六下 “當災害降臨的時候”這一話題。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信息整合説明:

通過課前調查,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地震的相關知識瞭解甚少,僅憑教材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媒體的相關報道又不繫統,無法滿足學生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度。所以我結合課文的重難點和相關資料,製作專題性站,(展示課件主頁)包括:地震大事記、災害無情人有情兩個模塊,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信息資源平台。

二、目標確立:

1、知識目標:結合專題網站,瞭解地震的相關知識及其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認識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

2、情感目標: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品質,提升社會責任感。

3、能力目標:學習在自然災害中自救互救的方法;培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

根據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解地震中的自救方法;體會人們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品質,提升社會責任感。

教學難點為利用調查和提供專題網站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瞭解地震這一自然災害及其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三、教法、學法:

結合新課程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本課教學將以活動為中心,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優勢。力求突出創新:一方面整合、拓展課程資源,改變傳統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提供學生個性化學習條件;另一方面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專題網頁的學習,達到獲取知識,激發情感,培養能力的目的。

四、教學流程及整合點的設置: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由以下四個環節建構而成:(出示五個環節框架圖、讀出四個環節:一、聯繫實際,導入話題二、整合資源,自主學習三、師生互動,共享資源四、體驗交流,昇華情感)下面就其中重點環節及整合點的設置進行説明:

在談話導入,引出話題環節後進入了本節課的重點環節:整合資源,自主學習。為了突出重點,突破學生對地震知識瞭解少,影響情感昇華及責任意識提高的教學難點,我設計了本節課的第一個信息技術整合點:提供地震大事記模塊,包括“中國十大地震”“最強地震”“地震帶來的傷害”“地震自救”等十餘張網頁(網頁展示)供學生查閲與學習。網站成為教材的擴充內容,直觀、便捷、生動地將大量相關資源提供給學生,(放查閲及彙報錄像)請大家看:這是學生通過上網查閲更深入、全面瞭解了地震。當然在課堂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這節課設想的教學環境是計算機教室,學生進行充分的人機交互,但由於條件限制所以只能以小組為單位查閲,查閲不充分。但由於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強,整節課的教學效果未受影響。(播放下一段)請看這是在之後的師生交流,共享資源環節中,學生將通過學習、整合的各種資源進行彙報、交流。(停止後)本節課他們對地震這一自然災害及它給人類帶來的不可估量的損失及無情的傷害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同時掌握了地震中自救的方法。這個整合點的設計幫助我成功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通過前三個環節,學生的情感已深深融入到地震災區人民的傷痛中,所以我設計了播放視頻,昇華情感這一環節。災害無情人有情,從學生的現有生活入手,引出學生對災害無情人有情的共鳴。此處我設計本課第二個信息整合點:播放了相關資料:1、學校全體師生為災區人民捐款獻愛心的視頻資料,(播放視頻)2、專題網站的相關資源(網頁中災害無情人有情版塊)如社會哀悼日全國默哀、各界獻愛心、英勇救災。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懂得珍惜擁有,奉獻愛心。此時此刻孩子們的情感不由自主地迸發而出,在愛心卡上寫下他們最濃的關懷。

課上,通過師生、生生、生機的交互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僅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而且充分表達出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在一張張情真意切的愛心中所書寫的珍惜擁有,奉獻愛心。當災害降臨的時候,我們更加堅強!的情感就是最好的詮釋。

反思整節課,我力圖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進行合理整合,營造出和諧的多媒體網絡環境,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深入課程,深入生活真正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達到教育目的。

以上是我對本節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的説課內容。有不足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三首《如夢令》體裁相同,題材相異:蘇軾意在東歸耕作,秦觀旨在遣懷自傷,納蘭性德情關相思佳人,看似相互不容,但其語短言長的表達方式,寓情於景的表現手法,深切婉細的情感表達,都為我們學習古典詩歌提供了很好的範本。而《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閲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藴,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因此,學好這三首詞,關鍵不在於“魚”而在於“漁”:掌握一種讀詞(特別是小令,尤其是《如夢令》這個詞牌)的方法。學以致用,以小博大,切實提高學生閲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二、説學情

