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五年級下冊方塊字裏探春秋説課稿

五年級下冊方塊字裏探春秋説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下冊方塊字裏探春秋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下冊方塊字裏探春秋説課稿

一、説教學重點的設定

《方塊字裏探春秋》是粵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紅紅的中國結》的內容。本課教學分3課時。下面我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品味方塊字獨有的藝術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培養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

二、説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

1、基於我對課程標準的研讀。本單元是根據課標內容“我是中國人”第3條“知道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編寫的,圍繞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明展開,重在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從小感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成就,培養民族自豪感。

2、基於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本單元以展示文明、傳播文明、發揚文明的`線索按排了四個教學主題,它們之間存在着相互交叉的內容。《方塊字裏探春秋》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本課教學側重讓學生認識文化遺產,從獨具魅力的方塊字入手,讓學生追尋漢字的歷史演變,找尋中華傳統文化遺產的精髓,品味方塊字獨有的藝術魅力,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濃厚氣息。

3、基於我對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課標規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等目標,本課的教學目標:(1)知道漢字的基本演變過程。(2)簡單瞭解我國古代重要文化先賢和他們的代表著作及思想。(3)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培養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

4、基於我對學生情況的分析。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基礎。五年級的學生認識了3千多個常用漢字,對漢字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安排教學,是對漢字理解的適當提升,讓學生加深對漢字藝術美的理解,領悟中華文化的偉大,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三、説解決教學重點的方法

1、説教法

“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也是品德與社會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建構主義教學論原則指出:“複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驗和學習者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支持者。我根據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時,採用字謎激趣、聯繫舊知、情境渲染、小組合作、朗誦詩歌等方法,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參與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寓教於樂,順學而導,順學而教。

2、説學法

“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是課程的追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認識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教學成為學生體驗生活、道德成長的有效過程。本課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知識性與活動性的統一。學生主要採用蒐集資料法、合作探究法、聯繫舊知法、活動競賽法。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瞭解漢字演變的歷程,學生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產生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

3、説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點,我製作漢字字體變化的了課件,課前指導學生蒐集跟漢字相關的資料,如繞口令、對聯等。

四、説突破教學重點的過程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範例,是供師生共同創造的文本。根據教材特點,我在處理教材上做到有取有舍,圍繞“品味方塊字獨有的藝術魅力,體會中華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濃厚氣息”這一主旨,我將分三個環節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

1、探究漢字的演變歷程

上課一開始,我用“字謎激趣法”組織學生猜字謎。首先出示甲骨文“鳥”字,讓學生猜猜是學過的哪個字。其次組織學生用不同的體態表現不同的漢字,猜猜是哪個字。這樣從關注字“象形”這一特點入手,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有趣地參與到活動中。再結合已蒐集的資料,知道漢字最初是由圖畫演變而來的,字體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演變過程,有悠久的歷史,漢字不僅是表情達意、互相交流的工具,它還承載着我們祖先的思想和智慧。(板書:歷史悠久)

2、探究漢字的藝術美

(1)出示一段繞口令,請學生先用家鄉話念,再用普通話念,最後進行比賽,比一比誰念得快,念得準。學生在繞口令活動中,感受漢語方言雖多,但都能用漢字進行交流,在領略漢字音韻美的同時,懂得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2)引導學生賞對聯,知道對聯的一些特點,然後對對聯,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氛圍中感受漢字的意境美。(3)運用情境渲染法:先讓學生邊聽古典音樂,邊引導從作品的點畫、結構、章法、神采等方面欣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然後討論、交流自己喜歡哪個字,為什麼喜歡,感受書法家的氣質、情感及其審美追求,接着出示中國印,合作探究“京”的內涵,最後讓學生結合資料説説自己喜歡的字的內涵,如“龍”、“福”“虎”等字。這樣有層次地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神韻美,在於傳遞着華夏文明獨具的人文特質和優雅品格。(板書:內涵豐富、創意無限)(4)誦詩歌《贊漢字》,表達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3、拓展自主探究空間

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將課內學習延至其他學科或其他活動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用短短的一節課瞭解是遠遠不夠的。我設計了作業超市,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傳統藝術形式,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間,為後面的學習內容做好準備。

(1)作業超市:學習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傳統藝術形式,製作探究活動計劃表

A、名著欣賞B、剪紙藝術C、茶道D、傳統戲曲

E、飲食文化F、國畫欣賞G、製作中國結H、刻印章

五、説突出教學重點的板書

8、方塊字裏探春秋

歷史悠久

形態美

內涵豐富意境美

神韻美

創意無限

(這樣板書突出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2xdyv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