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報告 >

暑假學生輔導班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暑假學生輔導班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充實的社會實踐已經告一段落,這段時間裏,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吧,一定有不少東西可以寫進實踐報告的吧。可是實踐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暑假學生輔導班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暑假學生輔導班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暑假學生輔導班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

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也為了體驗生活,我跟隨團隊來到了駐馬店市汝南縣留盆鎮啟智幼兒園當輔導班老師,從中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道理!

為期四十天的暑假實踐,前十天是招生,後一個月是教課。這其中有辛苦,也有快樂。我學到了知識,增長了經驗,同時也思考了很多。

作為一名大學生,最終是要走出校園,走入社會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引導我們大學生從校園生活過渡到社會生活的一個有效途徑。暑假是我們進行實踐的重要時間。我認為,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座這樣的橋樑:它引導我們大學生去更好地認識和接觸社會,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園中成長的大學生完成由校園走向社會的轉換,避免了大學生在出入社會時所發生的不知所措。

剛開始,由於沒有經驗,不知道如何教才好,自己到底教的快不快孩子能不能聽懂我只能反覆地問他們能不能聽懂,讓他們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問,但似乎沒人這麼配合。我只好儘量的放慢速度。同時,我積極的向其他老師學習經驗,他們也很樂意地幫助了我。結合我自己上學時我的老師的教學方法,終於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方法。我總結了一些經驗:一天之計在於晨,早晨我安排了晨讀,讓學生讀背古詩文、英語和語文。其次,小學生的自制能力差,督促檢查一定要跟得上才可。還要和小朋友們建立好關係,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閒時為他們講故事和笑話,有些課用分角色做遊戲的方法讓他們對課堂感興趣。興趣是最好了老師。講課要與時俱進,用新思想好方法。每天結束課後,我都會認真回想和總結。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優秀之處,想出新的方法。認真備課。根據不同的學生想出不同了辦法。

一、和他們溝通,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

二、要有熱情和耐心。熱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激情,願意為共同的目標奮鬥;耐心又讓我們細緻地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

三、要在適當的時候主動出擊。當你可以選擇的時候,把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勤學、勤問、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回想一下,在這一個多月裏覺得自己真的很值,在這期間學到的東西是用多少錢也買不到的。在工作結束後,我做了如下的總結

第一、要善於溝通:在工作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不能總是憋在心裏,有時自己在工作上有什麼問題要及時與領導溝通,並及時解決,這樣工作才會有動力,辦事情也會更有效率,同時自己的心情也好了。

第二、要有耐心和熱情:在工作的時候要經常微笑,這樣會讓大家都感覺很舒服,大家一起生活學習也會更和諧,這樣我們這個大家庭才能更好的運行下去,孩子們在這樣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自然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第三、要勤勞:有時候一些細微的東西可能或讓領導更欣賞你,比如在我空閒的時候就打掃打掃辦公室,整理整理文件,幫幫別人的忙,領導就會誇獎我勤勞,有付出就真的有回報的。

當然有總結就説明同時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例如不夠主動做事,有時別人叫了才知道要去做;社會經驗比較缺乏,經常會做一些錯事;剛開始也不大會和人交流,所以那時總是覺得自己很受委屈等等,雖然這些都是我心酸的歷史,不過也都是我寶貴的經驗,他們都將成為我以後參加工作和社會實踐的教訓,我要力爭在我以後的假期實踐以及今後的就業中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短期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在這其中,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都會讓我終身受用,回到家時爸媽也説我變得懂事多了。學校讓我們去實踐真的很有用,我們從中受益匪淺,社會實踐讓我們知道了,掙錢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後也不會再浪費錢了。

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社會和大學一樣,也是一個學習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在成績上的收穫讓我所學的知識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然而,工作以外的人生經歷,卻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社會實踐是艱苦的,但收穫是巨大的。實踐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社會和大學一樣是一個學習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在這短暫的四十天裏,我的觀念,我的心態,我的能力在逐漸地發生變化,從中我也領悟到作為一個教師,一定要戒驕戒躁,要時刻以一種學習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注重經驗的積累,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也是必須的過程。

暑假學生輔導班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

這是進入大學的第二個暑假,對我來説已經不陌生了,但是這次暑假卻充滿了挑戰,因為我要當小老師了。這是我第一次找的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兼職,既開心又緊張,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暑假來鍛鍊一下自己。

第一次暑假沒回家,留在了離家很遠的學校做兼職,雖然自己一個人很孤獨,但每天的工作充實了自己,讓自己不再想家。四十天的工作讓我改變了很多,以前從來沒有過當老師的經驗,所以在這次教學和與學生的相處中,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我也體會到了其實當老師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輕鬆,老師既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也要對學生負責,我明白了站在那三尺講台上,我肩上擔着的是什麼責任,我的職責是什麼。我學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這些將會使我終身受益。

