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汪曾祺 >

汪曾祺小説經典讀後感

汪曾祺小説經典讀後感

汪曾祺的小説就像一杯淡淡的茶,需要靜下心來慢慢的品味。在質樸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現自己的獨特樂趣。

汪曾祺小説經典讀後感

汪曾祺小説經典讀後感1

汪曾祺的《受戒》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小説。

汪曾祺是沈從文的學生,《受戒》一篇和沈從文的《邊城》,都是飽含詩情的小説,歌頌了人性之美。秋水般的文字,纖塵不然的意境,汪曾祺的《受戒》一篇與沈從文一脈相承。都是讓人感動的名篇。

小説描寫的內容包括和尚們的宗教生活和民間的世俗生活兩部分。和尚們的宗教生活是充滿着人間煙火氣或者説世俗性的。聰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從小就確定要出家的。他的家鄉出和尚。當和尚對當地人來説是一種謀生的職業,因為當和尚有很多好處,可以吃現成飯,可以攢錢,將來還可以還俗娶親。不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廟裏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滿了塵世的氣氛。荸薺庵的小和尚過着很清閒的日子,連早課、晚課也不做,只是敲幾聲磐,然後挑水、餵豬。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和尚中,大概只有一個老和尚最守規矩,他是吃齋的,但過年時也破戒。明子的舅舅仁山是“當家的”,掌管寺廟裏裏外外的俗務。二師父仁海是有老婆的,夫妻倆在廟裏過起了逍遙自在的小日子。三師父精明能幹,風流倜儻,能玩牌,會“飛鐃”,還長於唱山歌小調。這個廟裏無所謂清規,連這兩個字也沒有人提起。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他們也舉行宗教儀式,可那歡快的場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有時,“一場大焰口過後,也像一個好戲班子過後一樣,會有一個兩個大姑娘、小媳婦失蹤,——跟和尚跑了”。

在對和尚們的生活習俗作了充分的鋪敍後,作品又以小英子家為中心,展開了明麗的田園牧歌式的水鄉世俗生活畫卷。這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文明社會,人與環境自然和諧。小英子一家4口人,儘管性格不同,但都稟承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格。小英子熱情潑辣,心靈手巧,熱愛勞動。她和常往她家跑的明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明海會畫花,小英子就把它們繡出來。他們共同勞動,一起薅草,車水,“扌歪”荸薺隨着歲月流逝,春去秋來,他們的心田裏漸漸長出了愛情的苗子。《受戒》這個題目是帶有反諷性的,“受戒”本來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門戒律的儀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時,兩個小主人公的愛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與小英子划船回家時,兩人表白愛情,把船划進了蘆葦蕩。小説結尾處以寫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作品中兩個部分的內容是相通的,具體的聯結就是明海的行動;不僅如此,兩個部分還互相印證,流貫着共通的精神--中國人的求生意志。《受戒》有着一種內在的歡樂,浸潤着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現世主義精神,令人想起《詩經》和古代樂府中那些歡快的民歌。這是一首人生的讚歌,讚頌了純樸健康的.人性之美。

汪曾祺小説經典讀後感2

汪曾祺的小説就像一杯淡淡的茶,需要靜下心來慢慢的品味。在質樸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現自己的獨特樂趣。他力求淡泊,脱離外界的干擾,精心營構自己的藝術世界,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在他的筆下有住在庵裏的和尚、串村走户的女挑夫、手藝了得的錫匠、掏糞工、趕牛人,也有西南聯大的文嫂、金昌煥等各式各樣的人物,他們都不是什麼達官顯貴,都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有的只有平平淡淡的不同的人生。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寫的很真實,並不是好人全好,壞人全壞,寫十一被打後,老錫匠去找人算賬,打十一的那人也會害怕,村裏的幹部也對施暴的人進行了懲罰,《胡裏雜記》中的那些富人小姐們去廟裏的時候也會施捨給叫花子們一些錢。

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人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諷刺意味。如:明海和尚雖然是當家和尚,可是他距離那一要面如朗月,二要聲如鐘磬,三要聰明記性好的標準還差的很遠,甚至可以説是一個都不具備,可是他還當得好好的。在《七裏茶坊》中的趕牛人們在大雪天還要堅持把牛趕下山去,其中有段話是這樣説的“頭兩年,大躍進,大鍊鋼鐵,夜戰,把牛牽到地裏,殺了,在地頭架起了大鍋,大塊大塊煮爛,大夥兒,吃!那會吃了個痛快,這會兒,想吧!”這其中就是對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諷刺,還有《胡裏雜記》中的李三,本來他應該管理市井中的叫花子的,可是對於有一批人他不管,而是在他們“收穫”後去管他們要錢,諷刺味十足。

他的小説語言是一種散文化的語言,他常用細緻的語言描寫周圍的環境、人物形象等。他曾在《大淖記事》中這樣描寫“淖,是一片大水,説是湖泊,似還不夠,比一個池塘可要大的多,春夏水盛時,是頗為浩淼的,這是兩水道的河源„„”後面還有相當細緻的描寫,在寫到小英子的外貌時“小英子這天穿了一件白夏布上衣,下邊是白紗布的褲子,赤腳穿了一雙龍鬚草的細草鞋,頭上一邊插着一朵梔子花,一邊插着一朵石榴花。”

