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戊戌變法的教學反思範文

戊戌變法的教學反思範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戊戌變法的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戊戌變法的教學反思範文

戊戌變法的教學反思1

本課處於本教科書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二課。一方面,它是先進的中國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繼續;另一方面,“戊戌變法”標誌着先進的中國人開始跳出了“中體西用”的迷局,越過學習“器物”的層面,開始學習西方的制度。説明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另外,戊戌變法也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因此,本課的內容在整個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本課的教學思路大體是:以多媒體呈現詩歌,並請學生朗誦詩歌,將學生從、帶入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樣一個歷史時刻,整課內容圍繞詩歌來提問,從而製造一種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歷史氛圍。另外一方面為學生探究創設情境,並提供探究的材料。這樣一來,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加深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理解,又可以幫助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更好地將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當然,我的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在以後的課堂中創設更多的情境,努力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歷史學科的內容非常的豐富,展現的形式也可多種多樣。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注意多歸納中外古今歷史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從歷史知識本身提出各種具有較強啟發性的問題,組織學生去討論,讓他們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二、應注意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複習鞏固。

三、在理清課文線索、掌握教材的基礎上應該多抓住重點和難點。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自己確定重點。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確定教材中的重點:第一,能夠説明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觀點的內容;第二,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屬於“中國之最”和“世界之最”的內容;第四,教科書上有插圖,課後有練習題的內容。學生掌握了上述原則,就比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四、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於複習舊知,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中學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於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最後,我用荷蘭著名的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作結:“相信我吧,……實實在在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而不是投機取巧,譁眾取寵。”

戊戌變法的教學反思2

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文字資料、影視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蹟遺址等,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資料取材於歷史長河中的某些事實,雖然各界對之褒貶不一,但是,這卻為歷史教學增添了一筆寶貴的課程資源,將中的某些歷史信息巧妙引入課堂教學中,有利於拉近了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歷史學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我在執教中國歷史8年級上《戊戌變法》一課時,就選取了電視劇《走向共和》中的歷史信息,創造性的提出了“歷史場景(影視資料)——合作、探究”模式開展探究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巧用主題曲導入新課

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亦是如此。為了給學生一個既熟悉有可以調動興趣的情景,筆者首先想到了歷史味很濃的《走向共和》主題曲。在製作教學軟件的時候,筆者根據《走向共和》主題曲和本課的內容製作了一個“導語powerpoint”:以《走向共和》主題曲為背景音樂,配上從《走向共和》中“抓取”的圖片。課堂上,學生在“導語powerpoint”的歌聲中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專注,甚至有同學開始小聲議論。在音樂聲結束的時候,我開始引用歌詞中的一句“風吹過,雨打過,鐵蹄踐踏過”,過渡到本課的教學——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再一次被“鐵蹄踐踏”!學生開始溶入本課悲壯的歷史氣氛中。

2、大膽運用電視劇視頻剪輯創新歷史教學

如何利用影視資料視頻剪輯為課堂教學服務?我從歷史學科的特點和歷史課程改革的要求出發,創造性的開展了“歷史場景——問題——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學。我設計了5個歷史場景。根據這些歷史場景,確定了相應的5個探究主題。

3、利用影視留下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最後,我引用了報紙上對《走向共和》中歷史情節的一些質疑,提出了本課的最後一個問題:在《走向共和》是否存在歷史事實的錯誤呢?你想不想和小組的同學運用學習過的歷史知識來找找這些錯誤呢?學生的興趣很高,都表示要認真去看一看,爭取能找到一些錯誤。至此,我感到了學生的對歷史真正的興趣和熱情——這卻是一部電視劇中剪輯的妙用!如果又是傳統的教法,談何引起學生興趣和培養創造性?

4、點評

如何利用現有的影視資源開展歷史教學。筆者創造性的提出了利用“歷史場景(影視資料剪輯),開展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學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拉進了歷史和現實的距離;也課本解決了課本歷史不能重現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鮮活的歷史場景。利用歷史場景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是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重要有益的嘗試。

戊戌變法的教學反思3

愛因斯坦曾説:要懂得“在別人視為平常中發現問題,在別人不覺得是問題中看出重要問題”,南宋心學創始人陸九淵也説:“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這兩位都説出了學習貴在有“問題意識”。“問”反映學習者對學習對象的投入,思考和思維空間的程度,問得越尖鋭,越能反映學生的理解和體驗,越能體現學生的閲讀質量,而“問題式教學法”是最善於形成學生之間對話的一種途徑。問題起於疑,解於問和答、終於獲,在我個人看來,我認為教學中的“問”包括學生的自問、學生間的互問、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問。

