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高中生物説課稿模板5篇

高中生物説課稿模板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説課稿模板5篇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説課的內容是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節內容。《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一節,首先在節的引言中,明確指出自然界的生物體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選擇地從無機自然界中獲得的,沒有一種元素是細胞特有的。但細胞與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説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和差異性。這部分內容較為淺顯,但是結論非常重要,對於學生了解生物的物質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知道為什麼碳元素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標:學會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

(1)通過對C元素的分析,説明有機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組成細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過對不同化合物的質量分數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同生命的物質性;認同生物界在物質組成上的統一性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教學難點:1.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説教法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講述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五、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地球上的環境千變萬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質組成,比如地殼表面的水、巖石以及空氣,那麼這些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這些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那麼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組成?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組成細胞的元素:概述組成生命的元素。結合P17兩個餅形,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鋅導致DNA複製和RNA合成不能正常進行,胰島素裏有兩個鋅;缺鐵會貧血;碘、硒甲狀腺激素不可少)。提出問題:在兩個統計圖中顯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碳在生命物質中的地位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指導學生完成討論題

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以問題引導:你的實驗材料選擇了什麼?你預測你的實驗材料含有什麼有機物比較多?你選擇的試驗儀器和試劑是什麼?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幻燈片展示本課的要點: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什麼(C、H、O、N);組成細胞重要化合物(無機物、有機物);檢測糖類等物質的方法(包括試劑、操作、反應結果)

4、板書設計

5、佈置作業。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及地位

這部分教材先介紹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再從呼吸系統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引入呼吸運動和氣體交換的有關知識。即三個中心問題:

1、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2、氣體是如何進出肺的?

3、人體內是如何進行氣體交換的?

呼吸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與消化、運動、循環、排泄系統存在緊密的聯繫,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助於學生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與物質的交換,與新陳代謝直接有關,學好這一部分內容也有助於對“新陳代謝”的深入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呼吸道的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2)理解呼吸運動的原理,瞭解呼吸頻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氣體交換的原理,掌握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及組織裏的氣體交換。

2、能力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推理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形成“生物是一個統一整體”及“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辨證思想。

通過學習人工呼吸,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和助人為樂的教育;通過學習呼吸頻率、肺活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1、肺的結構和功能

2、呼吸運動的過程

3、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

分析:

(1)肺的結構和功能是學習本節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不僅可以使後面的學習比較容易,還能使學生體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普遍現象,有利於生物學觀點的建立。

(2)呼吸運動是本節基礎知識的重點。該原理需要通過學生觀察一系列的動畫之後,經過推理、判斷等思維過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的重點。

(3)呼吸運動解決的是人體外環境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問題,接着要解決的是肺泡與血液之間和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如何交換問題,無論從知識的完整性來看,還是從能力的培養來看,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應作為本節的重點。

難點:

1、呼吸運動的過程

2、擴散作用及氣體交換的過程

分析:

(1)呼吸運動是負壓呼吸,而學生還沒有壓強的概念,就很難理解空氣是“壓入”肺內而不是“吸入”肺內。

(2)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擴散作用,而擴散作用這個物理概念要從生物學的角度教給學生是有一定困難的,加上肺泡裏、血液裏、組織細胞裏的氣體都是肉眼看不見摸不着的,讓學生理解體內氣體交換的微觀過程也是有一定困難的。

二、教學方法

自學導思法——老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

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自學導思的方式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運動的演示實驗是平面的,不夠形象,很難形成知識的遷移。而媒體動畫是立體的,直觀的、動靜結合的,結合教師的層層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逐步將學生將感性的認識引導到了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學習方法指導

1、指導觀察模型、圖片和動畫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隨着老師的設問,學生自學教材,主動思考,小組討論,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髮現並掌握知識內在的聯繫,總結出生物學的“統一”原理。並學會運用這種原理指導以後的學習。

4、學會用系統表、表格、圖解表來總結,便於記憶。

四、教學程序

下面通過教學程序來談談教法、學法的具體應用。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引言

1、人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有哪些?

