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五年級語文説課稿九篇

實用的五年級語文説課稿九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五年級語文説課稿九篇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景陽岡》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説《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課文記敍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着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着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後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最後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在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點,前兩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岡,不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而且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為寫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難忘。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錶現武松打虎時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文章寫人虎相遇時,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等動作,把老虎兇猛殘暴、讓人生畏的氣勢顯現無遺。而武松只是“閃、躲”“閃”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內涵有些不同。“閃”是閃避,即迅速側轉身子躲避,它表現了武松動作敏捷、武藝高強。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襲擊,“閃” 是本能反應,説明武松動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離開或隱蔽起來,使人看不見。“躲”是有意為之。閃和躲,同時説明了武松既有優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靜和勇敢無畏的性格。

文中寫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寫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處,而每一處所用的動詞均不一樣。這些動詞,用得無一不是恰到好處。請看:“靠、提、拖、插、拿、掄、劈、丟”,這些動詞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強、無畏的性格特點。

當武松躲閃過了猛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之後,便立即轉守為攻。在文中,這部分內容又準確地運用了幾個動詞“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神采飛揚,打虎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

再看,經過一場惡鬥,打死了老虎之後,武松的精力已經耗盡,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會兒,隨後,便“一步步挨下岡來”。一個“挨”字,可以説比用任何一個表示“走”的意思的動詞更合適不過了。它精確地寫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鬥後,手腳疏軟、筋疲力盡的狀態。武松畢竟是血肉之軀,經過一場激烈的人虎相搏後,他疲勞了,睏倦了,這是很自然的現象。這樣的描寫,非但無損於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樸實、豐滿、逼真、可信。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氣概,體會其豪放、勇敢、機智的性格,並能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從而進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時,在閲讀中積累閲讀名著的方法。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是課文重點,也是教學重點;瞭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學難點。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

(1)認識“倚、著”等19個生字,會寫“岡、飢”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晌午、篩酒”等詞語。

(2)指導學生遇到難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和閲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把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弄清楚,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能簡要的説一説故事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等了解人物的特點,瞭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5)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閲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聯繫上下文和閲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瞭解人物的特點,瞭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初步學習閲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3.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和閲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把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弄清楚;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等了解人物的特點,瞭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三、説學情:

我國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這本家喻户曉的文學名著是課程標準推薦閲讀書目之一。學生在此之前的學習或生活當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觸,影視節目在多次滾動播放。因此,他們對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有所瞭解,但這種瞭解不夠深刻、全面,在學生平時的閲讀中,他們大多隻關注故事情節,而忽略了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教學中帶領學生通過對重點段落章節的閲讀、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深入地瞭解它的表達方法。並通過片段教學引導學生初步學習閲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學生閲讀欣賞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

四、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選用“自讀、自悟、自得”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理解課文內容,積累閲讀方法。展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2.説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自主閲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讀中發現”,引導學生積累閲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學會讀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激發探索,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達到讓學生“會學”的目的。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説教學流程:

1.交流小説,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交流激趣。

由欣賞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主題歌《好漢歌》入手,引出對《水滸傳》的探討和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了解《水滸傳》的創作背景、語言技巧和描寫人物的筆法,初步瞭解《水滸傳》的語言平實樸素、準確、洗練而生動,富於濃烈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個性;在描寫人物上,粗筆濃墨,色彩絢爛,酣暢淋漓,神情面貌如見其人。無形中拉近了欣賞與《水滸傳》的距離。

(2)導入課題。

在拉近了學生與《水滸傳》距離的基礎上,導入課題,並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和景陽岡的有關信息,進一步拉近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動了學生閲讀文本的興趣。

2.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本課生字新詞數量多,很多詞語都遵照原文,未加改動,與現在的用法差距很大,因此學生理解詞語難度大,在教學中我嘗試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根據自己的閲讀體驗結合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猜一猜詞語的意思,在交流環節教師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理解古典名著中詞語的方法。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指讀完一篇文章後產生的心理感觸,是對課文的整體領悟,是閲讀者通過直覺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課文要點進行大體上的領會和把握。它是閲讀者着眼於全局,通過自己的主觀認識,綜合運用學過的各種語文知識和語感,對閲讀材料進行宏觀的理解。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讀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也就是先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有個整體感知。這樣,有助於學生能迅速進入狀況,融入文章,對文章各部分內容的把握與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準確。

在學生初讀課文時對文章的線索有個大概的瞭解,然後總攬全文,並整理線索,這樣學生對文章的情節發展過程就有了總體上的把握,這就為下一步作進一步的細緻的局部分析作了充分準備。

4.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1)“喝酒”這一部分,主要突顯了語言方面的特點。我先讓同學們默讀這一部分內容,並標註出人物對話,特別是着重標註武松的語言。引導學生在朗讀和分角色朗讀中感受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特點。

(2)武松“上岡”這一部分,作者着重從心理描寫入手。教學中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有關內容,畫出描寫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讀一讀,深入體會,並引導學生在互相交流通過體會武松心理心理活動的變化,感受武松的倔強、固執和無畏的英雄氣概。向學生滲透側面烘托這一表現人物形象方法。

