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老舍 >

老舍母雞教學建議

老舍母雞教學建議

1、本文是略讀課文,可以通過課文前面的閲讀提示,讓學生明確閲讀目的:

老舍母雞教學建議

文中的母雞是怎樣的;與《貓》相比,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然後讓學生充分讀書,在有所感悟後再討論交流。

2、本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可以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體會。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內容的前後對比,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和母愛的偉大;還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句來體會,使學生認識到,母雞就是一個無私無畏、日夜操勞的偉大母親。

3、引導學生對比閲讀後進行討論:

《母雞》與《貓》這兩篇課文都是老舍所寫,而且都是寫小動物的,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酌情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引導工作。

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並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後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在敍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説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讚頌。

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羣眾口語,有着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麼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説,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4、朗讀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似(shì)的,欺侮(wǔ),可 惡(wù),差(chà)不多。

5、教師應引導學生擴展閲讀,如,推薦學生閲讀選讀課文中屠格涅夫的《麻雀》,《同步閲讀》中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列那爾的《母雞》,或是其他作家描寫小動物的作品,以擴大學生的閲讀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標籤: 老舍 母雞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laoshe/0ryp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