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報告 >

三下鄉實習報告六篇

三下鄉實習報告六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下鄉實習報告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下鄉實習報告六篇

三下鄉實習報告 篇1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一開始報名參加這次活動是被這次實踐的主題“紅色南樑”所吸引,而這次的實踐地點也正是我的家鄉慶陽,可以讓我更好地瞭解我的家鄉,也可以向老師同學們介紹我的家鄉,還有一點是我可以向學長學姐學習更多我這個專業所涉及不到的東西。

7月8日我們傳媒學院實踐小分隊出發了,坐了一整天的大巴車,經過了好幾次的轉車才到達目的地,可以看得出每個人都很疲憊。我們一下車就扛着行李和設備去了南樑革命紀念館,我們想用攝像機記錄南樑紀念館裏的紅色精神、南樑精神,我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了我們所不知道的紅軍事蹟,也看到了那個時期的生活環境的還原,就彷彿可以看見當時那些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場面,我們對革命先烈們深深的敬仰和欽佩。我們一行人兩天的時間用腳步走過南樑的每一寸土地,這片流淌着紅色血液的土地。緊接着我們去了解了列寧學校,這所學校延續着革命的火種,孩子們用淳樸憨厚的笑容迎接着未來,這也正是我們所傳承的南樑精神,紅色精神。

不知不覺,一週的實踐活動很快就結束了,回顧一下自己在整個活動中收穫很多,在那些紅軍身上,他們樸素的品質是我們必須的學習的,如今是新的時代,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更要堅定住信仰,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繼承偉大黨人的心理鬥志。

這次實踐活動不但豐富了我的社會實踐見識,同時也提高了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自身素質的修養,也讓我樹立起義務服務社會的思想和堅持不懈的勇氣;同時,也讓我更加明確了人生目標,為將來更好的回報祖國、服務社會,這也就是我們這次實踐的真正目的吧!

三下鄉實習報告 篇2

1.實習目的:

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們懷着同樣的夢想參加了這次的社會活動,在活動中我們體會快樂,在活動中我們汲取的知識;在活動中我們深入民心!我們深入農村,瞭解民情。參加暑期“三下鄉”,我真的感到很榮幸。雖然是短短的十幾天,卻是截然不同的體會。

這次我們去的是秦安縣西川鎮王灣村,在這裏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習。實習,一方面,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習,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另一方面,實習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習中學習,從學習中實習。

2.實習內容

三下鄉已經結束已經一個月,回顧那段難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還有成長。對比以前,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變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對我如此慷慨,讓我在付出一點點的時候卻讓我收穫了很多,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而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財富。為了讓我們“三下鄉”這個品牌活動更出色,這次活動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主要內容涉及以下六個方面:

2.1、“法制下鄉、法律宣傳”

我們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發揮我們的特色,根據農村法律普及率低的情況做一些法律宣傳。我們可以通過彩頁宣傳,傳單宣傳,走訪宣傳等。

2.2、法律調研

利用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國家制定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深入實際的調查該地的農民對“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認識。調研主要有三個大的課題:

(一)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保護;

(二)農民工打工難;

(三)農民的維權途徑;

2.3、模擬審判

在農村可能審判案子可能大多適用“簡易程序”,即我們現在所説的“炕頭審案”,所準備的“模擬審判”項目可以讓村民瞭解真正的審判程序,認識法律的威嚴性。為此我們準備了兩個案子,一個民事案子,一個刑事案子。

2.4、支教

在支教方面,我們結合自身的特長,給初中孩子們進行授課,內容有,首先,我們講述我們的大學生活,讓他們更好的瞭解大學校園,促進他們的求知慾。其次,我們將自己成功和學習的的經驗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

2.5、文藝演出

將我們將為為村民準備兩台台晚會節目有印度舞、話劇、獨唱等,以進一步滿足廣大農民羣眾對文化的需求。

2.6、支農

在業餘時間,我們將深入基層,幫助農民幹農活,真正的走進農民,瞭解他們的心聲,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同時也是實習與知識的一個結合過程,是我們的“第二課堂”。

