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詩歌雨説的教學方案

詩歌雨説的教學方案

【教學目的】

詩歌雨説的教學方案

1、學會細緻觀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徵的描寫方法。

2、學習在景物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之一是注意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選擇好語氣和語調,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首詩。

2、細緻地觀察景物,抓住特徵進行描寫也是教學重點之一。

3、難點:在景物描寫中抒發感情。

【教法】

1、想象法:

台灣詩人鄭愁予以清新靈動的筆觸,為我們勾畫出了春雨的愛的使者的美好形象。雨到底在怎樣對孩子們説?鼓勵學生想象一下具體的情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春雨的可貴。

2、聯想法:

吟詠春雨是古今中外文學的一個永恆的話題。學習這首詩,教師還可引導學生由鄭愁予筆下的春雨聯想到其他文人、大師筆下的春雨,看看他們筆下的春雨有共同點嗎?

【學法】

1、朗讀法:

《雨説》──詩充滿了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試用喜悦的、輕快的語調朗讀這首詩,體會此詩清新的情味。

2、激發靈感:

在美好的春天裏,春雨已經對你們──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説了很多,那麼你們會對春雨説些什麼呢?可讓同學們把自己想説的三言兩語寫出來,互相交流。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會細緻觀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徵的描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粗字的音:

圃(pǔ)錮(gù)喑啞(yīn)(yǎ)滯(zhì) 嚷(réng )膏(gāo)蓑笠(suō)(lì)聳(sǒng) 繞(rào)呼啦啦(huā)襁褓(qiǎng)(bǎo)

2、解釋下列詞語:

禁錮:束縛,強力限制。

寒淺:初春時淡淡的餘寒。

留滯:停滯,不流通。

暗啞:嗓子乾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好些人)大聲地叫或説。

蓑衣:用草或棕製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潤如油膏:細膩光滑的像油,像脂肪塗抹的一樣。

安息:安靜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長眠。

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賜福,後來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讀課文

二、導入

1、導語:

我們學了艾青的《黎明的通知》一詩,那是黎明要詩人向人們傳達它的話。今天我們要學的是當代台灣詩人鄭愁予寫的《雨説》,和艾青的詩歌不同的是在這首詩中詩人直接以雨的身份向人們進行述説。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雨説──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

導入──可用描繪春雨的詩、詞、曲導入。

例如:提起春雨,我們就會想起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其實,歌頌春天、吟詠春雨是古今中外文學的一個永恆的話題。同學們都知道哪些描繪春雨的詩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台灣詩人鄭愁予的筆下,春雨是怎樣的温柔親切、活潑而富有靈氣。

2、作家作品簡介: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東省。台灣當代詩人。1949年自費印刷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1954年考入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並在《現代詩》季刊發表大量詩體,成為現代派的中堅。1968年赴美留學。出版的詩集有《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奴隸》、《鄭愁於詩集》、《刺繡的歌謠》等。在台灣詩壇鄭愁予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在中國也很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時,鄭愁予始終堅持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現代的。他的詩表現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現代的,可在詩的感情深處,則是深厚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他把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與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相結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國傳統的意識中,使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渾然一體。作為現代派的一員,鄭愁予以其對中國傳統精神和藝術品味的繼承,迥然有別於西化的現代。

三、正課

1、朗讀唐代詩人杜甫膾炙人口的名詩《春夜喜雨》,回憶一下這首詩中杜甫抒發的感情。

《春夜喜雨》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時寫的。詩中描寫春夜降雨,滋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喜悦之情。

2、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雨説》中詩人從而中獲得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借春雨的述説抒發了詩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們無憂無慮、幸福成長。由此讚美中國傳統的一切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提問:副標題起什麼作用?這一首詩的副標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對我們理解這首詩的題旨有什麼幫助?

明確:副標題是新聞報道中多行標題的一部分,又稱輔題或子題。寫在正題的後邊,用以補充或説明正題,對中心進行提示。散文和詩歌中的副標題一般以是提示詩、文寫作緣由為多。如《有的人》其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其實這首詩就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的創作的,目的也就是以鮮明的愛憎,讚頌魯迅先生自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的偉大精神。《雨説》這首詩的副標題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它提示了讀者,詩人寫作本首詩歌的出發點是為中國的廣大兒童們。詩人想借春雨告訴中國的兒童們,中國人傳統的人文思想是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下一代,兒童們應該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體會長者的愛撫,在無憂無慮中幸福成長。

4、詩中雨説了什麼話?這些詩集中表達了一個什麼意思?

