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唐詩 >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5篇)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5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唐詩三百首》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5篇)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

一陣陣秋風吹去,如同歲月,一去不返。從古至今,我們的前輩給我們就下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我讀的這本唐詩三百首誦讀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藴涵着許多的道理,它那簡潔又生動的語言,訴説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那是我國古代的歷史,那是我們中國的成長足跡。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詩我們從小念到大。小時候我們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説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現在再讀,雖然還是那短短几行文字,但是它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啟示。

《唐詩三百首誦讀本》中有王之渙的《涼州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李叔同的《送別》讓我們我體味到深切的悲意淒涼。孟郊的《遊子吟》,白居易的《母別子》它其中藴含着我們能體會到的母愛,和母親為孩子的無私奉獻。

當你打開《唐詩三百首誦讀本》的時候,你會感覺這本書像有魔力一樣,讓你百看不厭,裏面的的每一句話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當你合上書的那一剎那,覺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畫。這幅畫既淡雅又濃郁,既有別離也有相會,既有慈愛又有怨狠,這幅畫是多麼的真實啊!

我愛《唐詩三百首誦讀本》,也愛留傳至今的古詩,更愛我們的中國,沒有古代人們的智慧,沒有流傳至今的文化遺產,也就沒有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2

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最近喜歡上唐詩,詩的美感,詩的韻律讓我印象深刻。

有人説,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歷史,你就得去讀唐詩;你若想了解唐朝當時社會,你就得去讀唐詩;你想去了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你得去讀唐詩;你想要去了解詩人的一生,你就得去讀他的詩,我覺得這是很有道理的。唐朝是中國古代文化經濟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文人,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鬼白居易,初唐四傑: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田園詩人孟浩然,邊塞詩人岑參……他們都留下許許多多經典的詩作。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達出的唐朝讀書人的困難這一社會現實。而你想了解盛唐的精神面貌,你就要讀李白的詩,他的詩代表了唐朝鼎盛的文化藝術。讀杜甫的詩,你就能瞭解唐朝的歷史和社會民生。還有很多詩人的作品中體現的是自己人生寫照,比如李商隱的《風雨》,“淒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絃。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鬥幾千”。這些詩讓我們更加了解詩人,瞭解唐朝社會很好的史料。

這些都是老祖宗們給留下的精神財富,我們可以從中汲取養分,培養我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我喜愛唐詩。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3

中國有這麼一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也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説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時時幫助着我們,温暖着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她並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她都像老師那樣教導着我們,關心着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聞名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她們在幹些什麼呢?原來它們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們的發現。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

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便會發現,每一首是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古詩,能讓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讓事業的流浪者重新成為有名的人士。古詩似乎有着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一個現代人,為了不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她而努力,為她而奮鬥。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創下偉大的事業。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4

這個寒假由於疫情的關係,假期不斷延長。老師經常讓我們讀讀背背《唐詩三百首》裏的詩,剛剛開始我覺得很枯燥,難背。但漸漸地,我學會了看詩意背詩,覺得故事讀起來很有韻律,郎朗上口,非常有趣。因此,我越來越喜歡讀古詩。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詩,它出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這句詩告訴我們看的書多,腦子裏積累的東西也就多了,寫起文章來,自然得心應手,如神來之筆。讀了這首詩我知道了讀書的作用很大。以前讀書時,我總是心安定不下來,眼睛盯着書,心早已飛得無影無蹤。現在我看書很認真,每次看得都入了迷,看完一篇還想看一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首詩是無名氏的《金縷衣》,是一首關於珍惜時間的詩,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年華,花開適宜折時就要抓緊時間去折,不要等到花謝了去折空枝。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是學生,當務之急的任務就是學習,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為了將來打好紮實的基礎,時間不等人,時間是無價之寶。“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唐詩三百首》裏還有許多像這樣廣為流傳的詩,有顏真卿的《勸學詩》,有杜甫的《望嶽》,王維的《相思》,李白的《贈汪倫》……這些都詩人們智慧的結晶。他們的聰明是我們難以達到的,但是我們可以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學們,讓我們以詩為伴,學習更多知識吧!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5