2.7、支持環保,低碳宣傳

當今社會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意識也逐漸在人們頭腦中淡化,加之我們實際行動的破壞,整個地球的環境問題不能忽視,熱愛我們的地球,熱愛我們的家,就讓我們獻出自己微笑的一點點力量,所以我們設計了這次活動。

2.8、電影法律宣傳

通過農村題材維權電影的放映,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是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因素,更是農村法制建設的艱鉅任務,農民的法律意識將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支教、法律宣傳、低碳宣傳、趣味心理遊戲、文娛匯演?、模擬審判……這過程的點點滴滴,我仍然歷歷在目,卻無法用筆一一記錄。每次,當我想起大夥在例會上激烈討論的情景,我滿腔熱情;當我想起在每次活動中大夥忙碌的身影時,我滿懷感動;當我想起學生淳樸的笑容時,我滿盈開心……成長看似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經歷中體會成長。這種成長,何其珍貴!

3.實習感想

從活動進入最後的籌備開始,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團結的力量。我們齊心合力的備課,我們認真的排練,我們激勵的討論。這一切都是“我們”,而不是“我”,團隊凝聚力、團隊合作精神就應該是這樣的。十八名隊員在陌生的地方,面對陌生的人羣,總有眾多挑戰和艱難,但是,當十八個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團結互助,挑戰艱難,這是本次活動的主旋律。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內,我們穿街走户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這些都是在學校裏無法感受到的,在學校裏也許有老師分配説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裏,不會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要知道做什麼,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着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説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的身份。接觸那些剛剛畢業的學長學姐,他們總是隊我説要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間。在這次實習中,我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

回想這次社會實習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了很多社會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裏是學不到的。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沒有工作的機會,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在工作上還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會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句什麼都會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礙,那一切就變得容易解決了。知識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猶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這次接觸的釀造業,對我來説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瞭解,才能更好地應用於工作中。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習,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後我要參加的社會實習,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方面。作為當代大學生,或許真正的磨難只是與我們擦肩而過,並沒有過多的糾纏。大多數的我們一直在安逸的環境下生活、學習。很多東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是在某個遙遠的角落裏,卻有一些人過着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山村裏,面對知識,孩子們露出如飢似渴的眼神;面對生活,農民們展示出與烈日暴雨搏鬥的精神。誰能不為之震憾,不為之動容呢?此次,我們走進山區,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場心靈的碰撞,一種關心,一份感動。

4.結束語

我們是社會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積極走出象牙塔,到社會中去,瞭解國情,服務社會。暑期 “三下鄉”社會實習就是讓我們認識社會、服務社會、鍛鍊自我的有效途徑。這次“三下鄉”社會實習,使我認識了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進一步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我深刻認識到,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學生看在眼裏。所以,我們在教授學生的同時,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老師除了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此次暑期社會實習不但培養了我們理論運用於實際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磨練了我們堅強的意志,也實現了社會實習過程中“服務社會、鍛鍊成才”的目標。記得有人曾説過:一個畢業生是不是人才,一看學歷,二看社會實習經驗。因為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沒有一點社會實習能力,就無法與快速發展的社會接軌。於是有了此次的龍頸行。

一次活動,一個過程,一段難忘的記憶。我想我們的每個隊員在這次活動中都有不少的收穫。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起點。現在,對我而言,這也將是我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在這裏,我將懷揣着這一段美好的記憶,帶着感動與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廣闊的生命長河,投身於以後的工作建設中去!這次實習活動的時間雖短,但它留給我們的啟迪卻是深刻而長遠的,是我們人生道路上堅實的一步。我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習活動,認識了社會,認識到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了自己的學習熱情,我會不斷地調整活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挫折,鍛鍊自己的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今後的工作做好準備。動結束後,我們每個人,都洋溢着笑容,可以看出這次的活動是圓滿結束的!

