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報告 >

體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體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接地氣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學畢業前大家都要寫畢業設計,在做畢業設計之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好開題報告,優秀的開題報告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體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體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體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

一、本課題的依據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學科體系的構建已經完成。綜合實踐活動課已發展成為一門有着完備的理論體系,明確的培養目標和科學的運作方式與方法的獨立學科。然而,綜合實踐活動畢竟又是一門與多個學科在培養目標、運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與相似點,並以多學科為載體和實施途徑的新興的交叉學科,所以,綜合實踐與不同區域,不同教學資源條件下的多學科實踐活動的整合將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體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學校的必修課程,體育課及與其相關的體育活動為大多數中小學生所喜愛,具有較廣泛的羣眾基礎,同時這些相關的體育活動又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羣體活動為主要活動形式,因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羣體性和社會性。事實上,隨着素質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廣大體育教師們的共同努力下,與體育相關的實踐活動已佔據學生個體實踐活動的重大份額,特別是後奧運時代人們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和廣泛參與更是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社會實踐的舞台。體育學科教學與學生的體育實踐活動已經呈現出一種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係。然而,我們又不能否認學生們的體育實踐活動畢竟處於一種自發的盲目的狀態,作為一種有着完備的系統的理論為依據,有科學合理的運作模式為依託,有明確的活動目標,具體的操作方式與方法的系統化、規範化的活動形式尚不夠成熟,尚待進一步深入實踐和系統研究。《綜合實踐與體育課整合策略研究》課題研究的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兩學科在培養目標、學科性質、特點、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點達成兩學科的有機融合,使體育課與社會綜合實踐課課程資源實現最優化配置,達成兩學科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整合目標:一方面使綜合實踐課藉助體育實踐活動這個載體實現綜合實踐課相關的課程目標;另一方面又使廣大中小學生藉助社會綜合實踐這個平台,把有限的體育課教學,向廣泛的校園羣體活動領域和無限的體育社會實踐領域延伸,使廣大學生獲得更多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空間,在達成強身健體益智目標的同時,關愛生命、關注健康,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的人生觀、世界觀得到培養,以創新精神、合作和競爭意識為主導的體育實踐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和發展。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一整套為學生的體育實踐活動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體育教育教學與實踐的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和鍛鍊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解決農村地區學校體育實踐活動開展所遇到的難點問題,使之更好的為新課程改革服務,以成為當前學校體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二、本課研究的條件

課題的保障條件(課題組負責人及成員的學術水平、完成課題的條件等)

1、本課題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楊國華(體育教研員)、賀永軍(綜合實踐教研員)兩位學科專家的大力支持,他們將為課題研究提供重要的學術支持。

2、近年來,我縣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的長足發展,學校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為學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課題研究佔據大量內容詳實的文獻資料;課題組的絕大部分成員,來自體育及綜合實踐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相應的課題研究經驗,他們熟悉課題運作方式方法,能夠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備從事本課題研究的能力和條件。

3、課題組長,中學高級教師,師大體育、政治雙本科學歷,曾於2007年在長春接受過省級綜合實踐活動培訓。該同志是我縣省級骨幹教師,我市中學體育學科帶頭人,省、市體育“十佳”教師和我縣教師進修學校體育教研員。他曾任實驗小學、靖宇三中體育教研組長,具有二十餘年的體育教學、校內外羣眾體育活動組織、學生課餘運動訓練的經驗和主持(或參與)多個省市體育教科研課題研究的經歷,他的教學論述和文章有十餘篇在《中國學校體育》、《吉林教育科學》、《吉林體育科學》、《白山教育》等國家級、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和能力。

4、進修學校對課題研究極為重視,校領導親自參與課題研究,他們為課題研究提供充足的資金,設備、人員和時間保證,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導和財力物力支持。

三、本課題研究的問題

(一)對體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必然性研究;

(二)對體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可行性研究;

(三)對體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四)對整合效果評價的研究。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方法內容和創新之處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1、形成關於農村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的知識體系,豐富體育綜合實踐課的課程內容和結構。

2、形成體育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綱要,形成關於體育綜合實踐活動方式方法的系統表述。

3、指導中小學生的體育實踐活動,有效地促進農村中小學生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是:

(1)運用文獻研究的方法論證體育與綜合實踐學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運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探索綜合實踐與農村學校體育學科整合的具體方法和策略;

