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禮儀常識 >

歷史上最“牛”的禮儀介紹

歷史上最“牛”的禮儀介紹

歷史上最“牛”的禮儀,就是迎奉湖北安陸的朱厚熜到北京當皇帝。這禮儀被稱為“接駕”。為什麼要稱為“接駕”,而不稱為“迎駕”呢?

歷史上最“牛”的禮儀介紹

“迎接”是並列合成詞。它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語素“迎”和“接”組成。詞意是先期前往等候客人到來。“迎”和“接”兩個語素雖説意義相近,但單獨用起來卻有很大的差別。其一,“迎”從足;“接”從手。其二,“迎”與“接”在作為單個的詞使用時,距離上有差別。“迎”的距離相對於“接”的距離要短一些,有趨前的意思;而“接”的距離相對長一些,需車馬勞頓。具體説,“迎駕”只是在皇宮或京城範圍的一種禮儀;而“接駕”,就應該是此地域到彼地域之間的一種禮儀。這種儀式,似乎是禮儀大典所沒有的,只針對於朱厚熜這位特殊承接皇位的人。他是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遵祖訓“兄終弟及”,被從遠離京城上千裏的安陸(嘉靖十年更名“鍾祥”)請到京城當皇帝的。換言之,“接駕”是“迎駕”禮儀中一特例,在歷朝歷代的禮儀中盡顯其“牛”。

奉迎嗣主,按照大明祖制規定,必須由中貴勛戚及內閣要員偕行。勛戚派定張皇太后的弟弟、壽寧王張鶴齡、定國公徐光祚及附馬都尉崔元,中官派定谷大用、韋彬、張錦,部臣派定禮部尚書毛澄。而在內閣要員中,除楊廷和外,要算蔣冕、樑儲二人資望最高。楊廷和剛剛掌權,朝廷穩定重如泰山,根本無暇親身出使。便安排了大學士樑儲為“接駕”的班子成員,眾官員一路南下,迎接新帝。這個“接駕”的班底,《明史》有記載:“十六年三月辛酉,未除服,特命襲封。丙寅,武宗崩,無嗣,慈壽皇太后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遣太監谷大用、韋彬、張錦,大學士樑儲,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以遺詔迎王於興邸。”

至於到了興邸如何宣讀遺詔等諸多禮儀,這是封建禮制中有明確規定的,不必細説。

值得一説的是,世宗朱厚熜經過漢陽,這個集府治、縣治於一處,且長江對岸住着楚王的地方,該如何行“接駕”之禮?地處漢陽的探駕巷、報駕巷、接駕嘴以及東西湖地區的.接駕河可以探尋到部分“接駕”禮儀的信息。

探駕巷、報駕巷告訴我們,除由慈壽皇太后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安排的由皇親國戚、內閣及中官組成的“接駕”領導班子外,另外還有擔任着“探駕”和“報駕”的兩個工作班子。“探駕”的班底是臨時由楚王府、漢陽府等地方政府組成的一個接待班子,負責安排如何迎接世宗朱厚熜等禮儀及“接駕”的大隊人馬的吃、住、行。而“報駕”的工作班底應由禮部官員、御史及錦衣衞組成,預報世宗朱厚熜的行徑,檢查沿路的安全設防,監察藩王、地方官的表現及吃、住、行的物質準備情況。

而漢陽接駕嘴這個地名告訴我們,楚王府、漢陽府等一干人等,只能“迎”,而不能“接”世宗朱厚熜,也就是説無論你是王爺也好,還是漢陽府的地方官也好,只能在指定的地點等候世宗朱厚熜的到來,而不能提前到奓山或什麼地方將皇上接過來,再過漢水北去。而東西湖的接駕河則告訴我們,你楚王爺及一品夫人,送只能將世宗皇上送到這兒,你就告辭回你的楚王府去吧。對於楚王府、漢陽府的一干人來説,實質上是一次“迎駕”的過程,但這是整個“接駕”禮儀中的一個環節,所以後人,就將漢陽大別鎮一帶稱之為“接駕嘴”,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説“接駕”禮儀“牛”,還有一點,就是世宗朱厚熜到了京城外,該從哪個門進皇宮,連吳太后及大學士楊廷和都犯難。如果是某皇上御駕親征回京,自然是開大明門迎駕。而朱厚熜,按當時的身份地位來説,只是由一個王爺升格的準皇帝,對於在禮儀上如何迎接準皇帝,在禮儀大典上是找不到依據的。最後,只有依了朱厚熜,按皇帝禮儀從大明門進皇宮。他的話也説得很在理:“你們是讓我來是當皇帝的,不是做太子的,怎麼能從偏門進呢?”《明史?本紀第十七世宗一》是這樣記述這段史實的“癸卯,至京師,止於郊外。禮官具儀,請如皇太子即位禮。王顧長史袁宗皋曰:‘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大學士楊廷和等請如禮臣所具儀,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擇日登極。不允。會皇太后趣羣臣上箋勸進,乃即郊外受箋。是日日中,入自大明門,遣官告宗廟社稷,謁大行皇帝几筵,朝皇太后,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而作家劉富道是這樣理解這段話的:“明史上還説,他(指朱厚熜)到京郊後,還謙虛了一番。他説,遺詔要我繼承皇帝位,而我不是皇長子,他不同意登基。皇太后於是催促羣臣上書勸他登基,他才勉強接受了皇位”。看來,我們的作家,將歷史當成小説在寫了,完全按自己的思維方式行事。

從整個“接駕”過程來看,你能説這樣的“禮儀”不“牛”嗎?是夠“牛”了的。由此“牛”的“接駕”之禮,延伸到後來“大禮之爭”,朝廷裏真可謂被鬧得個天翻地覆。

標籤: 歷史 禮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liyichangshi/vzz7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