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中必須掌握的9個心理效應

家庭教育中必須掌握的9個心理效應

只有掌握孩子的心理髮展規律、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才能真正實現春風化雨,真正起到教化育人的作用。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中必須掌握的9個心理效應,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中必須掌握的9個心理效應

非零和效應雙贏獲利大於單贏

非零和效應來源於“零和效應”,是指實力相當的雙方在談判時做出大體相等的讓步,各取所需,亦即每一方所得與所失的代數和大致為零,談判便可成功。因此,“非零和效應”已經替代了過時的“零和效應”。如今,不少人常將“非零和效應”稱之為“雙贏效應”。

雙贏效應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首先一點就是親子雙方應該是合作關係,並非一方佔據絕對強勢地位、獲得完全的掌控權才是最好的關係,雙方合作,互有妥協、各自讓步,實現家長滿意、孩子高興的狀態是最有利於家庭和諧發展的。這種觀念也可以教育孩子應用在人際關係方面。

手錶效應教育理念應統一一致

森林裏生活着一羣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錶落在了樹下的巖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聰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錶的用途,於是,猛可成了整個猴羣的明星,每隻猴子都向猛可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羣的作息時間也由猛可來規劃。猛可逐漸建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認為是手錶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於是它每天在森林裏尋找,希望能夠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負有心人,猛可又擁有了第二塊、第三塊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塊手錶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煩,因為每塊手錶的時間顯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確定哪塊手錶上顯示的時間是正確的。羣猴也發現,每當有猴子來問時間時,猛可總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猛可的威望大降,整個猴羣的作息時間也變得一塌糊塗。

只有一塊手錶,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這就是著名的手錶定律。

手錶效應對家庭教育最大的啟示:多個教育者的教育要求要保持一致。多個家庭養育者之間、家長和老師之間教育理念應趨於一致。尤其是在孩子的行為習慣、態度價值觀、道德品質、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養上,保持一致才能合力發展。

布里丹毛驢效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哲學家布里丹養了一頭小毛驢,他每天要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來喂。

這天,送草的農民出於對哲學家的敬仰,額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這下子,毛驢站在兩堆數量、質量和與它的距離完全相等的乾草之間,可為難壞了。它雖然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於兩堆乾草價值相等,客觀上無法分辨優劣,於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終無法分清究竟選擇哪一堆好。

於是,這頭可憐的毛驢就這樣站在原地,一會兒考慮數量,一會兒考慮質量,一會兒分析顏色,一會兒分析新鮮度,猶猶豫豫,來來回回,在無所適從中活活地餓死了。人們把這種決策過程中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稱之為“布里丹毛驢效應”。

家庭教育中,我們往往也面臨着種種抉擇,買不買學區房、孩子上不上輔導班、自己帶孩子還是請老人管教等等,看似小事但任何抉擇對孩子都至關重要。我們都希望做出最佳的抉擇,常常在抉擇之前反覆權衡利弊,再三仔細斟酌,甚至猶豫不決,舉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機會稍縱即逝,並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反覆思考,反而要求我們當機立斷,迅速決策。如果我們猶豫不決,就會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刺蝟法則親密有間

兩隻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怎麼也睡不舒服,因為各自身上都長着刺,緊挨在一塊,反而無法睡得安寧。幾經折騰,兩隻刺蝟拉開距離,保持着既親近又不會互相扎到的距離,儘管外面寒風呼嘯,可它們卻睡得非常香甜。

“刺蝟”法則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在家庭中,心理距離對親子關係的培養尤其重要,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與支持也要建立在適當距離的基礎上,如果關係過近,個體完全失去了自我呼吸的空間,往往會引起反抗,破壞關係。所以親子雙方要慢慢磨合出令雙方都滿意的、親密有間的距離。

南風效應教育應該帶有人情味

“南風”效應也稱“温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鈕釦,繼而脱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家庭教育中,你還在用恐嚇、棍棒之類的北風式教育方式嗎?

事實證明,這種方式不但起不到教育目的,反而會助長逆反心理,甚至孩子也可能習得暴力的處事方式。實行温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用温暖而堅定的態度,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蝴蝶效應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需慎重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物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

家庭教育無小事,很多人的心理行為問題都受兒童時期家庭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情的處理、言傳身教間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霍桑效應善用“關注”的力量

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很不理想。後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關注的力量非常強大,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盡情表達,説出困惑、表達不滿、尋求支持都可以。孩子在“説”過之後,會有一種發泄式的滿足,他們會感到輕鬆、舒暢。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認真傾聽、表達共情,適當幫助解決問題。

標籤效應負面標籤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心理學家在招募的一批行為不良、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實驗:讓他們每人每月向家人寫一封説自己在前線如何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奮勇殺敵、立功受獎等內容的信。結果,半年後這些士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真的像信上所説的那樣去努力了。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標籤效應。

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通過給孩子貼積極標籤,把積極暗示融入到學習生活中,促進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同時,更應警惕別讓負面標籤傷害了孩子,長期使用“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你就是懶”這種語言,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後果。

邊際效應嘮叨也得換點花樣

有時也稱為邊際貢獻,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變時,連續地增加某一種投入,所新增的產出或收益反而會逐漸減少。也就是説,當增加的投入超過某一水平之後,新增的每一個單位投入換來的產出量會下降。來源於社會知覺中的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通俗的解釋,我們嚮往某事物時,情緒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觸到此事物時情感體驗也越為強烈,但是,第二次接觸時,會淡一些,第三次,會更淡……以此發展,我們接觸該事物的次數越多,我們的情感體驗也越為淡漠,一步步趨向乏味。

家庭教育中,我們不斷投入時間精力,教育效果越來好,但是當我們的教育管理投入到一定量時,教育的效果遞減,若繼續強化,效果可能呈現負增長。最典型的例子是,孩子最不喜歡的嘮叨,嘮叨是一種重複,適當的重複有利於習慣養成,但要注意在嘮叨中添加一點變化,否則容易出現邊際效應。

標籤: 效應 家庭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atingjiaoyu/ky9gv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