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精選詩歌作文7篇

精選詩歌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詩歌吧,詩歌一般飽含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究竟什麼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作文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詩歌作文7篇

詩歌作文 篇1

俗話説:“敲鑼賣糖,各幹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關於行業,很多古代典籍都有清楚明確的記載,像宋代周輝的《清波雜誌》,明朝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餘》等等。其實行業就是在古代詩歌中也可略見一斑。

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一之月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豳風。七月》)、“雉離於羅”(《王風。兔爰》)、“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魏風。伐檀》)等詩句就反映了《詩經》時代狩獵行業已經普遍存在了。而“萋兮斐兮,成是具錦。”(《小雅。巷伯》)、“綠兮絲兮,女所治兮。”(《邶風。綠衣》)則又給人們提供了紡織行業歷史悠久的資料佐證。除《詩三百》之外,宋代梅堯臣《織婦》“織婦手不停,心與日月速。誰知公侯家,賜帛堆滿屋。”、於演《裏中女》“吾聞桑中女,不識華堂陰。貧窗苦機杼,富家鳴杵砧”也反映了中國的紡織行業。

我國古代紡織業的發展與我們的祖先很早發明養蠶有關。《詩經》中“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於以采蘩?於澗之中。於以用之?公侯之宮。”(《召南。采蘩》)就是描寫蠶婦為公侯養蠶的詩。它所反映的養蠶行業在後來的詩人筆下也出現過許多次,如:明代詩人高啟《養蠶詞》“東家西家罷來往,晴日深窗風雨響。二眠蠶起食葉多,陌頭桑樹空枝柯。新婦守箔女執筐,頭髮不梳一月忙。三姑祭後今年好,滿簇如雲繭成早。檐前繰車急作絲,又是夏税相催時。”,清人朱奕曾《蠶婦謠》“日間防蠶飢,夜間防鼠咬。保蠶如保嬰,刻刻難離抱。”養蠶是為了繅絲,繅出來的絲除了極少一部分留做己用,更多則是被養蠶人賣掉。宋代中興四大詩人范成大《繅絲行》“今年那暇織絹着,明日西門賣絲去。”、清朝董恂《賣絲》“初生小滿梅正黃,市頭絲市鹹開張”就很好的説明了絲市行業的普遍性。

眾所周知唐代是古代詩歌的黃金時代,也是茶之盛世,專門從事產業經營的茶商也便應運而生了。白居易名篇《琵琶行》“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樑買茶去。”及王建《寄汴州令孤相公》中“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等詩句,都反映了茶行的情況。唐代的詩鬼李長吉《老夫採玉歌》“採玉採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以及早於他的另一位唐代詩人韋應物《採玉行》“官府徵白丁,言採藍溪玉”則又直接説明了玉石行的存在。從李賀的另一首詩《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傭刓抱水含滿脣,暗灑萇弘冷血痕。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鬆麝薰。幹膩薄重立腳勻,數寸光秋無日昏。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碩何足雲!”我們則可以直接看出文房用具行的存在及其生產情況。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在《買花》雲:“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而宋代陸放翁《臨安春雨初霽》則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二者從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説到了賣花這個行業。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行業,還有李白《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寫鐵器行的;李白《江夏行》“正見當壚女,紅粧二八年。”以及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則反映了酒米行的存在;元朝王冕《傷亭户》和楊維楨《鹽商行》則勾勒出了從事鹽行業工人的悲慘生活,略晚與他們的明代高啟的《牧牛詞》、《伐木詞》則是直接描寫牧牛和伐木行業的。

其實自古以來行業的工種絕不止三百六十行,而古代詩歌更是浩如煙海。通過詩歌對三百六十行的反映和描寫,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行業的情況。