(3)運用實驗的方法論證和檢驗學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後的結論。

(三)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站在促進廣大中小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的高度,以開放的胸襟,前瞻的眼光,積極的態度,立足於本地區體育教學與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現狀,以兩學科所具有的共性為切入點,謀求兩學科課程資源的整合,使之實現最優化配置,最大程度地發揮整合優勢,最終達成兩學科共同具有的學科教育目標。

突破學校體育重體育課教學輕學生體育實踐活動的現狀力圖通過與綜合實踐學科的整合,構建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科體系,引領農村地區中小學生體育實踐行為,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提升活動質量,使之真正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的延伸和補充,發揮在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學科教育目標。

五、本課題的研究階段

本課題計劃以兩年為一個週期,共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

(1)深入學習總課題相關文件,確定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子課題,完成課題申報工作;明確課題研究基本方向和重點內容,制定課題研究的實驗方案。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人員分工。成員包括,學校相關領導、綜合實踐教研員、體育教研員、實驗校綜合實踐課教師、體育教師以及其他相關統計和信息技術人員;組織開題會議。

(3)組織實驗教師的培訓,使參加課題研究的領導和實驗教師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思路和方法;

(4)蒐集和整理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文獻資料。籌措課題研究必須的資金,購置必備的體育實踐活動所需器材,印製各種調查表格。

(二)實施階段

(1)確定實驗學校、實驗教師和實驗基地,對實驗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和體育活動的基本情況、實驗班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及體育實踐活動原始情況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

(2)組織各實驗學校、實驗班級和學生的體育綜合實踐活動,對實踐過程獲得的理論認識、方法和經驗進行整理歸納,在科學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得出初步結論。

(3)通過實驗的方式論證和進一步完善綜合實踐與體育課整合的策略,形成相關理論。

(三)總結階段

(1)系統歸納和總結綜合實踐與體育學科整合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寫出課題研究的成果報告。

(2)整理有關實驗的相關資料,完成課題的迎檢、驗收和結題工作。

(3)進行課題研究成果的進一步推廣和轉化。

六、本課題擬定研究成果

1、形成關於農村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的知識體系,豐富綜合實踐課的課程內容和結構。

2、指導中小學生的體育實踐活動,有效地促進農村中小學生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和諧發展。

3、形成體育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綱要,形成關於體育綜合實踐活動方式方法的系統表述。

體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2

麻田中心學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六年學制,是江西省摔跤後備人才訓練基地。《在農村小學開設摔跤運動特色課程的研究》是我校向江西省基地辦上報的省級小學體育課題。該課題於20xx年12月立項,歷經近2年多的研究。兩年中,我們以摔跤運動為依據,圍繞此課題所藴涵的主要目標“培養低段學生音樂節奏感”進行實踐研究,已完成各階段的實踐與研究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課題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一、課題背景

1.從新課標理念分析

體育課程標準中闡明,小學體育的課程價值是從四個方面體現:1.增進身體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4.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摔跤是一項重競技運動,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質,積極進取、勝不驕敗不餒,健康快樂的心智。從身體上與心理上兩方面結合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基礎。

2.從學生現狀分析

目前體育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特長的培養,壓抑學生的個性發展,採取一種標準,一個規格,“一刀切”“齊步走”的方法來對待學生的體育學習,忽視甚至壓抑學生的體育興趣與體育特長的發展。在傳統教材上,以傳授競技運動技術為中心,以技術達標為目的,忽視全面鍛鍊學生的身體,忽視體育知識和健身方法的.學習及終身體育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學校沒有按照國家體藝2+1的要求進行教學,沒有充分重視體育給學生成長帶來的益處。

3.從研究狀況分析

在國內同類課題中,有關體育方面的課題有不少,但是針對單項摔跤運動研究的課題不多。我校《在農村小學開設摔跤運動特色課程的研究》是有關如何在學校開展摔跤運動,發揮摔跤運動育人功能的研究。近幾年,隨着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各地各校都開設了多元化的特色課程,在研究農村小學特色課程方面都有不錯的成果。但是,在如何將摔跤運動發展成一所學校的特色課程方面還沒有發現有系列的研究,也沒有形成相應的理論體系。摔跤是一項重競技運動,對學生的成長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校就想在理論和實踐中去探索出摔跤課程的意義。

