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王維善畫文言文翻譯

王維善畫文言文翻譯

王維,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下面是關於王維善畫文言文翻譯的內容,歡迎閲讀

王維善畫文言文翻譯

王維善畫

王維字摩詰,九歲知屬辭,與弟縉齊名,資孝友。開元初,擢進士,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張九齡執政,擢右拾遺。歷監察御史。母喪,毀幾不生。服除,累遷給事中。

安祿山反,玄宗西狩,維為賊得,以藥下利①,陽喑②。祿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陽,迫為給

事中。祿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園諸工合樂,諸工皆泣,維聞悲甚,賦詩悼痛。賊平,皆下獄。或以詩聞行在,時縉位已顯,請削官贖維罪,肅宗亦自憐之,下遷太子中允。久之,遷中庶子,三遷尚書右丞。

縉為蜀州刺史未還,維自表“己有五短,縉五長,臣在省户,縉遠方,願歸所任官,放田裏,使縉得還京師”。議者不之罪。久乃召縉為左散騎常侍。上元初卒,年六十一。疾甚,縉在鳳翔,作書與別,又遺親故書數幅,停筆而化。贈祕書監。

維工草隸,善畫,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所到,學者不及也。客有以《按樂圖》示者,無題識,維徐曰:“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彩。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裏館、柳浪、茱萸泮、辛夷塢,與裴迪遊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輞川第為寺,終葬其西。

寶應中,代宗語縉曰:“朕嘗於諸王座聞維樂章,今傳幾何?”遣中人王承華往取,縉裒③集數十百篇上之。

(節選自《新唐書·王維傳》)

參考譯文:

王維字摩詰,九歲的時候就懂得做詩詞(連續的詞章),和他的弟弟王同樣有名,(他們哥倆的名望在於)資助人、有孝道,講究友誼。開元初年,升為進士,後來調任太樂丞,這樣升到濟州司倉參軍(的職位)。張九齡執政的時候,又被提拔為右拾遺。做過監察御史。母喪,他幾次痛不欲生。服孝期後,又轉任給事中。

安祿山造反,玄宗向西安轉移駐守,王維被叛軍抓住,用藥迫害他,使他的嗓子發不出聲音。祿山以前就知道他的才能,把他接到洛陽,強迫他做給事中。祿山在凝碧池設宴席,召集所有的梨園諸工一起奏樂,各位藝人都悲泣,王維聽説後悲痛得最厲害,賦詩一首表達心中的悲痛。叛軍被剿平後,王維等人都被投到監獄。只是以詩名傳播天下,當時王縉的地位已很顯赫了,請求降低自己的官位來為王維贖罪,肅宗也很吝惜王縉的才華,低任他為太子中允。過段時間之後,轉任中庶子,最後任尚書右丞。

王縉擔任蜀州刺史不能夠還朝,王維表示“自己有五方面不足,而王縉有五個方面長處,我自己在省府任職,而王縉在遠方,我願意把所擔任的官職歸還朝廷,回到鄉村,使縉能夠回到京師做官”。朝廷經過議論認為他的想法沒有罪過。后里召回王縉擔任左散騎常侍。王維是上元初年死去的,活了六十一歲。他病重的時候,縉在鳳翔地方,他留下書信一封與他做別,另外還有給其他漆樹朋友的書信字札數件,做完這些他就死了。死後朝廷追贈他為祕書監。

維擅長草書、隸書,善於繪畫,名盛於開元、天寶間,當時一些達官貴人都希望跟他結交,寧王、薛王對待他如同師友。他繪畫的構思如同神助,他畫的山水空靈遠闊,雲的.形態、石的顏色,繪畫的技藝如同得到天機,模仿不上來。有個人出示一幅《按樂圖》者,沒有標明其中內容,維看了説:“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這個人不信,於是召集樂工表演此曲,(見果然如此)方才相信。

他們兄弟都很虔誠地信奉佛教,食不葷,不穿豔麗的衣服。別墅在輞川,那地方有風景很有名,有華子岡、欹湖、竹裏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與裴迪遊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把輞川這個居所改建為寺廟,死的時候葬在了輞川之西側。

寶應年間,代宗對王縉説曰:“朕曾經聽許多王公大臣説王維作了許多樂章,現在流傳下來的有多少?”派宮裏的王承華負責收集,王縉僅收集了幾十篇不到百篇的樣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rqqg7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