其實學生對《如夢令》並不陌生,他們初中就已經學過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閲讀量小,知識面窄

2) 瞭解不多,認識不足

3) 熱情不高,興趣不濃

4) 方法單一,一知半解

這所有的一切情況,既是我們在詩歌教學中的障礙,也是我們詩歌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學目標

〔一〕設置依據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2。 三首《如夢令》本身的特點

3。 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藉助抓“詞眼”來解析作品結構、體悟思想情感的鑑賞方法。

2.通過不同層次的比較,挖掘三首《如夢令》詞的深層意藴。

3.通過適當的訓練(詩改詞,寫鑑賞作品),提升學生的鑑賞水平。

四、説教學重難點

〔一〕設置依據

1.《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2。 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

〔二〕教學重難點

1。 以“詞眼”把握《如夢令》的章法。

2。 以“詞眼”體悟三首詞的意藴。

五、教具準備

1。 多媒體播放系統

2。 交互式電子白板

六、説教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並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主要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愉快教學。

2.質疑問難,激盪思維

3。 比較探究,討論交流。

七、説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説:“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聖陶先生也説“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必須轉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交流分享,理解詞意。

2。 合作探究,析疑解難。

3。 師生共研,細品情感。

八、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以學生初中學過的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以舊知引入新知,由已知導入未知,激發學生興趣。

〔二〕師生交流,投石問路

1.齊讀新詞,整體感知

2。 師生交流,直陳感受

交流的問題:① 讀了三首《如夢令》,你有哪些感受?

② 在學習了李清照《如夢令》的基礎上,你認為該如何鑑賞品析這三首《如夢令》呢?

【設計意圖】生生交流,分享閲讀感受,加強學生對詞作內容的理解;師生交流,共享鑑賞方法,加強教師對學生情況的把握。為下一個教學環節做好準備工作。

〔三〕巧用“詞眼”,平中見奇

1.教師點撥,找準“詞眼”

【點撥】同學們對“詩眼”“文言”很熟悉,知道它們是瞭解詩歌或是散文的關鍵,那麼我們能否從“詞眼”的角度來鑑賞《如夢令》呢?

(1)什麼是詞眼?

【明確】詞中的描寫形象最為真切傳神或表達感情最為集中精粹之處,它通常體現在一首詞的某一關鍵性詞語。

(2)這三首《如夢令》的“詞眼”是什麼?

【明確】“歸去”、“無寐”、“誰省”

【設計意圖】點撥學生於詞中忽略之處,點明詞眼,既抓住三首《如夢令》詞體曲調的共同特點,又為鑑賞品析這三首《如夢令》的各自特徵提供一個角度。

2.師生共論,以“詞眼”把握《如夢令》的章法。

討論的問題:三位詞人為什麼會發出“歸去”、“無寐”、“誰省”的慨歎呢?

(在討論中,教師可根據情況適時用PPT展示三首《如夢令》的創作背景。)

【明確】

蘇軾《如夢令》 “歸去”(回去吧) ——酬寄之作 表明心志

秦觀《如夢令》 “無寐”(無法入睡)——羈旅之苦 失意抒懷

納蘭性德《如夢令》 “誰省”(何人明白)——幽思之語 悵然失落

【教師小結】通觀三首《如夢令》,在感情傳達的結構上是一致的,前四句是為“詞眼”所作的鋪陳,最後一句是對“詞眼”進一步的昇華。

【設計意圖】通過對“詞眼”的追問,理清三首《如夢令》所寫內容,引導學生注意其在章法上的共同之處。

3.師生共研,以“詞眼”體悟三首詞的意藴。

研究的問題:三首《如夢令》在感情傳達的結構相同,感情傳達的效果也相同嗎? (研究方式:將蘇軾的《如夢令》與秦觀的《如夢令》相比較,蘇軾的《如夢令》與納蘭性德的《如夢令》相比較)

