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曉文的山水的散文

曉文的山水的散文

曾經在酒店的包間裏看見過曉文的兩幅山水小品,大家都説好,蒼潤得很,極容易讓人想起唐詩人杜子美説過的那句“障猶濕”的話,一時美感襲懷,就有意猶未盡之歎,倉促眼福,只恨太少,終於等到了曉文的山水小品展在無蓋堂展出的日子,上下樓看了他的小品三十餘幀,很是爽快,以魏晉人所謂足慰人意的話來表達自己觀畫後的感觸,似乎就很為熨帖了。

曉文的山水的散文

曉文的山水在整幅佈局中大都很滿,很有些惜紙如金的興味,把筆墨紮紮實實地寫了上去,山是山,水是水,雲是雲,樹是樹,筆筆分明,筆筆都見得功力,絲毫沒有虛浮的呈現。他的目光並不侷限於一草一木,常是將一草一木,一人一屋妥帖地安排在山林清溪之間,以整體的佈局作為底子凸顯個體物象的`外在張力,使得整幅作品渾然而又不失靈動。墨色暈染之中,往往以煙雲、以房屋、以行人,或者以畫面的留白,作為點睛之筆,以通透之,畫面於是就清清爽爽,有了蒼潤清明的視覺美感,激起觀者心底的美的波瀾。他筆下的樹總是老幹彎曲,枝枝蔓蔓,過度地消耗着筆墨,增添畫面的凝重之氣,相比之下,人物則簡筆草草,線條笨笨地鈎了上去,形象則是慵懶而超然的。小中自有乾坤,小品總以完美的組合與姿態呈示在觀者眼前,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要説這便是古人所説的造境的魅力,他深深地體察着景物的造型結構,觀察其細部的微妙變化,與筆墨形式實現自然的結合,又深究於法度與氣韻的呈現,用筆細秀而精謹,用墨則濃重而滋潤,畫面有縱深的變化,而能得平遠險易之趣,在審美意境上,煙林清曠,物態嚴凝,氣象蕭肅,像是有一股清冷的森寒之氣從畫面中襲出,讓人有暑月寒林的清涼之望。而在氣韻的呈現上,則不自覺地通過線條、筆墨的節奏和虛實等,不滯於手,不凝於心,強調筆意的自覺與筆勢的自由揮發,把立意構思悄然地隱於其中,意匠經營,以氣韻求其畫,謝赫六法之氣韻先行就自然地流露出來了,實現了畫面的美感呈示。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矇矓其上,若雲興霞蔚。”這最後一句,何嘗不是觀看曉文山水小品畫展之後的感覺。

曉文是得力於宋人山水畫法的,在和他的閒聊中,説他在美院修習期間,大致有兩、三年的光景,賃屋於附近羅家寨,整天沉迷於宋人山水,心摹手追,廢寢忘食,有段時間,心裏忽然有一股後怕襲來,擔心自己從宋人山水中走不出來,但以現在的情況看,他儼然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傳統的力量已給了他無窮的自信。前些天在他的空間中翻看着他羅家寨時期的作品,讓人心裏是有敬畏感的,心底裏隱隱地感到了中國繪畫的血脈的迴響。

標籤: 山水 散文 曉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yooyo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