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季羨林 >

季羨林簡介資料大全

季羨林簡介資料大全

季羨林先生精通12國語言:漢語、南斯拉夫語、梵語、阿拉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吐火羅語等,翻譯了大量作品。關於季羨林的事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季羨林簡介資料大全

季羨林(1911.8.2~2009.7.11),山東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閲俄、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着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季羨林精通9國語言,即漢語、南斯拉夫語、印度語、阿拉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吐火羅語。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2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臨清市)康莊鎮,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1929年,入山東省立濟南高中,其國文老師董秋芳是魯迅的朋友,還是著名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舊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學術成就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説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綜合北京大學東方學系張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羨林的學術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個方面:

1、印度古代語言研究:博士論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使用不定過去式作為確定佛典的年代與來源的標準》等論文,在當時該研究領域內有開拓性貢獻。

2、佛教史研究:他是國內外為數很少的真正能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語言的變化規律和研究佛教歷史結合起來,尋出主要佛教經典的產生、演變、流傳過程,藉以確定佛教重要派別的產生、流傳過程。

3、吐火羅語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緣經〉吐火羅語諸本諸平行譯本》,為吐火羅語的語意研究開創了一個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對新疆博物館藏吐火羅劇本《彌勒會見記》進行譯釋,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魯番地區新發現的吐火羅語《彌勒會見記》發表研究論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欺人之談,並且吐火羅文在世界上僅有不到30人會翻譯的《校注前言》,是國內數十年來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東南亞,以及歐、美、非三洲和這些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畫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6、翻譯介紹印度文學作品及印度文學研究:《羅摩衍那》是印度兩大古代史詩之一,2萬餘頌,譯成漢語有9萬餘行,季羨林經過10年堅韌不拔的努力終於譯畢,是我國翻譯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較文學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導恢復比較文學研究,號召建立比較文學的中國學派,為我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8、東方文化研究:從80年代後期開始,極力倡導東方文化研究,主編大型文化叢書《東方文化集成》,約500餘,800餘冊,預計15年完成。

9、保存和搶救祖國古代典籍:90年代,擔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兩部巨型叢書的總編纂。

10、散文創作:從17歲寫散文起,幾十年筆耕不輟,已有80餘萬字之多,鍾敬文在慶賀季羨林88歲米壽時説:“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因為他真誠。”“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

代表着作

《〈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1941年,系統總結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頌所用混合梵語中動詞的各種形態調整)、《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1944年,發現並證明了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羅語的`特點之一)、《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1985年)(論證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闡明瞭原始佛教的語言政策、考證了佛教混合梵語的歷史起源和特點等)、《〈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1943年)(開創了一種成功的語義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語言論集》(1982年)、《吐火羅文A中的三十二相》《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東方文學史》《東方文化研究》《禪與東方文化》《東西文化議論集》《世界文化史知識》等。

《清塘荷韻》《賦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萬泉集》《清華園日記》《牛棚雜憶》《朗潤園隨筆》《季羨林散文選集》《泰戈爾名作欣賞》《人生絮語》《天竺心影》《季羨林談讀書治學》《季羨林談師友》《季羨林談人生》《病榻雜記》《憶往述懷》《留德十年》《新紀元文存》等。

評價

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並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對此,季羨林在他的《病榻雜記》中力辭這三頂“桂冠”:“我對哪一部古典,哪一個作家都沒有下過死工夫,因為我從來沒想成為一個國學家。除了尚能背誦幾百首詩詞和幾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觀上談一些與國學有關的自謂是大而有當的問題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國學知識並沒有增加。

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分子歷程的反映。”

温xx曾五次看望季羨林。他稱:“您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生筆耕不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寫的作品,如行雲流水,敍事真實,傳承精神,非常耐讀。”“您寫的幾本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在‘牛棚’捱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説真話,直抒己見,這是值得人們學習的。”

家庭成員

1929年,季羨林與彭德華結為夫妻。他們的結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彭德華她自幼喪母,只有小學文化水平,是一個真正善良的人,一生沒有跟任何人發過脾氣。上對公婆,她真正盡了孝道。下對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中對丈夫,她絕對忠誠,絕對服從,絕對愛。