學生活動:

請學生像游泳時練習憋氣那樣,吸一口氣,然後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

2、氣體的進入是由哪個系統來完成的?通過生活常識來設問,激發了興趣,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課題,

新知識學習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設問: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學生活動:

學生自學教材,觀察教材中的系統模式圖,觀察人體模型,邊觀察,邊思考,邊記憶,提醒三點:

① 看書和看模型要聯繫自己的身體,聯繫外界氣體進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②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觀察

③ 注意喉、氣管與食道的位置關係。

合起書看投影圖,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稱。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身體實際來學習,使學生感到能為自己的健康服務,從而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習的興趣。

提醒學生觀察圖形、模型時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依次觀察,使觀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條理和細緻的特點,進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重點突出肺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特點。向學生滲透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辯證觀點;讓學生自己來總結,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總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設問:

1、呼吸系統各組成器官有何特點?

2、鼻涕和痰是怎樣產生的?

3、為什麼呼吸道有清潔氣體的作用?

學生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上述問題,各小組彙報結果,教師小結。

設問:

1、肺的功能是什麼?

2、哪些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

學生活動:

學生觀察豬肺實物,觀察肺的層層放大圖,自學肺的結構特點,開展討論,並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教師評價。

氣體是如何進出肺的?示媒體動畫一

我們進行呼吸,外界氣體進入體內的什麼器官?

那麼氣體是如何進入肺的呢?

學生活動:

讓學生手按胸部進行深呼吸,感受吸氣和呼氣時胸廓的如何變化。

那麼胸廓變化與吸氣和呼氣有什麼關係呢?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體會來獲取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疑問,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學習有得必先有疑”,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也是人的一項重要素質。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新知識學習示媒體動畫二、演示實驗

學生活動:

觀察動畫,演示實驗,思考為什麼手拉橡皮膜,氣球就擴大?而鬆手,橡皮膜回縮,氣球則縮小?

學生討論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胸廓擴大——rarr;外界氣體入肺

胸廓縮小——rarr;肺內氣體排出通過形象直觀的媒體動畫和教師演示實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先讓學

生明白是胸廓變化引起氣體進出肺的,解決肺的負壓吸氣問題。再讓學生探究是什麼原因引起胸廓的變化的呢?最後綜合思維。形成對呼吸過程的整體理解。

與教材相比,這種教學順序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學生更容容易接受。

強調學生在觀察動畫時,要有目的,有重點、有次序、有對比地觀察。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胸廓的變化的呢?

示媒體動畫三(側面觀和正面觀)

學生活動:

觀察媒體動畫,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參與引起胸廓的變化?

2、肋間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肋間肌舒張,胸廓如何變化?

3、膈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膈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示媒體動畫四,這裏既反映了肋骨的運動,也反映了膈的`運動,肺的體積變化也體現出了。

學生活動:

要求學生結合動畫,以及前面的觀察結果,開展小組討論後,通過層層推理,依次説出吸氣的過程。利用表格來進行總結。

至於呼氣的過程正好與吸氣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導學生採用對比記憶。

學生活動:

呼吸頻率:

讓學生進行自測1分鐘呼吸的次數,並報告結果。讓三、四個同學快速做15個起蹲動作,馬上測定1分鐘內呼吸的次數。請學生概括什麼是呼吸頻率?

肺活量:

結合體檢經驗,強調肺活量是在盡力吸氣後,再一次盡力呼氣呼出的量。討論為什麼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標。

人工呼吸:

強調是人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體字標出的工作。再介紹人工呼吸的方法。

通過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學習,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和助人為樂的教育;通過呼吸頻率、肺活量的基礎知識的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新知識學習人體內如何進行氣體交換?

(1)由學生實驗引入

學生活動:

先讓學生來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氣的實驗,通過實驗結果對比説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繼而提出為什麼呢?(問題產生)

再問:增多的二氧化碳哪裏來?

——組織細胞利用了氧而產生了二氧化碳。

再問:肺吸入的氧是如何進入體內組織細胞的呢?體內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圍繞氧和二氧化碳的來與去層層提問,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符合探究式學習規律。

學生親自動手,有利於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

(2)原理

學生活動:

噴灑空氣清新劑,為什麼前排的同學先聞到香味,而後排的同學後聞到?

觀察圖片,為什麼在書房能聞到廚房裏的香味?