討論、明確:雨説她來了;她是温柔親切的愛的使者;她,靜悄悄地走來,孩子們不要拒絕她的來到;她,來自遙遠的地方;她曾在幸運的笑中長大。雨説她來了,就不再回去,當孩子們學會了自由地笑,她快樂地安息。這些話表達了中國的長者們為了讓兒童們能夠無憂無慮、健康幸福的長大,他們願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價。

5、朗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紹:

朗讀的基本要求有三個:一是正確、清楚,用普通話朗讀,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錯字,不破句;二是態度自然大方,語氣順暢,停頓合理,節奏恰當;三是能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比較準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讀的技巧主要是停頓、重讀、語調和速度。停頓是語句間的間歇、聲音的休止。一般是:首名、小標題與正文間,段與段間停三拍;句、問、歎和冒號處停兩拍;分號處停一拍半;逗號停一拍;頓號、間隔號處停半拍。重讀是把句中重要詞語讀重一些表示強調,重要詞語一般指句中主語、動詞謂語和修飾限制的定語。語調變化是用來表達不同感情的,常見的有升調、降調、曲調、平調四種。一般地説,表頌揚的。讚歎的、熱誠的、悲壯的句子,要用升調;表祈求的、感激的、沉湧悲哀的、歎息的句子。要用降調;表猶豫的、懷疑的、暗示的、雙關的句子用曲調;表心平氣和的、莊重的、謹慎的、仁慈的句子要平調。速度依文章的內容而定。一般説,交代説明性的內容,描寫的句子,含有莊重或悲哀的句子讀緩慢些,緊張氣氛的內容、激烈的對話,慷慨陳詞,含有快活,憤怒、恐怖、驚愕的句子讀得急促些。

突破──展開聯想和想象,用心去讀這首詩,才能讀出其中的情與愛。

實踐──課外讓學生收集吟詠春雨的詩、詞、歌曲、繪畫等,開一個小小交流會,共同欣賞和感受春雨給人們帶來的喜悦。

探究──這首詩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其作用是什麼?你怎樣理解詩的最後三節中的笑?

拓展──課外可推薦閲讀《鄭愁予詩的自選》。

〖導學提綱〗

一、教學導入

大自然的花開花謝,星沉日落,雨雪風霜,常常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和無限的感慨。特別是一些難忘的時刻和事件,總是和它們聯繫在一起,為我們的回憶增添了無限的浪漫。今天,讓我們走進台灣詩人鄭愁予的詩歌《雨説》中,與詩人一起去聆聽那跳動的雨珠告訴給我們的話語。

二、介紹作者情況及寫作背景

教師示範朗讀,學生初步領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1、鄭愁予,本名鄭文韜,祖籍河北,1933年生於山東濟南。童年隨父親輾轉大江南北。抗戰勝利後到北京上學,49年隨家人去台灣1953年大學畢業,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學習,現旅居美國,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15歲發表處女作《礦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夢土上》有《衣缽》《窗外的奴隸》《燕人行》《雪的可能》等詩集。他的較有名的詩作大多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稱為浪子詩人。《錯誤》是他流傳最廣的作品。在台灣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

2、詩歌的題目是《雨説》,那麼詩人筆下的雨都説了什麼?這些華集中表達了一個什麼意思?

請學生以雨的身份對詩歌內容進行復述並評議。然後明確──表達了作者對春雨無私奉獻精神的讚美和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由衷祝福及熱切期望。

三、討論詩歌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好處

明確:主要運用了擬人──親切,便於抒情;另外,還運用了比喻、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

 四、遷移

我們從鄭愁予的詩歌中可以看到詩人對中國兒童的熱愛和祝福以及熱切的期望。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從詩人的筆下感受到真、善和美。其實,我們周圍的世界也充滿了真、善和美。只要用心去體會,相信我們也能寫出一首首美麗的詩歌。

要求:圍繞雪來進行詩歌的寫作。字數、行數不限。

提示

1、回憶下雪時你的心情和行動,用自己的語言來抒發自己真實的感情。

2、可以借用擬人、誇張、排比、反覆和比喻等修辭手法。

3、注意聯想與想象。

4、注意詩歌的壓韻。

5、農諺:瑞雪兆豐年;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

6、下一節課,學生進行作品發佈會。

標籤: 教學 詩歌 方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qpy9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