同年,季羨林在經濟瀕於破產時獲得一個到德國去留學的機會。季羨林這一走就是十一年。這十一年當中,季羨林的老祖(季羨林的嬸母)苦苦掙扎,擺過小攤,賣過破爛,勉強維持着一家人的生計。季羨林他嬸母出身中醫世家,從小學會了一套治病的手段。因自幼喪母,沒人替她操心,耽誤了出嫁的黃金時刻,成了“老姑娘”。年近四十才嫁給季羨林的叔父做續絃。

1995年,季羨林父子之間的矛盾開始表面化了,並最終決裂,13年不曾相見。13年後,雙方終於冰釋前嫌。2002年,季老住進301醫院前,他想見季老很方便。在2002年後,他再想見季老時,確實受到了“某些人”的阻撓。終於在2008年,季承見到了已經97歲的父親,並一直陪在父親左右。

季羨林的家庭成員,除了人以外,還有幾隻貓。季家所養的第一隻貓,名叫虎子。虎子的脾氣像老虎般暴烈,但是對季家三口人卻十分温順,晚上經常睡在季羨林的被子上。

季羨林的感人故事

斯人已去。風範永存。閲盡滄桑。大徹大悟。

國學大師。平凡布衣。件件小事。還其本真。

一代宗師季羨林博學多才。他精通的十多種語言中的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很少有人瞭解。他研究的東西我們也許一點也不懂。但他的為人。從下面的幾個小故事中我們也可瞭解一二。

一.高考數學4分

季老小時候很頑皮。打架很厲害。而且上課還偷看書。“他的桌子上放着課本。桌底下偷看各種書。他什麼書都偷看。在中學時代他把《金瓶梅》看了。”此外。季老小時候文理偏科嚴重。高考數學百分制的考卷只考了4分。而且他的第一志願居然是數學系。

二.布衣教授:

季羨林先生生於1911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人。出身貧農這在中國知識分子中是極為罕見。先生永遠是一身中山裝。每日三餐粗茶淡飯。他23歲科去留洋在德國十年。一生都在搞外國文學、外語教學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卻沒有一點兒洋味呢?這大概是他身上農民子弟的基因使然。小時窮得吃不飽飯。給一個親戚割牛草。送草後磨蹭着等到中午。只為能吃一口玉米餅子。現在仍極為節儉。害怕浪費。厭惡虛榮。

有一年一位北大新生看見一個老頭在報名處。就對他説:“大爺。你替我看一下行李。我去辦手續。”直到一個多小時後才回來。次日當他在開學典禮上看到那老頭坐在主席台上。一打聽。他就是北大副校長著名學者季羨林時真的吃驚不小。對同學説:“就像個鄰居大爺。一點也看不出來。”

三.糟糠之妻:

他是農民的兒子。從小家裏沒有一本書;他的叔父決定送他上學。令其命運有了轉折。但也給他一個包辦婚姻。在離家求學十餘年後。他依然跟妻子相濡以沫。1946年。季羨林回國後經陳寅恪推薦赴北京大學任教。被聘為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為了專心研究。獨自過了16年。他才把家屬接來。他的妻子叫彭德華。濟南人。比季羨林大四歲。只念過小學。婚後。l933年他們先有了女兒。取名婉如。1935年。又有了兒子延宗。即是季承。

這樁婚姻。既無愛情可言。又由於文化差異懸殊。缺少共同語言。讓季羨林從一開始感受的就不是歡樂。而是痛苦。在季羨林眼中。彭德華是一位賢妻良母。她對季羨林關懷備至。對子女也做到了慈母應做的一切。她同季承的祖母一起。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條。季羨林維持了這段婚姻。以及表面的安樂與祥和。彭德華也許一輩子也沒明白她丈夫研究的是個什麼學問。陷入悲痛的季羨林在《寸草心·我的妻子》一文中寫道:“如果中國將來要修‘二十幾史’。而且其中又有什麼‘婦女列傳’或‘閨秀列傳’的話。她應該榜上有名。”他自從1929年結婚。到1994年妻子去世。和“包辦婚姻”的妻子一起生活了65年。

