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行路難李白詩歌賞析理解

行路難李白詩歌賞析理解

李白《行路難》賞析

行路難李白詩歌賞析理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 主旨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歎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李白這組《行路難》詩主要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情懷,這裏選的是第一首,抒寫了詩人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苦悶的心態及對人生理想追求的精神,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總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2. 結構

詩以敍事開篇,漸而過渡到抒情。開頭以極為誇張的筆法領起,寫“金樽酒”,“玉盤珍羞”,彷彿在營造歡樂的宴飲氣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轉直下,忽説“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樣強烈的反差,襯出詩人內心的悲苦。當精神苦悶的時候,美味佳釀也難以下嚥。南朝宋詩人鮑照《擬行路難》第六首開頭為:“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歎息。”李白顯然化用了這一詩句,不過增加了“對比度”,以樂景寫哀,強化了哀的程度。那麼,詩人的悲哀到底是因為什麼呢?答案是模糊的,朦朧的,充滿“詩意”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是一種憂來無端的惆悵,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迷惘。詩人以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了世途的艱難,寓含着無限的悲慨。現實之路雖然坎坷險阻,但夢還在,理想還在。詩人多麼希望像姜太公一樣,八十歲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樣,夢見自己乘舟到“日邊”,有為於當世。但理想和現實是有距離的,理想不能征服現實,現實也不肯認同理想。這樣的痛苦交織於詩人心中,他終於發出“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歎。詩的結尾,在沉鬱中振起,堅定了“長風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滄海揚帆的勇氣。就整體而言,這首詩起伏跌宕,曲徑通幽。前四句寫面對美酒佳餚,“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悶心情。五六兩句揭示自己雖然竭盡全力尋找出路,但阻礙重重,好像到處被冰雪隔絕。七八兩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呂尚、伊尹那樣受到君王的重用。接下來四個短句,抒發了自己在尋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後兩句表達作者決心衝破一切艱難險阻,實現遠大抱負的信心。全詩感情跌蕩起伏,感人至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dmpj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