不過“問題式教學”説起來容易,但要真正的去把握還真有不小的難度,尤其對於我們這些新老師而言,一不小心問題式教學法就會“扭曲”成為“枯燥式”教學法。所以在問題式教學法的實踐上我們有必要多加練習,並且將一些經驗進行總結和反思。下面,我就套用前輩們關於問題式教學的`幾點要求,以《戊戌變法》這節課為案例,講講我在進行問題式教學中所得到的一些感悟和發思。

1、適宜的廣度

在進行問題式教學時,經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問題範圍太廣,每一個知識點老師似乎都有提問,這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學生難以抓住重點。所以在進行《戊戌變法》這節課教學的時候,我儘量避免“蜻蜓點水”的方式,重點抓住四個問題:一、什麼是維新思想;二、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三、維新變法的內容和實質;四、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及評價。

2、合理的深度

其實説實話,學生還是很害怕被提問的,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教師在以往提問時沒有注意問題的深度,導致學生形成了這種恐懼心理。那麼在問題式教學中,我們除了注意廣度問題外,還要注意深度問題。提問不能不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必須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還有學生的接受程度來設計問題。所以在《戊戌變法》這節課的設計上,圍繞對變法維新的理解,我主要還是採取一些比較通俗易懂的方式,或者稱之為生活化、口語化的問題方式。比如在講解維新變法內容的實質時,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面對這些改革內容,哪些人會比較激動,這些人中哪些人是因為興奮而激動,哪些人又是因為憤怒而激動?”這個問題方式對學生來説比較親和,同時問題深度也充分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難度較為合理。

3、適中的密度

我個人認為,問題式教學方法確實可以豐富課堂教學,但切忌把它作為唯一的教學方式,不然的話就會由原來的“滿堂灌”變成“滿堂問”,最終耗盡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與衝動。所以,在進行問題式教學時,一定要注意提問的密度,也就是時間間隔,要給學生一定的緩衝時間。那麼在進行《戊戌變法》這一課教學時,由於按要求必須整堂課都體現問題式教學方法,所以適中的密度就更顯得尤為重要了。

4、漸進的梯度(注意對學生的引導)

提問一定要有梯度性,要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否則學生思維難以跟上,整堂課便會很沉悶,不是學生不願意回答,而是老師拋出的問題實在難以“接招”。這一方面的意思,也就是要加強老師對學生的引導。那麼進行這一節課的教學上,我有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在提問之前,我都會先給學生出示一份資料,然後在資料基礎上,先提一個較為淺層、表象的問題,之後再逐漸深入到問題的本質,一步步引導學生做出解釋。

5、力求“學生提問——老師引導——學生解答”的完美模式

我個人認為,既然是問題式教學,那麼就更應該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切忌一味遵循“老師提問——老師引導——學生回答——老師總結”的模式,完美的問題教學模式應該是在老師提供材料或情境,學生提出疑問、不解的基礎上推進產生的,大致模式應該是這樣的“學生提問——老師引導——學生解答”。

所以為了力求達到這一完美模式,我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這麼一個環節。即在講述完變法內容和實質後,我給學生提供了一組材料,這組材料主要是光緒帝在變法早期的4道詔令。學生看完這四道詔令,必然是“滿肚子疑惑”,他們會問諸如“光緒帝為什麼要發這四道不利於維新派的詔令呢?”、“光緒帝腦子是不是進水了”等問題。學生舉手提問的那一剎那,我想我的“陰謀”也就達到了。

那麼總結這節課,其中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例如:

1、生成式教學難覓蹤跡,整節課似乎都是按照我預先設計的路線前進,我沒有任何疏漏,學生也無任何“越矩”行為。這種課看起來成功,可是卻掩蓋着諸多的問題。生成式不足,只能意味着縱然有思維的火花,那也只是短暫的瞬間,難以生成思維的火焰。所以在減少預設、增強生成方面,自身還需要多加努力才行;

2、對學生的引導仍顯得比較侷促,不夠平和淡定,同時在問題的梯度上也不夠明確,有待改進;

3、另外一個比較遺憾的是,板書方面雖然有課件和粉筆板書兩者配合,但在雙方的結合上卻出現了脱鈎,整體感不夠強。希望這些方面自己以後都能夠逐步改進,漸趨完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8k02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