【明確】蘇軾 輕快怡然

相似的處境 處世胸襟

秦觀 孤獨冷寂

蘇軾 痛苦過往

相似的追憶 人生況味

納蘭性德 剎那美好

【設計意圖】研讀為“詞眼”鋪陳的部分,細細品味三首《如夢令》在情感表達效果上的不同之處。通過不同層次的比較,挖掘三首《如夢令》詞的深層意藴。

4.教師總結,明《如夢令》鑑賞方法

(1)抓“詞眼”,明章法

(2)觀“詞眼”,品感情

(3)析“詞眼”,悟人生

【設計意圖】總結歸納讀《如夢令》的方法,以期學生學以致用。

〔四〕學以致用,變換詩句

試將杜甫《登高》改寫為《如夢令》

【示例】風急天高猿哀,落木蕭蕭鳥回。滾滾長江去,多病獨登高台。霜鬢,霜鬢,新停濁酒杯。

【設計意圖】用改寫的方式,以學過的詩歌作為基礎,從舊知到新知,加深學生對《如夢令》的認識和理解。

〔五〕佈置作業,鞏固練習

從“詞眼”的角度重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寫一篇300字左右的鑑賞短文。

【設計意圖】舊詩重讀,強化新知,舉一反三,平中見奇。

平中見奇

九、板書設計

章法

詞眼 感情 人生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分式》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3章第一節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分式概念、意義和用分式表示數量關係。分式是小學所學分數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後繼續學習分式的性質、運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習了整式,也初步養成了自主探究的數學學習意識。分式學習的方法與整式相類似可以通過類比進行分式的學習。依據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3個方面: (1)知識:掌握分式概念,學會判別分式何時有意義,能用分式表示數量關係。

(2)能力:學會與人合作,並獲得代數學習的一些常用方法:類比轉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 情感:通過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和創造,體會分式的模型思想。

其中分式概念是《分式》這一章學習的起點和基礎,因此我把分式的概念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由於初中學生不善於概括數學材料、缺乏對字母及其他數學符號用於運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時不為零、用分式描述數量關係自然就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法學法:基於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為能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我在本節課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教學法,並藉助於多媒體課件,通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

三、教學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為能更多地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景發現新知: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 代數式莊園的果樹上掛滿了整式的果子:t,300,s,n,a-x,0,請你任選其中的兩個,分別運用整式的四則運算,合成四個代數式;並與同組的夥伴交流你的成果。其中有不同於整式的 式子嗎?請説一説。 通過學生對自己所構造的代數式進行觀察,創設發現情境,使學生學會把自己的活動作為思考的對象,從而更好地進行分式概念的建構活動。 針對學生的發現,採用議一議:你們所發現的這一類新代數式:它們有什麼共 同特徵?它們與整式有什麼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繼續觀察新式子的特徵,類比分數,概括出分式的概念及一般表示形 式。然後通過小組內互舉例子,在活動過程中強化分式概念,並注意辨析整式與分式的區別,強調分式的分母中必須含有 字母。

(二)合作交流再探新知:到此學生對分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但並不完整。接下來如何識別分式有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往往忽視這個條件或是對分母整體不為零認識模糊,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我創設了以下活動供學生自主探究分式有意義的條件:首先是組織學生獨立填寫表格並交流:分式的值與字母取值有關,分式並不都有意義。自主得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表達式裏的分母B不等於0。

為了能讓學生對剛獲得的新知識進行最基本的應用,緊接着我安排了例題與練習。比較簡單,可由學生在自主完成的基礎上同桌交流,然後師生評述,使全體學生都能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獲得成功感。

(三)應用新知鞏固提高:分式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為使學生有所體會, 課本中的引例:土地沙化、固沙造林問題,我保留了前兩問原計劃完成一期工程需要( )個月,實際完成一期工程用了( )個月,使題目難度更適合學生的思維水平;同時向學生介紹中國土地沙化問題滲透環保意識。

(五)總結反思深化拓展:1,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情感三個方面談一談這一節課的收穫。2, 舉例讓學生説出分式的實際意義

説課稿 篇4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本課教學內容為廣州市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驗教材《英語口語》第二冊 Unit 3 This is my room的第二課時。

要求學生掌握詞彙on, in, under, behind及句型Where is……?並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通過課件、實物為學生創設真實生活情景, 並在key points輔助下培養學生在實際交際中的綜合口語表達及語言遷移運用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聽説與本課相關的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英語的語感及提高學生的聽力,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運用網絡資源輔助學習的意識及能力。

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聽、説及口語表達的能力。並在合作學習中,逐步培養學生相互協作學習的意識。

二、教學策略

以“交際”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利用網絡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

綜合運用啟發引導、自主學習、協作交流等策略。

在對話、合作表演的形式中培養學生自主、協作學習的能力。

在實際情景交流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有重點地“説”、有情景地“説”、更綜合性地“説”。

三、教學資源的優化

優化的必要性?

