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杜甫詩歌意象

杜甫詩歌意象

杜甫詩歌多達百餘首,涉及的意象較多,現在我們就從他詩歌中月意象來進行內涵分析。

杜甫詩歌意象

杜甫詩歌中月意象的內涵分析

1 杜甫詩歌月意象中的“勤勉”

《春宿左省》是杜甫於公元757年的九月在門下省值夜的時候寫下的。此時唐軍已經收復了被安史叛軍所控制的長安。而杜甫也在這個時候從鄜州到京,官復左拾遺。就左拾遺這個官階而言,它的主要責任就是諷諫,素有大事廷諍,小時上封事的説法。而這首《春宿左省》正是在杜甫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所寫下的一首詩。“星臨萬户動,月傍九霄多”,一句頷聯細膩的刻畫出了時間的流逝,從夜幕到夜晚,我們能夠看到杜甫始終都在忙於公務,抬頭望去,已有明月當空,表現出了杜甫居官勤勉,盡忠盡職的為官之道。雖然説在詩中杜甫的本意是為了通過星光月下之景來展現帝居高遠的讚頌,但是我們仍然能夠從側面看出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月”這樣意象同樣能夠用來刻畫時間流逝,並展現出詩人的勤奮與努力。其實從整首詩中我們能夠看到杜甫在任職左拾遺期間所表現出來的憂國憂民的狀態。從客觀的角度上來講,此時的杜甫為官的氣息要重於作為詩人的氣息,所以詩文中透露出來的是他身居高職的心緒不寧。特別是詩文的最後兩句“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深刻的展現出作者此時此刻的寢卧不安,在唐王朝遭受了巨大沖擊的情況下,杜甫回京辦公還擔任着如此重要的職務,展現出了杜甫一腔愛國之情。並且詩文中借月亮來表現時間的流逝,不僅將虛無的是具現化,同時也加深了我國古代詩詞中月意象的內涵。

2 杜甫詩歌月意象中的“志向”

從我國傳統的古詩詞中我們往往能夠看到詩人滿懷一腔熱血抒發自己宏遠的報國志向與為國家,為人民擔憂的那份憂患意識。杜甫作為我國唐代詩人中的佼佼者自然也不例外。

特別是在杜甫的詩歌中也深刻的表達了其內心深處的志向與抱負,還有面對統治階級的腐敗而表現出的憂患意識。在《古柏行》中杜甫曾寫道,“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這顆孔明廟前的古老柏樹高聳入雲,雲氣直接巫峽,月光照耀,冰冷的寒氣直通岷山,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出了自己對諸葛武侯的敬仰以及其對諸葛孔明的推崇備至。他希望自己能夠像孔明廟前的這個古柏一樣能夠直聳入雲,做一個像月光一樣純潔的官。而且詩中很明顯提及了諸葛武侯之所以能夠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是因為有君王的賞識,而杜甫也希望帝君能夠看到自己的一腔熱血,加以任用。所以杜甫在月亮中寄託了自己的為官之志和報國之情,但是奈何在這國家危亡之際,用人之時,如自己一樣的擁有報國志向的賢才良將卻不能夠得到任用,那些奸佞之徒卻能夠扶搖直上,作者通過字裏行間表達出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懣以及對當朝統治者的'失望。從杜甫的生平中我們能夠看到,杜甫在年輕的時候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然而卻先後遭遇了安史之亂、困居長安,一腔熱血得不到君王的賞識而埋沒在飄零之中。此詩是杜甫54歲在夔州居住時的詠歎之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nmm2y8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