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贈吳丹》原文詩歌欣賞

《贈吳丹》原文詩歌欣賞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詩歌很是熟悉吧,詩歌具有精煉含蓄的特點,起着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你知道什麼樣的詩歌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贈吳丹》原文詩歌欣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贈吳丹》原文詩歌欣賞

《贈吳丹》原文詩歌欣賞1

人們常説,沒有夢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沒有創造的生活的是平庸的,沒有燃燒的事業是無奈的。時光飛速逝去,又一學期過去了,這學期是我擔任一(1)班副班主任的第二學年,在這學期中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我下定決心,不管如何辛苦,我也要將普通而又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做好。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正因為努力,才有喜悦,正因為努力,才有收穫。現將我半年來做副班主任工作總結如下:

1、博大的愛心

有人説:“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班主任也好副班主任也罷,首先應該是愛學生的。以心交心,只有你把用心去和學生交流,學生才會向你你敞開心扉。這樣你才能夠真正的'融入到孩子之中。利用平時的課餘時間多到學生中去,發現和了解學生們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

2、深深的責任心

我經常和班主任老師一起討論班級的情況的以及存在的問題,或者向她反映一些情況的,共同做學生的工作,努力解決問題。平時積極參與班級的日常案。範。文。。的管理,參加班級的。體活動。如認真參與班級的早操活動;每天都能準時和班裏的孩子一起排隊去食堂吃午飯。

3、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俗話説得好:“説千言到萬語,不如做個好樣子”,尤其是在學生面前。所以,在學生面前,我會嚴格要求自己,以身示範。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在日常案。範。文。。的生活的中不僅以身作則,還根據學生的表現在學生中樹立榜樣,讓學生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這些就是半年以來我的一些體會。有心才會有得,有耕耘才會有收穫。我與學生在一起,覺得日子過得真快,雖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興,忙得開心,我將更加努力工作,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贈吳丹》原文詩歌欣賞2

贈吳丹

唐代:白居易

巧者力苦勞,智者心苦憂。愛君無巧智,終歲閒悠悠。

嘗登御史府,亦佐東諸侯。手操糾謬簡,心運決勝籌。

宦途似風水,君心如虛舟。泛然而不有,進退得自由。

今來脱豸冠,時往侍龍樓。官曹稱心靜,居處隨跡幽。

冬負南榮日,支體甚温柔。夏卧北窗風,枕蓆如涼秋。

南山入舍下,酒甕在牀頭。人間有閒地,何必隱林丘。

顧我愚且昧,勞生殊未休。一入金門直,星霜三四周。

主恩信難報,近地徒久留。終當乞閒官,退與夫子遊。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孟子説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説、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於事而繫於時政。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與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曆(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鍼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軼事典故——素口蠻腰

素口蠻腰,蓄妓玩樂,始自東晉,唐代比較普遍。為了滌除人生煩惱,白居易以妓樂詩酒放縱自娛。從他的詩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幾個,最出名的是小蠻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詩·事感》中記載:“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白居易六十多歲時,他得了風疾,半身麻痺,於是他賣掉那匹好馬並讓樊素離開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馬反顧而鳴,不忍離去。樊素也傷感落淚説:“主人乘此駱五年,銜撅之下,不驚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櫛之間,無違無失。今素貌雖陋,未至衰摧。駱力猶壯,又無。即駱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無回。故素將去,其辭也苦;駱將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無情哉?”

但在白居易70歲時,樊素和小蠻還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寫道:“兩枝楊柳小樓中,裊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掩獨扉;病與樂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時歸。

標籤: 詩歌 吳丹 原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ojyll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