5.“打虎”這一部分,主要突顯了動作方面的特點。教學這部分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動作進行探討和交流。引導學生從“掄、劈、揪、按、踢、提、打”等詞語感受武松虎虎生風,感受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感受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從武松三次“閃”感受武松的“機智”或“機敏”。

6.“下岡”這一部分,主要突顯了動作和心理活動方面的特點。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武松的心理活動感受他的機敏;引導學生探究“挨”字,感受作者用詞的巧妙。

7.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感受課文內容,把握課文主旨,並在理清課文順序的基礎上繼續生如感受人物形象。

在拓展延伸環節,引導學生了解《水滸傳》中許許多多人物都有表現自己特點的綽號,並通過交流了解學生比較熟悉人物的綽號,感受人物的特點或品質,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提出有爭議的問題:對於課文中的武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魯莽,不聽別人善意的勸告,虎口逃生只是僥倖。”引導學生在交流中發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説説自己的理由,教師在講評環節對各種看法都予以肯定,目的是向學生滲透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要辯證的、發展的看待問題,評價事物。

七、説作業設計:

閲讀《三國演義》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在閲讀中檢驗自己掌握的閲讀古典名著的方法,鞏固自己學會的閲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八、説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了人物特點,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景陽岡

喝酒——豪放、倔強

上岡——倔強、固執和無畏

打虎——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下岡——機敏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維也納生活圓舞曲》。下面我從教材、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解説。

一、説教材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選讀課文。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將課文分為講讀、略讀和選讀三類。講讀和略讀課文都是必讀課文,然而,由於課程標準對選讀課文沒有具體的實施建議,配套的教師用書對此類課文既沒有統一要求,也沒有給予必要的教學指導,致使在課改研究如火如荼,老師們對講讀課文精打細磨,對略讀課上下求索的今天,對選讀課文卻視而不見。其實,我們不應該忽略對選讀課文的學習。教材安排選讀課文的目的,是增加學生的閲讀量,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訓練學生的閲讀能力。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去教好選讀課文,學生和老師都會受益匪淺。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一文是人教版教材中的配套選讀課文。作者馮驥才主要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維也納生活風情畫卷,表達了作者對維也納的讚美與嚮往。圓舞曲是維也納的傳統音樂,生活圓舞曲就是生活中的音樂。從文章的題目看來,音樂與維也納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説目標

根據課文的結構和內容分析,並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嘹亮、撩動、婉轉、悠長、別出心裁、隨時隨地”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對“別出心裁”“隨時隨地”等詞語的推敲,培養學生品詞酌句的習慣和能力。

(4)感受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帶給我們的心靈上的震撼。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蒐集資料,師生合作開展《我所知道的維也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由於本課作者主要闡述音樂之都維也納“音樂與生活的關係”,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能找出表達課文中心的句子,理清思路,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敍述維也納生活中處處充滿音樂氣息的。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句來具體敍述維也納處處充滿音樂氣息的。

 三、説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選讀課文是語文教材中的一塊“處女地”,平時在教學中很少有時間帶領孩子去讀去感悟。其實,它們是我們一線教師由手把手地“扶”學生到“放”學生的階梯。所以在教學設計上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突出重點,耐心引導,讓學生通過自己累積的學習經驗自主探究。

(一)咬文嚼字法: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教會學生“咬文嚼字”為核心,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首先看學生對課題的理解,讓學生憑藉學習經驗説説對整篇文章的感受,目的是看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其次要求學生用“咬文嚼字”的態度去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滋味,實現主體性閲讀,目的是讓學生親近文本,讀出自己的感受。再次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共同學習第三自然段,實現教師教的作用,總結出一咬二嚼三回味,咬出滋味、嚼出意味,讀出韻味的方法。最後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分別對其他自然段進行自主學習,檢驗學習效果,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二)主線探索法:本課的教學,應該抓住一條主線,即“生活與音樂的關係”。課文中有一句話是這麼寫的:“在這個音樂之都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到處都有的音樂會,到處都有的音樂家雕像與故居,而是你隨時隨地都會感受到音樂的存在”。這句話便是全文的主線。根據主線我們便可以通過尋找維也納無處不在的音樂,理清課文的四大塊內容,即音樂存在於維也納的鳥鳴、鮮花、道路、酒館中。抓“隨時隨地都會感受到音樂的存在”這句,學生很容易能夠發現音樂的存在,“生活與音樂的關係”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中心句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找出表達課文主題的中心句,理清思路,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敍述維也納生活中處處充滿音樂氣息的”來獲取對文本的認識。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四)直觀演示法:利用課件PPT、音樂、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如果僅是從課文出發,學生也許能明白維也納的生活之美,音樂之美,但對深層次的文化因素卻一無所知。因此,我覺得還要用資料來充實課文,包括文字、圖片、影象等。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四、説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朗讀體會法、想象體驗法、分析歸納法。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由上節課講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温故而知新,激發學生的未知慾望。這是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會通過“認識維也納、走近維也納、感受維也納、享受維也納、暢想維也納”五個步驟層層深入,逐漸揭開音樂之都維也納的神祕面紗。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培養他們“咬文嚼字”的啃讀精神。我不會對課文的每個細節都講得很詳細,我會突出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重點部分反覆品讀探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鞏固教師的課堂教學成果,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師小結:維也納的清晨是充滿音樂的,維也納的山,維也納的.水,維也納的建築,維也納的路,維也納的花,甚至維也納的空氣,維也納一切的一切都瀰漫着音樂的氣息,沒有音樂就沒有維也納。維也納的人們每天都沉浸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真是幸福呀!

