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成語 >

百科成語大全之寸草春暉

百科成語大全之寸草春暉

寸草春暉

【拼音】cùn cǎo chūn huī

成語故事】唐代大詩人孟郊大器晚成,一生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作,其中《遊子吟》中描寫慈母對即將離別的兒子的愛。詩文如下:“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典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遊子吟》詩

【釋義】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父母養育之恩難報

【相近詞】反哺之私、春暉寸草

【相反詞】六親不認

【成語示列】寸草春暉無根處,枉教丹桂吐奇芬。 清·方成培《雷峯塔·祭塔》

自尋煩惱

【拼音】zì xún fán nǎo

【成語故事】大觀園裏來了很多客人,林黛玉與新來的寶釵之妹薛寶琴十分要好,兩人十分默契。史湘雲與賈寶玉經常找她們兩個玩,並談論一些典故事例,黛玉一時想起自己沒有親人,就放聲大哭,寶玉笑她自尋煩惱,眾人紛紛勸慰。

【典故】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尋煩惱,哭一會子,才算完了這一天的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

【釋義】自找的煩悶苦惱。意思是,本來不該有煩悶苦惱。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自己找麻煩

【相近詞】自找麻煩

【反義詞】嫁禍於人

【邂逅語】作繭自縛;沒罪找枷戴

【英語】overcare

【成語造句

◎ 前些日子寫了這一句,一直沒有接下來,因為在春天裏説秋天,不免殺風景,正所謂自尋煩惱,作繭自縛。

◎ 在別人享受膚淺的'快樂或自尋煩惱的時候,他那看上去肥碩不堪的身軀,漸漸地把整個希臘的精神智慧之美都裝了進去,最後昇華為學識淵博的大師,令雅典所有的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吳下阿蒙

【拼音】wú xià ā méng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東吳能武不能文的武將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後,發奮讀書。一段時間後,都督魯肅來視察呂蒙的防地。呂蒙就對蜀防備的事情講得有條有理,還寫份建議書給魯肅,魯肅很驚訝地説道:“你再也不是從前吳下的那個阿蒙了。”

【出處】《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解釋】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用法】作賓語;指人學識尚淺

【成語示列】馬灣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遊,而人曰佳墉。嗟乎!非吳下阿蒙。 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續篇》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注音】sān shí liù jì , zǒu wéi shàng jì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齊明帝暴病而死,王敬則倉卒在東面起義,朝廷十分震驚。東昏侯在東宮召集手下密議反叛,派人登樓觀察,看到徵虜亭發生火災,説王敬則來了,假裝要走。有人告訴王敬則,王敬則譏笑檀道濟父子逃走不負責任。

【出處】淵材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

【解釋】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用法】作謂語、賓語、分句;用於勸説詞

近義詞】三十六策,走為上策、溜之大吉

【相反詞】坐以待斃

【成語舉例】女婿比較機靈,一看形勢不妙,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溜之大吉。 餘易木《初戀的回聲》七

萬死不辭

東漢末年,朝政大權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驕橫跋扈,出入宮廷用皇帝的儀仗,並讓弟弟、侄兒統率禁軍,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為列侯。他還徵二十五萬民夫為自己修築宮室,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

司徒王允見董卓如此囂張,很為漢玉室擔心,但又無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煩惱。一天夜裏,他到後花園散心,忽然聽見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歎。走近一看,原來是家中的歌妓貂蟬。王允問道:“深更半夜,你為什麼來這裏唉聲歎氣?”

貂蟬回答説:“承蒙大人恩惠撫養,為我訓習歌舞,並以禮相待。我雖然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萬一。近來見大人雙眉緊鎖,知道必定是為國事操心,所以心中憂傷,但不敢詢問。今晚又見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長吁短歎起來,想不到被大人發現。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雖萬死也決不推辭。”

王允聽了貂蟬的話,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馬上朝貂蟬跪下,納頭便拜。貂蟬慌忙扶起。王允流着眼淚説:“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賊臣董卓將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計可施。董卓有一個義子呂布,驍勇異常,天下無有敵手。方才聽了你的話,我想出一條‘連環計’來,先把你許配給呂布,然後再暗中獻給董卓。你去離間他們父子兩人,讓他們因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後挑撥呂布去殺死董卓。如此方能除掉大害,為國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

貂蟬緩緩站起,態度堅決他説:“我已許下大人雖萬死也決不推辭,如果不能遵計殺死董卓,以報國恩,願意死在萬刃之下!”玉允和貂蟬共同謀劃,實現了“連環計”,結果除掉了奸臣董卓。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回蟬曰:“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興歎,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

釋義:意思是雖然有一萬次死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拼死效勞。

重蹈覆轍

【注音】chóng dǎo fù zhé

【成語故事】東漢光武帝劉秀重用外戚樑冀一家,樑家橫行無忌,毒死漢質帝劉瓚。漢桓帝劉志當皇帝后,利用身邊的五個宦官除掉了無惡不作的樑家,將這五個宦官封侯,大將軍竇武寫信給漢桓帝不要重蹈覆轍,結果被宦官殺害。

【典故】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後漢書·竇武傳》

【解釋】蹈:踏;復:翻;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勸説、希望和警告的場合

【近義詞】重蹈前轍、蹈其覆轍

【相反詞】前車可鑑、前車之鑑

【成語造句】

◎ 思維的靈活性就是善於隨機應變,不固執成見,也不重蹈覆轍。

◎ 揭露或回答問題型的——這類調查報告又分兩種,一種針對羣眾中存在的某種認識問題,進行專門調查,給予明確的回答;另一類就是對工作中某些重大失誤,從總結經驗教訓的角度,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剖析,分析造成的危害,挖掘其社會的歷史的根源,找出解決的辦法,以便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chengyu/m3q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