四.異國愛情:

季羨林留學德國時。房東鄰居邁耶家的大女兒叫伊姆加德。1935年。季羨林來到哥廷根大學留學時。租住的房子就和邁耶家在同一條街上。伊姆加德是個身材高挑。面容白皙可人的美麗姑娘。1937年。季羨林開始寫博士論文。而論文在交給教授之前必須打印成稿。這可難住了季羨林。因為他買不起打字機。更不會打字。這時伊姆加德小姐説:“我父親的工廠剛好淘汰了一部打印機!而我正好想練習打字。”

也就是從那天起。每天晚上7點半後。季羨林都會抱着一堆書稿前往邁耶家。論文稿幾經修改後雜亂無章。而且內容複雜枯燥的梵文。對伊姆加德來説簡直就如天書。但是她總是掛着温暖而恬靜的微笑來打印這些“天書”。在接下來的4年時間。季羨林在伊姆加德的幫助下完成了數百萬字的論文。伊姆加德把最美好的青春光陰給了這個博學睿智的男子。而她纖細的手指。也一一撫摸過他那些後來讓中國和世界都為之驚歎的文字。

書稿完成。兩個年輕人心中的愛情火花也快要迸發時。有一天季羨林手有些顫抖説:“我要離開了。我的祖國需要我……”當女孩説:“留在這裏好嗎?我也需要你!”時。季羨林心裏充滿矛盾與痛苦。他想:自己隨時要離開這裏回到中國。如果他不管不顧地留在哥廷根。當然可以和伊姆加德攜手一生。但是。成全異國之戀就意味着“拋棄”祖國和家鄉的妻子兒女。季羨林當初留學的初衷。就是等學有所成之後。回到中國去報效國家的。他痛苦地搖了搖頭説:“這裏只是我的第二故鄉。我要回到祖國去……” 。四天後他離開了德國。雖然伊姆加德再也沒有得到季羨林的消息。但她依然執意地等待並終身未婚。這個固執而堅忍的女人。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機。一等就是60年。為了季羨林。她支付了一生的光陰和愛情。

去年季老接受記者訪談時談到對出國見世面、學本領時他還説:“所以我現在贊成年輕人還是出國。可是我最反對出去不回來。我最厭惡出去不回來”。

五.六百本書:

季老住在301醫院期間。有一天。一位年輕護士説起某報正在連載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愛看。老爺子馬上把祕書李玉潔找來。吩咐叫人去買。説“書是給人看的。哪怕有幾句話對年輕人有用了。也值得。”這一來轟動了全醫院。大家都來伸手。還索要簽名本。“都給。”“買去。”季先生髮話説:“錢是有價之寶。人家有收益是無價之寶。”最後。一趟一趟買了600本。也一筆一畫地簽名600本。

六.傳達室的翻譯:

季老先是蹲牛棚。後來他是北大女生宿舍的守門人。在傳達室當門房。他除收發信件報紙外。就在那裏翻譯。因為怕被紅衞兵發現。他偷偷地在家裏頭把原文抄在小紙條上。然後在傳達室趁沒人經過時拿出小紙條。躲在角落逐字翻譯。他説嚴復翻譯。“一名之力。旬月踟躕”。而他是“一腳(韻腳)之找。失神落魄”。文革結束。這篇長得驚人的鉅著翻譯才完成了前三篇。

《羅摩衍那》多達八萬行。是古印度悲歡離合有愛情史詩。對東亞文化有着深遠的影響。在中國的《西遊記》裏可以找到影子。時至今日。在泰國的很多寺廟裏。都繪有羅摩王子故事的系列精美壁畫。

而他平生最艱鉅的兩部書。長達80萬字的《蔗糖史》和長達數十萬字的吐火羅文A方言(焉耆文)的《彌勒會見記劇本》的譯釋。都是在耄耋之年完成的。為了寫《蔗糖史》。在長達兩年的時間中。八十幾歲的季老每天都要跑一趟圖書館。風雨無阻。“只要有一口氣就得幹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jimulin/w082ee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