詩歌作文 篇2

我覺得

你是飄搖在世界的一朵花

那麼的令人捉摸不透

我呢卻傻傻地要將你採下

我這疲憊的流浪者啊

卻是徒勞無功的一場空

你用迷人的文字和看似真誠的謊話阻擋我原本

堅定的步伐

窗外的綠樹紅花努力開放了一整夏

終究會凋謝繁華

曾飛舞的翅膀何時來採擷一場美麗

我這孤單的流浪者啊

寂寞到連偽裝的`紅裝都欲要卸下

完成幾年的最後一個春

停在你始終稱讚我天才的那一句

虛偽的神話

鼓勵我許多年自己做自己觀眾的虛假

用輾轉到他城的方法企圖忽略掉對你的牽掛

探路時也會和陌生人故意搭一句話

卻發現根本拿不掉因你而起的懲罰

我這可憐的流浪者啊

悲催到連迷路也不願尋找

經歷愛額苦痛掙扎才參悟到你有多重要

而那時參透嘚瑟我早已流落至

不知名的雲外天涯

回想當初的任何一句的氣話都悔到

根本無法自拔

在某個雨後的茫茫海天裏有彩虹落下

我許願哪怕一輩子都活在沉默中

也要還記住他

你是開在我靈魂世界裏唯一一朵永不凋謝的花

詩歌作文 篇3

四季變幻,斗轉星移。萬物都在變化。不變的是藏在我心中的那份情愫。

第一次與你邂逅,我便深深地愛上了你。一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就把懵懂的我帶入了宛如童話一般的世界。我想象着,在初春的清晨,雄雞啼破了拂曉,我望着窗外繽紛的落花,心中就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好像我們之間有着很深的緣分,使我對你一見傾心。兒時的我們真可謂是“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長大了,對你的愛愈發深厚。不知從何時起,我喜歡捧着一本《宋詞全集》,與你一同漫步於湖畔,看到落花飄零,我會想到易安的“花自飄零水自流”。曾經,我把親手摘下的桃花撒入水中,以為這就是所謂的花自飄零水自流。當時的我總有這種幼稚的想法,直到現在才明白這句詩只是反映了詩人的一種心境罷了。你的魅力竟如此之大!

你伴我走過了風風雨雨,唯有真愛追隨你我穿越了無盡的時空,你帶我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瞭解了古人的情感。

曾經,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把我帶回了楚漢相爭的戰場垓下。你讓我親眼目睹了霸王別姬的悽美和項羽自刎烏江的悲壯。殘陽如血,如血的卻不僅僅是殘陽。烏騅馬的吼聲淒厲哀傷。伴着四面楚歌,寒風打在士兵的鋼刀上,發出錚錚雷韻。烏江岸,記載的永遠是項羽的血。這首《垓下歌》是項羽的絕筆之作,卻把當時的場面再現得淋漓盡致。詩詞,你增長了我的知識,豐富了我的情感,讓我有機會和那麼多古人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使我的心靈得到淨化和昇華。你讓我在困難時找到勇氣,在絕望時看到古人的作為,從而化悲痛為力量。儘管我們生活的時代相距甚遠,但是我會去了解你,我會更加珍惜我之間這段穿越時空的愛戀。

我不後悔當初與你邂逅,與你相知。我還要和你一起面對未來,面對種種挑戰。

詩詞,我今生與你相約。

詩歌作文 篇4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落葉是秋天的使者。當第一片落葉飄過田野時,它對農民伯伯説:“秋天來了!”你看,高粱笑紅了臉、水稻笑彎了腰、棉花穿上了大棉襖。農民伯伯笑得合不攏嘴:“又要豐收了!”當第一片落葉穿過森林時,它告訴小動物們:“秋天到了!冬天快要來了!”你瞧,大雁踏上了南行的旅途,松鼠正在儲藏松子,螞蟻也在辛勤地搬運食物。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都在忙碌着,沒有絲毫懈怠。

落葉是大自然的禮物。走在林蔭路上,樹葉紛紛落下,給道路鋪上了一層金黃的地毯。踩在上面,發出“沙沙”的聲音。撿起那些小小的銀杏葉,還可以夾在書本里當書籤用。

杜牧曾在路途中寫道:“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不錯,秋日的楓葉是那樣的火紅。遠遠望去,燦爛一片。那楓葉長着三個角,像一把小扇子般在樹上扇來扇去。還未變紅的葉子有的披上一件黃袍子,黃燦燦的;有的墨綠墨綠,綠得深沉,彷彿可以看出它們已飽經風霜。

落葉是飽含深情的。當它們被風吹落的那一刻,在空中飄來飄去,彷彿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遲遲不肯落下。真可謂“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啊!它們與大樹媽媽一起生活了春天和夏天。在秋天,它們將去完成它們最後的使命。它們不忍心離開大樹媽媽,便落在了大樹媽媽的腳下,作為肥料,為來年的樹葉做準備,爭取讓它們萌發出更綠更新的希望。

秋葉真美,美在奉獻。此刻,秋意正濃!