今後如果有機會,我將繼續參加“三下鄉”社會實習活動,服務我省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祖國的富強作出貢獻。

三下鄉實習報告 篇3

回憶起x月12日到1x日為期6天在徐聞縣下橋糖廠小學三下鄉的日子,總覺得做夢一般,那樣美好,那樣不捨。也許那場突如其來的颱風打亂了我們所有計劃,我們無奈的被迫撤回,但對孩子的喜歡與對教學的熱情卻一直未曾退減。

在三下鄉正式開始之前,對這次的支教活動就有過無數次的設想,每次的集中開會,都會想象着我們支教的情景,這種希翼與期盼真的無語言表。為了更好地瞭解小學生的課堂情況與小學生的課堂心理,我們第一支教組還特地安排了到湛江市第二十小學聽課,同時,再以豐富支教課堂內容,提高學生對語數英及普通話的興趣為目的,我們各科目還編輯了相應的教材,為支教做好充分準備。

x月12日,鬥志昂揚,激情滿懷的我們來到了所支教的小學,在打掃完衞生後,我們開始與住宿的學生聊天溝通,以加快與學生們的熟悉程度。13日上午,我們早早就起來準備開班儀式,各班班主任也在自己的教室等待學生們的陸續到來。在開班儀式響亮的鞭炮聲中,我們的支教生活正式開始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上午的安排課程都是我們第一支教組的課程,各班主任各科任老師都努力的和學生們彼此熟悉,也在課後認真的在辦公室備課或討論各班情況,以將最有趣,最有用的知識帶到生動的課堂中。謎語、小遊戲、唱歌、朗誦等形式都被應用在課堂上,聽着教室傳出來書聲,那種為師的自豪感與愉快感便油然而生。在課後時間,我們也在走廊和學生們講笑話聊天,是這些孩子們,讓我們看到對知識渴望的眼神,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童年,我們一直在被其感動着。

為了提高各個班級間的競爭力,我們還進行了優秀班集體的評比活動,我們隊長、組長與各科組長在上課時間和課後時間進行紀律衞生巡查,以評選出最為厲害的班集體。除此之外,我們還舉辦了一個大型的手抄報比賽,在支教的第三天,我們所準備的30張4開卡紙全部下發完,還不得不到校外進行採購。是的,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的評比與比賽都還在進行着的時候,這一場颱風擾亂了我們以為會如期而至的東西,但我們依然很感謝學生們的熱情。

x月16日的這個晚上也許是我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我們艱難的做出撤離返校的選擇後,開始了長達一個多鐘的電話聯繫家長,各班主任及科任老師都在拿著名單通知家長第二天接走學生,直至確保所有學生家長都接到通知了大家猜撤離辦公室。我們不知道學生如何得知我們要撤走的消息,那天晚上,好多學生都在宿舍裏畫手抄報,説是要作為禮物送給我們。那種感動,真的是刻苦銘心的。

x月1x日上午,在簡單的結業典禮後,學生們陸陸續續的被家長接走了,看到孩子們哭紅的雙眼與辦公室裏滿桌的手抄報,大家那種不捨愈來愈強烈,以至於好多人都哭了。

三下鄉結束了,我們學了很多,也感概很多,這次的實踐經歷將成為我們大學四年裏最美好的回憶。我們也許會慢慢忘掉很多實踐中的細節,但我們會永遠記得,曾經有那麼一批學生,讓我們很為之感動。

三下鄉實習報告 篇4

xxxx年7月我校團委組織了為期一個星期的大學生科技興農服務團“三下鄉”赴xxx社會實習活動。此次活動的主題是“勇擔強國使命,共建和諧家園”。

一、xxx基本概況:

xxx族自治縣地處臨滄西南部,跨東經98°52′~99°43′,北緯23°04′~23°30′之間。北鄰耿馬縣、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縣,自治縣相連,西南與緬甸接壤。距雲南省會昆明市876公里。縣境南北寬47公里,東西長86公里。國境線長147.08公里。地勢呈北高南低,境內羣山連綿,山谷相間,河流縱橫。山地海拔大都在1000~20xx米之間。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有煤、鐵、鉛、銀等礦產資源。全縣森林57萬畝,植物以常綠闊葉林和雲南鬆為主。有野生亞洲象羣、孟加拉虎、金錢豹等珍稀野生動物。