二、理論依據

在小學體育的各項工作中,必須轉變教育思想,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打破千人一面的單一局面,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儘快適應目前課程教材改革的需求。體育老師不僅要鑽研教材,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了解青少年兒童的解剖生理特點,心理髮展的基本特徵,重點應瞭解自己傳授的年級,班級學生的個性特徵。在掌握全體學生的共性的基礎上,深入瞭解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如體型,體重,個性心理特徵。採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體教學中給學生以足夠的自主權和自由度,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品質,而對不良品質及時糾正,使學生的個性不斷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參加體育活動中,人不僅要投入較高的體力和技能,而且要求有智力,情感和行為的參與,需要反覆持續的努力,向各種困難作鬥爭,可以培養頑強,果斷,堅毅和奮力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這些個特徵都是未來社會發展所必須具有的。

三、研究目的

1、開發、優化“摔跤”課程資源: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開發、改造、優化摔跤課程教育的資源。

2、鍛造“摔跤”教師,一支具有“摔跤”精神特色的教師隊伍,就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較強的團隊精神,不畏艱難的品質以及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

3、培養“摔跤”學生:我們的研究目標決不是指少數人或部分人具有某種技能和本領,而是指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智能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和交往素質的全面提高。在延展自己的摔跤特長,發展自己的個性的同時使學生在文化知識的得以牢固掌握。在提高運動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和諧的健康發展。

四、研究內容

1、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機制的研究

即摔跤訓練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內容;有計劃、有教案、有記錄、有考核

2、構建“一三一”體育建設體系的研究

即一種體育文化氛圍;三條建設途徑——體育特色學校物化環境建設、體育訓練活動環境建設和體育特色課程環境建設;一種體育素養——指在體育活動的感染與薰陶下所形成的勇敢、頑強、剛毅、果斷、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以及靈活、機智、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和自我調節能力

3、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通過對學生的摔跤知識和訓練的培養和薰陶,形成的勇敢、頑強、剛毅、果斷、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以及靈活、機智、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和自我調節能力

4、整合摔跤教育資源、編寫摔跤技能教材的研究

摔跤是一項運動,在本地適合學生學習和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可以説是幾乎沒有。因此,學校應儘可能的整合教育資源,開發出適合學生使用的教材。 針對學生的體能發展特點,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

一、二、三年級:挑選或編寫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知識,在實踐中做到在遊戲中學習知識,注重興趣的培養。

四、五年級:挑選或編寫能夠提高學生的素質的教材,及摔跤基本功的知識,注重發展學生的素質及興趣的保持。

六年級:挑選或編寫摔跤技術性較強的教材,讓學生掌握一般的技術,注重摔跤實踐的運用。

五、研究方法

1.調查法: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個體調查、訪談等方式對學生體育興趣進行調查並分析研究。2.行動研究法:即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最終探索出學校開設摔跤特色課程的有效方法,積累豐富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這是本課題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文獻研究法:通過廣泛查閲相關文獻,綜述論證,學習、借鑑和運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保證本課題研究定位準確、方向正確。

六、課題實施步聚

(一)組建課題研究機構

學校長期以來重視教科研,並由學校教務處指導和協調課題研究,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小組,健全了體育課題研究組織機構。

1.成立了以朱志輝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對課題研究工作實施全程管理。

(二)課題研究的階段步驟

本課題實行分段進行研究,定期彙總。課題研究的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1、成立課題組,制訂課題方案,明確任務

2、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機制的研究

3、編一套摔跤操

4、邀請省、市摔跤教練邀請定期對全體教師進行理論知識講座,讓教師對摔跤與教育教學形成特色模式的思想上提高認識,並有足夠的理論保障。

5、完成第一階段實驗報告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1、構建“一三一”體育建設體系

2、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3、整合摔跤教育資源的研究

4、開發校本教材

5、公開課課例研討

6、完成第二階段實驗報告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1、對實驗數據、資料進行分析,並完成分析報告

