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方案 >

【精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6篇

【精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6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6篇

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擺弄電動玩具,讓幼兒對電池有初步的瞭解。

2、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樂意用短句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一個電動玩具,內有電池;另備電池若干。

活動流程: 玩玩具--找電池--瞭解電池--延伸

重點提問: 電池寶寶藏在什麼地方?電池寶寶長得怎麼樣?

遊戲:

一、情況分析

經過一個階段的遊戲,在“超市”遊戲中幼兒已有了“收銀員”、“理貨員”的角色意識,並能和顧客進行簡單的對話。如:“歡迎光臨”、“再見”及介紹優惠產品。這些表明D#錐的角色意識逐步加強,遊戲中的主動性越發明顯?

“娃娃家”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遊戲,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在遊戲中得到表現。現階段常見幼兒自語“我去買菜”、“寶寶來洗澡”。但常出現“一窩蜂”現象,一個幼兒去買菜,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個幼兒買飲料,一家子都去買;有時人人在燒菜,有時人人圍者娃娃轉…… 上週我和一幼兒都理了一個新發型,幼兒們圍着我們議論紛紛,有的還給“娃娃”剪頭髮。幼兒對理髮有了一定的興趣,我班的角色遊戲又生成了一個新主題“理髮店”。

二、遊戲目標:

1、讓幼兒知道自己在遊戲中所扮演的角色,會在遊戲中做一些和角色相關的事。

2、引發幼兒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

三、遊戲準備:

1、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其他主題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電視機、遙控器等;理髮店的剪刀、梳子、吹風機、剃刀及洗髮水等。

(2)觀察、捕捉幼兒遊戲動向,根據幼兒遊戲行為、發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2、知識準備

帶領幼兒參觀理髮店,瞭解相關的人、事、物,並取得家長的配合,幫助幼兒積累相關主題的語言、行為。以“做客”、“理髮”等內容展開討論,啟發幼兒分清不同角色、不同職責,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角色用語、角色行為。

四、重點觀察

“娃娃家”、“理髮店”中幼兒遊戲情況。

設計方案 篇2

活動目的:

開拓幼兒視野,增長知識,親近自然、感受生活,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地點:到海底世界公園:參觀海洋館、觀看海豹、海獅表演,到科普天地、兒童樂園遊戲

活動準備:

1、 校車3台:8:20從幼兒園出發

2、 幼兒及教師午餐共190份:一小瓶礦泉水、香蕉一個, 2塊方包、2個雞蛋、火腿一根。

3、 返園後,請食堂協助準備綠豆汁。

安全保障措施:

1、 加強管理和監督措施。保教主管對各個環節的安全防範措施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班主任是班級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幼兒出遊的安全工作,教師負責組織好幼兒活動,維持好紀律。保育員負責照顧好幼兒出遊的護理工作。除此以外,各班級增配行政人員,保障出遊的安全工作。

2、 班級教師對幼兒進行春遊活動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 保健醫生攜帶好急救用品。以防幼兒突發事情。

4、 春遊活動期間一切行動聽指揮,準時出發,準時返校。

5、 全體幼兒必須穿好校服,背好書包。

6、 參觀活動時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兒不擁擠、不追跑、不打鬧。上、下車有序。在車上不能大聲暄譁,不能將頭和手伸出窗外。

7、 注意言行文明,愛護公物,不隨地亂扔垃圾。

8、 班主任在每一次集合時一定要清點好幼兒人數,確保幼兒安全。 活動程序:

7:30——8:00幼兒早餐

8:00——8:20幼兒活動前準備

8:20—— 準時出發

9:20——10:30參觀海洋館,觀看錶演 10:30——11:00幼兒午餐

11:10——返園準備工作,清點物品及人數

設計方案 篇3

通過多種物質的形式、色彩和質感傳達同樣感受的信息,將所有的存在物連續為一個整體景觀,營造一個山中幽竹意境空間。

關鍵字:景觀意境與電影;有限空間;空間序列;中國竹文化

根據心理進化論的觀點,人類對大自然所作出的最表層、直接、第一的反映是情感上的,不是認知上的,在情感反應的基礎上,才有了思維與記憶,意識與行為。正如你所説拍電影是創造一種場景感受,現代神經心理學也證明這一觀點。

