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歐洲西部》説課稿

《歐洲西部》説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歐洲西部》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歐洲西部》説課稿

一、説教材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二節介紹歐洲西部,共四部分,第一框題“發達國家集中的地方”,第二框題“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第三框題“傳統的畜牧業”,第四框題“繁榮的旅遊業”。第一課時介紹歐洲西部地區是世界上發達國家集中的地方和製造業為主的工業。本區經濟發達來源於三大產業:工業、畜牧業、旅遊業。畜牧業一直是該地區重要產業,本課時重點介紹了其畜牧業。教材打破常規,採用倒敍方法,從人們的日常飲食習慣特點出發,引入歐洲發達的畜牧業;接着教材活動內容,從氣候條件、地形條件分析本區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又從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區的氣候成因,由表及裏,如抽絲剝繭,簡述了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突出了以人地關係為核心的教學思想。

二、説學情

1、通過初中前階段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讀地形圖、氣候圖的方法;

2、初一學生認知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在學習歐洲西部地形時,讓其動手設計貼地形圖,調動其學習興趣。學習温帶海洋特徵時,每組討論歸納,由中等生作中心發言人,進一步培養其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思考性強的問題先由一般學生回答,尖子生點評,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思考的熱情和探究的慾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不斷提高認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目標

1、知識目標:根據《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地形特點、氣候特徵、傳統的畜牧業。

2、能力目標:《地理課程標準》第二部分課程目標明確指出,地理課通過多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並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概念,進而理解基本規律。因此本節課能力目標主要表現在:

(1)培養學生讀圖收集信息,歸納的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評價地理環境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地理課程標準》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部分要求學生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1)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2)我國西部牧區面積廣大,更有許多優良畜牧品種,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啟發學生借鑑西歐經驗,為祖國西部開發建設獻計獻策。

四、説重點難點

根據《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實際學情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歐洲西部的地形特點,描述温帶海洋性的氣候特徵;分析歐洲傳統畜牧業的發展條件。

教學難點:歐洲畜牧業成為傳統產業的原因。

五、説教法

針對本課的特點,依據“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對學生分組進行導學,在學生進行交流收集資料、貼地形圖、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動的基礎上,採取精講深化、分析綜合、設疑辨論等教學方法,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六、説學法

運用多媒體將教材靜態信息加工成聲、情、形的.動態信息,引導學生分析歐洲傳統畜牧業的發展條件及原因,讓學生學會分析地理問題的方法,並充分利用收集資料、貼圖、討論等方法,讓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增強學生的參與協作意識。

七、説教學構思

(一)導入新課

[活動一]

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歐洲人生活與飲食習慣的資料。

[投影]“歐洲人的生活圖”。(定格在餐桌上)

教師在複習歐洲西部是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以及該地區以製造業為主的基礎上,通過交流課前收集的歐洲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的資料、投影欣賞兩種活動,引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傳統的畜牧業。這樣做的目的讓學生“感悟生活,發現問題”。這也是地理新教材的基本理論之一,即“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展開探究過程

[活動二]

[投影]歐洲西部牧場圖。簡單介紹歐洲西部國家的畜牧業情況。

從導入過程讓學生了解到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但這只是直觀現象,還應從地理角度探究其形成原因。鑑於學生的認知能力,此處適宜教師運用活動幫助學生探究。目的在於讓學生感知牧場情況,進而進一步探究多汁牧草分佈廣泛與哪些自然條件有關?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回答並引出活動三。

[活動三]

讓學生讀課本圖8.23“歐洲西部地形圖”大致瞭解該地區的位置、地形、海拔,由學生歸納出:歐洲西部地區位於大西洋東岸,地處中緯度地區,地勢低平,南北多山且多東西走向,中部平原廣大,這種以平原為主的地形有利於牧場廣泛分佈,適宜發展畜牧業。教師適當進行點評。

