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詞 >

滿江紅·燕子樓中原文及賞析

滿江紅·燕子樓中原文及賞析

原文:

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後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台滅。人間事,何堪説!向南陽阡上,滿襟清血。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譯文

燕子樓中,又煎熬過去了幾度春秋歲月。懷念青春美好時光,正像美人乘鸞上仙闕,都已夢幻般飄逝。容顏悄悄地枯萎,衣帶漸漸地寬緩,成串的珠淚滾落,濕透了花鈿鬢側。最無緣無故的是,芭蕉葉影倒映上窗紗,青燈又恰恰熄滅。

曲池合攏,高台傾毀,人問萬事,哪能一一訴説。面對着南陽阡墓,襟袖上灑滿了淚血。人情世態,就像變化無常的風雨;我矢志不移,本來就是一輪不變的明月。可笑樂昌公主,曾有過那麼一段美好風流的時光。最終不免銅鏡殘缺。

註釋

滿江紅:詞牌名,九十三字,上片八句,下片十句。調有仄韻、平韻兩體。仄韻詞宋人填者最多,其體不一。

王夫人:王清惠。後山,陳師道字,他的集中有《妾薄命》篇。

燕子樓:在江蘇銅山縣城西北隅。張建封築。

鸞仙闕:仙闕,仙境。

衣帶緩:指消瘦。

花鈿(diàn):古代婦女頭上粧飾。

南陽阡上:南陽,今河南沁陽縣。阡,墓道,指王清惠所葬地。

菱花缺:指南朝徐德言、樂昌公主破鏡重圓事。

賞析

王夫人名為清惠,是宋朝後宮中的昭儀。南宋滅亡時,她跟隨宋恭帝作為俘虜北上,在汴京驛壁上題詞《滿江紅》。文天祥囚居金陵,偶然讀到這詞,認為詞中“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可以商酌,寫了這首和詞。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燕字暗指作者自己被囚於燕京的歲月。回憶起年輕時中狀元出仕宋王朝的青年美事,正如美人乘鸞上仙闕。幾年牢獄生涯,生活突遭變化,肌玉暗消,以淚洗面,為了國家,品嚐這青燈獨對的苦味。高台曲池二句,借用桓譚《新論》所載雍門周説孟嘗君的話:“千秋萬歲後,高台既已傾,曲池又已平。”高台曲池的變滅,卻是王朝覆亡的縮影,但自己對祖國不渝的忠貞,恰如美人向舊主的.墓阡中傾瀉千行的斑斑血淚。漢代原涉自署墓道為“南陽阡”。這詞是自己擬定於《妾薄命》的。

所在乃是:“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在淪桑變化以後,不少人侍奉新朝,而天祥卻精忠不事二主,在元朝的淫威之下,寧折不彎。樂昌公主由陳入隋,因破銅鏡,終與附馬徐德言“破鏡重圓”。事見唐人韋述《兩京新記》、孟棨《本事詩》。但是對那般像樂昌公主一樣逞風流的新貴們,文天祥只能投以輕蔑的目光,破鏡雖得重圓,但已不復為原鏡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和緩的語氣中,透出一股凜然正氣,不可侵犯。動人的美人形象,表現出昂揚的愛國熱情,形象而生動。

作為豪放派詞人的文天祥,這首“婉約”的詞風,顯示了其藝術風格的多變。古代詩詞中常以美人香草寄託國家大事,天祥此詞,就是藴含此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ci/pwje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