中庭環境要給人的情感感受

透過明淨的玻璃門窗,叢叢的翠竹青翠欲滴,踩在灑滿斑駁竹影的林間小路,深入竹林的海洋,感受綠波盪漾,閒坐竹下,洗盡一天的疲勞,靜靜欣賞竹子秀麗挺拔、高風亮節的風姿,品味其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質和情操,汲取其精神的力量,洗滌人的`靈魂和思想,使其得到昇華。人們不由自主的吟出詩人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佳句。

中庭現狀

中庭面積約為670平米的庭院,矩形,長29米,寬23米,四周由建築圍和,南,北,西三面高16.430米,東面高7.090米為主入口,兩個側入口與其相聯,西側有一個入口,宿舍約入住900人左右,中庭是封閉的外部空間,與餐廳和超市相聯接,所以首要解決中庭的交通功能。建築的主要功能是供員工生活休息,中庭主要服務對象是在温泉城的普通員工,要解決他們停留、休息、交流、觀賞的功能。中庭四面圍和,感覺比較狹小,封閉,要解決小中見大的問題。温泉城的大環境是以會議、度假為目的的現代生態園林景觀(優於一般城市景觀),如何於統一中尋求個性,解決景觀的可識別性問題。

設計構思分析

通過多種物質的形式、色彩和質感傳達同樣感受的信息,將所有的存在物連續為一個整體景觀,營造一個山中幽竹意境空間。

1.交通分析

1.1運動與通路

根據運動與通路研究,人們的動行為分為緊張的運動與放鬆的運動,有明確目標的運動是緊張的運動,道路需快捷簡短,因此採用直線道路解決。通過十字形交叉多節點放射性步道網絡解決交通問題,邊緣的道路為人們提供散步,觀賞等放鬆運動的通道,滿足人們不同的運動需求。

1.2引導性

西側原有廊道的改造,出口處各增加一個三角形鋪裝,明確完善了空間的功能,空間具有了明確的指向性,起到引導人流的作用。

2.空間分析

2.1空間的小中見大

東方園林通過空間的曲折幽深,空間的滲透,空間的多層性來實現。

西方園林則通過多節點放射性的視景網絡和步道網絡以及幾何圖案來實現。兩種手法的本質都是通過視覺和空間的變幻產生一種更為豐富,深遠的空間體驗。我們採用90交叉方格網交通系統多節點放射性視景網絡,南北兩側條狀翠竹景觀,成為十字交通軸的對景,人在通過時有景可看,遮擋牆體與鋪裝的交接處,場所空間的邊緣由實變虛,增大視覺空間體驗。

2.2空間的採光問題

利用有限的自然光,,通過把一片完整的竹林用直線開出一條條的光通道,使空間變的燦爛而愉快。班駁的竹影隨太陽高度的變化而時刻變幻,鏡面的花崗巖,嵌入地面的光帶材料的反光折射效果,空間內的景物進行新的視覺重組,視覺信息量的增加,使空間豐富而明亮。

2.3可用的户外空間

作為一箇中庭,應是一個非正式的交流場所,具有良好的可進入性,能讓人駐足停留,可在其中漫步的自由,輕鬆的交流空間,90交叉十字交通主軸的邊緣形成一些靜態的空間,依據距十字交通軸的遠近而漸變,距十字軸的愈遠靜態空間的功能愈明確,形成動態的,過度性,靜態的不同空間,在統一的基礎上最大可能的解決人們對不同功能空間的需求。方形樹池寬0.45M,高0.5M,可以供人停留休息。

2.4空間的可識別性與觀賞性

中庭的環境與温泉城的環境通過追求景觀意境(生態的,原生的森林)的一致性而達到統一的目的。通過規則式與自然式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實現景觀的可識別性,通過方形元素(鏡面森林綠花崗巖樹池與翠竹的組合)重複組合,加強人們的空間印象,達到易記易識別的目的。規則的幾何圖案為頂視提供了極佳的觀賞景觀。

2.5空間的質感

質感感受同樣要為意境服務,整個基面以暖色(黃木紋)為主基調與建築立面噴塗色調和諧一致,表面粗糙的質感樸實,厚重營造山林的意境。鏡面冷色調的樹池與基面形成強烈的對比、材質的粗糙與光滑同樣形成強烈的對比,空間具備雕塑感,樹池猶如從土中生出,綠色的竹子與樹池連成一個生命體色調的統一,明暗的對比,本身既有統一,又有變化。鋪裝上嵌草帶與森林綠樹池連接形成綠色的網狀圖案,石板,草坪構成象徵的山體肌理。

