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魯迅 >

魯迅秋夜賞析

魯迅秋夜賞析

在星星點點的夏夜,又一次翻開《秋夜》,一種感悟不覺游上心頭。魯迅的《秋夜》向來是文壇中的一個爭論點,那一系列的意象讓人琢磨了幾代,解讀《秋夜》,便是感覺意像。

魯迅秋夜賞析

徐徐地讀着《秋夜》,忽而感到,《秋夜》是魯迅的一篇愛情散文詩。

《秋夜》的寫法朦朧,不似一般的愛情散文詩,通篇裏,沒有出現“愛”、“情”之類的字眼,但在各種意象,字裏行間都可以看出這是一篇魯迅與許廣平“遇到火”之後的隨感。而這種愛的感覺,是渺茫的,是無希望的,充滿着悲劇色*彩。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文章一開頭就定下了這冷靜-陰-鬱的調子,給人感覺到一種孤寂的寒意。秋夜,“夜的天空,奇怪而高”,“彷彿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然而現在卻非常之藍,閃閃地 着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這夜,是奇怪的,是冷峻的。似乎有着極強的壓迫力,似乎也即將遠去。”這正如中國幾千年來的婚姻文化制度,在經歷了漫漫的歷史長河之後,在新思潮的衝擊之下,極力地維護着尊嚴,卻仍然阻擋不了衝破囚籠的勇士。許廣平正是這樣的一個勇士,經過了“繁霜”,做着小粉一紅花的夢、小粉一紅花“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冬的到來。”許廣平是經過婚姻文化桎梏的,但終因反抗而解脱,她在解脱後希望着美好的未來,盼望“春的到來”。而那時,許廣平慢慢地從對李小輝的感情中解脱出來,也在夢到新的春天,“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一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後接着還是春,蝴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此句讀來讓人感覺許廣平受着一個“詩人”的影響,那個“詩人”給了她春的希望。她對魯迅本有着敬佩之情,或許在相處中,已產生了愛慕之情。這,已被魯迅所察覺。

棗樹,是詩人形象的化身,是深受封建婚姻約束,嚮往着自一由婚姻的詩人。“他簡直落盡了葉子,單剩乾子。”,“有幾枝還低壓着,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魯迅與朱安的結合是封建婚姻的犧牲品,他不滿於這種婚姻,卻又受傳統的約束無法掙脱而“落盡了葉子”,護着皮傷之中又不忘與傳統婚姻抗爭,反對傳統,希望把天空刺破。“棗樹知道小粉一紅花的夢”,“也知道落葉的夢”,這是兩個反方向,秋後有春,春後是秋。魯迅感到了他的'愛情是如此的渺茫。

“天空”其實也預感到了危險,“彷彿想離去人間,避開棗樹”,魯迅的思想中透露着反傳統的一面,鋭利的鋒芒使得封建婚姻文化欲遠離人間,為什麼他會如此地“一意要制他的死命”?許是他發現了他與許廣平之間的感情,那是兩個都欲新生的人。

“哇的一聲,夜遊的惡鳥飛過了。”這是覺醒的聲音,是叛逆與反抗傳統的“惡鳥”,魯迅聽到了“夜半的笑聲”,“這聲音就在我的嘴裏”,這是魯迅發自內心的笑,暗示着他想衝突封建婚姻,把握愛情。“我也即刻被這笑聲所驅逐,回進自己的房。”似乎又怯弱了。這也正是造成魯迅感覺愛情渺茫的原因之一。

“後窗的玻璃上丁丁地響,還有許多小飛蟲亂撞。”小飛蟲嚮往着光,追求着真理和光明,這正是那羣挽留魯迅任教的女學生們。“一個從上面撞進去了,他於是遇到火,而且我以為這火是真的。”這是散文詩的詩眼。“我以為”是詩人的一種感覺,他感覺到了火是真的,也就感覺到了兩人之間的愛情火花,其中的“他”字也別有用心,用一個男“他”,既包括了許廣平,也包括了魯迅自己,説明他不僅感覺到了許廣平對他的愛情,也感覺到了他對許廣平也產生了感情。詩寫於1924年9月15日深夜而許廣平等女學生挽留魯迅那天正是9月15日,挽留中許廣平的表現是最為激烈的,或因“愛”而挽留,或因“敬”而挽留,總之魯迅認為了“火是真的”而有了隨感。

“棗樹又要做小粉一紅花的夢”,魯迅渴望愛情。“看那老在白紙罩上的小青蟲,頭大尾小,向日葵似的,只有半粒小麥那麼大,遍身的顏色*蒼翠得可愛,可憐”,魯迅對“小青蟲”充滿了憐惜和愛意,這種感覺是愛情產生後的感覺。可是小青蟲“老”了,憐惜感覺出了“火”卻沒有看到希望,他看到的是小青蟲的死亡,看到的僅僅是無希望的愛情。“他敬奠這些蒼翠精緻的英雄們”,他敬佩為愛而犧牲性*命的英雄,看到了他們不可能的前途,是充滿悲劇色*彩的愛情。其原因之一是魯迅是受封建婚姻約束的,有名份上的妻子,二是魯迅與許廣平年齡上的差別使魯迅認為不可能,三是魯迅的身體狀況差又受人冷漠,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魯迅“我以為這火是真的”,而未必是真的,許廣平沒有説過,魯迅沒有説過,他有的只是一種感覺。

《秋夜》是魯迅的一篇愛情散文詩,是在語言中和寫作時間上可以感覺到的,他是魯迅心靈中的隱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luxun/vz0eq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