觀察動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氣體分子由濃度高向濃度低方向擴散。通過一些現象(香味的擴散),這是一種感性認識,再用一個模擬動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

(3)過程

學生活動:

觀察動畫,要學生結合動畫,開展小組討論,分析哪裏的氧含量高?哪裏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並將氣體交換的原理遷移到這裏,説明為什麼氣體擴散的方向是這樣的?

應強調組織裏的氣體交換與肺泡部的氣體交換相對比地學習,相對比地記憶。

在這裏還要特別強調發生了氣體交換後,動脈血和靜脈血是如何轉變的?加深對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概念的理解。再結合血液循環的路徑,強調氣體是由血液進行運輸的。從而把氣體交換與血液循環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對呼吸全過程的整體理解。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與組織裏的氣體交換過程,通過用媒體動畫的形式來展現微觀的生理動態,突破難點。

這裏是用層層提問的方式,側重的是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培養。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體現了呼吸與循環系統的聯繫。

小結

練習學生活動:

今天我學到了什麼?

課外閲讀:煤氣中毒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指導學生進一步獲取信息,處理信息。

板書設計:

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概括,我的板書設計分三大塊。

第一大塊是用系統表來總結呼吸系統的組成。

第二大塊是用表格的形式來總結呼吸運動的過程和原理。

第三大塊是用圖解來總結呼吸的全過程。

這種板書設計突出重點,突出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簡潔明快,體現了板書設計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與藝術性。

練習與評價:

我精心編擬了難度適宜,題量適中的練習,穿插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及時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反饋評價,學生則可以通過練習對所學知識鞏固提高。

在練習的內容上,主要分為基礎知識題,分析思考題,綜合應用題。層次分明,有利於考查學生的能力。

在練習的形式上,讓學生以遊戲式愉快參與,輕鬆投入,答對有電腦獎勵,答錯有電腦鼓勵,有的題目還讓學生親自上台來操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練習方式,注重學生的認知心理,符合現代教學法的基本原則,使學生感到學習“易”、“趣”、“活”。

五、教學思想

下面我概要地説明一下,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優點,以及其理論依據。

1、注重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充分利用模型、學生實驗,特別是現代多媒體教學等直觀手段,動與靜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形象生動,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2、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

教學設計中有大量學生活動,充分給予學生表現的空間,活動的空間,思維的空間,通過啟發式教學,逐步引導觀察和思維,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3

1.説教材

1. 1教材分析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這部分內容極其抽象,主要描述的是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過程,與已經學過的細胞學知識、染色體知識、有絲分裂知識、生殖種類知識等密切相關。它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它不僅是生物有性生殖過程中的關鍵,也為後面學習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奠定細胞學基礎。

1.2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a、瞭解受精作用的實質,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b、理解減數分裂、同源染色體、四分體等概念

c、聯繫有絲分裂,掌握精子形成過程

d、瞭解精子和卵細胞形成的異同點,進一步鞏固對減數分裂的理解

(2)能力目標:a、通過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精子與卵細胞形成的比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b、通過觀察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培養學生識圖、析圖能力

(3)情感目標:a、通過學生參與遊戲表演,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求學態度

b、通過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加深學生對事物自身變化規律的認識,培養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的觀點

1.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a、減數分裂的概念

b、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

(2)教學難點:a、減數分裂、同源染色體、四分體等概念的理解

b、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變化規律

c、精子形成過程

2.説教法

根據該節內容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聯繫學生實際,結合素質教學理念,我採用以下方法及教具進行教學:

(1) 設置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矛盾,激發學習動機。

(2) 運用遊戲教學,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提高學習興趣

(3) 培養學生預習和討論分析能力,倡導合作共學的教學方法。

(4) 精心設計提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 教學用具:8根橡皮繩,多媒體,幻燈片

注重於設計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學生渴求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強烈學習願望的教法,使學生真正願學、樂學、會學。

3.説學法

由於知識的抽象難懂,教師尤其應注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應指導學生學會閲讀課本,學會正確讀圖、析圖,進而會繪圖,指導學生運用對比法、聯繫實際法等加以理解、鞏固。

4.説教學過程:(兩課時)

我想,一個教師想在教學上獲得成功,首先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形成這部分內容儘管抽象、難以理解,但只要教師運用教學得當,學生還是能夠體會、理解的。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1、學生認真預習“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這部分內容。