4.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環節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閲讀範圍,滿足學生的閲讀期待。這個環節我可以用跟本課內容緊密相關的課外資料來充實課文,比如對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頓、斯特勞斯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作用的講解,比如對金色大廳每年一次的新年音樂會的介紹等等。

5.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能夠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

音樂與鳥鳴

音樂與花

音樂與道路

音樂與酒館

6.佈置作業

根據這節課的學習情況,從尊重學生表達慾望,鍛鍊學生讀寫水平方面考量,我佈置的課堂作業是:小練筆:我真想去維也納看一看!要求:圍繞一個主題,可以選取課文中的一兩個方面把自己想去的理由表達清楚。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簡析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説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説明方法,對鯨的特點作通俗的説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

選編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説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鯨》是第七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與其它三篇課文是全冊中唯一的一組説明文。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重點訓練了學生“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為本課學習打下基礎,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閲讀目標“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本課在讀寫方面將承擔雙重任務,即:重點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想,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練習中去。同時繼續訓練學生“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閲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學情分析

本文文字淺顯,條理清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學生樂讀易懂。除鯨的進化過程這一內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外,其他內容均可在反覆朗讀中充分理解,但根據以往學習説明性文章的經驗來盾,學生只對被説明的事物本身感興趣,他們對文章的閲讀,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麼”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深層次探究,缺乏自覺探究的意識和慾望。那麼,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閲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慾望,便成了教學本文首要考慮的問題。對於文章中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學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陽》等説明性文章的學習中有所瞭解,但只是一種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説明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還是比較困難的。另外,大部分學生對“鯨”這種動物很陌生,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説。因此,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鯨的一些知識。

能力目標:

1、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讀中體會作者介紹鯨的説明方法。

2、結合實踐活動進行交際訓練,發展語言表達及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及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熱愛動物、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説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閲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閲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體驗與課文展開零距離對話,體現在閲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2、“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語言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課教學力求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並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閲讀後的深層次需求。

五、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觀察導入

由於大部分沒有見過鯨,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説,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有必要藉助多媒體展示鯨的畫面,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鯨的表象,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教學伊始,我用設疑激趣法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出示課件1:顯示藍色大海)美嗎?(生答)的確,就在這美麗的藍色的海洋中,藴藏着豐富的寶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動物。其中有一種動物號稱‘海中之王’,它的形體龐大,比大象還要大得多。你們想去看看嗎?”接着播放課件2,展示鯨在大海中活動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後回答:“這是什麼動物?與別的動物相比有什麼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學習資源,結合課前蒐集的有關鯨的圖片、文字資料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教師相機鼓勵談話:“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會觀察,而且能通過多種途徑調查瞭解。關於鯨的知識非常豐富,你們想繼續研究它嗎?”這樣進一步誘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然後順勢揭題質疑:“今天咱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寫鯨的文章(板書課題),你想從這篇文章中瞭解些什麼呢?”學生質疑後,教師將問題分類處理,篩選歸納為兩上主要問題:1、鯨有什麼特點?2、作者採用了哪些説明方法介紹鯨?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便於教師組織指導學生研讀課文。

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課件演示和教師談話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閲讀願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對所學內容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時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渲染烘托氣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後,讓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在學生充分自讀後,先在小組內檢查讀書情況,再組織全班交流對課文的瞭解。

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初讀後,基本能抓住敍述要求,初步瞭解鯨的特點及生活習性。但這種瞭解只是一種感性認識,並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這裏應安排學生質疑的環節,讓學生提出初讀遇到的疑難問題,如:“哺乳動物”“胎生”等詞語是什麼意思?鯨的樣子很像魚,可它為什麼不屬於魚類?……教師可結合學生質疑情況,補充設疑:課文怎樣把鯨的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並以此為憑帶,引發學生深入研究的興趣。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課文第一自然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可作為精讀品味的突破口。教學時,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進行,先教給學生學習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讓學生選學其它幾個自然段。

(一)品評詞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運用比較、列數字、舉例等多種説明方法,集中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大”。教學中,緊扣“大”,引導學生自主閲讀介紹鯨大的段落,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説明鯨大的方法,想象鯨的畫面,逐步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評理解,體會鯨的特點及作者説明方法,教學時可結合學生反饋情況作如下體會:

課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過象,都説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師質疑:課文介紹鯨,為什麼還有寫象呢?引導學生集體將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相比較,這樣便於讀者理解、接受新事物,從而認識比較説明法。然後讓學生舉一反三,找找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這樣的説明方法,自己體會體會)

句2: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學生對列舉數字的説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認識。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説明。而真正得從句中體會到這種表達方式的準確性。對部分學生而言,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故意將句中的具體數字改成“很重”、“很長”等模糊概念,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瞭解鯨的特點。)

句3:它要是張大嘴,人站在它嘴上,舉起手來還摸檔到它的上齶;四個人圍着桌子坐在它嘴裏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教師設問:“去掉帶點的詞,可以嗎?為什麼?引導學生充分討論、比較,從而感悟鯨的特點,體會舉例説明法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二)自由選讀,感悟特點

課文的2-7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鯨的進化過程、分類、吃食、呼吸、睡覺及生長的特點,呈並列關係。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自由選讀,自主閲讀,激發閲讀興趣。

在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主動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可採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表演家中的一個角色,分別以特有的形式彙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讀出鯨的特點,當小畫家的畫出鯨的特點,當表演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濃郁的父子情,學習科考隊員關愛動物的美好 心靈,培養學生關愛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動物之間、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關愛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新詞,幻燈片導入生字、 新詞,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有誰願意用自 己的語言給大家講述一下這個故事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故事框架。)

二、學習科考隊員“救助”小羚羊部分(第二部分)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老師提出的閲讀提示解決問題。

出示自學提示: 自主閲讀課文 7—9 自然段。

(1)當科考隊員明白老羚羊冒死截車之後,心情是怎樣的?他們接下來又 是怎樣做的?

(2) 勾畫出科考隊員救助小羚羊動作的詞, 從這些詞句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當科考隊員救助小羚羊時,老羚羊又是怎樣做的?

全班彙報交流

出示句子 1:眾人這才明白了老羚羊冒死截車的緣故。頓時,大家對一直站 在近前的那隻羚羊肅然起敬。

誰來説説“肅然起敬”是什麼意思?哪個孩子能用這個詞語説一句話?

是呀,老羚羊讓我們對它他肅然起敬。

因為老羚羊為了兒子,不顧一切跪倒在車前,我們對它肅然起敬。

因為老羚羊那紋絲不動的身軀,那無助乞求的眼神,希望能幫幫它,我們對 它肅然起敬。

因為它老羚羊那奪眶而出的淚水, 那一步一回頭的期盼, 我們對它肅然起敬, 是老羚羊對兒子的“愛”,讓所有人對它肅然起敬!(板書“愛”) 帶着這種敬佩之情, 科考隊員對小羚羊可是關懷備至,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 語句讀一讀。

出示句子 2:有人趕緊從車廂裏拿出礦泉水,給受傷的小羚羊喝。老隊長則 從隨行攜帶的藥箱裏, 找出一些止血和消炎的藥, 碾碎後, 敷在小羚羊的傷口上; 然後,他又用紗布,小心翼翼地把傷口裹好。

注:感受到科考隊員熱愛動物、關愛動物的美好心靈。

出示句子 3:老羚羊靜靜地注視着,待汽車發動起來,才緩緩離去。

注:“靜靜”、“注視”、“緩緩”表達了老羚羊對受傷的小羚羊的關切和 不捨。

三、學習第三部分羚羊父子“團聚”,體會情感

小組合作與探究

自主閲讀課文 10—12 自然段

1、老羚羊為何消瘦了許多?

2、找出羚羊父子團聚的畫面,想一想此時他們在一起會説些什麼?

3、科考隊員為什麼流淚了?

小組彙報交流

句子出示 1:那隻老羚羊比先前消瘦了許多。 明確:老羚羊對孩子的擔心和思念。

句子出示 2:“咩,咩——”活蹦亂跳的小羚羊,圍着老羚羊邊跳邊叫;老 羚羊慈愛的目光在小羚羊身上掃來掃去,還不時用嘴去蹭小羚羊的後腿。

抽生重點研讀此段,讀出他們團聚的喜悦與幸福。

明確:小羚羊的健康和歡快;老羚羊對小羚羊的慈愛。

句子出示 3:全體科考隊員噙着眼淚,默默地注視着,待兩隻羚羊逐漸沒入 草叢中,才緩緩離去。

明確:“默默”“注視”表明科考隊員們已經深深地被藏羚羊父子間的親情 感動,“緩緩”表達科考隊員對羚羊的不捨與祝福。

四、小結

師: 這個故事最終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結局,到底是什麼讓這一切變得如此美 好呢?