這個神祕的地方有3500年曆史的古崖畫;有由奴隸社會直接跨越現代文明社會的原始村落;有位於xxx西南角的中緬邊境中段佔地50887公頃的雲南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的南滾河自然保護區;勇敢之精神的百年情侶董棕園林等旅遊景區。

xxx有“崖畫之鄉”、“動物之鄉”、“歌舞之鄉”的美稱。其中,木鼓舞、甩髮舞正真體現了中國當地的文化的內涵,他們同樣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

甘蔗、茶葉、煙草、橡膠其主要的經濟支柱,水稻、玉米是其主要得糧食作物。

二、主要實習活動

1、xxxx年7月13日上午我們還舉行了一個出征儀式,在儀式上唐瑩副校長給我們做了出發前的鼓勵併為我們送行。自坐上校車踏上征程那刻起我的心就非常的激動,一路上激動的心情讓我們説説笑笑,歌聲、笑聲充滿了整個征程。一路的感受與我平時回家卻是完全不同啊!當晚6:00多鍾我們便到達了臨滄市區,這個美麗而寧靜的小城鎮是我倍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家鄉的城市是如此之美麗、空氣是如此之清新父老鄉親是那麼的熱情,晚上我們便入住這美麗而寧靜的城市。

2、xxxx年7月14日我們離開臨滄經過一路的顛簸來到了xxx勐省鎮。用完午餐我們在集市上開始了科普宣傳和文藝演出,給這偏遠的當地的同胞帶來了快樂,帶來了點滴的農業知識。這裏的農民大部分都沒有接受過教育,很多農民正是這樣而對我們的宣傳心存疑惑不敢接近,還有很多當地的同胞根本就聽不懂普通話這樣便造成了溝通上的障礙。然而要改變這種落後的局面最需要的就是教育。

3、xxxx年7月15日上午我們到勐來鄉進行科普宣傳和文藝演出,在演出的過程中我們與村民互動交流,我正真的看到了當地的熱情奔放,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倒出了對我們的歡迎,他們真切的希望我們常到佤山做客,佤山的大門永遠向我們敞開着,他們真切的希望能給他們帶去更多相關農業的知識能給他們帶去更多的快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幾位當地的同胞表演節目的時候,我同樣看到了齊文化的多特和生後。教授在諮詢台給他們講解了許許多多得農業知識,渴求知識的他們真心的希望將所有相關的農業知識帶回家去,以求發展。

吃過午飯,在當地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班考名句班考民居、百年董棕林和千年古崖畫。

進入班考民居,我們深入農户調查,首先看到的是他們獨特的建築。據説這是一個直接由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現代社會的村落。過去,村裏的人便是住在附近的高山上。村落的建設正是新農村建設帶來的,也體現了當地領導了良好決策。村落依然保留着原始當地的風情,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才智創造着財富。織布是當地的一項手工藝也是其原始文化的一部分,村落裏每家每户都在織布,從棉線紡織、染色織布到成品的製成都是自己智慧的結晶,簡單的工具能夠製作出漂亮的工藝品,真是叫人讚不絕口啊!