記得當初輔導班負責人張老師讓我試講一節英語課時,下面坐着十四個四年級的學生和兩位有經驗的老師,當時特別緊張,雖然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小朋友,但當走上講台時聲音還是有點發顫,不過看到那一張張可愛的面孔和一雙雙單純明亮的眼睛,我的信心瞬間升起,我心裏想着一定讓每一位學生有所收穫。接下來便是給五年級的小朋友上課,經過上一節的課,張老師放心的把課堂交給了我,我也信心滿滿的接受了。

一上午很快結束了,第一天主要是先練習練習,沒有正式上課。從第二天開始就要正式上課。上午給四年級上語數外,下午五年級語數外,晚上還要給初三上一小時化學課。雖然挺累的,但心裏充滿了喜悦。第一天上午放學後,當我牽着自行車準備去吃飯的時候,突然一個四年級的小男孩在背後大喊:李老師,再見。當時別提有多開心了,第一次被別人叫老師,然後我回頭給他一個大大的微笑,樂滋滋地走了。當時我就想:不管多苦多累,我一定要認真地教他們,讓他們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提高。

正式上課開始了,頭一天晚上我認真地備了課,仔細地把每節課所要講的內容寫了出來,然後充滿信心地走上了講台。一天結束後還要把每節課具體講的內容都寫出來,同學們的聽課情況,作業情況都要記錄下來,然後仔細研究,進而改進自己的教學計劃。每天上下午的第四節課都是默寫課,背誦課,主要是對前一天學習內容的檢査,然後更進一步地瞭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雖然每天都是按照同樣的步伐進行着教學,但並不枯燥,受學生們的影響,我變得很輕鬆,無憂無慮。但不排除也有生氣的時候。有一次給五年級的。同學上課,後面有三位同學上課總是講話打鬧,我都説了他們不知多少遍了,可是他們總是不聽,然後我真的發脾氣了,因為剛開始教學,每天上課都要大聲講課,所以嗓子有點啞了。

我就生氣地把課本仍在了講桌上説:“你們怎麼回事呀,父母拿錢就是讓你們來玩的,要想玩在家玩多舒服呀,還有空調吹着。既然都來這邊了,就要對得起交的錢,大熱天的跑來多不容易呀,我為的什麼呀,嗓子啞了還要硬撐着大聲給你們講課,你們懂不懂事呀。”當時氣得都想哭了,教室裏鴉雀無聲,突然一位同學站了起來説:“李老師,對不起,我們以後不會講話了,一定會好好聽課的`。”聽了他的話,我的心又軟了下來看着一張張稚嫩的臉,我拿起了課本,繼續上課。

仔細回想這過去的四十天,真是苦與樂並存着。雖然一天下來很累,但想到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有很開心。記得二十號那天,要結束了,所有的學生都跑到我跟前問我:“李老師,明年你還來好不好呀,我們還想讓你教。”當時感動的流下了眼淚。回想這四十天,雖然也有生氣的時候,但每位同學好像都忘記了我對他們的懲罰。累,我感覺值了。最後的考試他們考的都很好,老師要的不就是這樣的結果嗎?

下面是我這四十天工作的心得體會

一、在講課方面

我需要分清什麼是重點,不是重點的可以一帶而過。還要根據們的自身能力來考慮,基礎較差的學生,要讓他們打牢基礎,而對於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要想辦法減少他們犯非智力因素的錯誤。

二、在講的過程中

我應該儘量耐心點,慢慢地講給學生們聽,直到他們弄懂為止。

三、在習題佈置與講解上

我要備課,挑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題目給學生們做,而且要讓每位同學都能懂。

四、和學生們處好關係

不要讓學生們害怕自己,要讓他們能更好地和自己溝通,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和他們的興趣愛好。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自己該扮演的角色。

下面是一些關於教師品德的體會

在第一次面試時,輔導班負責人張老師就告訴我們老師要有良好的品德,這表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老師要有道德。有道德的老師是每個學生都願意接近的。

其次,老師要注意自己的談吐及形象,要給學生做榜樣,留下一個好印象。最後,老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腳踏實地,盡心盡責做好每一件工作。這次暑期輔導班老師實踐真地鍛鍊了自己。不僅讓我的自信增強了,而且還鍛鍊了自己的口才,加強了與人交流的能力。最重要地是,讓我的責任心的意識更加強了。總之,不管做什麼事我們都要用心去做。做家教如此,做任何其他事也是如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baogao/znpm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