3.構成與景觀序列分析

景觀序列是強化的序列,竹林高度5m、6m、7m、6M、5M弱強弱的節奏韻律來實現。通過同種元素的尺度遞增的序列變化,人對整個空間的感受逐漸加強。以方形為基本母題,使得庭院成為建築空間的延伸,斜向交叉方格網交通系統,節點放射性視景網絡、庭院中同組元素的重組產生一個強化空間。

4.生態功能分析

竹林的製氧能力比同面積的落葉喬木高出1.5倍,防噪吸塵作用強於一般綠化植物。養護管理簡單粗放,具有很好的自繁性。

5.文化內涵分析

竹子享有“歲寒三友”及“四君子”之一的美譽。古人形容竹子説:“竹子有清脆欲滴,四時一貫的色澤之美,也有瀟瀟的音韻之勝,更有含露吐霧,滴瀝空庭的意境之妙”。中庭選用竹子,想創造一種感受,這種感受是基於中國傳統的文化賦予在竹子瀟灑、高節、虛心的文化內涵,使觀賞者通過物鏡的感受而聯想起意境的感受塑造一個清幽寧靜的空間。竹子四季常青,可雅俗共賞。

設計方案 篇4

活動目的:

1、學習《中小學生守則》,和修改後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2、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牢固樹立規範意識,增強自覺性。培養學生對照規範找差距,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做講文明守規範的好學生。

3、對照規範找差距,讓學生切實的按照規範規定的執行,看看哪幾條做的比較好,哪幾條沒有做好,給自己提出建議;

活動準備:

1、組織學生排練有關規範方面的節目。

2、“規範學生”光榮花若干朵。

活動內容:

小品、歌舞、故事、詩朗誦等

活動過程:

1、以班會儀式組織開展活動。

2、由主持人上場組織活動過程。

設計方案 篇5

一、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光、發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動”的活動。

 二、活動目標:

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慾望。

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三、活動準備:

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學具:手巾花、陀螺、發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錶等。

四、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並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並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遊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説一説,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現了什麼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動在現代科技中應用。

 3、發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麼轉動起來?轉動以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4、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麼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五、活動延伸:

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尋找、探索、發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折剪、拼貼正方形,感知圖形間的組合和分解的關係。

2.願意動手動腦,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主要形式:集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重點:感知圖形間的組合和分解的關係。

活動難點:能將剪後的四個小正方形和四個小三角形拼回一個正方形。

教學準備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區域中已練習剪直線。

物質準備:

教具:示意圖一張(上面貼有四種顏色的正方形紙);

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四種顏色的正方形紙,上面有虛線)、白色底板紙、剪刀人手一把,固體膠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激發興趣

引導語:今天,鄭老師帶來了三個圖形寶寶,看看是誰?

1.教師出示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2.今天圖形寶寶要跟我們做遊戲。請你們來當魔術師,把正方形的紙變成其它圖形。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二、折折剪剪,感知圖形之間分解的關係

1.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師:老師這裏有四個不同顏色的正方形,請你們把這些正方形沿着虛線折一折,再數一數正方形變成了幾個圖形,然後沿着虛線剪一剪,看看會變成什麼圖形。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集體數一數,説一説,探索正方形與長方形、三角形的關係

師:(出示示意圖)魔術師都變好魔術了,我們一起數數,綠色手帕變成了幾個小圖形,它們是什麼形狀?藍色小手帕變成了幾個圖形?它們是什麼形狀?橘黃色小手帕變成了幾個圖形?它們是什麼形狀?紫色小手帕變成了幾個圖形?它們是什麼形狀?

小結:原來一個正方形可以變成兩個長方形,兩個三角形。一個正方形還可以變成四個小正方形和四個小三角形。

三、拼拼貼貼,感知圖形之間的組合關係

過渡語:你們真是能幹的魔術師。你們能不能把它變回去,讓它再變成正方形呢?

1.教師介紹、示範操作材料和方法。

師: 看,老師還用這些圖形變回原來的小手帕了,你們也來試試吧。

2.幼兒拼貼圖形,教師巡迴指導

3.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比較兩組圖形的變化。

四、活動延伸

師:剛才,你們在拼貼的時候覺得哪個最難拼?為什麼?誰拼成功了?你是怎麼拼的?沒有成功的魔術師活動結束後再去試一試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fangan/n74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