汪曾祺經常用一些細緻的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來塑造一個人物形象。這些語言給人以散文美的感受,可以説是“散”和“淡”的完美結合,但就是這樣一種散文化的平淡語言給他的小説平添了一份特殊的韻味。雖然是散文化的語言來寫小説,有“形散”的嫌疑,但是從他的小説中其實不難看出他的情節安排其實是很緊湊的,如《受戒》中明子隨舅舅去出家的時候就遇見了小英子,後來又相繼遇見了幾次,而且文中也説過和尚是可以娶親的,這樣發展到最後小英子問明子願不願意讓她做他媳婦這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他的有些故事情節安排的很巧妙,如《陳小手》中先是描寫陳小手的手是如何的小,他接生是如何的厲害,接着寫那個軍官的夫人難產了,接生婆們都束手無策,這時就有人提議要陳小手來,然後描寫陳小手是如何費勁力氣成功接生的,接着是軍官的感謝,到這裏似乎都沒什麼出彩的地方,直到後來出現的那一聲槍響,這時讀者才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也就是這一個結局讓全文的境界提升了。

讓人唏噓軍官的無恥以及陳小手的悲哀。《雞毛》也同樣是這樣,小説中主要描寫了文嫂這樣一個人,她是一個守本分的寡婦,生活在一羣“不正常”的西南聯大的學子之中,獨自撫養着自己的女兒,好不容易女兒大了,出嫁了,她的日子也慢慢變好了,可是好景不長,有一天她發現她不見了三隻雞,找了好久也沒找到,後來女兒回來了,告訴他女婿出車禍了,要去收屍,這時又適逢西南聯大學子畢業,文嫂去收拾宿舍,在金昌煥的宿舍裏發現了雞毛,金昌煥一直以來都是這西南聯大中最正常的人,文嫂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金昌煥會用她的甕罐煮雞肉吃,這時的文嫂再也忍不住了,一直悲泣“我的雞,我的雞„„”似乎

要將她一輩子的委屈全説出來,這樣的結局不禁讓人在想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這個故事看似沒有什麼波瀾,實際上一切都已經埋下了伏筆,小説中特意交代説西南聯大除了金昌煥沒有一個人是“正常的”,他還經常借文嫂的翁罐煮肉吃,這實際上都埋下了伏筆,這似乎和歐亨利式結局有異曲同工之妙,汪曾祺式的這種結局方式值得品味。

汪曾祺小説經典讀後感3

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我讀得不多,記得在2003年吧,我在自學中山大學的漢語言文學課程中,第一次讀到《受戒》一文,一口氣我接連讀了三遍,感覺只有兩個字:純美!

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小和尚——明海和一個和尚廟——荸薺庵的零碎瑣事,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平常之極。整篇文章沒有深奧的人生哲理;沒有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事件;沒有高大光輝的人物形象,卻處處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和人情味。清新雋永、悠遠綿長!

和尚出家不是因為貧窮、走投無路才遁入空門,當和尚也要有關係、要有必須的門檻:“當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聲如鐘磬,三要聰明記性好。還要認得字讀過書”,當和尚還能夠賺錢,經營產業、娶老婆……。説白了當和尚其實就是一種職業,而且是好職業!

沒有僧人的苦行修持,沒有出家人的清心寡慾,“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殺豬就在大殿上”,“三師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鮮紅的豬血就帶着很多沫子噴出來”,“能夠收租、放債”,“能夠賭錢、能夠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個”,“不興做什麼早課、晚課,這三聲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後,挑水,餵豬”。******乍一看來有點離經叛道,有違清規,卻是世俗人情,人間煙火,飲食男女。和尚們過的是一種慵懶閒適的生活,與世無爭,率性隨意,自給自足,不是世俗人家,勝似世俗人家!

“捆豬的時候,豬也是沒命地叫。跟在家人不一樣的,是多一道儀式,要給即將昇天的豬念一道“往生咒”,並且總是老師叔念,神情很莊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來從虛空來,還歸虛空去往生再世,皆當歡喜。南無阿彌陀佛!”令人忍俊不禁之餘笑話和尚的迂腐!受戒燒戒疤太疼,山東和尚罵人了:“俺日你奶奶的,俺不燒了!”活脱脱的村野俗夫!這是真的嗎?我想就應是真的,起碼是存在這種生活方式的!和尚也是人啊。

小和尚明子英俊聰明,好學多才,又純樸老實。“得了半套《芥子園》,照着描,畫得跟活的一樣”。而小英子則是一個美麗、伶俐、敢愛敢恨的農村小姑娘,“一天嘰嘰喳喳地不停,像個喜鵲”。不像情感小説中的男女主角,從頭到尾愛得死去活來。故事中男女主角,對世事懵懂,卻不無知!明子與小英子談不上是戀人,最多是青梅竹馬的鄰居,孩童的純真、兩小無猜的玩伴,又藴含着絲絲青春萌動的情愫,寫小英子喜歡明子,“小英子愛採荸薺,拉了明子一齊去,老是故意用自我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而明子呢,“看着她的腳印,傻了,他覺得心裏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一種樸素純真、如詩如畫的情感躍然紙上,令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歎!對於明子的受戒,善因寺要選他當沙彌尾,小英子怕失去心上人,毅然決然的要明子“不要當方丈”,“也不要當沙彌尾”,勇敢地表白説,“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故事在真情流露中到達了文章的高潮。

我不明白這種情狀是不是汪老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小説中沒有如詩如畫的情景描繪,沒有千迴百轉的情感糾葛,更多的是人物細膩的語言、動作描述,但是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同時又充滿温馨寧靜、樂天安命的生活境界。文章的末尾汪老寫道“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更感受到作者在那種戰爭動盪時代對完美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對人性真善美的深刻感觸。正如作者自我是這樣説的,“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

噢!原先文字是能夠這樣純美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wangzengqi/g9q3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