[出示]歐洲西部地形輪廓板圖。讓學生上講台,用磁性貼將“大不列顛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山脈、阿爾卑斯山脈、西歐平原、波德平原”吸在輪廓圖上。

教者明確地形特點:地勢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廣大。

通過學生讀圖,使學生明確本地區地形特點;貼歐洲地形圖,讓學生上講台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

幫助理解,記住主要的山脈、平原、島嶼名稱和位置及山脈的走向。現代教育堅持以人為本,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這樣做的意圖在於“注重差異,培養能力”。

本區的畜牧業發展除與地形有關外,還與氣候有關,那麼,本區的氣候怎樣呢?

[活動四]

[投影]歐洲西部氣候圖

分組討論:

1、該地區主要氣候特徵,引出温帶海洋性氣候的概念。

2、這種氣候對畜牧業生產有何影響?

教者明確:

1、温帶海洋性氣候特徵:夏季涼爽,冬季温和,年降水均勻。

2、這種冬暖夏涼降水較多的氣候適宜牧草生長。

分組討論,根據初一學生的心理年齡和認知能力及知識水平,安排中等生作中心發言,尖子生點評。使學生既瞭解温帶海洋性氣候特徵,又知道這種氣候適宜於牧草生長。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活動五]

再讀課本圖8.22“歐洲西部的氣候”,從圖中讓學生讀出温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寒帶氣候、高原高山氣候。本區為什麼以温帶海洋性氣候分佈最為廣泛?組織學生討論、歸納。教者提示:從位置、地形、北大西洋暖流、西風帶等方面去分佈、歸納,最後點評。

(三)深入探究過程

1、通過學習,我們瞭解了歐洲西部的地形、氣候以及其對歐洲傳統畜牧業發展的影響。但那一地區有沒有種植業?情況如何?

設計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將種植業和畜牧業進行比較,瞭解本區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畜牧業,這並不意味着沒有種植業,只是種植業為畜牧業服務。

2、學生閲讀課本p.62材料

明確:歐洲西部地區勞動力短缺,生產高度機械化、現代化、自動化,以製造加工為主的工業經過深加工後的畜產品的附加值遠高於種植業,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更高的利潤,也是本區畜牧業一直髮達的又一原因。

設計目的在於説明畜牧業的發展除與自然條件有關外,社會經濟條件亦是影響因素。至此難點迎刃而解。

我國西部地區與歐洲西部的緯度相似,也以畜牧業為主,有很多牧場,優良畜種。

詩歌欣賞]《敕勒歌》

但本區畜牧業發展比較粗放,發展潛力很大,如何借鑑西歐的經驗,結合西部開發,大力發展我國的畜牧業,為祖國的發達、富強貢獻力量!是各位同學值得思考的問題。

通過學生欣賞詩歌――敕勒歌,引出我國西部牧場,加強“學生滲透,激發熱情”。讓學生理解地理學在社會經濟建設中和在處理人地關係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地理意識和地理價值觀,同時實現了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四)拓展與練習

1、我國西部有哪些牧區?有什麼優良牲畜品種?

2、歐洲西部地區和我國西部牧區在地形、氣候等方面有何異同?

八、説板書設計

講完課後可以讓學生設計板書,或者教師自己設計如下:

九、説問題設計

教師可以依據“活動”設計問題,要注意問題的新穎性和活動性,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要有一定的層次和深度。

十、説教學手段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圖、視頻資料及詩歌,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完成教學。

以上結合《8.2歐洲西部――傳統的畜牧業》一課,簡單介紹了地理“説課”應該從哪些方面着手,應該説什麼。教師在説課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説課”不是講課,應該“説”,絕對不能“念”(或“背”)講稿或教案。

②應充分準備,面對的是評委或者老師,應該把自己準備的成果展示給評委或老師(如課件、板書設計、知識結構等);

③普通話要標準,並注意語言簡潔、明確。

④注意時間限制。

標籤: 説課稿 西部 歐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2xdx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