古詩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發出它萬丈光芒。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發的精神力量。《唐詩三百首》中,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説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如海上的照明燈,照亮了我們,如風雪中的煤炭温暖着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哲理。古詩,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着我們,關心着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人已文明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和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有自己的光彩,也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等待着,等待着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詩,我們會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古詩似乎有着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小學生,為了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而奮鬥。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而努力的學習。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6

起初,唐詩帶給我的印象是單調、乏味的。後來,閲讀了《唐詩三百首》,我對唐詩又產生了新的印象。

唐詩是多彩的。

唐詩,是綠色的。它既是“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嫩綠。嫩得青翠,嫩得可愛;又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淡綠。淡雅的顏色若隱若現。它們不像墨綠有深沉的顏色牽引住人們的眼球,只是靠着一點點淡淡的綠色博得人們的青睞……

唐詩,是紅色的。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淡紅,像泛起了紅暈的少女的臉頰;是“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深紅,紅得燦爛,紅得似火。

唐詩,是白色的。是那“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潔白,白得純潔,白得無暇。令人陶醉。是那“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白。不是那種純潔的白;不是那種透明的白,而是那一縷縷皎潔的白。白得悲慘,白得寂寥,白得淒涼。

唐詩,不僅是多彩的,也是精彩的。

有“獨憐幽草澗邊生”的荒野之景。描繪了荒山野嶺的獨特環境。令人對野草萌生愛憐之心。

與上句相比,我更喜歡、更覺得杜牧的《江南春》更為精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現出了一幅美麗的江南春雨景。黃鶯動聽的歌聲加上鮮嫩的綠葉與紅花,江南城裏到處都是酒家的旗子在緩緩飄動。南朝建造的宏偉寺廟,不知有多少樓閣沐浴在濛濛細雨中。這美麗的春雨圖秀了江南的景,醉了人們的心。

唐詩,是多彩與精彩的!《唐詩三百首》一定會讓你對唐詩有很大的瞭解!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7

在中國文學史中,有這麼一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的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每一首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説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着我們,温暖着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並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着我們,關心着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文明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古詩,能讓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讓事業的流浪者重新成為有名的人士。古詩似乎有着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地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一個現代人,為了不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之而努力,為之而奮鬥。不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己。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8

蘇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讀詩,可提升人的智慧與培養情操。唐詩乃我國文學史上的高峯,世界文學的璀璨明珠,我初識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之後,我便沉醉於唐詩的世界。

初讀詩,讀的是易上口的語句;再讀詩,才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漸漸的,我在師長地指引下,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情感。我最愛在學校的文化長廊的濃郁書香裏,讀讀唐詩,讀李白的豪情,在意境中飲酒放歌;讀杜甫的雄渾,讓我和他一起憂國憂民;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讓自己感染心添一份清雅……每於內心潮澎湃時,彷彿自己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唐詩陪伴我走過人生的種種境遇,當與友人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為心中的慰藉。當考試失利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惟有詩,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和精神支柱。

社會迅速發展,物質充盈卻精神匱乏的時代,很多人忘記了自己的文化之根源和唐詩,去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外來事物。有新聞報道: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其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不瞭解自己文化的精粹和內涵,其實質是極其膚淺和悲哀的。如果我們還不警惕外國文化入侵,有一天我們必將在世界民族之林迷失自我,到時我泱泱中華安在哉!所以,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對國學的熱愛之情,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國學氛圍迫在眉睫。

我覺得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我們都應該讀唐詩愛唐詩,不僅僅是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更是因為唐詩的美,因為唐詩的智慧。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9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在歷史的長河中,歲月的浪花沖刷走了許許多多古老的文化,唐詩卻如磐石般沉澱在中華兒女的心中。清代蘅塘退士選編的《唐詩三百首》收集了唐詩中膾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每每誦讀,都加深了我對詩歌、對古人、對歷史的感悟。

讀詩要有三品,品色、品温、品韻。讀到“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我們一起先看顏色:綠的酒,紅的火爐,黑的天,白的雪,四種顏色呈現在眼前,能説不美嗎?再看温度:酒本來是冷的,卻被火爐加熱了,雖説天快下雪,卻讓人感到一股暖意。最後看韻律:新酒上的泡沫像綠色的小螞蟻,小火爐上的火苗也在跳動,靜中有動,整首詩彷彿有了生命。