參觀完民居通過一座長長的小橋,我們看到了屹立在陡坡上的百年董棕樹。即使山高崖陡但董棕樹依然是筆直的從不彎曲,這正是當地的同胞正直、勇敢、向上的精神象徵。那長長的橋廊下種着當地的經濟作物之一甘蔗,他們在農民伯伯精心的培育之下正在茁壯的成長着。那裏還放羊着上百頭野生牛,它們個個戴着自己的標識,這xxx人民的進步體現了他們以誠信為本的精神。

在濛濛的細雨中,我們又來到了具有3500多年曆史的古崖畫遺址。上面的圖案雖然有些已模糊,但是我們依然能夠看清楚其所反應的內容。令人疑惑的是這樣久遠的歷史雖然已過去上面的圖案依然存在,這究竟是用什麼顏料繪製的呢?這也充分的展示了祖先的智慧。由於祖先們不懂得文字於是用一些簡單的圖案記錄了他們的農耕文明、歷史文化等,這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崖畫,為後人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4、xxxx年7月16日一大早離開xxx縣城,經過一路顛簸我們來到了具有光榮歷史的班洪鄉,20世紀30年代這裏發生過震驚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可是由於傾盆大雨我們又沒有帳篷中途於是中途停止了活動。這裏人民的熱情然我們久久不願離去。

然而,時間卻不允許我們我們在此處久留,在難捨難割之中我們來到了與緬甸僅隔幾十公里的忙卡小鎮,這裏是橡膠生產基地。在鎮政府歇息了片刻,在當地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xxx的海拔最低點最低點處南臘區芒卡壩146號界樁。據當地的領導介紹這裏的農民最渴求的是知識,這裏的文化素質很低,他們自去年以來才開始實行普九工作,由於貧窮所以很多孩子失去了上學的機會。

晚上,我們便在該鎮一個簡陋的教室裏與當地的領導和農民共同歡樂。用我們的歌聲、舞蹈給他們送來了親情的問候,鄉親們的積極參加正是表現了他們熱情、豪放與好客。

5、xxxx年7月17日我們返回縣城,沿途參觀了翁丁原始村落。解説員給我們解釋説翁丁的“翁”為水 “丁”為接,“翁丁”意為連接之水。該地有幾條小河相互連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縣城30公里,屬勐角鄉管轄範圍,共有98户人家,400多 人。因為該村到目前為止還保留着許多佤家的傳統習俗和信仰而稱之為原始村落。我們走訪了村裏幾家農户並與他們交談。

解説首先帶我們來到寨主家,參觀當地的建築風格。有的同學還請寨主給他們取當地的名字。

解説員還帶我們參觀寨樁並且給我們講解了當地的圖騰崇拜寨樁。寨樁是佤家的一種圖騰崇拜,一般位於寨中央的打歌場,代表着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最高的那杆是用龍竹製的幡杆,頂部有幾圈竹篾做的飾物,上部故意插些刺刺的篾條頭子,這既是飾物,又是避邪的物器。篾圈下面,有一尺長的木船,代表着一帆風順,木船下面,有一條木魚,代表年年有餘,有船就有水,有水就有魚,這預示着全村風調雨順、萬事大吉。幡杆旁,是棵人高的木塔樁,雕刻極粗獷,全是用斧頭砍鑿成的,塔身被生石灰刷過,潔白如銀,木塔上還刻了一些特殊的圖案,有圓點、方塊、三角塊、條塊,分別代表世上人間賴以生存的天地山川和一草一木。木塔幡杆旁,還有一個木樁,頂上釘了個木盆,這是賧佛用的木盆。杆腳下有個鵝卵石代表着寨心。每逢節日吉慶還要在竹杆上掛一條五尺長的白布幡。這時,家家户户都帶着食物來供奉寨樁,寨樁周圍堆滿了食物,插滿了許多祭鬼神的小三角旗,然後,全村老老少少圍着寨樁載歌載舞共慶一年的豐收,乞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等。翁丁的寨樁充分説明了佤家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追求,堅信自己的傳説,寄託了一種美好的願望,寄託着一種誠懇的期盼和追求。

