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報告 >

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

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

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1

一、調查目的及意義

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生活都生活在人際關係網中,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依存於人際交往。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是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記得一位叫做戴爾,卡耐基曾的名人説:一個人的事業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的技巧。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開放的社會需要開放的社會交往。對於正在學習,成長中的大學生們來説,人際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老鄉之間,室友之間,個人與班級以及和學校之間等錯綜複雜的社會交往,構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網絡系統。培養良好的人際效能力,不僅是大學生活的需要,更是將來適應社會的需要。一個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是永遠不會漂泊到壯闊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學生,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為複雜,更為廣泛,獨立性更強,更具社會性。個體開始獨立地步入了準社會羣體的交際圈。大學生們開始嘗試獨立的人際交往,並試圖發展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來越成為大學生心目中衡量個人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

因此,我們小組開展了此次調查,目的在於大致地瞭解我校蔡家關校區大學生人際關係的情況,並針對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藉以在全校範圍內營造優雅、和諧、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園寢室文化,並幫助廣大同學樹立正確的交往態度,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二、調查內容

1、人際交往的概念及分類

2、大學生常見人際交往問題及對策

3、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和藝術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2、網絡調查法

3、文獻法

四、調查對象

1、南通大學各學院各年級的學生以及已從事工作的校友。

2、全國各大高校學生(含中專,大專,及研究生博士生),應屆畢業生、以及從事工作多年的大學生。

五、調查結果分析(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

隨着時代與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表現出交往方式多樣,交往範圍開放,交往內容廣泛,交往界限淡化等諸多新特徵。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自我中心、功利化、消極閉塞、虛擬淡化等不良傾向。因此,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構建良好的人際交往要遵循正確的交往原則;積極參與交往,克服各種不正確的認知,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注重人際交往技巧、學會人際交往的藝術。

人際交往的概念及分類

人際交往的概念

人際交往是指人們為了滿足某種需要相互間進行的交流或聯繫。人際交往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源、信息、信息接受者、反饋和干擾。

分類

人際交往按交往的規模分,有個體間交往、個體與羣體間交往、羣體間交往;按交往的媒介分,有語言交往和非語言交往;按交往的途徑分,有直接交往和間接交往;按交往組織結構分,有下行、平行和上行三種交往方式。

人際交往的功能

人際交往作為人類的一種最基本的社會活動,體現出人所共有的心理需求,具有重要的功能。

交流信息功能

人際交往是實現人際信息溝通的基本條件。從信息論的角度看人際交往的過程是信息交流、信息增值的過程。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量之大,信息價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們對擁有各種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隨着信息量的擴大,也在不斷地增長。通過人際交往,人們可以相互傳遞、交流信息和成果,是自己豐富經驗,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啟迪思維。同時,人際交往可以使人克服認識中的盲點,具有比書本上獲得信息,內容更廣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快等特點。

自我認識功能

人對自我的認識並非一個自然成熟的過程,而是通過交往,在與別人的相互作用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正如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所説的鏡中之我,即他人如一面鏡子,我們只有通過交往,通過觀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他人那裏的反映,才能更加恰當地或更為全面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孔子也曾説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只有善於與人合作和公事,在高水平上進行人際交往,才能是自己成為高素質的人才,獲得自我完善,實現人生價值。

心理保健功能

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類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際交往的心理機制。不少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曾對孤獨感做過研究,美國心理學家哈類等人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將猴子置於不鏽鋼的房子裏,温度事宜、空氣流通、清掃和餵養等一切工作都是自動化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社會剝奪研究發現,被隔絕交往的猴子遠比正常交往情況下的孩子有更強的恐懼反應,它們在情緒和交往行為上收到損害,精神上是不

完善的。健康的人際交往使人心情舒暢、快樂愉悦,獲得一種安全感、歸屬感和滿足感。尤其是遇到苦悶、困惑、恐懼等情緒時,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獲得親朋好友的同情、理解開導和幫助,得到心理支持和精神撫慰,相反人際關係受阻,會使人壓抑、失落和孤獨。

行為協調功能

人際交往執行着協調人們行為的作用。沒有交往,就沒有關係,就不能形成相互作用的準則,就沒有行動的協調和一致,社會的共同活動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人際交往促成人們之間的相互幫助和相互合作,形成聯合的強大能量,創造着人間的各種宏偉奇蹟。友好的將往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助於一個人良好的個性形成,更有助於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問題及其對策