唐詩的美還在於它的精。現代文章、詩歌的篇幅較長,文字比較華麗、飽滿。古詩則不同,雖然大都只有二十多字,可是字字珠璣,所以讀詩要細。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讓人回味無窮的好詩,“潛入夜”“細無聲”六個字讓人感覺到春雨的君子風格,同時也感受到詩人的儒者風範。

為什麼這麼精簡的文字卻能深入人心呢?那是因為古人的詩也是源於生活,讀詩也就是讀生活,詩裏有人生、有道理。有“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惜時;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進取;有“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相思;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壯別;有“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的重逢;有“江流石不轉,遺恨失東吳”的惋惜……

唐詩的美無以言表,它不是簡單的文字,它是讀詩人的心跳與呼吸,也是讀詩人行走的步伐。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0

《唐詩三百首》雖然沒有童話故事書讀起來饒有興趣;沒有科幻書讀起來那樣驚險刺激;沒有歷史書那樣精彩;卻藴含着中國古代詩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唐詩三百首》讀後感。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又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高峯。有唐一代,優秀詩人大批湧現,超過了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成為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 唐代的詩人們,如果傷心失意了,會説“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然後哂然一笑,便心情好起來了,讀後感《《唐詩三百首》讀後感》。如果曾經大受挫折,後來又東山再起,會説:“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瀟灑豪邁之情溢於言表。如果壓力太大,被人排擠,會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慣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會説:“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而這些詩句,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説,又是多麼適用!正是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詩雖然和我們相隔了一千餘年的距離,卻仍然深深植根於我們心中。讓我們自他們的詩中找到一種寄託,一種鼓勵。 然而,畢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時空距離,是我讀起來,由於語言與時代背景帶來的障礙,總還是會覺得有些語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輝煌的帝國漸行漸遠,在它背後卻留下了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這些巨匠大師使唐詩迸發出最壯美的光彩,而盛唐氣象,也漸漸成為隱在人們心底的夢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這個世界在歷經千年的滄海桑田,依然會有像你我一樣為他沉醉,被他啟發。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讀唐詩吧!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1

一開始,我是不喜歡唐詩的,覺得它枯燥,故事性不強,沒有其他它的書看起來有趣,所以不感興趣。媽媽看到我這個樣子,很是着急,她就告訴我關於唐詩的一些故事。

媽媽告訴我,今天的我們,能讀到唐詩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在古代,可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出版社,印刷廠,圖書館,更沒有什麼電腦手機百度,想保留和傳承這些優美的詩句,真的是很難很難,要把它們全部收集整理到一起,可能要翻閲無數本書,説不定還要跋涉千山萬水去抄寫記錄。就像《春江花月夜》,這麼了不起的唐詩,它的作者叫張若虛,是“吳中四士”之一,到今天留了多少首詩給後人呢?你一定會猜,一百首?八十首?答案是讓人震驚的,只有兩首。還有我們都能脱口而出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它的作者是王之渙,而王之渙也僅僅只留下六首詩。一千多年裏,也不知道有多少好詩滅絕失傳。如果大家都知道唐詩的來之不易,還會不好好讀它嗎?

慢慢的,我開始接受唐詩,愛上唐詩,品味每一首詩特有的意境,讓我不知覺陶醉其中。我讀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送別詩,用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別的孤寂之情,而“一片冰心在玉壺”也表達了作者開闊的胸襟和堅強的品質,為後人千古傳誦。而孟浩然的一首《春曉》則構成了百花齊放,百鳥齊鳴的情境,給我們描繪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春景!

我從唐詩裏讀到了四季風景,讀到了人性光芒,也讀到了人間喜怒哀樂,《唐詩三百首》帶我領略了大唐精彩絕倫,讓我重温了最温暖,最風雅的唐詩記憶。那一首首妙趣橫生的詩句,一定能夠影響我的一生,幫助我一生。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2

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長久的,是無限的。知識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從遙遠的古代款款走來,並且一直走下去,會把知識傳授給每一個它經過的生命。

唐詩,被譽為“中國詩歌顛峯”。讀了《唐詩三百首》,讓我認識了“詩仙”李白,讀了他的詩讓我認識了“詩仙”,使人壯思雲飛、逸興滿懷,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讓我認識了“詩聖”杜甫,他的詩有着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政治傾向。雖然廣泛,但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中的社會面貌,所以他的詩被後人稱為詩史。他與李白是好有,併合稱“李杜”。韓愈説:“李杜文章在,光焰萬古長”(調張籍)。李杜的詩,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讀《唐詩三百首》還讓我認識了“小李杜”、李商隱和杜牧。劉熙載曾説:“杜樊川詩雄姿英發,李樊南詩深情綿邈”

……

唐王朝的人才可真多,好詩也不少哦!