詩歌作文 篇5

在中華民族歷盡風霜的蒼茫大地上,燃燒着傳承五千年不息的文明之火。“國學經典”無疑是一個藴涵着情感力量與神聖感召力的字眼。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古詩。一首詩,就是一篇文章,一本書。

詩,散發着一種讓我難以抗拒的魅力。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古詩的魅力。

小時候,跟着大人們牙牙學語“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博得大人們一片鼓勵和讚揚,那時我就知道,詩,是一個好東西!能讓我贏得表揚,於是我囫圇吞棗背下一首首古詩,獲取更多掌聲;卻始終,不解其意。

再大些了,我上小學了。懵懵懂懂地知道了,詩是有藴意的。原來詩不只是一些漢字組成的句子而已,詩,也是有他自己的靈魂的。於是,我開始慢慢的、小心翼翼地抓住詩的神髓,在詩海里探索着前進,在清晨煙雨中體驗“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在夕陽西下中感受“黃昏月影殘菊落,晚風秋水澹碧波”。詩的奧妙,我終於摸到了門檻。

現在,入初中了,我終於一腳跨進了詩歌的大門,我可以在詩中感悟詩人的情感,體會詩的意境,我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中體會到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的春景的美好。在“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中明白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同一首詩,在不同的年齡讀,有不同的感受,也會有不同的收穫。

就拿“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説吧。小時候只知道是即景説理,談遊山的體會;再大些,就知道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峯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峯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到現在,知道了這兩句詩有着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自我範圍,擺脱主觀成見。像這樣的收穫還有很多,很多……

由句子到意境,我不知不覺中就有了許多閲讀感悟,詩文沒變,感悟卻變了,為什麼?

原來我一直在成長。感謝古詩的陪伴!

詩歌作文 篇6

為什麼現在的我變的好落魄,每天都在苦苦的掙扎着,

我不想在活在痛苦之中了,我感覺現在的我變了許多,

變的很在乎身邊的女人,很在乎感情,

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真的有很大的差別,

現在的我很容易進入一個傷感悲涼的世界,

為什麼我的命那麼苦,為什麼我同時愛上兩個女人,

而這兩個女人都很愛我,我現在真的不知道該去選擇誰,

離開誰我都是那麼的心痛,有誰能救救我,有誰能告訴我該怎麼做,

我恨這個世界,我恨這個世界為什麼不能同時接受兩個女人。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了,我真的不想讓她倆因為我而傷心,

我非常清楚那種感受,寧願我自己承受所有的責任,

也不願意讓她倆受到任何一點傷害,我真的很在乎她倆,

可是我只能選擇一個,這些天我想了許多,選誰都會給另一個人造成傷害,

我想過放棄她們倆,讓我在她倆的面前消失,用時間把她倆給忘了,

讓她們找到一個能給她們幸福的人,可是我真的捨不得,

我真的很愛她倆,可是我必須要選擇一個。

誰幫幫我,給我一個好的辦法,謝謝了。

詩歌作文 篇7

孔雀向西飛,今朝更好看。

“五歲進小學,九歲入省中,十五遊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條件好,工作不愁找。東家婆也誇,西家嬸也贊。姐弟笑盈盈,父母樂呵呵!”好事人相承,傳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開:“咱娃是塊寶,樣貌長得好。學習成績棒,獎狀沒處放。工作隨你挑,美女隨你找。”

此生脾氣牛,心志過雲頭。堂上啟父母:“兒子體質嬌,猶需多煅造。家中條件好,滴滴父母汗;兒子要獨立,想吃自己飯。”

父母大張口,婆嬸都曰奇,姐弟不作聲,外人只相疑。父母無奈何,只得隨兒意:“孩兒已長成,應該靠自身。獨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門!”

此生不樂意,以背對雙親:“二老誤兒意。兒子想獨立,立志去西北。國家政策好,西部旺氣開。兒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

“西部大開發?”二老心相疑,萬分不樂意。東邊招大娘,西邊請阿婆,南邊望二爺,北邊喊三叔,親戚聚一堂,都為此兒忙。

二爺開尊口:“西部有啥好?環境太惡劣,困難一重重。我去十五年,歸來兩袖風!”

大娘也幫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沒得説,城中很難找。又是研究生,還愁沒人要?”

此生意志堅,就是不鬆口。任憑誰來説,就是不回頭。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遠。他對大家説:“大爺大娘們,叔叔嬸嬸們,城中安樂窩,小子並不愛。國家搞建設,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應該。東西是一家,都屬大中華。東部要發達,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國家就要垮。套用魯迅話:我不建西部,誰來建設她!中華要騰飛,建設是關鍵。孩兒意志堅,長輩壯我行!”

眾人聽此言,倍感心靈撼。此子之選擇,令人心底歎。心靈之選擇,實在不簡單。眾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飛,今朝更好看。

【點評】本文是採用樂府詩《孔雀東南飛》新編的形式,新穎別緻,敍述了有志青年建設祖國,開發大西部的故事,非常感人。作為古詩,對韻律是有要求的,作者成功的表達,讓舊瓶裝新酒,芳香四溢。結尾“心靈之選擇”點題昇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xz0d9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