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兒時記憶散文

兒時記憶散文

興許是過了不惑之年的緣故,心中時常泛起絲絲戀舊的情結,特喜歡回憶起兒時的些許往事。

兒時記憶散文

一、染布

小時候居住的偏遠小山村,交通不便,生活條件也不是很好。曾祖父、曾祖母他們都還保留着穿長袍大褂的習慣,衣服是一色的青色洋布做成的。這種布是經過人工染色而成。每年秋收過後不久,山外集鎮上就會有一位精瘦的老人,挑着一擔傢什,來到我們那個小山村裏染布。還在村口,老人“染布囉、染布囉……”的吆喝聲就會悠悠的傳來。秋後的暖陽懶懶地照在屋場前的空地上,染布老人把傢什放下,支起一個大鐵鍋。曾祖父、曾祖母熱情地招呼他坐下,捧上一碗清涼的茶水。大叔婆和三叔婆則從自家裏抱出一把柴草,小叔公挑來一擔清水,大家七手八腳地把一大鍋水燒得熱氣騰騰。接下來的活就看染布老人的了。只見他從布袋裏掏出一個小紙包,把裏面墨綠色的粉末倒進鐵鍋裏,一邊用一根木棒使勁地攪,一邊大聲地喊:“後生們,快添柴啊。”看看火候已到,染布老人把大家拿來的白洋布放進鐵鍋裏,繼續使勁地攪動。大約半個小時以後,他把布撈出來,涼在竹杆上,染過的青色洋布隨風飄蕩在小山村裏,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用染色的布做成的衣服,容易褪色,越洗越白,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漸漸地也就從人們的視野裏消失了。我在想,染布這門手藝也許會就此失傳了吧。

二、打鐵

老家祖祖輩輩種田墾山,生產生活中少不了犁耙、鋤頭、斧頭、鐮刀、菜刀之類的鐵器東西。每年這些生產生活工具都需要添置或者翻新。深冬農閒時節,外鄉的鐵匠師傅就會準時地來到小山村裏,上門為農户們“打鐵”。鐵匠師傅來了以後,村裏的鄉親們首先要安排好每家每户“打鐵”的排序日期,大户人家一打就是幾天,一些勞力少的就只能湊起來,幾户人家合打一天。排好日期以後,鐵匠師傅會根據各家居住情況,決定從哪家打起,最後在哪家結束。碰到特殊情況,編排好的日期也許會作稍稍調整。之後,各家各户紛紛準備好鐵坯料、需要翻修的舊農具和做燃料的木炭等,或到集鎮上採購一些葷菜,等待着鐵匠師傅來給自家打鐵。“鐵匠師傅”一般有三個人,年長的是師傅,總是拿着一把小鐵錘,指引着徒弟們往哪兒打;年紀稍輕一點的彪形大漢是“幫錘”,一般是師傅的親人或親戚什麼的,幫助師傅把守質量、看管錢財;最年輕的小夥子是徒弟,徒弟是沒有工錢的,只管吃住,他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掄着一把最大的鐵錘,在師傅的指引下,重重地錘擊着燒紅了的鐵塊。最累最苦的也就要數這位徒弟了,挑傢什、拉風箱、上木炭,什麼雜活都得幹。“打鐵”最有意思的是用來燒紅鐵塊的木炭不是直接倒在火爐裏燒,而是要事先在菜地裏挖一個一米見方的小坑,灌滿泥漿水,把木炭倒在水坑裏攪勻、浸濕,撈起來再放到火爐裏燃燒,風箱一拉,呼呼作響,火苗直往上竄,把黝黑的鐵塊燒得通紅通紅的。打鐵時,師傅和幫錘都會在胸前掛一個竹簾子,一直拖到地上,用以阻擋四濺的鐵花。可徒弟一般卻很少掛這個簾子,問他為什麼,他總是笑而不答。鐵匠師傅一般在小山村裏都要呆上個把月時間,輪到要打鐵的東家一天要管三餐飯,外加上午的一頓點心。點心在早餐和中餐的中間進行,大概是打鐵實在是太累了,上午時間又長一點,所以中途要補充一下體力。吃的東西一般是自家親手做的油炸米果,還有花生、豆子之類的食品。品着香甜的'濃茶,鐵匠師傅聊着山外的新鮮事,説的繪聲繪色,聽的津津有味。

如今,寬敞的馬路就在村前經過,鄉親們已不再叫鐵匠師傅上門打鐵了,而是到集鎮上的鐵器鋪裏購買鐵器工具。那種從每家每户裏傳出來的“叮叮噹噹”打鐵聲再也聽不到了。

三、彈棉花

小時候記憶中,家裏經常會請彈棉花的師傅上門彈棉被。彈棉花的師傅不像鐵匠師傅那樣有三人,而是一般只有兩人,一師一徒而已。彈棉花的傢什工具也不像打鐵的那麼多,那麼複雜,那麼沉重,而只是肩上扛一把木製的彈弓,手裏拿一面木製的磨盤就可以給東家開工彈棉被。有一年冬天,外面下着鵝毛大雪,彈棉花師傅在我家裏翻滾着雪片似的棉花,那場景真是天地融合,渾然一體,令我記憶猶新。父親把憑票購得的幾卷用草紙包好的新棉花交給彈匠師傅,彈匠師傅仔細問過要彈的棉被大小尺寸之後,把棉花攤在門板上,腰扎一根紅布帶,後背插上一根細竹杆,挑起那張彈弓,左手把住弓,右手拿一個小木棰不停地敲打弓弦,使得靠近棉花的弓弦不停地震動,一遍一遍地撕扯着那雪白的棉花。彈匠師傅揹着彈弓,扭動着腰肢,邁着輕盈的步伐,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伴隨着弓弦發出悠揚悦耳的聲音,那情景就是一曲美妙的探戈舞曲。等到把一大堆棉花撕碎、膨鬆之後,師徒倆人來回牽着棉線,縱橫交錯地把棉被包裹起來,接下來的活就全交給那位徒弟了。年輕的後生徒弟使勁地用磨盤一遍一遍地把棉被磨平、壓實,一牀嶄新的棉被就這樣大功告成了。有時候師傅還會用紅繩子在棉被的正面,擺上大紅的“喜”字,博得東家的一片歡喜。

如今,市場上各色各樣的羽絨被、絲棉被層出不窮,又輕薄,又保暖,手工彈制的棉被漸漸地被人們疏遠了。彈匠師傅身背彈弓奏響美妙音符的場面,也就很難看到了。

標籤: 散文 記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zzx7j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