大學生常見人際交往問題有社交自卑感、社交嫉妒感、社交猜疑心、社交報復心、社交恐懼感、自我中心。

自卑是個人由於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或幾個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緒體驗。大學生社交自卑主要表現為交往中比較憂鬱、悲觀、孤僻、自我封閉、言行被動,在社交場合拘謹、避讓、退縮。自我認識不足和過低的自我期望是形成大學生社交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受自卑情緒影響的大學生一般具有敏感與虛榮性、掩飾性等心理特點。

應對策略有:

一、正確認識自己,修正理想自我,揚長避短。自卑者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具體做法有:一是自我舉例法;二是徵求意見法;三是與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較。一個人不能沒有理想,但理想的建立一定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理想標準的確立應當以自己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為原則,只有這樣才會在實踐中不斷取得成功。

二、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這是一種純心理學的方法。要多分析自己的有利條件,總結過去成功的經驗,體驗過去成功的快樂,不斷提醒和激勵自己,使自己在心理上確信能夠獲得成功。

三、學習自信行為,自卑的大學生還應當在交往中學習自信行為。比如鍛鍊自己在説話時做到聲音洪亮,不吞吞吐吐,當對方聲音超過自己時,學會故意將聲音放低,掌握交往主動權;練習自己能徑直向對方走去,講話時敢於與對方有眼神交流。

四、改變不合理觀念,學會放下,從社交陰影中走出。自卑者在認識上大都受這種觀念之害,要學會改變觀念,做到拿得起放的下,保持一顆平常心。

嫉妒是一種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的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它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復等不愉快的情緒。大學生社交嫉妒一般表現為在交往中對他人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報以嫉恨。這種嫉妒感具有潛隱性、對等性、行為性和變異性的特點。嫉妒心理產生的原因:虛榮心強;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

應對策略有:一、糾正認知偏差,正確看待別人的能力和長處。嫉妒者在別人成功時,總以為別人的成功是對自己的威脅,有礙於自己的發展。實際上,別人的成功來源於他的努力,榮譽是他努力的報酬,嫉妒者不應該把別人的成功等同於自己的失敗。

二、學會對比方法,培養達觀的人生態度,積極昇華。在看到別人優點的同時,要善於看到自己比別人優越的一面,平衡自己的內心,遏制嫉妒心理的產生。

三、充實自己的生活,善於調整目標。大學生無論多麼意氣風發,無論多麼足智多謀,如果不會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腳步,吸取成長的養分,確立新的奮鬥目標,漸漸就會在嫉妒他人、抱怨環境中喪失鬥志,忘卻夢想,枉費青春年華。年輕的'大學生更應滿懷渴望,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愛好設計自己、發展自己。

四、加強修養,經常反省,完善個性。當代大學生應當端正學習目的,做到心胸廣大,志向宏遠。惟其如此,才能寵辱不驚,不患得患失,才能為同學朋友的成功與榮譽感到高興,分享別人成績的同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完善自己。

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2

和諧的人際關係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在xx年以後出生的,由於受到社會、學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明顯的人際交往困難,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校園問題,偶爾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就大學生的交往問題找出原因及其解決辦法。

關鍵詞

大學生 交往問題 原因 建議

一、大學生交往障礙種種

大學生以專業分班級、以學科分院系,班級和院系是他們生活的團體,一個單純的高中學生上大學後,若不小心被別人鄙視或被拒絕於團體活動之外,而他又不善於交往,不在改變中得到提高的話,就有可能進入孤獨、壓抑的境界,從而可能困擾大學四年的生活,甚至影響未來的行為。 大學生由於閲歷較淺,一般都缺乏處理人與人關係的經驗。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他們一方面在本能狀態驅動下渴望融入集體,另一方面他們又習慣於後天養成的惟我的行為模式,有時他們適應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齡人之間那種平等的爭吵、合理的衝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則,因此客觀上羣體包容不了他們;主觀上自己也容納不下羣體。 主要症狀①自我封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對外界的事物不適應或不感興趣,不願與他人交往。②容易衝動:對於身邊發生的一點點小事常會以過激的行為去解決。大學生在校期間人際關係處理得好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身心愉快,從而促進學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現在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處在冷漠、疏遠的人際關係中,他們心情不愉快,有時還產生敵對、憎惡的態度,從而導致攻擊性行為,有損身心健康。