生:愛。老羚羊對小羚羊的愛;科考隊員對羚羊們的愛。

五、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這是多麼感人的畫面啊!這幅感人的畫面,是老羚羊對小羚羊的愛描繪的! 是科考隊員對動物的愛描繪的, 擁有着愛的人和動物相處的多麼融洽, 多麼和諧, 多麼感人! 我想此時此刻, 咱們的心靈是會受到震撼的! 拿出課堂本, 讓我們 “默 默的”記下自己的感想吧!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理論依據

新課標中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S版六年級第六單元第25課,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單元內容是“校園生活’’。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由於家窮,在書店竊讀的經過。作者在文中通過自語式的獨白和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描繪心境,表達情感,生動細緻地刻畫了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了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朗讀的方法和閲讀的形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積累,所以他們對這篇課文的內容不難理解,但本文所寫事情畢竟發生在二三十年代,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少年,他們對文中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和作者複雜矛盾善變的竊讀滋味卻未必能深入理解。根據這些特點,我把本文的教學安排了一課時,並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竊讀時快樂與懼怕夾雜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

2、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理解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

4。受到作者感染,激發閲讀的興趣。

教學重點:

劃出並且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竊讀時心理、動作的語句,體會與理解作者竊讀的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

教學難點:

學習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

四、教法設計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齊讀、賽讀、小組讀、男女學生賽讀等方法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及內心的情感。

2、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小組的集體智慧,自主學習、勇於提出自己的意見,讓小組內成員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學法指導

教給學生學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上課前給學生講好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心到、眼到、口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六、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初識課題

由讀書引出作者,在對作者簡介時交待故事發生的背景,進入課題,由“竊讀”的意思進入文本學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故事背景,快速進入文本。

(二)檢查預習,疏通文理

1、生字詞認讀。

竊讀記 貪婪 支撐 唾沫 飢腸轆轆

2、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對課前預習的一個檢查。

(三)品味“竊讀”,感受“滋味”。(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重點和難點也在這個環節得到了落實與突破。)

A。引導品味竊讀的“滋味”。

1、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直接道出作者竊讀滋味的語句,也就是中心句。

【出示】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讓學生找出這句話中的關鍵詞,並説説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抓住重點句子,找準關鍵詞語,並會質疑的能力。

2、讓學生圍繞中心句,帶着疑問默讀課文1——6自然段,給足時間,讓學生圈點勾畫,腦手結合,體會作者為什麼快樂,為什麼懼怕,並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空白處作簡要批註。

3、學生讀、寫,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

4、交流體會竊讀之“樂”。

(1)引導學生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啊!它在這裏,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找到書的快樂。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貪婪讀的快樂。

【我有時還要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説:“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地喊着:“大些!再大些!”】——下雨天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呆在書店讀書的快樂。

【設計意圖】通過圈畫批註、自由讀、引讀、角色讀、對比讀、賽讀、交流感受等方式讓學生走進文本,個性表達,感悟作者情感,通過品味詞語體會用詞的準確。

6、交流體會竊讀時的另外一種滋味——懼怕。

(1)作者怕什麼?

(2)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文字,這是林海音《竊讀記》原文中的一段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出示

【 但在這次屈辱之後,我的小心靈卻受了創傷,我的因貧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發,而且產生了對大人的仇恨。】

(3)是怎樣的屈辱讓這顆小小的心靈受到了創傷,甚至產生了對大人仇恨。你能猜到這段話背後隱藏的故事嗎?

【設計意圖】在教材留白處補白進行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表達能力。

(4)學生交流。

(5)迴歸文本:經歷了這次屈辱,作者放棄了竊讀嗎,她又是怎樣竊讀的?

B。自讀品味竊讀的“滋味”。

1、快樂和懼怕本是一對相矛盾的詞,因為竊讀卻交融在了一起,自讀課文的第7、8、9自然段,還能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像這樣的雖矛盾而又交融在一起的感受。

2、交流:

腹中是 的,精神是 的;

雙腿是 的,心靈是 的。

3、解析所填詞,體會竊讀時苦樂相伴,樂大於苦的滋味。

4、小結:

【設計意圖】放手而不放任,讓學生運用前面的學法自學本部分,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C。精讀感受竊讀的動力。

1、是什麼力量激勵着作者這樣如飢似渴地竊讀呢?理解句子。

【出示】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2、換詞朗讀:你們——我們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林海音小時候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如飢似渴地堅持竊讀,後來成為了著名的作家,品讀了這篇課文,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大家有什麼感受想説説嗎?

【設計意圖】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個性表達,互為借鑑,讓教師、教材、教學都為學生的成長進步服務。

七、設計思路

走進文本——走出文本——迴歸文本——跳出文本,文本成為學習活動的載體而不是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這樣設計始終把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顯著的位置。

整體入手,感知“竊讀”

使用課例,品味“竊讀”

換詞體會,感悟“竊讀”

讀寫結合,昇華“竊讀”

八、學習效果評價

在整堂課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使用課件,集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注重讀與説的訓練與指導,重視教材的取捨與延伸,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努力打造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課堂,始終關注學生,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敢讀到善讀,從敢説到善説,從外在的積極表現到內在的學法習得及情感的薰陶都有可喜的變化。