離別本是一箇舊話題,但王維的一首《送別》卻寫得很是婉轉動人、餘韻不盡:“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前兩句體現了把友人送走後,自己一個人在家的孤單與寂寞;後兩句寫出了明年的希望,正反襯出今日的依依不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株。卻下水精簾,玲瓏忘秋月。”李白的一首《玉階怨》從自身周圍的環境和自己動作的描寫中,流露出了一個孤獨的形象……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3

唐詩,是中國文化中的瑰寶,是中國詩歌的高峯,而《唐詩三百首》更是唐詩中的精華。從牙牙學語起,父母就教我們背誦唐詩。什麼:白日依山盡呀,牀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們童年的歌謠。自學習認字後,各種版本的《唐詩三百首》也成了我們啟蒙讀本。

就詩人而言,我比較仰慕李白。李白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詩仙”啊!我很喜歡他的《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是一首多麼富有詩情畫意的詩呀。

我還喜歡李白的《春思》、《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這些語句優美的詩歌。

就詩歌形式而言,我比較喜歡的多是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之類的詩,因為它們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容易記住。但有時不足二十餘字的唐詩竟也包括多層的意境,而且每個字各具文采。賈島的推敲的故事可謂唐詩中的有名典故,竟會達到得一字而詩意盎然,易一字而詩意全無的地步。這,真讓我佩服之極。

現在,許多唐詩都已進入了我們的小學教材中,成了我們學習中國文化、瞭解中華文明的入門階梯。而我的書架上,也有幾種版本的《唐詩三百首》,它們成了我常讀常新的讀物,讀後令人浮想聯翩。我愛《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4

我讀過很多書,其中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就是《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深藏着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還有不同姓名的人寫得不同的詩.《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我對它的評價只有三個字“忠、義、孝”。

忠就是忠心,這能表達出詩人對國家的一片忠心。比如我國的“詩聖”杜甫作的詩都是慷慨激昂、憂國憂民的詩,體現了詩人的一種愛國精神。如他寫的《春望》、《登樓》、《登岳陽樓》……這些都是寫詩人對國家的熱情。有些詩人以讚美江山來表現出他愛國,如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他就是以讚美江山來表現愛國精神的!

義就是義氣,這是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比如説高適寫的《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李白寫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些詩都是寫對朋友的深情厚誼,不忍朋友離去。表現了對朋友依依不捨之情。

孝就是孝心,尊老愛幼,如孟郊寫的《遊子吟》這首詩,表達了對母親的孝心,也表達出母親的一番苦心,母親的恩情子女無法報答。

《唐詩三百首》有許多經典名句,讓人讀了是回味無窮,感人肺腑。我喜歡讀《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15

這個假期我讀了《唐詩三百首》,讀完後,我覺得裏面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偉大的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詩人,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王’和詩魔之稱。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的意思是:多麼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歲歲循環不已,野火雖將那大片枯草燒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甦,以迅速的長勢重新覆蓋大地。雖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復青春,行路人看見齊齊芳草而想起了離愁別苦,似乎着每一片草葉都包含別情。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如果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畫畫,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透過窗户,看到了一株抬頭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風雨戰鬥,風嗷嗷地説:“哈哈,小草你是抵擋不了的,我比你強多了,哈哈哈!”小草輕輕的發出聲音,堅強地説:“我不怕,我一定會戰勝你的。”“小草,你就別做白日夢了吧!”風洋洋得意地説,風呼呼吹着不一會兒小草斷掉了。這時,我還以為小草就這樣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個大早,吃完飯後,飛快的跑到樓下,我很驚訝,小草活了,這時我情不自禁的吟誦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所以,我們也要像小草一樣不向困難低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tangshi/m03d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