二、 大學生交往障礙的原因

影響大學生交際問題的原因很多,綜合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社會人口政策發展及家庭生活的影響。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這些孩子聚在一個集體裏,會出現中國特色的人口問題。上世紀xx年代以前,中國的家庭不僅存在縱向關係,而且還存在橫向關係。 橫向關係體現為每個家庭基本有兩個孩子以上,鄰里之間的孩子相互串門。小夥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傷掛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們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學會了競爭與合作,形成人際觀念。自從我國實施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後,中國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橫向關係沒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縱向血親(爺奶、父母)帶來的呵護甚至溺愛,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榮譽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後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缺乏坦誠的心態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學了,沒過多久,他覺得宿舍太窄,班級無聊,獨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個來自西北的女學生招來同居,他免費供她吃住,她則每天洗衣做飯,陪他睡覺,説不清是小兩口兒還是主僕關係。這消息傳到了小伍的家鄉,母親覺得孩子鬧騰得太過分,於是打來長途電話興師問罪。沒想到孩子挺着脖頸蠻有理: 你們從小對我嬌生慣養,我又不會洗衣做飯,一個人怎麼生存?。一葉知秋,從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當代校園的新問題。

2、校園環境的影響。大學具有比較開放的學習環境,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吸納多方面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處理不當就會產生矛盾。與中學比,大學的管理模式較為鬆散,強調的是個人的興趣與發展。中學時期住宿比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規律,班主任也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來適應這個環境。大學是走向社會的橋樑,大學生可以與社會人員交往,可以自由上網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聯網。

3、大學生自身因素。大學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最明顯的時期之一,若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確地自我選擇和自我發展,就會影響一生。大學生在校園裏具有較大的自主空間。大學生可以鑽研浩瀚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在廣闊虛擬的Internet空間裏漫遊。糟糕的是迷戀遊戲的同學,在反恐、傳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視同學、朋友、老師之間的人際活動,因為實際的遠不如虛擬的精彩。這樣的大學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會覺得自己不順,甚至對別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際關係培養的大學生,在激烈競爭社會中喜歡單打獨幹,易於自我封閉,不善與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競爭力的喪失。小靈是個文靜內向的學生,以較高分數從鄉下考入大學,剛開始滿懷激情,但不久後發現自己不知道怎樣與別人交流,看着別人開開心心地談天説地,高高興興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她感到心理極其緊張和不安,甚至不願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現,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頭。從認知心理學方面理解,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來自經歷與感受。與他人交往的經歷就像輸入大腦的信息,交往時所產生的感受好像一個軟件包,經過當時的加工處理與實施則組合成文件。像小靈及那些常一個人在家裏的孩子們,中學時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平時極少與他人接觸,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與人交往的客觀環境,缺乏與人語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與人交往的經歷和與人交往的現實感受,因此也就無從形成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這就使得他們在大學校園相對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無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學生交際能力的建議

根據內因主導外因的辯證思想,要提高大學生的交際能力,首先要設立必修課程,以求改變他們的思想;然後,發展針對個體的信息諮詢活動,做到點、面結合。

1、設立交際與心理的專業必修課,進行公開的正面宣傳教育。每個人都有發現別人內心祕密的慾望,一般來説只有敞開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進別人的心裏,主動向別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過程中遇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通過角色置換來看待問題,也許你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時要明白每個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見和按照自己意願去生活的權利,不要強制改變別人,尊重他人,不過高要求別人,以豁達心胸與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來訪,熱情接待,休息時間,切勿大聲喧譁,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開始的。

2、發展心理諮詢服務,提高心理諮詢的作用。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性格日趨成熟與穩定,其價值觀,世界觀基本成型,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觀點,但也可能易趨固執、鑽牛角尖。一些學生雖然平時不願意與身邊的同學交流,

但對心理諮詢卻有一定的需求,他們可能從學校心理諮詢老師那裏得到解釋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條件下,建議學校在計算機網絡上設立採用不見面、不記名的文字、語音同步諮詢服務,以便能使該項工作能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成為學校的現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形成學生、家長與老師的教育合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教育經歷中顯得尤為重要,孩子的情感、認識及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大學生是以寄宿為主,對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並不能及時瞭解,學校和家庭應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溝通,互相配合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baogao/vjn3q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