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都江堰抒情散文

都江堰抒情散文

四川都江堰:是享譽古今中外的宏偉水利工程。今天我終於來到嚮往已久的都江堰市,參觀世界遺產地都江堰,門票是半票45元。

一塊大石頭“都江堰”國家5A級景點映入眼瞭,兩旁的人工水渠瀑布水聲潺潺,水花晶瑩剔透的搖擺,花卉鮮豔奪目。我信步走過花園,便看見薄霧籠罩玉壘山,滔滔岷江水順流東下,滿山碧綠被披上一層淡淡的白紗,雲霧氤氲,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走在通往古堰的路上,彷彿穿越時空回到歷史,古代英雄為民造福的動人故事如同電影一幕幕浮現眼前。那些有着極強生命力的古蹟,正穿越時空的界限,向我們展示着古代人們的智慧結晶。

整個水利工程氣勢雄偉壯觀:令我讚歎不已。我來到“離堆”。這裏是李冰父子當年為疏導洪水而鑿開的石山,因離開對面的母山玉壘山而得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設施在岷江的江心,以竹籠裝卵石,堆砌成魚嘴狀的分水工程,下接金剛堤。外江原系岷江正流,在下游築有許多灌溉渠道,具有許多排洪作用;內江在都江堰市西南鑿玉壘山成“寶瓶口”,由此向下闢為走馬河、蒲陽河及柏條河等,穿入成都平原,成為灌溉兼通航運輸的渠道。

在都江堰附近,還興建了排水入外江的平水槽、飛砂堰等工程,使進入內江過多的洪水漫過而流入外江,以確保內江灌溉區的安全。都江堰附近的江底常易被沙礫卵石衝填淤積,每年必須在外江、內江輪流用榪槎斷流,以便進行淘挖。我還看見和三峽宜昌大壩相似的小壩,有幾個鐵門佇立,以調解水位所用。相傳李冰為了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制定了“深淘灘,作低堰”的歲修原則,以及“遇彎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針。從而使岷江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流向逾遠,分支愈多。內、外江流域灌溉總面積達300餘萬畝,經大力整治擴建,現已達近千萬畝。

站在“離堆”之上,都江堰的主要工程:魚嘴、分水,堤、飛砂堰以及調節流量的水閘,便盡收眼底。岷江的水從魚嘴分流至內江和外江。大壩規模可以和宜昌相媲美。江水碧綠透亮,風景宜人秀麗。舉目遠眺,從嵩山峻嶺中奔騰呼嘯而來的岷江之水,挾雷攜電滾滾而下,頗具催枯拉朽、吞噬一切的氣勢,令我不禁瞠目結舌,興奮不已。然而頃刻間,那來勢洶湧的巨大洪流,早已被利劍般的“魚嘴”劈砍成兩半:一半狼狽不堪地逃進分水的閘門,沿分水堤向外江流去,經樂山、宜賓匯入長江,流向大海;令一半則順逆人意地向當年人工開鑿的玉壘山——人稱“寶瓶口”流去。湧進“寶瓶口”的江水,通過下游比密如蛛網的農村灌溉水渠,變成了成千上萬條涓涓細流,澆灌成都平原的萬頃良田。兩千餘年來,都江堰的水就這樣沒日沒夜、奔騰不息地流着,使成都平原十四個縣近千萬畝農田變成了魚米之鄉。“天府之國”正是都江堰的傑作,沒有都江堰的偉大工程,怎會有“天府之國”的美名。

都江堰:作為自然生態與人文精神完美結合的經典所在,成為人類水利發展史上的曠世奇觀!置身這座經久不廢、舉世無雙的千年古堰,一種由現代穿越古代的神祕感和崇敬感油然而生。

離開寶瓶引水口,我繼續前行,提心吊膽地跨上一條橫江索橋。安瀾索橋是我國五大古代橋之一,全長320米,以木板為橋面,旁設扶欄,兩岸行人可安度狂瀾。故名安瀾橋。民間為紀念何氏夫婦又稱夫妻橋。它是溝通內外江兩岸的交通要道。景觀漂亮,風景美麗。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往前挪動,橋身不停地左右晃動。透過索橋,我看到腳下湍急的江水吐着白沫奔騰不息,心中不免有點發怵,只是隨着人流鼓足勇氣往前走。

好不容易越橋過江,來到離橋不遠的玉壘山麓上,走近二王廟。當地百姓世代相傳李冰父子興修水利、為民造福的豐功偉績,年年歲歲,飲水思源,來到二王廟,祭祀李冰父子。人們虔誠膜拜心中的水神,祈求神靈保佑,年年風調雨順,水土滋潤,五穀豐登,過上豐衣足食的美好生活。

如今,都江堰經受了“5.12”汶川大地震考驗的水利工程,堅如磐石,完好無損,依然發揮着防洪灌溉的重要作用。二王廟雖然被震垮,但李冰父子水神的高大形象永遠屹立在億萬人民心中。我深信,重建後的二王廟一定會更加美好,香火興旺,世代相傳。

但願為官者都能象李冰那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凡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實在在為百姓辦好事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zggey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