九、與以往教學設計作比較

以往教學主要側重於關注老師怎樣教,忽視學生怎樣學,因此,我講的多,重在分析課文內容,把教材解剖的七零八落,重點的地方學生聽不懂、記不住的話,就讓他們死記呆背。學生參與的少,進行思維的學生更少。這種課堂往往是老師包講,學生包聽,老師聲嘶力竭,學生死氣沉沉,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老師越來越傷腦筋,學生越來越不動腦筋。應了一句俗話:勤快老孃養懶惰娃。結果是高耗低效。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黛玉很小的時候,母親去世,父親把它送到榮國府,與外祖母賈母一起生活。寶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兒子,也是賈母的寶貝孫子。

《紅樓春趣》是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節選自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七十回,題目為後人所加。課文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裏放風箏的故事。曹雪芹用變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動的故事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教學中,簡要介紹《紅樓夢》、作者及寫作背景,然後引導學生在閲讀中瞭解放風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及其特點。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教學中啟發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在小組交流中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在交流中使學生懂得多讀書、多思考、多借鑑。

教學本篇課文,要求學生能大致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小説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過這幾個方面對人物形象進行賞析的方法。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

1、學會課文中的“恰、屜”等9個生字,讀準課文中難讀的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重點語句,通過閲讀、想象等策略,大致讀懂課文,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品味本文語言,初步學習鑑賞小説的技巧,激發閲讀《紅樓夢》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分析鑑賞小説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細節描寫,品味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初步學習鑑賞小説的技巧,激發閲讀《紅樓夢》的興趣。

教學難點:

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分析鑑賞小説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細節描寫,品味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

三、説學情:

五年級學生對於《紅樓夢》比較陌生,課文又是節選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語言艱澀難懂,甚至連讀通都不容易;而且學生所掌握的《紅樓夢》的背景知識和關於《紅樓夢》的生活體驗幾乎為零,理解更為不易。因此,在教學中要致力於指導學生讀通課文,通過課文中的相關描寫了解課文描寫的場景,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四、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取代學生的閲讀。”所以,本課時的教學,主要是學生的自讀感悟和教師的引導並舉,突出學生的自讀感悟,引導學生通過細節感悟語言文字。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感悟的同時,也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重點體會語言、肖像描寫。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説教學流程:

1、播放歌曲,激趣導入。

播放《紅樓夢》插曲,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交流並相繼導入課題。導入課題後,為學生補充有關《紅樓夢》、作者、寫作背景等相關資料,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首先提出閲讀要求:自由讀文,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通讀順,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自學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生字新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和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課文中出現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記出來。

(2)學生自由閲讀課文,激發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3)重點做好學生對課文朗讀情況的檢查,指名多個學生合作讀課文,通過評議,糾正讀得不夠準確的字音,引導學生把句子讀通,把課文讀順。

(4)指導學生讀好課文後,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畫文中描寫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語言的句段,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為了解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5)交流資料,説説讀對文中人物的瞭解。在交流中教師補充相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文中人物的地位,和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3、瞭解內容,感受人物。

(1)為了讓學生較快地瞭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首先提出閲讀要求:課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覺得中心人物是誰?本記敍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表現了什麼?你對課文中的哪一個人物的印象最深?為什麼?

(2)鼓勵學生帶着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在閲讀中瞭解故事內容,感受人物形象。閲讀要求的提出其實也是為了繼續培養學生帶着問題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

(3)在瞭解故事內容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本文記敍了賈寶玉和眾姐妹、丫頭們在大觀園放風箏的經過。在概括出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句段,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明確本文的產旨,感受他們放風箏的自由歡樂,感受賈寶玉等對大觀園美好生活的熱愛。

(4)在感受人物形象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找出課文中出現的人物,然後仔細默讀課文,看看作者對哪個人物描寫最多。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人物間的關係確定中心人物。引導學生從文中眾多人物中挑選一個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並説出印象深刻的理由。例如,在引導學生針對文中的中心人物賈寶玉的交流中,結合整個放風箏的過程中,抓住對賈寶玉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看見美人風箏做得十分精緻,心中歡喜;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來了,便急得頭上出汗,怕被嘲笑等,感受賈寶玉完全沒有公子哥兒的架子,十分率直純真。

4、通過回顧全文,總結寫法,引導學生再次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深入感受他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嚮往。總結在閲讀中藉助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感受人物特點的閲讀方法。

5、在拓展延伸環節引導學生閲讀《紅樓夢》中描寫“鳳辣子”的一個片段,感受作者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的妙筆生花,並仔細品味語言的精彩,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中國漢語言文學在表達形式上,在遣詞造句上,在文字表面,在朗讀感覺上所特有的魅力;引導學生感受讀來朗朗上口的語言風格,感受明清小説“古白話文”特別的語言風味。受到沒得薰陶和享受。滲透閲讀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進行閲讀的興趣。