三下鄉實習報告 篇5

放飛你的夢,不怕山高;勇敢做自己,現在回憶起小孩子的點點滴滴,心裏有欣慰、有心酸、也有擔憂,百感交集的滋味湧上心頭。

有一天中午放學後,遇到兩個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們躲在學校裏不回去,學校不允許學生中午留校,問他們吃飯了沒,他們又説不吃中午飯,爸媽都不在家,經常都要去同學家解決……於是我跟隊友就去廚房給他們裝了一些飯菜和他們一起吃。當時我想,可能三下鄉的過程我們不會完全根據某些特殊要求去完成很好,去為了爭什麼優秀隊伍而賣力,但是一定會竭盡所能去做好組裏面的事情,去多接觸小孩,瞭解他們的內心。而且,用心去跟學校裏的孩子交流,收穫的或許才是我們團心傾民樂實踐隊真正的三下鄉意義,同時是我們作為師範生一直要去努力的方向。更有甚者,很多孩子都是家裏父母在外,只有年老的爺爺奶奶在家,也照顧不了孩子那麼多,留守兒童問題是很值得我們去關注的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

還有個比較感動的小片段,語文課一時間想不到説什麼,就在課堂上説着初中的一些知識,看見一些小孩趴着睡覺,可能不喜歡聽吧。下課了他們説:“老師你講得很好!可是我太困了,但答應了老師來上課,不能騙老師的。”真的被感動到了,以前覺得是那種喜歡和老師作對啊頂嘴不聽課啊的那種學生,其實還是很乖很聽話。小朋友都很單純天真善良,不能用有色眼鏡或者被一些先入為主的想法認定他們是怎樣的人,就偏愛那個或者怎樣。都是好孩子,需要好老師的指引,祝你們健康快樂長大。

下鄉的十天,我們教民樂小學的學生唱第一課和奔跑,學校裏一天到晚都是循環這兩首歌。一開始被它們轟炸到崩潰,到了文藝匯演那一天,每一首歌都聽出了不同的感覺——“隨風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閃電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裝進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遠航。”每當這幾首歌響起,心中都有不同的想法。回去的那一天,很多學生叫我們簽名,還有説要給我們拿行李,説真的,很不捨得他們,之前的對三下鄉的辛苦和抱怨全都一掃而空了。

相同的陽光,相同照耀;每一次鼓勵,温暖懷抱。説遺憾的事,其實也有,就是感覺這十天裏跟小孩子的交流太少了,還有跟隊裏的好多小夥伴都沒怎麼説話,可能是自己本來不怎麼善於説話吧。原本自己是四年級的班主任,卻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做——看着換娣跟四年級的小孩子這麼熟,二年級的孩子直接叫大剛小白兔,還有黑板上寫滿了對五年級少佳班主任的祝福,還有三年級孩子對賀龍班主任既敬畏又愛戴,自己只能一天到晚躲起來畫海報,多多少少會有些遺憾。跟隊裏的小夥伴認識得還不夠,但是憑着那份永遠存在的信任,希望有機會我們能一起出來玩,或者集體回訪基地!

隨風飛翔有夢作翅膀,敢愛敢做勇敢闖一闖,哪怕遇見再大的風險再大的浪,也會有默契的目光。每一個人心中都用一個夢,都在向前奔跑着,我跑到了三下鄉這個點,遇到了不同的人。然而青春沒有終點,為此我仍會繼續向前,為自己日後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而努力。同時,我們也應該繼續關注山區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及留守兒童問題,一起為着改善他們的條件狀況而努力。

時光不老,我們不散。三下鄉基地回訪時我們有緣再見,再一次和學生一起唱第一課和奔跑,好嗎?