教學的差異性

為學生的交際作鋪墊

知識拓展的系統化,有助於學生的理解與學習

如何優化?

設計教學方案 組織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與流程

1、組織教學,引入新課(複習環節):

歌曲激情,引入新課

師生問答,以舊帶新

2、任務驅動,學習新知(新授環節):

創設情景,自主聽讀,自學新知

師生問答,新知教學

小組遊戲,操練句型,

構建真實情景,小組綜合交流對話

3、拓展聽説,激發思維(拓展環節):

自主聽讀故事、拓展新知

小組合作、表演故事

4、歸納總結、意義建構

5、歌曲調節、放鬆引趣

教學流程圖

四、教學特點與課堂效果

1、在歡樂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採用了歌曲、遊戲、趣味故事表演等手段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五、教學特點與課堂效果

2、以教師為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着力培養學生自主、協作學習的能力

3、以語言運用為中心,分層落實英語的交際活動,有效地鍛鍊學生的語言的遷移能力,最終實現交際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師生示範不到位;學生倆倆説前,老師的引導鋪墊不足,以致倆倆説時,部分學生不會説;

2、部分學生展示成果時,其他學生注意力分散;

3、教學創設情景邏輯性不夠強,情景的遷移不夠自然。

説課稿 篇5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分析之教材分析

1.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手拉手,好朋友”的主題引導其學習設計連續紋樣。

2.提出“如何用簡便的方法剪出手拉手的人”問題,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切入到探究當中來。

(二)教學分析之學生分析

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造型能力已經有了相對的基礎,特別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手工製作活動使其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

(三)教學分析之教學環境分析

本課將選擇多媒體教室環境。美術學科的特殊性,需要給孩子們提供直觀形象的動畫效果,有利於掌握教學中的重難點;圖片信息,有利於開拓思維,提升審美情趣。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學習連續紋樣的基本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研究探索,啟發學生正確摺疊紙張,設計、製作出有趣的連續紋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剪紙製作手拉手的好朋友,學生感受友情的温暖。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學習連續紋樣的基本知識,用折、剪、添畫的方法制作一組手拉手的好朋友。

(二)教學難點:

能用正確的方法摺疊紙張,使剪出的事物是連在一起的。

四.教學過程

(一)引起活動(激趣感受)

1.課件出示兒歌《找朋友》。

(設計意圖: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謠形式創設輕鬆的課堂氛圍,讓小朋友們跟着唱一唱,和同學們手拉手,為本課做好情感鋪墊。)

2.與小朋友交流:平時如何與好朋友相處的。

(二)展開活動(探究嘗試)

1.遊戲“尋找祕密”。

(1)尋找祕密一。

出示課件: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老師的四個小紙人,問學生“誰能幫助老師把他們變成手拉手的好朋友”

(出示“妙妙”工具箱,選擇其中的工具,教師示範粘貼好。)

(2)尋找祕密二。

問學生“老師的這四個小人都是一模一樣的,誰知道老師是如何做到的呢?”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並示範剪出紙人。

教師故意出錯,剪出來的紙人不是一個一個的,而是直接連接起來的,問學生“哪種方法簡單,想知道是怎麼做到的嗎?”

