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課內文言文練習及答案解析

課內文言文練習及答案解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課內文言文練習及答案解析

【小題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小題2】本文主要採用的論證方法是 。

【小題3】現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義,請結合你的生活,談談對“道”的理解。

【小題4】請寫出一句與“人和”有關的.名言警句:

答案

【小題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小題1】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小題1】略

【小題1】略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中心論點的能力。根據文章中“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來體現“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一觀點,“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來體現“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這一觀點。綜合起來,本文的中心論點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分析中心論點,可以從文段的開頭或結尾來分析。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議論文論證方法的能力。根據“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這兩個事例分析出本文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根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一現象可以分析出本文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手法。

【小題1】本題是一道開放題,聯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一觀點,聯繫現實生活,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從以下角度分析:(1)、以國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國家間和平共處、互不侵犯;(2)、以國家內部而言,“道”指愛民,為老百姓着想;(3)、以個人而言,“道”指與人為善,仁義道德。

【小題1】本題是一道開放題。所寫的名言警句只要與“人和”有關即可。比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家和萬事興。 兄弟同心金不換,妯娌同心家不散。眾人拾柴火焰高 團結就是力量 人心齊,泰山移。

標籤: 課內 文言文 解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2yy07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