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戊戌變法説課稿

戊戌變法説課稿

導語: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脱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就往而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是符合維護民族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這一歷史潮流的,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繼續奮鬥。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戊戌變法説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戊戌變法説課稿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戊戌變法》。接下來,我將從這樣五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分析和講解。首先,向大家講解本課的教學背景。

一、教學背景:

(一)教學資源

本課的教學資源除了學生手上的教材之外,我們教師手上還有課程標準,但除此之外,我們教師還應閲讀一些與戊戌變法相關的學術著作和論文,並關注其最新的學術動態,以更加真實和全面地瞭解這段歷史。

(二)教材分析

在新史觀的引領之下,我們可以從近代化史觀和文明史觀兩個視角來認識戊戌變法:從近代化史觀來看,戊戌變法上承洋務運動,但又超越了其學習西方“器物”的層面,開啟了學習西方“制度”的時代,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奠定了基礎。從文明史觀來看,戊戌變法推動了中國由傳統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轉變,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三)學情分析:

然而我們所面對的是八年級學生,他們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但仍以感性認知為主。而且通過課前調查發現,他們雖然對這段歷史已經有了一些淺顯的認知,但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評價常帶有感情化和片面性的色彩。

二、教學與學法:

因此,我決定採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歷史情境,打通時空隧道,再現歷史抉擇,帶領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回到歷史現場,參與歷史進程,並從中對戊戌變法形成比較客觀的認識。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依據課標,結合以上分析,我將三維目標制定如下:

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瞭解戊戌變法的基本史實,探究其失敗的原因及對近代社會的影響,並從中感悟到近代先進知識分子身上那種強烈的愛國之情和社會責任感。

同時,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戊戌變法的主要經過及內容;

而本課的難點則是:如何讓學生理解變法過程之艱辛和影響之深遠? 四、教學過程:

【整體思路】那麼如何實現以上目標呢?我在這裏依據歷史學科時序性和線索性的特點,按照歷史發展的時序,以變法作為本課的.線索,通過創設歷史情境再現了這樣4個歷史抉擇,並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下面,我就以這4個歷史抉擇的解決為重點,向大家講解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公車上書——籤還是不籤?

首先,我將歷史情境設定在1895年的春天,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這時,《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康有為和梁啟超馬上起草了一份請願書,反對議和,請求變法。在這裏,我設置了第一個歷史抉擇:現在,這份請願書就在你的面前,你是籤還是不籤呢?請説明理由。在學生回答之後,我給出了歷史的答案。

【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調動已學知識,初步認識到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另一方面也初步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公車上書雖然失敗了,卻使康梁等人認識到了“羣體”的力量,接着,我繼續向學生講解康梁等人創辦報刊和強學會的過程及意義。

(二)御覽上書——變還是不變?

然後,我再次創設情境,先展示了幾張具有震撼性的圖片:1897年11月,德國強佔膠州灣;1897年12月,俄國強佔旅順和大連;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和威海衞;以及1898年的一幅漫畫——時局圖,讓學生感受到:瓜分狂潮來襲!這時,我設置了第二個歷史抉擇:此時康有為又上書光緒,倡議變法。那麼光緒是決定變還是不變呢?請説明理由。在學生回答之後,我告訴學生:光緒帝最終還是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重,決定變法!【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認識到,救亡圖存不僅是那些先進知識分子的責任,也是當時每一箇中國人的歷史責任!】

(三)變法開始——是大刀闊斧還是循序漸進?

光緒帝宣佈變法後的第5天,召見了康有為並與他商討變法的步驟和措施。這時,我又設置了第三個歷史衝突:那麼他們是應該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呢?還是步步經營,循序漸進呢?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場歷史辯論會,將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部分,同時,為了讓整個辯論過程更有意義,我還出示了當時社會各界對變法的態度讓學生參考。辯論過程中,正方認為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就要亡國啦!而反方則認為當時反對的聲音如此之大,必須進行循序漸進的改革才能減小改革的阻力。那麼維新派是怎麼做的呢?我在辯論結束後出示了“變法的主要內容”這一表格,並讓學生通過閲讀教材加以完成。然後逐項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措施對推動中國近代化的意義。由此,學生自然得知戊戌變法是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從中認識到了變法的進步意義。【通過這一環節,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那麼,變法的結果又如何呢?我先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出答案,然後趁他們疑惑之時讓他們回顧剛才的辯論,學生馬上想到是不是由於變法的措施太多?還是反對的人太多了呢?這時,我並沒有立即予以肯定,而是向學生出示了這樣幾則材料,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並最終認識到:變法的失敗既有客觀上的原因,又有主觀上的原因。【通過這一設計,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認識到,在當時的中國,改良主義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國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長而坎坷的。】

變法失敗了,是不是説戊戌變法就失去了意義呢?我接着又向學生出示了這樣兩則材料:第一則材料是《時務報》的暢銷情景、第二則材料是梁啟超在上面發表的部分文章的標題,通過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戊戌變法在當時起到了思想解放的重要作用。

(四)變法失敗——中國又將何去何從?

緊接着,我設置了第四個歷史抉擇:變法失敗了,中國又將何去何從呢?正如楊天石教授所講的那樣,一些知識分子開始投身革命,而康有為和梁啟超則繼續堅持改良的道路,但更多的人則陷入了迷茫。【這裏我並沒有給出答案,而是設下了一個懸疑,為下一節課《辛亥革命》的教學做了鋪墊。】

【課堂總結】最後,我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並認識到:戊戌變法既是一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又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現實連線】在課堂小結之後,我還設計了一個“課堂延伸”。讓學生思考:“身處改革開放大潮中

的我們,能夠從一百多年前那那場變法中感悟到些什麼?我們今天又該怎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呢?在學生回答之後,我出示了今年期間温總理的兩句話。通過這兩句話,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本課的認識,還能讓學生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念。

 五、課後反思

回顧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充分考慮到了初中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歷史發展的脈絡,讓學生在感知歷史上那些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礎之上,適當地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獨立的判斷力,並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而這三者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的重要標準。培養合格的現代公民是我們現代歷史教育的重要責任。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應該勇於擔起這份責任,在以後的教學中奮力前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內容,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wzd2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