2、將教學過程中的資料、教案等進行歸檔、整理

3、完善校本教材

4、公開課課例研討

5、完成結題報告

(三)課題研究的實施策略

1、立足學校校本課程,搭建師生展示平台

以省體育局局長劉鷹題寫的“體教結合,培養人才”八字為辦學目標,立足校本課程研發、打造摔跤傳統學校、構築師生幸福樂園之路,確定了“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體,以教育科研和體藝教育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模式。按照“一體兩翼”的素質教育發展模式,在校本課程的拉動之下,根據每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全員參與到摔跤、乒乓球、舞蹈、書法、英語、手工製作、音樂、田徑、籃球九個校本課程當中。這樣學生學習興趣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得到了滿足,老師也品嚐到了課改的樂趣。

現在每天下午4:00—4:30走進麻田小學校園,豐富多彩、陽光動感的校本活動課堂就會呈現在大家眼前。極大的激活了師生創造的潛能,全面實現了課程開發和學習方式轉變的“雙贏”,培養了一大批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學生。

2、積極促進摔跤項目優先發展,狠抓科學訓練培育優秀人才

體教結合的主要目標是培育全面發展的體育後備人才,而科學的訓練和管理是學校辦好高水平運動隊、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的重要保證。麻田中心小學通過“四個到位”管理措施,高度重視摔跤科學訓練和管理工作,切實提高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多方來協調----人員安排到位。學校建立健全了摔跤傳統項目工作的管理體制,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學校教務處、德育處、總務處、體育教研組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機構,嚴格按照《麻田中心學校摔跤傳統項目實施方案》要求,確保大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實現了領導管理到位,班主任組織到位,教練指導到位,安全檢查到位,學生人人蔘與到位的良性管理體制。

納入課程表----時間調控到位。把每天上午、下午的大課間活動和體育課兩節連堂的安排納入學校的課程表與作息時間表,確保了專業隊每天的訓練時間。現在,每天上(下)午各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每次80分鐘的體育課,每天4:00—5:30的專業隊訓練都開展的井然有序。

每天有重點-----內容設置到位。學校根據申報省級摔跤課題方案以及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制訂了較為合理的學期總活動計劃、周活動計劃和每日各班級專業隊的具體安排,編寫了摔跤校本教材。按照教材一、二年級安排最基本的柔韌性練習與遊戲;三、四年級學習基本動作;五、六年級開設實戰與摔跤舞課。活動內容設置到位,並把具體安排表發給各指導

老師與班主任,做到師生一目瞭然,心中有數。

④活動更規範----組織形式到位 。學校的年級、班級之間比賽每月25號舉行,其形式多樣,既有班級、年級之間的摔跤操,集體基本功團體對抗,又有隊員之間的個體比拼。每年6月份的校園藝術節、10月份的運動會,摔跤是必須進行的規定項目,現已成為我校競技場上的亮點與特色。並且學校的摔跤舞蹈多次參加省、市、縣的文藝演出,獲得教育系統、體育系統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體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3

筆者作為一名一線體育教師、學校教科室主任,近兩年帶領區、校體育教師成功立項並結題50餘項,本文將以《美國SPARK體育課程理念在我校球類單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為例(下文簡稱《SPARK應用研究》),淺談一下體育小課題開題報告撰寫的格式與注意事項。

一、課題開題報告的內容

一個完整的小課題開題報告應當包括八個方面,即: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完成讀書筆記與研究成果的具體時間安排;學校意見;縣教育科研主管部門的意見;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審批意見;個人課題信息與結題意見。其中的前四項內容需要課題研究者詳細的、有條理的、真實的填寫,後四項為教育主管部門填寫。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這一部分包括三個方面:研究的背景意義、核心概念、所要解決的問題。

1.研究的背景意義

在這一板塊研究者應當交代清楚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通過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對研究者本人或者他人有什麼樣的幫助,研究者進行這項研究的範圍。如《SPARK應用研究》的背景意義:體育新課程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將近10個年頭,在教師的參與意識、教學實踐創新以及教學研究氛圍、學生體質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存在着教學實踐與新課程改革理念之間的落差,部分教師消極應對,導致學生喜歡球類運動,但不喜歡上球類體育課等問題(研究原因)。為此,通過全面瞭解我校體育課球類單元教學現狀以及分析SPARK課程理念,發現目前我們的球類課存在的主要問題和SPARK課程中球類課教學的方式方法,並從實際的角度提出運用SPARK課程理念,創設本土化的SPARK球類課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更好的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研究價值)。本研究將以何橋中學全體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範圍)。