出示課件:找到三幅圖的不同之處在哪裏,教師點動鼠標,畫面動起來後呈現出作品,再請學生探究出不同之處的原因,然後及時讓學生動手剪出一組簡單的手拉手的小朋友。

(設計意圖:新課程理念下的美術課堂是能讓學生主動探究的課堂,通過尋找祕密的遊戲,激發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的能力。根據二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在這裏藉助ppt,用直觀的形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動探究,找出問題所在,從而更清晰地掌握教學難點。)

2.交流剪紙心得

教師請一個剪得較好的學生口述自己的剪紙過程,説説為什麼剪出來就手拉手的。師生交流手拉手的祕訣:在選擇的時候,要選小朋友的.兩隻手都是伸出去的,這樣剪出來的小朋友就都能手拉手啦。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到台上為大家重複口述製作方法,找出“要讓每個紙人都手拉手,成為好朋友,要注意什麼?”學生經過自主探究,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這一知識點。本環節真正激發了學生的潛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3.欣賞作品,拓展思維。

(1)出示ppt,學生欣賞作品一、二、三,學生觀察並思考這跟剛剛動手剪出的手拉手紙人有什麼地方不一樣。(教師在學生們討論後,帶領學生共同總結,同時教師指導添畫的基本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遞進式地欣賞作品,教授了學生如何進行添畫,輕鬆提升了“手拉手紙人”的製作難度,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開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了解到能夠“手拉手”的,不僅可以是小朋友,還可以是其他種類的事物。)

(3)學生討論“你想表現的好朋友是誰或者是什麼,如何添畫,如何解決拉手問題?”

3.動手實踐,嘗試體驗。

(1)鼓勵學生用折、剪、添畫的方法制作一組手拉手的好朋友。

(2)學生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分享活動(展示評價)

1.創設情境,請小朋友主動地表達自己的作品,為什麼好,好在哪裏?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件作品,為什麼喜歡?哪裏值得自己學習?

(四)延伸活動(欣賞昇華)

1.蒐集民間剪紙藝術作品圖片,下一課時與同學們相互交流、討論。

2.德育滲透。

教師總結:不僅學會了做“手拉手,好朋友”的剪紙作品,還懂得了好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五)收藏作品,整理教室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是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華中師範大學組編的《信息技術》第一冊中第六章《設計個性化的工作環境》第1課的內容,是以美化Windows界面為中心的實踐操作課,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強調使用者個性化設置,充分尊重用户個性發展。這對於學生培養對電腦的感情是非常有益的。

2、教學重、難點及成因分析

重點:設置背景與屏幕保護程序。

難點:通過校園網,提供相關信息,拓寬學生視野,進一步提高操作技能。

3、環境與素材

1)多媒體網絡教室(含大屏幕),保證教室網絡正常

2)準備幾張精美的壁紙以及有許多壁紙供下載的網站,供學生設置個性化壁紙

3)小的屏幕保護程序,屏幕保護製作軟件

4)題簽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

1、瞭解顯示屬性的設置方法。

2、掌握更改Windows桌面背景的方法

3、掌握設置屏幕保護程序的方法。

技能目標:

1、通過探索設置背景與屏幕保護程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

2、通過設置背景與屏幕保護程序,引導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並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探索,知識的遷移和轉化,逐步變興趣為探索的動力。激發學生探求未知、認識新知的願望,提高學習現代信息技術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還要教育學生維護好計算機,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保持微機室電腦的整體美。

三、教法分析及學法指導

1、教法分析

顯示屬性的設置在教材中是作為系統設置的一部分來講解的,佔的比重並不大。在教學中,我採取順次進行任務驅動、啟發探究、難點討論和知識延伸的教學模式。

(1)首先我創設了學習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完成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我是一個幫助者和引導者,教學時,及時調控課堂氣氛,使課堂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力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為了能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要求,我將知識點做成網頁,學生可以進行多次點播,自主探究學習。

(3)我把知識點形成多個任務,學生可以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設置操作。

2、學法指導

本節課我鼓勵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發現的全過程,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學生的素養。

四、教學程序的設計與分析

教學程序是: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對比觀察,合作交流——通過遊戲,全面理解——課堂小結,感悟提升——佈置作業,拓展新知

1、創設情景 引入新課

(1)將教師機的桌面設置演示給學生看。(觀察學生們的反應)

(2)結合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分別用ACDSee看圖軟件出示幾幅桌面背景畫。

教師提問:大家覺得這些桌面背景怎麼樣?你有什麼想法?引出了本節課所要研究的課題:裝飾你的“桌面”。

2、合作交流 探求方法

(1)請會的同學在座位上講解演示。(操作方法,步驟:在桌面的空白處右擊鼠標,選擇屬性。)

(2)全體學生自主探索,嘗試練習

要求:①改變桌面背景(要求掌握改變桌面背景最基本操作)

②“居中”、“平鋪”與“拉伸”有什麼區別?

