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科普知識 >

玻璃上的花紋是怎樣“刻”出來的

玻璃上的花紋是怎樣“刻”出來的

玻璃是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製成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玻璃上的花紋是怎樣“刻”出來的,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玻璃上的花紋是怎樣“刻”出來的

生活中,普通玻璃平滑透明,但也有許多帶花紋的玻璃,常常用來裝飾門窗、室內間隔、浴廁等處。可是,玻璃上的花紋是怎麼來的呢?原來,由於常温下的玻璃很硬,而且易碎,所以玻璃上的花紋不能用金屬刀具來“硬碰硬”地雕刻,而是用壓延法、打磨法、化學蝕刻法等方法來完成的。

生活中最常見的花紋玻璃主要用於室內裝飾,它可透光但不完全透明,光線透過之後看上去變得柔和多了。這種花紋玻璃通常是採用壓延方法制造的。所謂壓延方法就是先將入爐的玻璃原料加熱至熔融狀態,再將熔融狀態的`玻璃液澆注到壓延機平台上。平台上有一組用鋼鐵製成的軋輥,軋輥的作用相當於家中壓麪糰的擀麪杖,高温的玻璃很柔軟,所以很容易壓成平板狀。最後面的軋輥表面帶有凹凸花紋,軋輥在玻璃面上碾壓後,就像蓋鋼印一般在玻璃上留下了各種花紋圖案,等到玻璃冷卻後,就變出了有花紋的玻璃啦!所以,這種玻璃又稱滾花玻璃。

生活中我們還會見到一些磨砂玻璃,不透明或半透明,摸上去表面有些毛糙。生產這種玻璃採用的是另一種工藝——打磨法。用硬度很高的金剛砂等來磨製,如用噴砂槍高壓噴射金剛砂,就可使玻璃表面產生細微的凹凸,形成毛糙的面,所以這種玻璃被稱為“磨砂玻璃”。當然,工藝師用金剛砂或砂輪打磨法也能在玻璃表面打磨出各種帶有花紋、圖案的玻璃工藝品。

化學實驗室裏還有一種會“啃”玻璃的溶液,玻璃製品一旦和它接觸,輕則蜕去一層表皮,重則被整個兒“吃掉”。這種能吃玻璃的“怪物”叫氫氟酸,是一種腐蝕性極強的無機酸。只要用毛筆蘸着氫氟酸塗在光亮的玻璃上,片刻後,玻璃表面就會被腐蝕成毛糙狀。利用氫氟酸這種“以柔克剛”的特性,就可以在堅硬的玻璃上蝕刻出各種字跡、花紋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kepuzhishi/9llvn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