2、把課桌椅往後移,騰出半個教室為遊戲做準備。

4.1設置情境,引發認知矛盾,激發學習動機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精子和卵細胞的投影圖片,以問題導入:(1)生物體如何保持其前後代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的恆定?(2)精子和卵細胞是怎麼來的?它們的染色體與體細胞一樣嗎?引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從而引出受精作用及受精作用和減數分裂的意義。

以問題“何為減數分裂,它與以前講的有絲分裂有何區別”過渡到減數分裂概念的講解。概念可請學生聯繫有絲分裂,結合課本減數分裂的概念進行分析,弄清“減數”到底是減什麼?減多少?為什麼會減?怎樣減?從而提高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

4.2遊戲教學,愚教於樂,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課前預習精子形成過程,體會染色體行為變化。上課時先動畫演示精子形成過程,教師幫助整理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等概念,然後開展學生遊戲,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

遊戲方法:橡皮繩代表紡錘絲,四高(兩男兩女)四矮(兩男兩女)八位學生代表染色體,男女代表來源,身高代表形態,同樣高的兩個男生代表姐妹染色單體,其他也一樣。另外再請課代表做指揮,其餘學生幫助糾正錯誤,按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進行遊戲。

遊戲結束後請學生課後以座標圖的形式總結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變化規律。

第二課時

4.3前後聯繫,培養知識遷移能力

回憶導入:1、受精作用的實質是什麼?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的意義如何?2、什麼是減數分裂?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如何變化?請學生畫座標圖。3、聯繫有絲分裂,請學生畫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變化曲線圖,並與減數分裂的曲線圖進行對比。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進一步鞏固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4.4融會貫通,適當引導,提高分析能力

請學生快速閲讀卵細胞的形成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對比精子形成過程,找出兩者的異同點(學生分析,教師總結)。學生通過對比,進一步鞏固對減數分裂的概念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規律的理解。

投影幾張細胞分裂圖,請學生判斷它們分別屬於什麼分裂,是什麼時期,要求講明判斷依據(教師注意適當引導)。學生分析後,教師總結細胞分裂圖判斷方法,強化對減數分裂過程的理解。

投影一些事先精選的習題加以鞏固。

5説板書設計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一、受精作用

精子(n) 卵細胞(n)

受精作用

減數分裂 受精卵(2n) 減數分裂

(♂)生物體(2n)(♀)

二、減數分裂的概念

複製一次 分裂兩次 結果:染色體減半

三、精子的形成過程

染色體複製 聯會、四分體 着絲點分裂 變形

精原細胞 初級精母細胞 次級精母細胞 精細胞 精子

同源染色體分離

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分裂間期 減數第一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

四、卵細胞與精子形成的異同點

相同點:過程相同,染色體行為變化相同

產生的子細胞中染色體均減半

產生生殖細胞數目不同

不同點: 產生細胞種類不同

細胞質分裂方式不同

6説鞏固

通過投影一些習題,進一步強化減數分裂的概念及精卵細胞形成過程等重點,易化減數分裂、同源染色體、四分體等概念、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變化規律及精子形成過程等難點。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4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第一課時精子形成過程。〈〈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在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一節第二小結,在初中有關生殖知識的基礎上,簡明提出生殖的概念,介紹生殖的種類。從有性生殖概念和種類引出了重點講授的減數分裂,減數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環節,減數分裂的知識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它以第一章細胞分裂為基礎,又與第五章遺傳變異的知識有着密切關係,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減數分裂過程較為複雜。先通過概念的敍述,使學生有一個印象,然後詳細講述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這樣,既能使學生抓住減數分裂過程中的重點,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減數分裂的概念,做到真正理解。最後減數分裂產生的兩性生殖細胞經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從而保持了親代和子代染色體數目的恆定性,對遺傳變異有重要意義。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知識點)要求,根據教學層次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徵,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一 、知識目標:

1、使學生識記並理解以精子形成過程為例減數分裂概念、過程、 特點。

2、明確減數分裂是生殖細胞形成過程的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方式。

3、掌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律,為後面學習遺傳變異奠定細胞學基礎。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對知識綜合運用 能力。

