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方案 >

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及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及習俗

為了確保活動有序有效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及習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及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

一、活動背景

俗話説“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説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説“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二、活動主題

公益從頭開始

三、活動時間

xxx年x月21日(週六)上午9:00-11:00

四、活動地點

xx公園

五、參加人員

濱湖新區小朋友(共50名),理髮師若干名

六、活動內容

1、徵集志願者

徵集濱湖新區自願參加此次活動的小朋友和髮型師志願者,前往所在社區(網格)報名。

2、造型製作大比拼

每位髮型師限做3-5個髮型,參與優秀髮型評比。

3、優秀造型評選

現場挑選20名羣眾,對所有髮型師完成後的造型進行現場評選,評選優秀造型獎10名,優秀志願者10名。

4、頒發獲獎證書。

七、活動目的

以中華民族傳統習俗為契機,將民族習俗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鼓勵大家熱愛生活,勤奮工作。同時,通過此次活動能帶動大家熱愛公益,積極參與公益事業中來,積極營造良好的公益氛圍。此外,鼓勵大家在平凡工作中樂於創新,為濱湖建設出一份力。

八、活動要求

1、本次活動本着志願的原則,各單位應精心組織,積極做好相關宣傳、安全保障和協調工作。

2、活動中所需的理髮器材,均為自帶,請妥善帶好相關器械,其他有主辦方提供。

3、參與的理髮師可攜帶本店的相關宣傳材料,現場宣傳。

4、設計的造型可以是圖案、文字、符號等,但必須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否則不予評比。

二月二龍抬頭習俗

祭龍神

我國古代許多地方,每到龍抬頭這天,人們都要到江河水畔祭龍神。恭祭華胥氏過“龍頭節”,充滿了崇拜龍的思想觀念,以為龍治水行雨,決定莊稼豐歉,萬萬得罪不可。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説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滾,雷聲大作,嘩嘩地下起了大雨。為了紀念這“龍抬頭”的日子,人們規定每年農曆二月二為“春龍節”。

祭剃龍頭

俗話説“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説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説“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着“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説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祭引錢龍

我國一些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雲佈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

祭接姑奶奶

二月二這天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接“姑奶奶”,即孃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接寶貝兒”之説。因為老北京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裏“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孃家的,初二到孃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特別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孃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或半個月,一是正月裏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孃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一般是以春餅,也就是薄餅做款待。被接回來的日子裏,“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門子聊天兒,輕鬆而愉快。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二月二龍抬頭是北方才有的習俗,可是今年不同於以往。在我們南方也舉行了一次活動。家裏人都興奮不已,忙這忙那的,當然是為了上街觀看舞龍表演。媽媽説:“我小時候也舉行過一次,可是家庭貧困,沒辦法觀看那舞龍。”我真心鄙夷:有什麼好看,又不存在這世間。轉念一想,就當滿足母親的願望吧。我最終和他們一同前往,我也想見見神話中的龍能被舞出什麼樣。

來到東街,這裏早就被圍得水泄不通,廢了好大力才擠進去。路邊的小攤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小物品,真是琳琅滿目:有畫糖人的,有賣動物面具的,有賣糖葫蘆的,還有看着很好吃的湯麪,讓人目不轉睛。

街上燈火輝煌,從遠處傳來一陣陣鑼鼓聲。啊!是舞龍燈的隊伍近了,走在最前面的人舞着一顆龍珠,後面三排人齊心協力舞着龍。從遠處看,如同一條飛龍在人羣裏穿梭,轉圈,真是栩栩如生。人羣如潮水般湧來,母親抓緊我的`手,防止我摔倒。母親帶我來到一處攤子面前,對師傅説:“來兩碗龍鬚麪。”聽到這個名字我十分困惑,看向了做面的師傅。那個師傅在抻面的過程中融入了各式各樣的舞蹈,時而引蛇狂舞,彷彿活了起來;時而如驚濤駭浪,令人拍案叫絕。

抻至最後,師傅往往會將面的一端放到地上,另外一端舉過頭頂,不停抖動。好似瀑布般“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呈現在我們面前,真是淋漓盡致。龍鬚麪是一種又長又細,用火可以點燃的麪條,因酷似龍鬚而得名。母親對我説:“吃龍鬚麪是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吃了龍鬚麪才算是真正的過節。”我回應説:“嗯,原來龍並不是只存在於神話中,也存在於我們的身邊。”

這一次過節,我改變了以前根深蒂固的想法,並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懂得了龍文化是華夏民族的無價之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fangan/y4kp3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