三下鄉實習報告 篇6

進行了為期9天的支教活動。被安排擔任六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這個暑假。剛開始我覺得有點壓力,畢竟我面對的已經畢業的六年級升初一的學生。由於期間有颱風的阻撓,不得已得把兩天的課程取消了很多學生都説,老師可不可以補回被颱風“吹”走的課啊。想再為他多上幾節課,但是沒辦法,還是要服從我隊的安排。

9天的時光雖然很短暫但是卻收穫很多。雖然我住的條件不是很好,很慶幸自己加入了這個團隊。也不算很差,這也能夠鍛鍊到生活自理能力,有空去幫阿姨洗洗菜,飯後收拾盆子。都很團結,互助,共同的工作中,一起克服困難,增進了解,增進友誼。

孩子們有些靦腆,一開始。對於我這些初次見面或者見過一次的大哥哥大姐姐們有些拘束。可是身上的朝氣和渴望是無法遮掩的學生們從見面會的不肯靠近,與我互相嬉戲打鬧,再到臨別的依依不捨,這個過程記錄着我之間的情誼。

雖然天氣很熱,每天晚上我幾乎都呆在教室(睡覺的地方)想着這時候我好多朋友都在家裏吹着空調玩着電腦,多麼閒適開心!而我教室裏,吹着我只有幾台電風扇,説真的還真挺艱苦的二十幾個女生擠在一個教室裏,沒蚊帳、沒牀,大家打着地鋪,席子緊靠着席子。幾乎每天早上都是冷醒的最不幸運的有很多飛蛾,結果我中招了皮膚爛幾處了但是當我看到那一雙雙清澈的大眼睛,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剛開始時,第一節自我介紹中發現孩子們不敢大膽表現,明顯缺少自信,美好的時間總是短暫的一眨眼9天就過去了支教的生活很充實。於是和同學們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培養他自信,努力讓孩子們有一個輕鬆快樂的暑假。

鍛鍊一下自己。當我第一次踏上講台,有幸自己也能親身提前體會一下做教師的滋味。沉着地看着台下幾十雙求知的眼睛,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彷彿又出現了當年自己讀小學的那一幕幕…課堂上大多數學生的主動性還是不夠高,有的同學甚至不肯站起來回答問題,有些同學愛開小差,喜歡説話等等問題,這都需要我想出一定的對策去解決的每次上課,都會有老師在教室後面聽課的而我沒上完課也都會向聽課的老師瞭解自己上課的優點和不足,以便改正,提高自己的師範技能。

只做了9天的教師,雖然這只是一次實踐活動。但我知道我肩上的擔子並不輕,要上好每一堂課,讓這些調皮的學生對我上的課感興趣,這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況且是對於我這幫自己還是學生的老師,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但也是快樂的畢竟和這些孩子年齡本來相差不大,支教的日子裏雖然很辛苦。就像他哥哥姐姐一樣。會在課餘時間和我聊天,或放學後留下來和我幾個老師聊天,唱歌,會和我説他心裏話。不禁讓我重新體會到孩子的純潔真誠,也讓我忙碌之餘、放鬆之瞭解到自己的不足…

可是竟然就這麼像認識許久的親人般捨不得分離。一大早就回學校幫我打掃好校園的衞生,即使我那時馬上就走了也許今後都不會再見面。幫行李,和我拍照留念,特別是走之前班裏的幾個很熟的女生還來送我陪我聊天。走之前也有很多我不是教的學生一直問我要照片、要手機號、要Q號,不停地寫留言,簽名。一直説着老師可不可以不要走不要走…叫我有時間記得要去看看他

心裏也是一陣難過。但別了依然相信,即便是現在當翻開同學們寫給我信還有那些小禮物時。以後有緣再聚…..再説現在網絡時代,聯繫不是問題。

三下鄉活動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結束了大家帶着一份感動與思考起程,隨着時間的流逝。想想我分別的那一幕,想想我與學生共同度過的那點點滴滴,想想我隊友們留下的足跡,想想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真的為我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經驗和收穫,也是這片天空下不滅的回憶,這將成為我人生的一筆財富,值得我永遠珍藏。三下鄉就是要我這些大學生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來與實踐相結合,讓我實實在感受鄉情,知道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並要在實踐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並認識自己的不足,這就要求我更加努力去學習和充實自己,去更好地為以後為人民服務作好準備,這才是三下鄉的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baogao/qm83k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