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莫道水鎮江南美,幽燕古北勝江南散文

莫道水鎮江南美,幽燕古北勝江南散文

我,一個北方漢子,揣着濃濃的水鄉古鎮情愫,幾度去江南尋夢:在同裏古鎮,品一杯香醇的阿婆茶;在晚秋冷雨裏的周莊古鎮,冒雨賞桂;在月明星稀的烏鎮中秋之夜,賞一川燈火……

莫道水鎮江南美,幽燕古北勝江南散文

水鄉古鎮的風采,靚麗了我迷茫的雙眼,滋潤了我乾涸的心靈。但是,總覺得那裏少了些什麼,還有點遺憾,但又説不清楚。

當我作別江南,沿京都北上,在北國幽燕邂逅了古北水鎮時,心胸豁然開朗,一股浩然之氣油然而生。啊!終於醍醐灌頂。原來,我血液裏傳承着燕趙北國慷慨悲歌之士的剛陽之氣。 我愛江南水鄉的水,也沒忘記養育我的燕山,以及燕山之巔,延綿數百里的古長城。

位於燕山深處,京畿北隅的古北水鎮景區,那裏有一段古老的長城,一湖清澈的泉水,一座戍邊移民小鎮。

古北水鎮,因其天然屏障——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的司馬台長城,蜚聲中外。

為攬其勝,我迎着暮春的山風,跋涉在通往司馬台古長城的逶迤小徑上。昂首眺望,眼前豁然呈現一道雄關:東西兩側陡峭的山峯似兩扇相對敞開的巨大山門,一道古老的明代長城,從此中斷,分別向兩翼延伸,直到目之不及。矗立在城牆之上數十座敵樓,雖經歷四百多年的風雨滄桑,仍保存完好。有權威者稱,司馬台長城是萬里長城中的精品,乃名至實歸。

我隨着眾多旅遊人的腳步,攀登近70度陡坡的`長城馬道,爬到第三個敵樓時,早已筋疲力盡。我至今不明白當年的戰馬是如何登城的,莫非那些馬都身生雙翼?!

一顆未泯的好奇心驅使着我,顧不得面子,匍匐在堅硬的磚石地面上繼續前進。沿途那一個個鑲嵌在邊牆兩側的射擊孔,牆體青磚依舊,勾縫白灰依然,像一隻只警惕的眼睛,時刻注視着城外的敵情。敵樓內四周拱形的瞭望窗,彷彿在訴説着當年戍邊將士們曾經用生命和熱血固守邊陲,拱衞京師的輝煌業績。

一股股猛烈的山風從燕山深處襲來,讓人不得直立,彷彿故意在折磨我們這些攀爬者。眼巴巴地望望前面風光無限的望京樓,長歎一聲,不得不知難而退。

橫亙東西,連綿百里的燕山山脈,偏愛被稱之《京師鎖鑰》的古北口邊關厚土,體恤那些戍邊軍民,從而饋贈其一泓泉水,後人稱其鴛鴦湖。當汩汩的清泉穿過司馬台長城腳下小鎮,兩岸守城將士後裔鄰水而居,與水為伴,生生不息。泉水讓小鎮充盈了靈氣,充滿了生機,因此自稱水鎮。你可知道,水鎮在乾旱少雨的幽燕大地,可是罕見之地啊!

徜徉在暮春的古北水鎮,春風拂面,陽光明媚。一道澄明的河水滿載着戍邊人的美好期望,從明、清走來,穿越小鎮街區,從飄雪的梨花小巷處迂迴,帶着一路歡歌,像詩一樣的遠方流去。

逶迤的河道里,一個個強悍的北方漢子搖着滿載遊客的烏篷船,在河道里盪來盪去,遊客們愜意的笑聲溢滿船艙。船伕心裏揣着發家的夢想,黝黑的臉上掛滿春風。誰説這道風景裏少了些身着蠟染服飾的水鄉俊俏船孃的倩影?一位搖櫓的漢子答道,搖船是力氣活,不能讓女人幹。看!這就是北方漢子的氣概。

沿河兩岸隨處可見一座座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建築風格的民居,商鋪,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雖有效仿烏鎮之嫌,但不乏精品,不愧為大手筆傑作!

值得一看的還有那些承載着當地深厚文化底藴和民俗風情的景點,如八旗會館、司馬小燒酒坊、永順染坊、鎮遠鏢局……

古北水鎮,水繞鎮,鎮環水,鎮因水而美,水因鎮而柔,鎮借長城而名。整個景區,剛柔相濟,陰陽互補。鎮美,水媚,長城雄,這就是古北水鎮獨具的風韻。

莫道水鎮江南美?幽燕古北勝江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xzzm3gk.html
專題