三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操作練習,老師巡視指導。檢查討論結果,讓學生們清楚説出“居中”、“平鋪”與“拉伸”之間的區別。

(3)教師機桌面展示,引入屏保的學習

(大屏幕出現保護程序)屏幕上出現了什麼?

你希望學習“屏幕保護程序”的哪些知識?小組討論。(作用、啟動、結束、設置)

(4)合作探究,嘗試練習

要求:①屏幕保護程序定義

②屏幕保護程序作用

③如何設置屏幕保護程序:小組討論,代表演示講解,教師整理總結

3、做遊戲

我這裏有一些小紙條,每一張上面寫着一個任務,那麼下面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來抽,抽到哪種就請你們組的成員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下面大家快抓緊時間去完成你們的任務吧!(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同學們的任務完成得都很出色,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你們在美化桌面和屏幕保護時,都沒有找到很多的素材,是不是?那老師的那些素材又是在哪裏找到的呢?

(引導學生上教師網頁進行自主學習,探索,並完成網頁中佈置的課外任務,讓學生自行設置,鼓勵他們相互協作,發揚團隊協作的精神。)

4、課堂小結 感悟提升

(1)通過本課的探討學習,你獲得了哪些新的知識?你認為你有哪些方面的進步?

(2)給你印象最深的問題是哪一個?你有什麼看法?

(3)指出在公共機房,為了人人能正常使用計算機請不要設置屏保密碼。為了保持微機室的整體美,請將桌面變回原樣。(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5、佈置作業 拓展新知

為了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我設計了幾種類型的作業:

(1) 可不可以自己創作一幅圖,當作桌面?

(2) 可不可以讓桌面上的圖片動起來?

(3) “滾動字幕”程序設置

(4) 三維文字的屏保效果

(5) 改變顯示外觀的設置

(6) 設置顯示器的最佳狀態

(7) 屏保製作。目的是滿足學有餘力的同學,給他們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本節課我本着“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把深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促進他們的求知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以上是我本人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教學方案,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評委、各位同仁們給予指導和幫助,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玩氣球》是鄂教版新課標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第13課,也是引導學生探究空氣這種自然物質的開門課,課中教師通過提出疑問、分派科學探究任務,引領學生對空氣形成一個科學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空氣的認識是非常膚淺的,尤其是對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存在,並且佔據空間的事實缺乏認識,學生並沒有真正嘗試去揭開空氣的神祕面紗。

課堂上,我重點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動手”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知空氣,與人協作深入探究空氣的能力。

三、教學方針:

1、知識方針: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實驗探究,記錄結果,瞭解空氣的基本特性。

2、能力方針:能自己通過實驗得出正確的結論。

3、情感方針: 使學生產生研究空氣的強烈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願意把自己對空氣的感知、認知與同學之間交流分享。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瞭解空氣能佔據空間。

難點確定為: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正確的解釋。

五、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探究法,它經過讓學生對自然物質的觀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對空氣的認識。鍛鍊學生髮散性思維,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又把比較法、發現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熱

愛科學的態度。

2、説學法:在指導學生的學法時,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此我提倡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尋找答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六、教具學具準備:

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易準備。

七、教學過程

謎語導入力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課堂實施三步走:

1. 吹氣球,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觀察法)

2. 尋找空氣,研究空氣的特徵。

3.再玩氣球,深入探究空氣佔據空間。

我力求講解耐心,用語親切,不要讓學生感到拘束和壓抑,不怕他們給出錯誤的猜測,鼓勵他們大膽猜想,然後自己動腦動手證明之前的猜測正確與否,並能自己歸納總結出正確的結論。我想,他們自己去思考,去發現。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互助精神,還讓他們在活動中領會成功與喜悦,更好地激發在以後的活動中主動探究的慾望。(“做中學”)

八.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可的縮影,我的板書教簡單:把空氣的三大特性列舉了出來。正好體現整節課的知識探究目標,學生最終一目明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4vq4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