6、在佈置作業環節,推薦學生從《紅樓夢》中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閲讀,讀出《紅樓夢》中悠久的歷史,讀出《紅樓夢》中燦爛的文化,讀出作者表現人物特點的獨到之處。成功的將閲讀的視野引向課外是必要的,課文的閲讀彷彿是一扇大門,打開了大門,學生就可以從大門走出去,走向更廣闊的閲讀空間。而大門裏的閲讀給予學生的是“方法”──讀懂人物方法。也正是這方法激發了學生的閲讀期待,讓語文課堂最終迴歸到學生的課餘生活中去。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根據學生課堂上自主閲讀中對課文的瞭解和感悟體會逐步形成的。內容簡單,概括性強,有助於學生通過板書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的主旨。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 説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文章主要敍述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對此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親和母親對“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這篇文章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課文一些語句含義深刻,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評價對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過學習,總結生活中對愛的點滴感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體會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學會正確面對父母的評價。

教學重點:從父母對孩子各自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對孩子的愛。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本課定位主題,通過閲讀、感悟來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重視組織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寫結合,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三、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構建“導——讀——悟——拓”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情感氛圍。

四、説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1、同學們,人的一生會得到很多不同的評價,它們會給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老師這兒有一首詩歌,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配樂朗誦)

2、那麼,作家巴迪舒爾伯格小時候得到的評價是什麼呢?(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課題)這樣的評價給巴迪的一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學習第十九課。(齊讀課題)

【教學開始,用詩歌引入,通過情境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簡介作者1、課前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作家巴迪舒爾伯格的相關資料,我們來交流一下吧。(指名一兩個學生髮言即可)老師這兒有一些他的相關資料,誰來幫老師讀一讀?(出示課件,指名讀)

2、好,通過交流,你們認為巴迪現在是個怎樣的人物?(學生自由發言)

【通過預習檢查,讓學生對文章有了一個整體感知。】

三、設置懸念,精讀課文

1、是啊,現在的巴迪已經成為一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的那一句話最能表明現在的巴迪是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説出,全班朗讀)

2、假如有一次巴迪的作品獲得了一項國際大獎。當巴迪接過獎盃,主持人問他,此時他最想感謝的人是誰。你們猜,巴迪會感謝誰呢?(根據學生髮言,板書)

3、如果主持人接着問,為什麼要感謝這兩個人,巴迪要怎麼回答。你能幫助回答嗎?彆着急,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還得把巴迪寫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好好讀讀。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5、已經有答案的同學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後桌的同學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師相機指導朗讀。

【在教學中不把重點放在死摳詞句上,而給學生留下較多的“空白”,便於學生自己去感知和領悟。對於文章的重點,則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突出朗讀感悟和領悟表達的方法,培養獨立閲讀能力。】

7、演課本劇,感受真情。

【採用演課本劇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中,經歷自主與合作的探索過程,獲得知識與技能,併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8、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一題寫一寫:

①“精彩極了”是母親對我的( ),母愛像( )。

②“糟糕透了”是父親對我的( ),父愛像( )。

【讀寫結合,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加深對父母之愛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愛。

1、師導:是啊,母親的“精彩極了”是一種鼓勵的愛,父親的“糟糕透了”是一種嚴格的愛,這兩種不同的愛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麼,你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這兩種不同的愛了嗎?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照片。

2、播放課件,激發學生髮言的慾望。

3、好,誰先想到了,舉手告訴老師。(學生自由發言)

【拓展延伸有利於幫助學生髮揮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學生的羣體資源將得到有效利用。】

五、作業:

以“感恩父母”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故事,這個故事,首先發表在1853年的《丹麥曆書》上,講述了一顆小豌豆在一座小樓的窗台裂縫裏發芽、長葉、開花;房間裏住着一位病得很厲害的小姑娘,小豌豆頑強的生命力,使小姑娘鼓起勇氣,戰勝病魔,小豌豆從中得到了快樂。學生通過閲讀,能感受到小豌豆的活潑、熱情、樂於幫助別人的精神。這種精神隨着著名的童話故事而自然的滲透在學生的心中,對學生人生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這個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記中寫道:“這個故事來自我兒時的回憶,那時我有一個小木盒,裏面盛了一點土,我種了一根葱和一粒豆。這就是我的開滿了花的花園。”

二、學情分析

學生即將畢業,但從他們平時的學習相處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很自私,對別人的困難很冷漠。希望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們能從小豌豆助人為樂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學會關心,學會幫助。

通過四年多時間的學習,學生已基本具備了識字能力,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學習了不少方法,可在課前通過相關的預習自學自主識字,在課堂中可分別就字詞的音形的難點和部分詞義可通過預習反饋加以檢測,當然一些重點詞語還需結合課文加以理解。

在閲讀方面,學生已掌握一些閲讀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課文的能力。課前,教師可適當佈置預習作業,促使學生藉助原有知識儲備,有針對性開展預習工作。本單元教學目標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時需注重方法指導,並在課內加以落實。

在理解重點句上,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各種語言訓練,針對該年段學生思維深度、言語概述能力不強的特點,強化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內容到內容,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內化,情感的認同。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小豌豆長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長好了”

這句話的內涵。

方法與過程:

繼續學會在閲讀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養成邊讀邊思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小豌豆、在長葉、爬藤、開花的生長過程中給生病的小姑娘帶來的無限愉快和生機,讚賞小豌豆有理想,熱情,樂於助人的精神。