三 、德育目標:使學生確立物質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唯物主義觀點。

以精子形成過程闡述減數分裂的過程,這部分知識不僅是有性生殖的關鍵內容,而且前面涉及有絲分裂,後面是遺傳變異的細胞學基礎,要十分重視這一內容學習。因此確立本節重點是減數分裂概念、過程。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複雜、抽象,學生在學習時,形象思維模糊,思維方向容易偏離,學生感到枯味,難以理解,因此確立本節教學難點是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數量變化規律及染色體動態。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本課來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三章第二節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有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學生已經學習了製作臨時裝片、高倍鏡的使用及細胞膜等相關知識,這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並且本節課也是後面將要學習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內容的重要基礎。因此學習本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二、説學情

學生雖然學過了高倍鏡的使用和細胞膜,但由於線粒體等細胞器比較小,它們的內部結構很難細緻的觀察到,並且功能也較抽象,因此這節課採用顯微投影、動畫等直觀方式深入學習,以降低這節的教學難度。

三、説教學目標

1、能舉例説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能正確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形態和分佈。

2、通過製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和分佈,提高動手能力;通過對各種細胞器結構圖的觀察及分析,提高觀察、分析和類比歸納的能力。

3、通過對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認識,初步認同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的辯證關係,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舉例説出幾種動物細胞的中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認同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五、説教法學法

這節課我將採用:模型和多媒體展示等直觀教學,實驗探究和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幫助他們認識細微的結構並理解抽象的功能。

六、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放映某玩具工廠忙碌的車間的視頻,並提出問題:

(1)一件優質的產品是如何通過各車間和部門之間的配合生產出來的?

(2)細胞中也存在類似的部門或者車間嗎?

(3)細胞中的各種“車間”是怎麼樣的?試着舉例説明。

我提問前兩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存疑思考,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以及對細胞的觀察,可以説出“分工合作”這一關鍵詞,並且通過類比,學生能更形象的認識細胞內的各個“車間”——細胞器。對於第三個問題,學生可能無法準確回答,此時便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由此引出課題: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2、新課展開

(1)結合學生之前製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高倍鏡的操作基礎,引導學生規範操作實驗,正確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片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同時請學生記載和描述觀察到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分佈和形態,之後展開組內和組間交流討論,通過高倍鏡觀察細胞,解決細胞中有什麼結構的問題,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微觀世界的細胞。

一方面製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高倍顯微鏡是之前學生熟練掌握的,對於他們來説並不難,另一方面,線粒體是細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細胞的“動力車間”,而葉綠體是植物細胞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化站”,認識它們的結構和功能又是之後學習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的基礎,因此用這種動手操作的方法能讓他們在直接經驗中初步直觀感知這兩種相對重要的細胞器,同時鍛鍊用科學的語言表達生物現象的能力。

(2)藉助顯微投影和功能動畫,幫助學生深入學習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看的過程思考:

①線粒體和葉綠體有哪些形態,由幾層膜構成,膜分別有什麼特點?

②線粒體和葉綠體功能是怎樣的?是怎樣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

由於線粒體、葉綠體又比較小,只通過上述的觀察實驗,學生不能深入的觀察到雙層膜以及內膜向內摺疊增大酶附着位點等等這些特點的,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會採用顯微投影的方式指導學生觀察它們真實細微的形態並嘗試畫出這兩種細胞器的結構。而這兩種細胞器的功能是動態的,抽象的,因此我將採用播放提前製作好的功能動畫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幫助學生理解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3)結合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型和課本內容,解決細胞內還有哪些細胞器、它們的結構和功能又分別是怎樣的問題。

由於剩下的細胞器並不少,學生不能系統的回答上來,這時請學生在學完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立體模型及功能動畫,並請代表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這兩種細胞器的形態和功能,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好的區分這兩種在結構和功能上略有相似的細胞器。之後請學生以喜歡的方式介紹其他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採用這種多元半自主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僅鍛鍊他們用直觀的方式表達抽象的概念,也能幫助學生形象的記憶和理解。

(4)讓學生觀察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完成以下問題:

①類比歸納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的異同點。

②總結歸納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這四大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對於內容相對比較分散的這節課來説,系統的歸納和總結能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

3、小結作業

我會請學生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並安排課後任務:生活中尋找合適的材料,嘗試製作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型。

本階段可以在梳理本節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並且將問題延伸擴展,真正讓學生髮散思維,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採用圖畫式板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同時有助於學生記憶和複習,板書如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7ldd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