2.課題的核心概念

每個小課題表述中所用的詞或詞組,有一部分是常量即一個不變值的概念,如地名、人名、學校名等,對於這些研究者不需要再做具體的解釋,它們已經確切地表達了所指的對象。研究者只需要通過查閲資料準確的闡明所要研究問題中包含的一些比較生僻的、容易混淆的關鍵詞,如《SPARK應用研究》需要向大家闡明什麼是SPARK課程:SPARK課程(Sport,Play,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即兒童運動、遊戲和娛樂活動)。SPARK課程最初是為“防止兒童的身體活動和體能發展水平降低”這一社會需求而設計的課程,是以追求“健康第一”為理念的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新性在美國一線體育教師和廣大學生中深受追捧和熱愛。SPARK課程是在不斷的實踐、反思、完善、創新的過程中,歷經20多年在7所學校反覆試驗。在體育課上學生的運動能力、心肺耐力、運動技能的發展、學習成績、肥胖症的減少、課程內容和教師行為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

一般課題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甚至還含糊不清,需要進行分解。研究者需要闡明在本課題整個研究的過程中具體需要解決的問題,即通過對本課題研究的方方面面進行分析,將其分解成為一些小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小問題的各個擊破,達到解決本課題所研究問題的目的。

如《SPARK應用研究》這一小課題的總體研究目標是:構建新課改背景下具有本土特色的SPARK體育球類教學模式。那究竟如何分解呢?研究者首先應當清晰的瞭解本校球類單元教學的現狀以及SPARK體育課程的基本理念,即這一問題的背景;其次研究者根據這一現狀探索本土化SPARK體育球類教學設計;最後研究者根據學校現狀及新的教學設計探索有效組織和實施本土化SPARK球類教學的策略,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逐個解決,本課題研究目標也將迎刃而解。比如,《SPARK應用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

(1)瞭解我校體育球類單元教學的現狀。

(2)瞭解SPARK課程的理念與課程實施要求。

(3)探索基於SPARK理念的中學球類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4)探索基於SPARK理念的中學球類單元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1.課題研究的內容

課題還沒有研究,我如何知道研究的內容呢?其實這裏有個竅門,在第一部分第三板塊我們已經闡明瞭課題研究過程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不就是我們研究的內容嗎?具體怎麼撰寫?大家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每一個所要解決的問題都是一個動賓短語:瞭解某某、探索某某,將它們轉化為研究內容,即去掉前面的動詞,後面加上“研究”二字。如《SPARK應用研究》的研究內容為:

(1)我校球類單元課程教學效果的調查研究。

(2)美國SPARK課程理念與課程實施要求的研究。

(3)基於美國SPARK理念的球類單元教學活動設計研究。

(4)基於美國SPARK理念的球類單元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研究。

2.課題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務達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徑、技術、手段或操作規律。選擇正確的研究方法會提高研究的效率,提高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如果選取的研究方法不正確或不恰當,往往會導致研究結束還不能説明研究的問題,一切要從頭再來。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很多種:文獻資料法、教育觀察法、教育調查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闡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的時候,需要詳細闡述針對本研究使用這一研究方法的具體做法。然後如《SPARK應用研究》的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課題實施啟動以前:認真學習閲讀關於SPARK課程理論的書籍雜誌,搜尋各項資料,借鑑成功經驗,提出理論依據,使本課題的研究獲得豐富的理論支撐。

(2)調查研究法:課題實施啟動初期,通過對學生關於球類體育課的問卷調查以及對學生和教師進行訪談,發現當前我校球類體育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

(3)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然後在SPARK體育課程實踐中採用觀察、發現、調整、分析、獲取自然真實有價值的研究信息和資料,通過對校本化SPARK體育課堂的評價,尋求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力求以清楚的數據、科學的論證,提供事實性材料,評定前階段工作,啟動下階段工作。

(4)課例研究法:課題研究中期,收集和積累典型的SPARK球類體育課課例,然後寫出課例研究報告。通過對特定課例的分析,改進研究方法,歸納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績,探索SPARK課程理念在我國農村中學體育球類教學中應用的方式方法。

(5) 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積累過程性研究資料,並及時組織全校體育教師交流和分析,反思校本化SPARK球類課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討解決的方法,並及時總結經驗,推廣好的做法,同時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修改意見,並列出下一步改進的具體做法,完成研究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baogao/8km9z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