四、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小豌豆用自己的長大滿足小姑娘的願望,幫助小姑娘戰勝病魔的信心,表現小豌豆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案設計部分),設計時,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為主要教學形式,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本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情景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本課的主題,在導入新課時,聯繫學生的生活積累,藉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時設置恰當的教學環節,引發共鳴,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中去。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不難看出,學生自主學習是課堂的主旋律。新課標強調過程的體驗,強化方法的習得。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字詞教學目標的達成主要通過課前預習,課內的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反饋,教學過程中,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主識字,自我發現,大膽質疑,又讓學生説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究、解決疑難。對於文本的深入理解,則通過文中多處細節描寫的研讀中漸次達成的。這個過程,需要學生精心閲讀獲得感悟,並通過規範的表達促使其思維的發展,加深文本的理解。更需要教師在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巧妙地引導,層層深入,不斷拓展思維的深度,拓寬思維的廣度。文中關於“你喜歡這顆小豌豆嗎?為什麼?”這個問題,教師請學生完成閲讀新體驗3的填空練習:讀下面句子,想想劃線部分與後面句子之間是什麼關係。再照樣子寫一寫(多可憐的小姑娘!小臉兒瘦瘦的,黃黃的,全身一點力氣也沒有。(1)多麼可愛的小豌豆! (2) ! )先指導學生讀懂例句之間是概括和具體的關係,可以讓學生從課文中尋找內容或語句,補寫完整,第二句要學生聯繫自己的聲活或閲讀,寫兩句同樣的句子。第二個問題:從哪些地主可以看出小姑娘“從心底裏感謝他”?“小姑娘會對小豌豆説些什麼?”指導學生想像練習:小姑娘對着小豌豆微笑,充滿感激地對它説:“( )”再讓同桌演一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對話,讓學生聯繫課文,找出有關語句,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課文,也突破了難點和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教學環節力求在學生充分研讀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內涵,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格薰陶。

3、注重學生想象力、創新精神的培養

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學中提出了假如你是小姑娘,你會對小豌豆説什麼?這一開放性的問題和“學編故事“這一拓展性作業,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蘇教版教材第九冊第14課《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介紹事理的説明文。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並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業的例子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感悟到學習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

這篇課文的脈絡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觀引出觀點:如果我們也能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業的三個事例證明這一觀點,並通過“水滴”與“雨水”作對比,從反面進一步説明這一觀點。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給予我們的啟示。

二、説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滴水穿石”和“啟示”造句。

3、瞭解本課正反説明的寫作方法。

4、引導學生領悟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標轉移、持之以恆的去做。

三、説教法

這是一片説理性文章,教學時可以安排讀、説、寫三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充分地讀“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啟示,然後抓住“滴水穿石”這一自然現象的形成方式,展開討論,讓學生説説從着一自然現象中,你看到了什麼樣的精神,對課文中的句子是怎樣理解的。緊接着讓學生説説如果這樣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精神在人類身上存在,會有什麼樣的奇蹟呢?讀課文中的三個例子,説説他們都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是什麼讓他們能夠成功的?這裏可以設置小組學習,給每個人安排小組學習中的任務,讓學生真正的學習。課文講到這裏,可以安排學生的課外閲讀積累,除了課文中舉的例子,你還知道古今中外哪些類似的名人故事?這一環節,必須讓學生課前有所預習準備。幫助學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頑石”的意思。並且聯繫實際,舉例説説這段話的意思。詞語積累,讓學生説説還有哪些成語、俗語、諺語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四、説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昨天我們一起去安徽省廣德太極洞內看了一種奇觀是——滴水穿石,那麼這一現象又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二)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啟示。

2、指名讀。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樣理解這一段話的?讀出你的理解。

4、找出這句話中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

5、兩組反義詞中更突出的是什麼詞?你是怎麼知道的?

6、你能讀好這一段話嗎?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一自然段

這滴水穿石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呢?為什麼他能夠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啟示呢?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我們就不難明白。

1、指名回答,説説滴水穿石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樣理解這一段話的呢?帶着你的理解朗讀。

3、你是怎樣把這段話讀好的?抓住了哪些關鍵的詞語?

4、你讀得真不錯,這些關鍵詞就是滴水能夠穿石的關鍵所在。缺一不可。你能再次將這段話讀好嗎?

指名讀,齊讀。

5、現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麼才“穿石”的嗎?

6、和雨水相比,雨水為什麼不能滴穿石頭呢?

三、引讀過渡。引讀第三自然段過渡。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着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書中就給我們舉了三個名人的故事。

分小組學習,思考問題

1、書中介紹了哪三位名人?

2、他們獲得了哪些成就?

3、他們獲得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4、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四、課外延伸

1、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名人故事?

2、你現在能説説“滴穿”一塊塊“頑石”中的“滴穿”是指什麼?頑石又是指什麼?

3、在你的生活、學習中,有這樣的“滴水穿石”的經歷嗎?

4、學習了這篇文章後,你打算今後怎麼做呢?

五、總結

是的,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引讀)你擁有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你就會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red4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