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唐詩 >

讀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有感

讀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有感

春有花,夏有蟬,秋有月,冬有雪。

讀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有感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詩之美,美在風情。把唐詩放進四季的時光流轉中,感受詩人筆下的春花秋月,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

《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是作者從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中精心選擇出來的三十二首詩。按照節氣、節日精心編排,這些詩圍繞着四季的節氣和節日,也圍繞着唐代的歲月輪迴。春種、夏鋤、秋收、冬藏,這些自然節奏裏,有唐人的生活步伐,也藏着詩人的繡口錦心。詩人以自己獨特的目光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花雪月,酸甜苦辣。而蒙曼教授,以精準的解讀和通俗的表達,讓讀者看到了唐詩中的四時之美。

春夏秋冬,四季轉換,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根據農事和太陽運行情況訂立二十四節氣。古人的生活也就隨着自然的節奏順時而動,實現天人合一。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社會日益活躍人們開始東奔西走的年代。遊宦、遊學、征戰、經商、採桑、採蓮,古人因不同的活動走出家門,感受春天的和風,夏天的荷香,秋天的露水,冬天的雪花。走出家門,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也賦予詩人飽滿的情感,吟出多樣題材的詩篇。唐詩穿過千年歲月,與我們相遇,流轉出別樣風韻。

蒙曼以季節的變化和節日為鏈,把一首首詩穿成一串璀璨奪目的珍珠項鍊。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解讀唐詩也是如此,不一樣的視角就看到不一樣的唐詩。作者就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讓我們看到了藴含在唐詩中的四季風情。

一年四季,春為始。春花,和風,細雨,啼叫的鳥兒,冒出頭的小草,沉睡了一個冬天爬出洞的蟲子一切鼓足了勁似得冒出來,一夜之間,世間萬物都有了活力。我們在驚歎、讚歎的同時,美景流逝。而詩人卻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來,也給了讀者更多的思考空間。雖然詩句已流傳千年,但依然不朽。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杜審言

杜審言是杜甫的祖父,是一個狂傲的詩人。這首詩正寫於他宦遊途中,與家鄉完全的不同的風景更加觸動詩人敏感細膩的心,思鄉的情緒也是一觸即發。江山信美,外面不僅有美景,也有美好的前程。但終非吾土,再美的地方也不是自己的家鄉。見春景沾巾,這就是詩人。通過蒙曼的解讀,我們不僅和詩人一起欣賞到雲霞出海的`壯觀景象,也更加貼近詩人的內心。我們和他們,相遇在美妙的詩篇中。

夏日炎炎,無心睡眠。大太陽下,人們汗流浹背,詩人也沒有過多的詩興。詩作自然不多,為數不多的詩篇中,詩人也在追尋一種由內而外的清涼,自有一份清淡的禪意。讀作者的解讀夏季的詩,感受那份靜。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夕陽落山,素月升起。蒙曼認為,隨着落日一起西沉的還有夏日的煩躁,而喜悦隨着月亮一起升起。由景到情,自然隨性。荷風竹露,詩人捕捉到安靜的夏夜裏的天籟。欲彈奏一曲,卻憾沒有知音欣賞。真是惆悵!但蒙曼認為,雖然詩人有點小惆悵,但是並不苦悶,可以期待與故人夢中相見。人生在世,誰又能事事遂心如意呢,不因遺憾而鬱悶,放平心態,享受大自在。

看到秋,就想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名句。秋,是清涼的,秋日的詩,也是清新優美的。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維

明月、清溪清淨高潔,浣女、漁夫淳樸快樂,在蒙曼的筆下,我們彷彿看到了至善至美的田園牧歌圖。而詩人素有禪心,九重宮闕、萬丈紅塵也比不上歸隱山中來得自在。詩美,景美,人格美。

四季中,冬是最冷的一季。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冷的詩雪,暖的是人心。興趣來了,還可以一起去踏雪尋梅。冬日裏的詩,蒙曼選的也是恰到好處。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塞下曲》盧綸

盧綸,大曆十才子之一,中唐詩人。詩風昂揚,鏗鏘有力。這首著名的《塞下曲》是改寫《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的一小段。由原來的三十三個字,改寫成二十個字的五言絕句。作者蒙曼即寫出了改了哪幾處,又説明改寫的好處?不讀詩,不知詩好;知詩好,卻不知詩好在何處?蒙曼卻能從我們想不到的視角去分析、解讀。讀後,讓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四時有詩,古代和今天,就相遇在美妙的四時之詩中。《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中蒙曼讓詩篇與讀者對話,讀者看到的不僅是四季的美景,還有唐人的生命輪迴。

本書值得稱讚的還有目錄的編排,以立春開始,以春節結尾,二十四節氣和節日點綴其中,正好與我們的輪迴和圓滿吻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tangshi/jqy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